中考古詩詞之《夜雨寄北》賞析
夜雨寄北
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⑴這是一首抒情詩。詩的開頭兩句以問答和對眼前環境的抒寫,闡發了孤寂的情懷和對妻子深深的懷念。後兩句即構想來日重逢談心的歡悅,反襯今夜的孤寂。
⑵這首詩像是用詩寫的回信,通過歸期的問詢和回答,抒發詩人羈旅他鄉對友人思念的深情。
“君問歸期未有期”,你問我回去的日期,可我還沒有一個準確的日期告訴你。“期”字兩次出現,友人問詢歸期,促其早歸,盼歸之情十分真切;詩人回答,沒有準確日期,無可奈何之情躍然紙上。友人盼歸,詩人思歸,彼此思念的心情是相同的。宦途失意,羈旅他鄉,思歸不得的抑鬱愁苦之情,都蘊含在這“未有期”三字之中。“巴山夜雨漲秋池”,忽然宕開,描寫景色:巴地深秋季節,夜雨聲聲,連綿不斷,漲滿秋池;而詩人呢,旅舍獨居,孤燈聽雨,面對來信,長夜難眠……詩人沒有直說愁苦之情,而是把這種情熨帖地融入這幅淒涼、蕭瑟的景色之中,同那綿綿夜雨交織在一起,漲滿秋池,瀰漫於巴山的夜空。詩人抒發羈旅之愁、思歸之苦,把無形的情化為具體形象,寄贈友人,深切感人。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什麼時候,我們才能夠共剪燭花於西窗之下,讓我向你細細述說在巴山夜雨時想念你的情景呢?詩人以未來想像中的歡聚許諾友人,不僅是暫且寬慰自己,也是安慰友人。於是未來的歡聚,反襯今夜的愁苦,而今夜的愁苦,又成了剪燭夜話的話題,增添了重聚的歡樂。在相聚的歡樂里夾雜著回憶中的愁苦,李商隱的詩恰恰說出了人們想說而又說不出來的共同心理感受,因而“剪燭西窗”已作為思念朋友、渴望團聚的成語,活在後人的語言中。
⑶詩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複出現,不但不覺得累贅,反而造成了迴環往復、chan6*綿曲折的意境。全詩跨越時空,把今日的此時此地此情此景和他日的彼時彼地彼情彼景交織起來寫,藝術構思極為巧妙,歷來為人們所稱道。
⑷“漲”字,富於動態形象,既寫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現詩人愁思之綿綿深重。
⑸向“君”追話今夜“我”思“君”而不得歸的情景。“巴山夜雨”重出,令人的思緒在現實和想像的時間、空間徘徊不已,如此表達思“君”的深情,曲折委婉,含蓄雋永,餘味無窮。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