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學中應重視文言辭彙的積累

文言文教學中應重視文言辭彙的積累

如果說滾滾東逝的長江是一條藝術長廊的話,那么三峽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景,變換的四季,涌動的波濤,聳峙的山巒,激發了古今詩人畫家多少情思與靈感!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就是其中最早的一位,課文用凝練生動的筆墨寫出了三峽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特點。因此,在教學本文時,在預習了課文,了解了作家生平,掃清了文字障礙的基礎上,還應該重點掌握哪些知識呢?這是我們每一個在一線教學的教師都要思考的問題!而《三峽》實錄就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範例。

範例之一是實行課堂目標教學化,做到課課有目標,沒一個目標又有具體的落實環節。諸如寫景的文言文,有許多優美的語句,所以我們應該流利地誦讀文章,能夠通過一些優美的語句感受出作者內心的思想感情,比如說對三峽美麗的自然風光的熱愛、讚美之情;學習文言文首先應該先明白寫了什麼,所以第一要做的是能夠準確流利地翻譯全文。

在如此三個目標確立之後,教者在落實讀的目標這一環節中,又提出了讀的具體要求:讀準字音,讀出停頓,讀出文言文的韻味。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國中學習文言文,除了多讀,還是多讀。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受到薰陶。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提高文言文閱讀水平。比如:讀描繪山景的部分應該用舒緩的語氣,朗讀描繪水流的部分應該用急促激昂的語氣,讀出水流一瀉千里的澎湃的氣勢!

學生學得巧妙的是,不僅跟隨教者讀,而且還學會了讀中有質疑。在朗讀中理解文章內容時,學生碰到了文字障礙:嶂解釋為屏障還是峭壁?

教師隨即抓住這一契機,不僅解釋了嶂在古漢語中意為直立像屏障的山峰,高險的山的意思,也可以解釋為峭壁,而且重點提出了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和詞性發生變化的'現象,如:闕是通假字缺,學習通假字的原則是通哪一個字就發哪一個字的音,解釋這個字的意義。曦這個字願意是日光,在這裡解釋為太陽,它的詞義發生了變化。奔,原來是奔跑的意思,在這裡解釋為飛奔的馬,詞性由原來的動詞變成了名詞,這種詞類活用的現象在文言文中比較普遍,應引起

我們的重視。

學生剛剛接觸文言文,必須強化文言文知識的積累,加強學習文言文方法的指導,以適應更多的文言文學習。在知識積累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整理、運用,從而能夠做到知識能力的遷移。

在初步疏通了文意,學生準備翻譯文言文時,教師適時地出示了學習文言文的方法:讀一讀,這篇文章,想一想其中的意思,看一看書下的注釋,議一議你認為的難點,說一說自己的理解,評一評他人的翻譯。

學生根據這種方法,不僅找出了古漢語中常見的一詞多義現象,如:沿泝阻絕的絕是斷絕,絕巚多生怪柏的絕是極,哀轉久絕的絕是消失。還找出了古漢語中常見的詞類活用現象,如:回清倒影中的清是清波的意思,是名詞;清容峻茂中的清是水清的意思,是動詞。

因此,我們學習文言文,只有注意積累文言詞語,注意各種語言現象,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我們閱讀文言文的能力,幫助我們更好地學習文言文。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文言文教學中應重視文言辭彙的積累0
文言文教學中應重視文言辭彙的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