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卓敬傳》原文及翻譯

明史

原文:

卓敬,字惟恭,瑞安人。穎悟過人,讀書十行俱下。舉洪武二十一年進士。除戶科給事中,鯁直無所避。時制度未備,諸王服乘擬天子。敬乘間言:“京師,天下視效。陛下於諸王不早辨等威,而使服飾與太子埒,嫡庶相亂,尊卑無序,何以令天下?”帝曰:“爾言是,朕慮未及此。”益器重之。他日與同官見,適八十一人,命改官為“元士”。尋以六科為政事本源,又改曰“源士”。已,復稱給事中。歷官戶部侍郎。
建文初,敬密疏言燕王智慮絕倫,雄才大略,酷類高帝。北平形勝地,士馬精強,金、元年由興。今宜徙封南昌,萬一有變,亦易控制。“夫將萌而未動者,幾也;量時而可為者,勢也。勢非至剛莫能斷,幾非至明莫能察。”奏入,翌日召問。敬叩首曰:“臣所言天下至計,願陛下察之。”事竟寢。
燕王即位,被執,責以建議徙燕,離間骨肉。敬厲聲曰:“惜先帝不用敬言耳!”帝怒,猶憐其才,命系獄,使人諷以管仲、魏徵事。敬泣曰:“人臣委贄,有死無二。先皇帝曾無過舉,一旦橫行篡奪,恨不即死見故君地下,乃更欲臣我耶?”帝猶不忍殺。姚廣孝故與敬有隙,進曰:“敬言誠見用,上寧有今日?”乃斬之,誅其三族。
敬立朝慷慨,美丰姿,善談論,凡天官、輿地、律歷、兵刑諸家無不博究。成祖嘗嘆曰:“國家養士三十年,惟得一卓敬。”萬曆初,用御史屠叔方言,表墓建祠。(選自《明史·卓敬傳》)

譯文/翻譯:

卓敬,字惟恭,瑞安人。聰明過人,讀書一目十行。洪武二十一年考中進士。授官戶科給事中,性格剛強正直無所畏懼。當時制度沒有完備,諸王穿衣乘車都比照天子。卓敬趁機進言說:“京城,是天下人所效法的地方。陛下對諸王不早點分清等級威儀,卻使他們的服飾與太子等同,嫡庶相亂,尊卑無序,(這樣)憑什麼來號令天下呢?”皇帝說:“你說得對,朕沒有考慮到這些。”更加器重他。過些天,卓敬和同級的官員相見,恰好八十一人,命令改官作“元士”。不久,因六科是政事的本源,又改稱“源士”。後來又稱“給事中”。卓敬曾擔任戶部侍郎。
建文初年,卓敬秘密上疏,稱燕王才智超群,有雄才大略,酷似太祖朱元璋。北平地勢險要,人馬精銳強壯,金、元都在那裡興起。現在應該改封南昌,萬一有變,也容易控制。“將要萌動而未動,是徵兆;衡量時機而有所作為,是趨勢。趨勢不是最明確不能判斷,徵兆不是最明顯不能覺察。”奏疏呈入,第二tian6*皇帝召問他。卓敬叩頭說:“臣所說的是天下的大計,請陛下察鑒。”事情最終(被)擱置了下來。
燕王即位,(卓敬)被逮捕,(燕王)責備他曾經建議改封燕王,離間骨肉之情。卓敬厲聲說:“可惜先帝沒有聽從我的話。”皇帝大怒,還是憐惜他的才能,命令關押在獄中,讓人用管仲、魏徵的舊事(改侍君主)勸導他。卓敬流淚說:“為人臣的人獻身於君主,只有死沒有二心。先皇帝沒有過錯,卻在某一天橫遭篡奪君位,(我)恨不能立即死去,到地下拜見故君,(你)竟然想讓我做你的臣子嗎?”皇帝仍不忍心殺他。姚廣孝原本與卓敬有嫌隙,進言說:“卓敬的話果真被採納,皇上您哪裡有今天?”皇帝便殺了卓敬,並誅殺了他的三族。
卓敬在朝為官充滿正氣,儀表堂堂,善於談論,凡是天文、地理、律歷、兵刑諸家無不廣泛探究。成祖曾經感嘆說:“國家奉養士人三十年,只得到了一個卓敬。”萬曆初年,採用御史屠叔方的建議,在卓敬墓前刻石來表彰他的善行,並建造了祠堂。
《明史·卓敬傳》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明史·卓敬傳》原文及翻譯0
《明史·卓敬傳》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