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軍,字子云,濟南人也”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終軍,字子云,濟南人也。少好學,以辯博能屬文聞於郡中。年十八,選為博士弟子。至府受遺,太守聞其有異材,召見軍。甚奇之,與交結。軍揖太守而去,至長安上書言事。武帝異其文,拜軍為謁者給事中。
元鼎中,博士徐偃使行風俗。偃矯制①,使膠東、魯國鼓鑄鹽鐵。還,奏事,徙為太常丞。御史大夫張湯劾偃矯制大害,法至死。偃以為春秋之義,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萬民,專之可也。湯以致其法,不能詘其義。有詔下軍問狀,軍詰偃日:“古者諸侯國異俗分,百里不通,時有聘會之事,安危之勢,呼吸成變,故有不受辭造命專己之宜;今天下為一,萬里同風。偃巡封域之中,稱以出疆,何也?且鹽鐵,郡有餘臧,國家不足以為利害,而以安社稷存萬民為辭,何也?”又詰偃:“膠東南近琅邪,北接北海,魯國西枕泰山,東有東海,受其鐵鹽。偃度四郡口數田地,率其用器食鹽,不足以並給二郡也?而直矯作威福,以從民望,乾名采譽,此明聖所必加誅也。”偃窮詘,服罪當死。上善其詰。
初,軍從濟南步入關,關吏予軍繻②。軍問:“以此何為?”吏曰:“為復傳③,還當以合符。”軍曰:“大丈夫西遊,終不復傳還。”棄繻而去。軍行郡國,所見便宜④以聞,還奏事。上甚悅。
當發使匈奴,軍自請曰:“軍無橫草⑤之功,得列宿衛,食祿五年。邊境時有風塵之警,臣宜被堅執銳,當矢石,啟前行。駑下不習金革之事,今聞將遣匈奴使者,臣願盡精厲氣,奉佐明使,畫吉凶於單于之前。臣年少材下,孤於外官⑥,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竊不勝憤懣。”上奇軍對,擢為諫大夫。南越與漢和親,乃遣軍使南越,說其王,欲令入朝,比內諸侯。軍自請:“願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軍遂往說越王,越王聽許,請舉國內屬。越相呂嘉不欲內屬,發兵攻殺其王及漢使者,皆死。軍死時年二十餘,故世謂之“終童”。
(選自《漢書》)
註:①制,帝王的命令。②編,用作通行證的帛。③傳,憑證。④便宜,利益、好處。⑤橫草,使草倒下。⑥孤於外官。孤,遠;外官,指使者之職。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以辯博能屬文聞於郡中 屬:寫作
B.還,奏事,徙為太常丞 徙:提拔
C.而以安社稷存萬民為辭 辭:託辭
D.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 致:送達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軍揖太守而去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
B.且鹽鐵,郡有餘臧 絕雲氣,負青天,然後圖南,且適南冥也
C.為復傳,還當以合符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
D.乃遣軍使南越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1.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現終軍志向的一項是
①軍揖太守而去,至長安上書言事②以安社稷存萬民為辭
③大丈夫西遊,終不復傳還④上奇軍對,擢為諫大夫
⑤軍遂往說越王,越王聽許⑥臣願盡精厲氣,奉佐明使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⑤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終軍年少時以好的口才聞名,武帝認為他的文章寫得不同一般,他的能言善辯在駁斥徐偃狡辯時得到了充分體現。
B.徐偃假託皇帝的命令,讓膠東、魯國一帶熬鹽煉鐵,對張湯的彈劾巧言狡辯。終軍審理此案,接連幾次詰問.使徐偃理屈詞窮。
C.皇上要派使者出使匈奴,終軍闡述了自己的情況,表達了出使匈奴的願望。皇上覺得他的話很不一般,就提拔他為諫大夫。
D.南越和漢朝和親,終軍請纓前往,由於越相呂嘉弒君篡位,越王以及漢朝使者,均被殺害,年僅二十多歲的終軍也未能倖免。
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偃巡封城之中,稱以出疆,何也?(3分)
(2)軍行郡國,所見便宜以聞,還奏事。(3分)
(3)臣宜被堅執銳,當矢石,啟前行。(4分)
參考答案
9.B(調動官職)
10.C(均為介詞.拿,用。A.連詞,表承接/連詞,錶轉折。B.連詞,表遞進,況且/副詞,
將要。D.副詞,於是,就/副詞,竟然。)
11.A(③反駁徐偃之言④皇E對終軍的肯定⑤終軍勸說越王及結果
12.D(“越壬以及漢朝使者,均被殺害”不是“由於越相呂嘉弒君篡位”,而是由於“呂嘉不欲內屬”。)
13.(1)你在漢朝的國境內巡視,卻說是出疆,為什么? 註:“巡”“稱”譯錯一個扣1分,語意通順1分,共3分。
(2)終軍巡視郡國,杷他見到的對國家有好處的事情(記下來),返回後上奏皇上。 註:“行”“聞”譯錯一個扣1分,語言通順1分,共3分。
(3)臣子應當披上堅固的盔甲手持鋒利的武器,抵擋敵人的利劍滾石,在前面開路。
註:“宜”披堅執銳“當“啟”譯錯一個扣1分,共4分。
附文言文譯文:
終軍,字子云,濟南人。年輕時喜好學習,憑著博閹善辯、會寫文章,在郡中聞名。十八歲時,選為博士弟子。到郡府接受遣送,太守聽說他有奇才,召見了終軍,認為他確實奇異,與他結交。終軍告別大守離郡,到長安上書論事。武帝認為他的文章很特別,拜終軍為謁者,供職宮禁中。
元鼎年間,朝廷派博士徐偃到&V國巡視風俗。徐偃假稱受詔,讓膠東、魯固煮鹽鑄鐵。返京後,匯報情況,調為太常丞。御史大夫張湯彈動徐偃假稱受詔的大危害,按法是死罪。徐偃認為,《春秋》經義,大夫出國境,如果有可以安定國家保存萬民的事情,可以自作主張。張湯能施加法律,卻無法駁倒他。皇上有令讓終軍去審訊,終軍反問徐- ri說:“古時候,各個諸侯國習俗不同,百里之外.訊息不通,不時有朝見天子和參加盟會之類的事情,安危形勢,瞬息萬變,所以有未得到君主詔令允許就自作主張的道理;現在天下統一,萬里風俗栩同,你在漢朝的國境內巡視,卻說是出疆,什麼道理?再說鹽鐵,各郡均有儲蓄,你讓二國煮鹽鑄鐵,國家不值得當作大事,你卻用安定國家保存萬民為託辭,為什麼?”又反問徐偃說:“膠東南近琅琊,北接北海,魯國西靠泰山,東有東海,從四郡得到鹽鐵,徐偃你估計四郡的人口田地數目,日常的用具器物食鹽,不夠用來同時供給二郡國嗎?竟然假稱受詔,自作主張,作威作福,順從百姓心愿,沽名釣譽,這是聖明天子ilr&.須加以嚴懲的。”徐偃理屈辭窮,承認有罪該死。皇上認為他的反駁很好。
當初,終軍從濟南出發,到長安為博士弟子時,進入函谷關,守關官吏給終軍一個帛邊做的符信。終軍問:“要這乾什麼?”官吏說:“作為返回時的符信,回來要用這來合符的。”終軍說:“大丈夫西遊進京,最終也不會返回合符的。”丟下符信離開。終軍巡視郡國,把他見到的對國家有好處的事情記下來,返回後上奏皇上,皇上很高興。
朝廷要派遣使者出使匈奴,終軍主動請求出使說:“我沒有點滴之功,卻能夠供職宮禁,值宿警衛,領取了五年的俸祿。邊境不時有警報,臣子應當披上戰甲,拿起武器,衝鋒陷陣,在前面開路。但因我能力低下,不會打仗,不能為國馳騁疆場。現在聽說要派遣使者出使匈彀,我希望竭盡智謀精力,輔助使者,針對單于出謀劃策,趨吉避凶。我年紀輕,才能低,不熟悉侍從官員以外的事,不能擔當一方重任,私下很怨恨自己。”皇上認為終軍的回答很出色,提拔他為諫大夫。
南越與漢朝和親,朝廷就派終軍出使南越,說服南越王,想讓他入朝,與境內諸侯同等看待。終軍主動請求說:“希望領取長繩子,一定要把南越王捆綁起來,帶到朝廷。”終軍於是前往說服南越王,南越王聽從,請求將全國歸屬漢朝。南越的丞相呂嘉不想歸屬漢朝,出動軍隊攻殺南越王,南越王與漢使臣都被害。終軍死時,才二十多歲,所以世人稱為他“終童”。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終軍,字子云,濟南人也”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0
“終軍,字子云,濟南人也”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