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覿,字明叟,泰州如皋人”閱讀答案解析及翻譯

王覿,字明叟,泰州如皋人。第進士。為編修三司令式刪定官。不樂久居職,求潤州推官。二浙旱,郡遣吏視苗傷,承監司風旨,不敢多除稅。覿受檄覆按,嘆曰:“旱勢如是,民食已絕,倒廩贍之,猶懼不克濟,尚可責以賦邪?”行數日,盡除之。監司怒,捃摭[注]百出。會朝廷遣使振貸,覿請見,為言民間利病。使者喜,歸薦之,除司農寺主簿。
哲宗立,呂公著、范純仁薦其可大任,擢右正言,進司諫。上疏言:“國家安危治亂,繫於大臣。今執政八人,而奸邪居半,使一二元老,何以行其志哉?”因極論蔡確、章悖等朋邪害正。章數十上,相繼斥去。又劾竄呂惠卿。朝論以大奸既黜,慮人情不安,將下詔慰釋之,且戒止言者。覿言:“誠出於此,恐海內有識之士,得以輕議朝廷。誠為陛下惜之。”覿言雖切,然不能止也。
覿在言路,欲深破朋黨之說。朱光庭訐蘇軾試館職策問,呂陶辯其不然,遂起洛、蜀二黨之說。覿言:“軾之辭不過失輕重之體爾若悉考同異深究嫌疑則兩岐遂分黨論滋熾夫學士命詞失指其事尚小使士大夫有朋黨之名大患也。”帝深然之,置不問。
知蘇州。州有狡吏,善刺守將意以撓權,前守用是得譏議。覿窮其奸狀,置於法,一郡肅然。民歌詠其政,有“吏行水上,人在鏡心”之語。紹聖初,以寶文閣直學士知成都府。蜀地膏腴,畝千金,無閒田以葬,覿索侵耕官地,表為墓田。江水貫城中為渠,歲久湮塞,積苦霖潦而多水災,覿疏治復故,民德之,號“王公渠”。
日食四月朔,帝下詔責躬,覿當制。覿清修簡澹,人莫見其喜慍。持正論始終,再罹譴逐,不少變。無疾而卒,年六十八。
(選自《宋史·王覿傳》,有刪改)
【注】捃摭(jùn zhí):指搜羅材料以打擊別人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軾之辭不過失/輕重之體爾/若悉考同異深究/嫌疑則兩岐/遂分黨論滋熾/夫學士命詞失指/其事尚小/使士大夫有朋黨之名/大患也
B.軾之辭不過失/輕重之體爾/若悉考同異/深究嫌疑/則兩岐遂分黨論/滋熾夫學士命詞失指/其事尚小/使士大夫有朋黨之名/大患也
C.軾之辭/不過失輕重之體爾/若悉考同異/深究嫌疑/則兩岐遂分/黨論滋熾/夫學士命詞失指/其事尚小/使士大夫有朋黨之名/大患也
D.軾之辭/不過失輕重之體爾/若悉考同異深究/嫌疑則兩岐/遂分黨論滋熾/夫學士命詞/失指其事/尚小/使士大夫有朋黨之名/大患也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檄,文中指檄文。檄文,古代官方用以徵召、曉諭、聲討的文書。
B.陛下,指宮殿中立有護衛的台階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於是借用為對帝王的尊稱。
C.言路,文中指諫官。諫官是對君主的過失直言規勸並使其改正的官吏。
D.朔,文中指農曆每月十五。朔日,天文學上指月亮圓的那一天。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王覿體恤民情,實事求是。二浙鬧旱災,有人迎合上司不敢過多減稅,他去後免除全部賦稅,得罪上司而被刁難,他向朝廷使者報告實情。
B.王覿忠於職守,敢於向權臣開刀。他上奏疏認為,主政的權臣中超過一半是奸臣,這樣不行。幾十個人和他同時上奏章支持他,但最終沒有結果。
C.王覿興利除弊,造福人民。他懲處蘇州惡人獲得尊敬,百姓歌頌他的政績;他把要回的官府土地設為墓地,方便民眾;他整治水利,百姓感激。
D.王覿敢於直言,堅持正確意見。有人揭發蘇軾的問題,興起朋黨之爭,他憂慮這種做法,皇帝支持他;他因堅持己見而屢遭貶謫卻不後悔。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倒廩贍之,猶懼不克濟,尚可責以賦邪?(5分)
(2)州有狡吏,善刺守將意以撓權,前守用是得譏議。(5分)
參考答案
10、C
11、D
12、B
13、(1)出盡倉庫的糧食供給給他們,還怕不能救濟,還能索要賦稅嗎?
(2)蘇州有狡猾的吏人,善於刺探知州的意圖來阻撓他的權力,前任知州因此被議論。
“王覿,字明叟,泰州如皋人”閱讀答案解析及翻譯
“王覿,字明叟,泰州如皋人”閱讀答案解析及翻譯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王覿,字明叟,泰州如皋人”閱讀答案解析及翻譯0
“王覿,字明叟,泰州如皋人”閱讀答案解析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