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成語、常用短語及其意思集錦
中國古代成語、常用短語整理
《太史公自序》
1.彬彬有禮:彬彬:原意為文質兼備的樣子,後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禮貌的樣子。出處:“叔孫通定禮儀,則文學彬彬稍進。”
2.不可勝道:無法盡說。極言其多。出處:“海外殊俗,重譯款塞,請來獻見者,不可勝道。”
3.金匱石室:匱:柜子。古時國家收藏重要文書處。出處:“遷為太史令,紬史記、石室金匱之書。”
4.名山事業:指著作。出處:“藏之名山,副在京師,俟後世聖人君子。”
5.善善惡惡:稱讚善事,憎惡壞事。形容人區別善惡,愛憎分明。
出處:“善善惡惡,賢賢賤不肖。”
6.一旦一夕:形容很短的時間。同“一朝一夕”。出處:“臣弒君,子弒父,非一旦一夕之故也,其漸久矣。”
《夏本紀》
1.勞身焦思:解釋勞:費;焦:焦急。形容人為某事憂心苦思。出處:“禹傷先人父鯀功之不成受誅,乃勞身焦思,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
《魯周公世家》
1.一飯三吐哺:指一頓飯之間,三次停食,以接待賓客。比喻求賢殷切。出處:“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於天下亦不賤矣。然我一沐三捉髮,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賢人。”
2.平易近人:對人和藹可親,沒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指文字淺顯,容易了解。出處:“平易近民,民必歸之。”
《高祖本紀》
1.約法三章:原指訂立法律與人民相約遵守。後泛指訂立簡單的條款。出處:“與父老約,法三章耳:sha6*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語法:動賓式;作謂語、賓語;含褒義。
2.運籌帷幄:籌:計謀、謀劃;帷幄:古代軍中帳幕。指擬定作戰策略。引申為籌劃、指揮。出處:“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3.暗度陳倉:指正面迷惑敵人,而從側翼進行突然襲擊。亦比喻暗中進行活動。陳倉,古縣名,在今陝西省寶雞市東,為通向漢中的交通孔道。出處:“項王使卒三萬人從……去輒燒絕棧道,以備諸候盜兵襲之,亦示項王無東意。”“……八月,漢王用韓信之計,從故道還襲雍王章邯。邯迎擊漢陳倉,雍兵敗。”
4.安堵如故:堵:牆壁,居所。故:原來的。像原來一樣相安無事。出處:“諸吏人皆安堵如故。”指相安無事沒有改變。
5.妒賢嫉能:妒、嫉:因別人好而忌恨。對品德、才能比自己強的人心懷怨恨。出處:“項羽妒賢嫉能,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
6.大失人望:指在民眾中嚴重喪失威望,威信掃地。出處:“秦人大失望。”
7.啖以重利:啖:吃,引誘;重:大、厚;利:利益、好處。用優厚的利益和好處引誘或收買人。出處:“沛公以為詐,乃用張良計,使酈生、陸賈往說秦將,啖以利。”
8.雍容大度:文雅大方,有氣量,有風度。出處:“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產作業。”
《李將軍列傳》
1.霸陵醉尉:形容失官之後受人侵辱。出處:“嘗夜從一騎出,從人田間飲。還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廣。”
2.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原意是桃樹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實,人們在它下面走來走去,走成了一條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誠、忠實,就能感動別人。出處:“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諭大也。”
3.對簿公堂:簿:文狀、起訴書之類;對簿:受審問;公堂:舊指官吏審理案件的地方。在法庭上受審問。出處:“大將軍使長史急責廣之幕府對簿。”
4.意氣自如:比喻遇事神態自然,十分鎮靜。同“意氣自若”。出處:“會日暮,吏士皆無人色,而廣意氣自如,益治軍。”
5.沒石飲羽:後用以喻指功力精湛。出處:“漢李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箭入石,箭翎也隱沒不見。”
6.訥口少言:訥口:不善於說話。不善言談,說話不多。出處:“廣訥口少言,與人居則畫地為軍陳,射闊狹以飲。”
《孔子世家》
1.韋編三絕:韋編:用熟牛皮繩把竹簡編聯起來;三:概數,表示多次;絕:斷。編連竹簡的皮繩斷了三次。比喻讀書勤奮。出處:“讀《易》,韋編三絕。”
2.三月不知肉味:三個月之內吃肉不覺得有味道。比喻集中注意力於某一事物而忘記了其它事情。也借用來形容幾個月不吃肉。出處:“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
3.不贊一詞:一句話也不說。出處:“孔子在位聽訟,文辭有可與人共者,弗獨有也。至於為《春秋》,筆則筆,削則削,子夏之徒不能贊一詞。”指一言不發。
4.道大莫容:原指孔子之道精深博大,所以天下容納不了他。後用以正確的道理不為世間所接受。出處:“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
5.心嚮往之:對某個人或事物心裡很嚮往。解釋:管:管仲;鮑:鮑叔牙,戰國時齊國的名相;金:錢財。比喻情誼深厚,相知相悉。出處:“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表示對人或事的景仰。
《管仲列傳》
1.管鮑分金:管:管仲;鮑:鮑叔牙,戰國時齊國的名相;金:錢財。比喻情誼深厚,相知相悉。出處:“管仲曰:吾始困時,嘗與鮑叔賈。分財利,多自與,鮑叔不以我為貪,知我貪也。”
2.因禍為福:變壞事為好事。出處:“其為政也,善因禍而為福,轉敗而為功。”
《屈原列傳》
1.博聞強記:聞:見聞。形容知識豐富,記憶力強。出處:“博聞強志,明於治亂,嫻於辭令。”用於稱頌人。
2.泥而不滓:染而不黑。比喻潔身自好,不受壞的影響。泥,通“涅”。染黑。滓,通“緇”。黑色。出處:“濯淖污泥之中,蟬蛻於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然泥而不滓者也。”
3.隨波逐流:逐:追隨。隨著波浪起伏,跟著流水漂蕩。比喻沒有堅定的立場,缺乏判斷是非的能力,只能隨著別人走。出處:“夫聖人者,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舉世混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
4.爽然若失:爽然:主意不定的樣子;若失:象失去依靠。形容心中無主、空虛悵惘的神態。出處:“讀《服鳥賦》,同生死,輕去就,又爽然自失矣。”形容心中無主、空虛悵惘。
《項羽本紀》
1.拔山扛鼎:扛:雙手舉起。拔起大山,舉起重鼎。形容力氣很大。出處:“力能扛鼎,才氣過人。”又:“於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形容力氣極大。
2.破釜沉舟:比喻下決心不顧一切地乾到底。出處:“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只要我們有~的決心,就能克服學習上的各種困難。形容做事的決心很大。
3.霸王別姬:姬:指西楚霸王項羽的寵妾虞姬。形容英雄末路的悲壯情景。現多比喻獨斷專行,脫離民眾,最終垮台。出處:《史記·項羽本紀》記載:霸王項羽在和劉邦奪封建統治權的戰爭中,最後兵敗,自知大勢已去,在突圍前夕,不得不和虞姬決別。
4.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敵、孤立無援的境地。出處:“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5.勞苦功高: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下了很大的功勞。出處:“勞苦功高如此。”
6.慷慨悲歌:情緒激昂地唱歌,以抒發悲壯的胸懷。出處:“於是項王乃悲歌慷慨。”指情緒激昂地唱歌,以抒發悲壯的胸懷。
7.政由己出:政令由一己發出。指把持大權,獨斷專行。出處:“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楚出,號為‘霸王’。”
8.在此一舉:在:在於,決定於;舉:舉動,行動。指事情的成敗就決定於這一次的行動。出處:“國家安危,在此一舉。”
9.作壁上觀:壁:壁壘。原指雙方交戰,自己站在壁壘上旁觀。後多比喻站在一旁看著,不動手幫助。出處:“及楚擊秦,朱將皆從壁上觀。”
10.才氣過人:才:才能;氣:氣魄。才能氣魄勝過一般的人。出處:“籍長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氣過人,雖吳中子弟,皆已憚籍矣。”形容人很有才氣。
11.蜂擁而來:象蜂群似的擁擠著過來。形容許多人一起過來。出處:“陳涉首難,豪傑蜂起。”
12.以一當十:當:相當。一個人抵擋十個人。形容軍隊英勇善戰。出處:“楚戰士無不一以當十。楚兵呼聲動天,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
13.披堅執銳:穿著鐵甲,拿著武器。形容全副武裝。出處:“夫被(披)堅執銳,義不如公。”
14.取而代之:指奪取別人的地位而由自己代替。現也指以某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出處:“秦始皇游會稽,渡浙江,梁與籍俱觀,籍曰:‘彼可取而代也。’”用於人或事物。
15.所向披靡:所向:指力所到達的地方;披靡:潰敗。比喻力量所達到的地方,一切障礙全被掃除。出處:“於是項王大呼馳下,漢軍皆披靡。”
16.學書學劍:學文練武。出處:“學書不成,去,學劍。”
17.膝行而前:跪著用膝蓋向前移動。形容敬畏恭謹之極。出處:“項羽召見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
《廉頗藺相如列傳》
1.完璧歸趙:本指藺相如將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趙國。後比喻把原物完好地歸還本人。出處:“城入趙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指物歸原主。
2.負荊請罪:負:背著;荊:荊條。背著荊條向對方請罪。表示向人認錯賠罪。出處:“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用於賠禮道歉的場合。
3.怒髮衝冠:指憤怒得頭髮直豎,頂著帽子。形容極端憤怒。出處:“相如因持壁卻立倚柱,怒髮衝冠。”形容極端憤怒。
4.刎頸之交:刎頸:割脖子;交:交情,友誼。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出處:“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
5.紙上談兵:在紙面上談論打仗。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實。出處:《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之子趙括,年輕時學兵法,談起兵事來父親也難不倒他。後來他接替廉頗為趙將,在長平之戰中,只知道根據兵書辦,不知道變通,結果被秦軍大敗。
6.價值連城:連城:連在一起的許多城池。形容物品十分貴重。出處:“趙惠文王時,得楚和氏璧。秦昭王聞之,使之遺趙書,願以十五城請易璧。”形容物品十分貴重。
《滑稽列傳》
1.優孟衣冠:優孟:春秋時楚國著名的的演雜戲的人,擅長滑稽諷諫。比喻假扮古人或模仿他人。也指登場演戲。出處:《史記·滑稽列傳》記載:楚相孫叔敖死後,兒子很窮。優孟穿戴了孫叔敖的衣冠去見楚莊王。楚莊五受到感動,封了孫叔敖的兒子。
2.杯盤狼藉:狼藉:象狼窩裡的草那樣散亂。杯子盤子亂七八糟地放著。形容吃喝以後桌面雜亂的樣子。出處:“日暮酒闌,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錯,杯盤狼藉。”形容酒飯後的雜亂樣子。
3.參差錯落:參差:長短、高低、大小不一致。錯落:交錯、交織的樣子。各種不同的事物,錯綜複雜地交織在一起。出處:“臣飲一斗亦醉,一石亦醉。……飲五六斗……八斗而醉。”指交錯不齊
4.一鳴驚人:鳴:鳥叫。一叫就使人震驚。比喻平時沒有突出的表現,一下子做出驚人的成績。出處:“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用於國家、集體。
5.樂極悲生:高興到極點時,發生使人悲傷的事。出處:“酒極則亂,樂極則悲,萬事盡然,言不可極,極之而衰。”
《刺客列傳》
1.燕市悲歌:以之表現朋友間的情誼以及惜別的情懷。出處:“荊軻既至燕,愛燕之狗屠及善擊築者高漸離。荊軻嗜酒,日與狗屠及高漸離飲於燕市,酒酣以往,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而歌於市中,相樂也,已而相泣,旁若無人者。”
2.一日千里:原形容馬跑得很快。後比喻進展極快。出處:“臣聞騏驥盛壯之時,一日而馳千里;至其衰老,駑馬先之。”
3.旁若無人:身旁好象沒有人。形容態度傲慢,不把別人放在眼裡。出處:“荊軻嗜酒,日與狗屠及高漸離飲於燕市,酒酣以往,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而歌於市中,相樂也,已而相泣,旁若無人者。”
4.切齒痛心:切齒:咬緊牙齒;痛心:形容心中極恨。形容憤恨到極點。出處:“此臣之日夜切齒痛心也。”
《秦始皇本紀》
1.定於一尊:尊:指具有最高權威的人。舊指思想、學術、道德等以一個最有權威的人做唯一的標準。出處:“語皆道古以害今,飾虛言以亂實,人善其所私學,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並有天下,別黑白而定一尊。”
2.剛戾自用:十分固執自信,不考慮別人的意見。同“剛愎自用”。出處:始皇為人,天性剛戾自用,起諸侯,並天下,意得欲從,以為自古莫及己。
3.是古非今:是:認為對;非:認為不對,不以為然。指不加分析地肯定古代的,否認現代的。出處:“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指保守復古。
4.土崩瓦解:瓦解:制瓦時先把陶土製成圓筒形,分解為四,即成瓦,比喻事物的分裂。象土崩塌,瓦破碎一樣,不可收拾。比喻徹底垮台。出處:“秦之積衰,天下土崩瓦解。”
《魏公子列傳》
1.眾人廣坐:猶大庭廣眾。人多而公開的場合。出處:“嬴乃夷門抱關者也,而公子親枉車騎,自迎嬴於觽人廣坐之中,不宜有所過。”
2.一言半辭:指很少的一兩句話。同“一言半語”。出處:“今吾且死而侯生曾無一言半辭送我。”
3.急人之困:熱心主動幫助別人解決困難。出處:“勝所以自附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義,為能急人之困。”
4.虛左以待:虛:空著;左:古時以左為尊;待:等待。空著尊位恭候別人。出處:“公子從車騎,虛左,自迎夷門侯生。”
5.修身潔行:修養品性,保持潔白的德行。出處:“臣修身潔行數十年,終不以監門困故而受公子財。”
《淮陰侯列傳》
1.背水一戰:背水:背向水,表示沒有退路。比喻與敵人決一死戰。
出處:“信乃使萬人行出,倍水陣。趙軍望見,大笑之。”比喻在艱難情況下跟敵人決一死戰。
2.韓信將兵,多多益善:將:統率,指揮。比喻越多越好。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記載,劉邦問韓信能帶多少兵。韓信回答說:“臣多多益善耳。”比喻越多越好。
3.胯下之辱:胯下:兩條腿之間。從胯下爬過的恥辱。出處:“淮陰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眾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於是信孰視之,俯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為怯。”
4.跖犬吠堯:桀的犬向堯狂吠。比喻各為其主。出處:“跖之狗吠堯,非貴跖而賤堯也,狗固吠非其主也。”
5.敗軍之將:打了敗仗的將領。現多用於諷刺失敗的人。出處:“臣聞敗軍之將,不可以言勇;亡國之大夫,不可以圖存。”指失敗之人。
6.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不管多聰明的人,在很多次的考慮中,也一定會出現個別錯誤。出處:“臣聞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7.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平凡的人在許多次考慮中,也會有一次是正確的。出處:“臣聞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8.逐鹿中原:逐:追趕;鹿:指所要圍捕的對象,常比喻帝位、政權。指群雄並起,爭奪天下。出處:“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9.一飯千金:比喻厚厚地報答對自己有恩的人。出處:“信釣於城下,諸漂母漂,有一母見信飢,飯信,竟漂數十日。”又:“信至國,如所從食漂母,賜千金。”
10.人自為戰:為戰:作戰。人人能獨立地戰鬥。出處:“此所謂驅市人而戰,其勢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為戰。”
11.深溝高壘:深的戰壕和高的營壘。指堅固的防禦工事。出處:“足下深溝高壘堅營,勿與戰。”指堅固的防禦工事。
12.萬無一失:失:差錯。指非常有把握,絕對不會出差錯。出處:“以此參之,萬不失一。”形容有絕對把握。
常用短語
軒轅天子(中華民族第一帝、文明之祖、人文初祖)《史記·五帝本紀》
網開一面(夏桀荒淫無道,商湯想爭取民心推翻夏桀的統治。一天,商湯散步時,看到一個人在野外四面張網捕鳥,還祈禱說:“無論從哪裡來的鳥都能進入我的網。”商湯對捕鳥人說:“哎呀,太殘忍了,鳥兒恐怕被你捕光了。”說罷,便拆掉三面的網。並小聲禱告:“鳥兒啊,你們願左飛就往左飛,願右飛就往右飛,實在不想活了,就進入網裡來吧!”諸侯和部落首領們聽說此事,紛紛說:“商湯是一個好君王,他對飛禽如此仁慈,對人肯定更加仁愛。”很快四十個氏族部落先後歸順於他。最後,商湯終於滅了夏。比喻對罪犯從寬處理,給罪犯一條棄舊從新的出路)《史記·殷本紀》
囊血射天(殷朝武乙帝暴戾無道用皮革作囊,裝滿血液,懸吊空中,自己挽弓搭箭,仰面射去,直到血流滿地才罷手,自誇為射殺天神。後來武乙到黃河渭水之間打獵,突然烏雲密布,雷電交作,終遭暴雷震擊而死。形容can6*暴無道。)《史記·殷本紀》
酒肉池林(帝紂大取樂戲於沙丘,以酒為池,縣肉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閒,為長夜之飲。形容酒肉極多,生活奢侈。)《史記·殷本紀》
左支右絀(絀:屈,不足。原指射箭時左臂撐弓,右臂彎曲。指財力或能力不足,窮於應付。)《史記·周本紀》
焚書坑儒(焚毀典籍,坑殺書生。)《史記·秦始皇本紀》
指鹿為馬(比喻故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史記·秦始皇本紀》
力能扛鼎(形容氣力特別大。亦比喻筆力雄健。)《史記·項羽本紀》
先發制人(指爭取主動,先動手來制服對方。)《史記·項羽本紀》
鴻門宴(指加害客人的宴會。)《史記·項羽本紀》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比喻說話和行動的真實意圖別有所指。)《史記·項羽本紀》
沐猴而冠(沐猴:獼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虛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來諷刺投靠惡勢力竊據權位的人。)《史記·項羽本紀》
無顏見江東父老(指沒有臉面見家鄉人。)《史記·項羽本紀》
一敗塗地 及鋒而試 約法三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運籌帷幄 高屋建瓴出自《史記·高祖本紀》
臥薪嘗膽 鳥盡弓藏出自《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一狐之腋出自《史記·趙世家》
招搖過市 韋編三絕出自《史記·孔子世家》
鴻鵠之志出自《史記·陳涉世家》 積毀銷骨出自《史記·張儀列傳》
毛遂自薦 脫穎而出 歃血為盟 因人成事 一言九鼎出自《史記·平原君列傳》
完璧歸趙 負荊請罪 怒髮衝冠 刎頸之交 膠柱鼓瑟 紙上談兵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一字千金 奇貨可居出自《史記·呂不韋列傳》 圖窮匕見出自《史記·刺客列傳》
背水一戰 肝腦塗地 多多益善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
雞鳴狗盜 狡兔三窟出自《史記·孟嘗君列傳》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