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氏春秋·尊師》“神農師悉諸,黃帝師大撓”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神農師悉諸,黃帝師大撓……吳王闔閭師伍子胥、文之儀,越王勾踐師範蠡、大夫種。聖賢者,未有不尊師者也。今尊不至於帝,智不至於聖,而欲無尊師,奚由至哉?此五帝之所以絕,三代之所以滅。
且天生人也,而使其耳可以聞,不學,其聞不若聾;使其目可以見,不學,其見不若盲;使其口可以言,不學,其言不若爽;使其心可以知,不學,其知不若狂。故凡學,非能益也,達天性也。能全天之所生而勿敗之,是謂善學。
子張【1】,魯之鄙家也;顏涿聚,梁父之大盜也;學於孔子。段乾木,晉國之大駔【2】也,學於子夏。高何、縣子石,齊國之暴者也,指於鄉曲,學於子墨子。索盧參,東方之巨狡也,學於禽滑黎。此六人者,刑戮死辱之人也,今非徒免於刑戮死辱也,由此為天下名士顯人,以終其壽,王公大人從而禮之,此得之於學也。
君子之學也,說義必稱師以論道,聽從必盡力以光明。聽從不盡力,命之曰背;說義不稱師,命之曰叛。背叛之人,賢主弗內之於朝,君子不與交友。
故教也者,義之大者也;學也者,知之盛者也。義之大者,莫大於利人,利人莫大於教;知之盛者,莫大於成身,成身莫大於學。身成則為人子弗使而孝矣,為人臣弗令而忠矣,為人君弗強而平矣,有大勢可以為天下正矣。故子貢問孔子曰:“後世將何以稱夫子孔子曰吾何足以稱哉勿已者則好學而不厭好教而不倦其惟此邪!”天子入太學祭先聖,則齒【3】嘗為師者弗臣,所以見敬學與尊師也。
(取材於《呂氏春秋·尊師》)
注釋:【1】子張、顏涿聚、段乾木、高何、縣子石、索盧參、禽滑黎等,皆為古人名。【2】駔(zǎng),市場經紀人。【3】齒:排列。
9. 下列詞語中的加點字,與“能全天之所生而勿敗之”一句中的加點字意思相近的一項是(2分)
A.清心敗火 B.身敗名裂 C.功敗垂成 D.枯枝敗葉
10.下列各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
A. 而使其耳可以聞 B. 學於孔子
其孰能譏之乎 而恥學於師
C. 說義必稱師以論道 D. 賢主弗內之於朝
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11.下列對文中語句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不學,其聞不若聾
(如果)不學習,人耳朵能聽見還不如耳聾(聽不見)
B.聽從必盡力以光明
聽從(教誨)一定盡心竭力來發揚光大
C.為人臣弗令而忠矣
作臣子的不用命令(他)忠誠了
D.所以見敬學與尊師也
這是用來表示敬重學習和尊重老師(的做法)啊
12.請把第二三段中的畫線句子譯為現代漢語。(5分)
①故凡學,非能益也,達天性也。(2分)
②王公大人從而禮之,此得之於學也。(3分)
13.按要求回答下面各題。(5分)
①用(/)為下列文字斷句。(3分)
後世將何以稱夫子孔子曰吾何足以稱哉勿已者則好學而不厭好教而不倦其惟此邪
②用兩個恰當的熟語(包括成語)描述文中孔子給你的印象。(2分)
14.本文首段即舉出無論地位還是智慧均高出普通人的先賢從師學習的例子,以此說明從師的必要性。韓愈在《師說》中也寫了類似的內容:“ , , ”。(3分)
15.“師法”,指老師傳授的學問和技藝。下面【甲】【乙】兩則材料中的人物因對待“師法”態度的不同而有完全不同的仕途經歷。請結合選文第四段或韓愈《師說》中的觀點(如“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等)談談你對這兩則材料的看法。(6分)
【甲】諸儒薦(張)禹,有詔太子太傅蕭望之問。禹對《易》及《論語》大義,望之善焉,奏禹經學精習,有師法,可試事。 (選自《漢書·匡張孔馬傳》)
【乙】(孟)喜舉孝廉為郎,為丞相掾。博士缺,眾人薦喜,上聞喜改師法,遂不用喜。(選自《漢書·儒林傳》)
參考答案
9.(2分)B10.(3分)B11.(3分)C
12.(5分)
①因此凡是學習,不是能增加(什麼),而是(使人)通達天性。(2分)
②王公大人跟隨他們並禮待他們,這些(都是)從學習中得到的啊。(3分)
13.(5分)
①後世將何以稱夫子/孔子曰/吾何足以稱哉/勿已者/則好學而不厭/好教而不倦/其惟此邪(3分) ②答案示例:謙謙君子 、好學不厭、誨人不倦等。(2分)
14.(3分)古之聖人其出人也亦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
15.(6分)有自己的看法,能結合選文第四段或《師說》中的觀點,自圓其說即可。
參考譯文:
神農以悉諸為師,黃帝以大撓為師……吳王闔閭以伍子胥、文之儀為師,越王勾踐以范蠡、大夫文種為師。聖人賢者沒有不尊重老師的。如今,(人們)地位的尊貴沒有達到帝王,才智沒有達到聖人,卻想不尊奉老師,(那)通過什麼能達到(帝王聖人的境界)呢?這就是五帝廢絕、三代滅絕的原因。
況且上天造就人,使人的耳朵可以聽見,(如果)不學習,人耳朵能聽見還不如耳聾(聽不見);使人的眼睛可以看見,(如果)不學習,人眼睛能看見還不如眼瞎(看不見);使人的嘴可以說話,(如果)不學習,人嘴能說話還不如口裡有病說不出話;使人的心可以認知事物,(如果)不學習,人心能認知還不如狂亂(無知)。因此凡是學習,不是能增加(什麼),而是(使人)通達天性。能夠保全上天賦予人的(天性)而不使它受到傷害,這叫作善於學習。
子張是魯國的鄙俗小人,顏涿聚是梁父山上的大盜,(他們)向孔子學習。段乾木是晉國的市場經紀人,向子夏學習。高何、縣子石,是齊國的兇惡can6*暴的人,在鄉里受指責,向墨子學習。索盧參是東方聞名的狡猾之人,向禽滑黎學習。這六個人,是(該受到)刑罰、處死、侮辱的人。如今,(他們)不僅免於受到刑罰、處死、侮辱,(還)從此成為天下知名的人,終其天年,王公大人跟隨他們並禮待他們,這些(都是)從學習中得到的啊。
君子學習,談論道理一定稱引老師的話來闡明道義,聽從(教誨)一定盡心竭力來發揚光大。聽從(老師的教誨)而不盡心竭力(去發揚它),稱這種行為為“背”;談論道理而不稱引老師的話(去闡明它),稱這種行為為“叛”。有背叛行為的人,賢明的君主在朝廷上不會接納他們,君子不會和(他們)交往為友。
因此,教育,是大義;學習,是大智慧。大義沒有比使他人獲得利益(更)大的,使人獲得利益沒有什麼能比教育(更)大的。大智慧沒有比修養身心(更)大的,修養身心沒有比學習(更)大的。自身的修養完成了,那么作兒子的不用支使就孝順了,作臣子的不用命令就忠誠了,作君主的不用勉強就公正了,擁有最有利形勢的人就可以作天下的君主了。所以子貢問孔子說:“後代將用什麼稱讚您呢?”孔子說:“我哪裡值得稱讚呢?(如果)不停止(一定要說)的話,(那)就是喜好學習而不滿足,喜好教誨(他人)而不知疲倦,大概只是這些吧!”天子進入太學祭祀先代聖人,與曾經當過(自己)老師的人並排站立,不把(他們)當作臣子看待,這是用來表示敬重學習和尊重老師(的做法)啊。
附【15題參考譯文】
①很多儒生推薦張禹,皇帝下令讓太子太傅蕭望之進行考核。張禹(用)《易經》和《論語》中的大義來應答,蕭望之認為他答得很好,上奏(說)張禹精通經學,遵守老師傳授的學問和技藝,可以任用。
②孟喜被舉薦為孝廉,作郎中,成為丞相的下屬。博士(一職)缺人,大家推薦孟喜,皇上聽說孟喜改變了老師傳授的學問和技藝,於是就不任用孟喜。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呂氏春秋·尊師》“神農師悉諸,黃帝師大撓”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0
《呂氏春秋·尊師》“神農師悉諸,黃帝師大撓”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