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書·王彪之傳》(二)原文及翻譯

晉書

原文:

彪之字叔武。年二十,須鬢皓白。時人謂之王白須,初除佐著作郎、東海王文學。從伯導謂曰:“選官欲以汝為尚書郎,汝幸可作諸王佐邪!”彪之曰:“位之多少既不足計,自當任之於時,至於超遷,是所不願。”遂為郎。累遷尚書左丞、廷尉。時永嘉太守謝毅。赦後殺郡人周矯,矯從兄球詣州訴冤。揚州刺史殷浩遣從事疏收毅,付廷尉。彪之以球為獄主,身無王爵,非廷尉所料,不肯受,與州相反復。穆帝發詔令受之。彪之又上疏執據。公眾號:語文教與學。時人比之張釋之,時當南郊,簡文帝為撫軍,執政,訪彪之應有赦不。答曰中興以來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嘗謂非宜何者黎庶不達其意將謂效祀必赦至此時凶愚之輩復生心於僥倖矣遂從之。永和末,多疾疫。舊制,朝臣家有時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雖無病,百日不得入宮。至是,百官多列家疾,不入。彪之又言:“疾疫之年,家無不染,若以之不復入宮,則直侍頓闕,王者宮省空矣。”朝廷從之,及簡文崩。群臣疑惑,未敢立嗣。或雲,宜當須大司馬處分。彪之正色曰:“君崩,太子代立,大司馬何容得異!若先面咨,必反為所責矣。”公眾號:語文教與學。於是朝議乃定。及孝武帝即位,太皇太后令以帝沖幼,令溫依周公居攝故事。事已施行,彪之曰:“此異常大事,大司馬必當固讓,使萬機停滯,稽廢山陵,未敢奉令。謹具封還內,請停。”事遂不行。加光祿大夫,儀同三司,未拜。疾篤,帝遣黃門侍郎問所苦,賜錢三十萬以營醫藥。太元二年卒,年七十三,即以光祿為贈,謚曰簡。
(節選自《晉書·王彪之傳》)

譯文/翻譯:

王彪之,字叔武。二十歲時,鬍鬚鬢角都白了,當時人稱他為王白須。最初任佐著作郎、東海王文學。堂伯父王導對他說:“選官要任你為尚書郎,你有幸可以做朝官了。”王彪之說:“職位的高低本來不值得計較,應當在合途的時候任職,至於破格提撥,這並不是我的願望。”於是做了尚書郎。多次升遷,擔任御史中丞、侍中、廷尉。當時永嘉太守謝毅,大赦後處死當地人周矯,於是周矯堂兄周球向揚州府告發。揚州刺史殷浩派從事拘捕謝毅,交付廷尉審理。王彪之認為周球是訴訟案件的當事人,沒有爵位,不在廷尉職責範圍以內,不肯受理,這件事在州里顛過來倒過去。穆帝發出詔令命王彪之收處謝毅。王彪之又上疏據理力爭,當時人把他比作西漢廷尉張釋之。當時要在南郊祭天,簡文帝任撫軍,執掌國政,向王彪之詢問是否應該大赦。他回答說:“自從中興以來,郊祀往往有大赦,我認為不合時宜。為什麼呢?老百姓不明白這個道理,他們認為每逢郊祀必定大赦,到這個時候兇惡愚蠢之輩又要產生僥倖的心理了。”於是就聽從了他的意見。永和末年,多發傳染病。按舊例,朝中大臣之家有傳染病,家中傳染三人以上的,即使自身無病,百日內也不得進宮。此時,文武百官多稱家有時疾而不入朝理事。王彪之又進言道:“瘟疫之年,沒有哪一家不傳染。如果因此就不入宮,那恐怕連近侍也無人充當,皇宮將會空無一人了。”朝廷聽從了王彪之的進諫。等到簡文駕崩,群臣猶豫不定,沒有敢立下繼承人。有人說,這件事應該當由大司馬來決定。王彪之嚴肅地說:“國君駕崩,太子應當即位為君,大司馬怎能有資格提出異議?如果事先在大司馬的面前詢問,那么一定會被責備的。”於是朝廷的議論才平息下來。等到孝武帝即位,太皇太后因為孝武帝年幼而下達命令,令桓溫沿襲周公代替周成王攝政的舊例。命令已經公布,王彪之說:“這些不同尋常的違背天命的事,大司馬一定要再三辭讓,如果導致政務停頓,耽誤先帝陵墓的修築,我不敢遵奉命令,謹將詔書密封歸還。”於是事情也就沒能實行。王彪之被加封為光祿大夫、儀同三司,沒有正式任命。病重後,皇帝派黃門侍郎探病問候,賜錢三十萬給他治病。太元二年去世,享年七十三歲。就贈以光祿的官職,諡號是簡。 
《晉書·王彪之傳》《晉書·王彪之傳》(二)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晉書·王彪之傳》(二)原文及翻譯0
《晉書·王彪之傳》(二)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