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祐字季英,陳留長垣人也”閱讀答案解析及翻譯
吳祐字季英,陳留長垣人也。父恢,為南海太守。祐年十二,隨從到官。恢欲殺青簡以寫經書,祐諫曰:“今大人逾越五嶺遠在海濱其俗誠陋然舊多珍怪上為國家所疑下為權戚所望此書若成則載之兼兩昔馬援以薏苡①興謗,嫌疑之間,誠先賢所慎也。”恢乃止。
及年二十,喪父,居無檐石,而不受贍遺。常牧豕於長坦澤中,行吟經書。遇父故人,謂曰:“卿二千石子而自業賤事,縱子無恥,奈先君何?”祐辭謝而已,守志如初。
後舉孝廉,將行,郡中為祖道,祐共小吏雍丘黃真歡語移時,與結友而別。功曹以祐倨,請黜之。太守曰:“吳季英有知人之明,卿且勿言。”真後亦舉孝廉,除新蔡長,世稱其清節。
遷膠東侯相。祐政唯仁簡,以身率物。民有爭訴者,輒閉門自責,然後斷其訟,以道譬之。或身到閭里,重相和解。嗇夫②孫性私賦民錢,市衣以進其父,父得而怒曰:“有君如是,何忍欺之!”促歸伏罪。性慚懼,詣閣持衣自首。祐屏左右問其故,性具談父言。祐使歸謝其父,還以衣遺之。
祐在膠東九年,遷齊相,大將軍梁冀表為長史。及冀誣奏太尉李固,祐聞而請見,與冀爭之,不聽,冀怒而起入室,祐亦徑去。冀遂出祐為河間相,因自免歸家,不復仕,躬灌園蔬,以經書教授。年九十八卒。
(選自《後漢書•吳祐傳》,有刪節)
註:①薏苡:一種禾本科植物。②嗇夫:農夫。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今大人逾越五嶺遠/在海濱其/俗誠陋/然舊多珍怪/上為國家所疑/下為權戚所望/此書若成則/載之兼兩
B.今大人逾越五嶺/遠在海濱/其俗誠陋/然舊多珍怪/上為國家所疑/下為權戚所望/此書若成/則載之兼兩
C.今大人逾越五嶺/遠在海濱其/俗誠陋/然舊多珍怪上/為國家所疑下/為權戚所望/此書若成/則載之兼兩
D.今大人逾越五嶺遠/在海濱/其俗誠陋/然舊多珍怪上/為國家所疑/下為權戚所望/此書若成/則載之兼兩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字,古人幼時命名,成人取字,字和名有意義上的聯繫。字是為了便於他人稱謂。對平輩或尊輩稱字是出於禮貌和尊敬。
B.太守,是郡守的尊稱。漢景帝更名為太守,為一郡的最高行政長官,除治民、進賢、決訟、檢奸外,還可以自行任免所屬掾史。
C.孝廉,是秦始皇時設立的察舉考試以任用官員的一種科目。孝廉是“孝順親長,廉能正直”的意思。後代,也變成明朝、清朝對舉人的雅稱。
D.殺青,古人在竹簡上寫字,用火烤去竹簡的水分,以便書寫和防蟲蛀,這道工序稱為殺青。後來泛指書籍定稿。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吳佑十二歲時就跟隨父親到任所生活,在勸諫父親停止烤簡刻書這件事上,他表現出了成人一般的沉穩與遠見。
B.吳佑父親去世後,安於清貧自立,邊放豬邊吟誦經書,不為人言所動。後與黃真一起被舉薦為孝廉並被人稱讚為清廉有節操。
C.吳佑後升遷為膠東侯相,他為政仁慈清簡,率先垂範。遇到打官司的百姓,有時到鄉里親自調解。
D.吳佑堅守志節,大將軍梁冀曾上表推薦他任長史,但當梁冀誣奏太尉李固時,吳佑就前去與之爭辯。後被調出任河間相,辭官回鄉耕讀。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卿二千石子而自業賤事,縱子無恥,奈先君何?
(2)民有爭訴者,輒閉門自責,然後斷其訟,以道譬之。
參考答案
4.答案:B
5.答案:C(不是秦始皇是設立的,而是漢武帝時設立的。)
6.答案:(黃真被舉薦為孝廉是在吳佑之後的事情,而且,被人稱讚為清廉有節操的是黃真。)
7.翻譯(1):你是兩千石官員的兒子卻做這樣xia6*賤的事,就算你不覺得羞恥,又怎么對得起你去世的父親呢?(得分點,“二千石”“業”“無恥”“奈……何”)
翻譯(2):百姓有到官府打官司的,他總是先閉門自責,然後再審斷訴訟,用道理開導他們。(得分點:“爭訟”“輒”“譬”)
【參考譯文】
吳佑字季英,是陳留長垣人,父親吳恢,任海太守。吳佑十二歲時跟隨父親到任所生活。父親想烤竹簡來刻經書,吳佑勸道:“現在父親越過五嶺,遠在海邊,這裡風俗確實粗俗,但舊時有許多珠寶珍奇,上被國家猜疑,下被諸侯怨恨。如果把書寫成,恐怕要用兩輛車來載運。從前馬援因為運回薏苡招致毀謗,這是容易讓人產生嫌疑的事情,確實是先賢十分慎重的舉止。”吳恢於是就停做了這件事。
吳佑二十歲時,父親去世,生活十分貧困,卻不接受別人的饋贈。他常在家鄉水邊牧豬,同時漫步吟誦經書。遇到父親生前的老朋友,對他說:“你是兩千石官員的兒子卻從事這樣xia6*賤的事,就算你不覺得羞恥,又怎么對得起你去世的父親呢?”吳佑只是表示謝意,堅守志節並不改變。後來被舉為孝廉,將前去ying6*召,郡里給他餞行,吳佑跟小吏雍丘黃真暢談多時,與他結友而別。功曹認為他太傲慢了,請求罷免他。太守說:“吳季英有知人之明,你暫且不要多言。”黃真後來也被舉薦為孝廉,拜新蔡縣令,世人稱讚他清廉有節操。
吳佑後來升為膠東侯相。他為政力求仁慈清簡,以身作則。(遇到)有到官府打官司的百姓,他總是先閉門自責,然後再審斷訴訟,用道理開導他們。或親自到百姓居住的地方調解,使雙方和解。農夫孫性私下徵收百姓的錢物,買了一件衣服送給父親,父親得到衣服,非常生氣,說:“我們有這樣的官員,你怎么忍心欺騙他!”逼著兒子回去認罪。孫性又慚愧又害怕,拿著衣服到官衙自首。吳佑斥退左右,詢問緣由,孫性詳細把父親的話說了。吳佑讓他回去感謝父親,並把他的衣服送給他父親。
吳佑在膠東九年升為齊相,大將軍梁冀上表推薦他任長史。到了梁冀誣奏太尉李固時,吳佑聽知後請見梁冀,與他爭辯,梁冀沒有採納(吳佑意見),(並)憤怒地起身入室,吳佑也逕自離去。梁冀於是把吳佑調出京城任河間相,吳佑於是就辭官回家,不再做官,親自灌田種菜。講授經書。九十八歲去世。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