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盎者,楚人也,字絲”閱讀答案解析及翻譯

袁盎者,楚人也,字絲。高后時,盎嘗為呂祿舍人。及孝文帝即位,盎兄噲任盎為中郎。絳侯為丞相,朝罷趨出,意得甚。上禮之恭,常自送之。盎曰:丞相如有驕主色,陛下謙讓,臣主失禮,竊為陛下不取也。後朝,上益莊,丞相益畏。已而絳侯望袁盎曰:吾與而兄善,今兒廷毀我!盎遂不謝。及絳侯免相之國,國人上書告以為反,征系清室,宗室諸公莫敢為言,唯袁盎明絳侯無罪。絳侯得釋,盎頗有力。絳侯乃大與盎結交。
淮南王朝,殺辟陽侯,居處驕甚。袁盎諫曰:諸侯大驕必生患,可適削地。上弗用。淮南王益橫。及柴武太子謀反事覺,治,連淮南王,上因遷之蜀,轞車傳送。袁盎時為中郎將,乃諫曰:陛下素驕淮南王,弗稍禁,以至此,今又暴摧折之。淮南王為人剛,如有遇霧露行道死,陛下竟為以天下之大弗能容,有殺弟之名,奈何?上弗聽,遂行之。淮南王至雍,病死,聞,上輟食,哭甚哀。盎入,頓首請罪。上曰:以不用公言至此。盎曰:上自寬,此往事,豈可悔哉!且陛下遷淮南王,欲以苦其志,使改過,有司衛不謹,故病死。於是上乃解,曰:將奈何?盎曰:淮南王有三子,唯在陛下耳。於是文帝立其三子皆為王。盎由此名重朝廷。
盎素不好晁錯,及孝文帝崩,孝景帝即位,晁錯為御史大夫,使吏案袁盎受吳王財物,抵罪,詔赦以為庶人。吳楚反,聞,晁錯曰:夫袁盎多受吳王金錢,專為蔽匿,言不反。今果反,欲請治盎宜知計謀。人有告袁盎者,袁盎恐。上召袁盎入見,袁盎乃具言吳所以反狀,以錯故,獨急斬錯以謝吳,吳兵乃可罷。遂誅晁錯。
吳楚已破,上更以元王①子平陸侯禮為楚王,袁盎為楚相。嘗上書有所言,不用。後袁盎病免居家,梁王欲求為嗣,袁盎進說,其後語塞。梁王以此怨盎,曾使人刺盎。刺者至關中,問袁盎,諸君譽之皆不容口。乃見袁盎曰:臣受梁王金來刺君,君長者,不忍刺君。然後刺君者十餘曹,備之!袁盎心不樂,家又多怪,乃之棓生所問占。還,梁刺客後曹輩果遮刺殺盎安陵郭門外。
太史公曰:袁盎雖不好學,亦善傅會,仁心為質,引義慷慨。遭孝文初立,資適逢世。時以變易,及吳楚一說,說雖行哉,然復不遂。好聲矜賢,竟以名敗。
【注】①元王,即楚元王,其子為平陸侯劉禮。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盎遂不謝謝:推脫。
B.絳侯得釋,盎頗有力有力:出了力
C.使吏案袁盎受吳王財物案:查究
D.梁刺客......果遮刺殺盎安陵郭門外 遮:阻攔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①及絳侯免相之國 ②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
B.①上因遷之蜀,轞車傳送 ②於是相如前進缶,因跪請秦王
C.①以不用公言至此 ②市人皆以嬴為小人
D.①專為蔽匿,言不反 ②如姬為公子泣
3.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明袁盎引義慷慨的一組是
①臣主失禮,竊為陛下不取也
②諸侯大驕必生患,可適削地
③陛下竟為以天下之大弗能容,有殺弟之名,奈何
④上自寬,此往事,豈可悔哉
⑤袁盎具言吳所以反狀,以錯故
⑥梁王欲求為嗣,袁盎進說,其後語塞
A.①②⑤B.①②③C.③④⑥D.④⑤⑥
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袁盎為人敢言直諫,強調等級名分和禮的規範,不能驕矜無禮。他對絳侯和淮南王驕矜無禮的行為就感到不滿並向孝文帝提出了諫言。
B吳楚叛亂後,晁錯誣陷袁盎收受吳王財物,對叛亂知情不報。袁盎就向皇上說明了吳王謀反是晁錯唆使的緣故,只有趕快殺掉晁錯以示拒絕,吳軍才可能停止。
C梁王想成為漢景帝的繼承人,袁盎進言勸說,從此以後,這種議論便被中止,梁王因此怨恨袁盎,曾經派人刺殺袁盎。
D司馬遷認為,在孝文帝剛繼位時,袁盎碰上了適宜的時代,才智得以施展。而時局在變動著,等到吳楚反叛時,他誅殺晁錯的建議雖被採納,但他已不再被重用。
答案
1.A。A項是道歉、謝罪。
2.A。A項兩句都是動詞前往和到......去的意思。B項第①句中因是副詞於是、就。第②句中因是副詞趁機,趁勢。C項第①句中, 以是連詞因為。第②句中以是動詞認為。D項第①句中,為是介詞替。第②句中為是介詞對、向。
3.B。第①句中袁盎認為絳侯朝罷趨出,意得甚上禮之恭,常自送之,臣下與主上都違背了禮節,是不應該的,勸說皇上注意君臣之禮。第②句中袁盎以諸侯太驕橫必然會發生禍亂這個道理,勸說皇上適當削弱諸侯的力量。第③句中袁盎說,萬一淮南王死於放逐途中,皇上就會被認為天下之大卻容不得弟弟,以此勸說皇上不要因放逐淮南王而背上不義的罪名。第①②③句都能表明袁盎的引義慷慨。第④句僅是袁盎對孝文帝寬解、安慰之語。第⑤句從文中敘述的盎素不好鼂錯、鼂錯說欲請治盎宜知計謀的情況中可以看出袁盎與鼂錯素有矛盾。袁盎具言吳所以反狀,以錯故這句話和鼂錯的言論一樣,是利用吳楚反叛這件事情來互相攻訐,並非引義慷慨。第⑥句是說梁王想成為漢景帝的繼承人,袁盎進言勸說,從此以後,這種議論便被中止。但是袁盎進言勸說時是否引義慷慨,並沒有記載。因此第④⑤⑥句不能表明袁盎引義慷慨。
4.B.B項原文並未說明晁錯的話有沒有事實根據。
[參考譯文]:
袁盎是楚地人,字絲。呂后時期,袁盎曾經當過呂后侄呂祿的家臣。等到漢文帝登上了皇帝位,袁盎的哥哥袁噲保舉他做了中郎的官。
絳侯擔任丞相,朝覲之後,便急急忙忙地走出朝廷,很是躊躇滿志。皇上對他非常恭敬,常常親自送他。袁盎說:丞相如果對皇上表現出驕傲的神色,而陛下卻謙虛退讓,臣下與主上都違背了禮節,我私下認為陛下不應該採取這種態度。以後在上朝的時候,皇上逐漸威嚴起來,丞相也逐漸敬畏起來。過了不久,丞相怨恨袁盎說:我與你的兄長袁噲有交情,現在你小子卻在朝廷上毀謗我!袁盎也不向他謝罪。等到絳侯被免除了丞相的職位,回到自己的封國,封國中有人上書告發他謀反,囚禁在監獄中,皇族中的一些公侯都不敢替他說話,只有袁盎證明絳侯無罪。絳侯得以被釋放,袁盎出了不少力。絳侯於是與袁盎傾心結交。 淮南王來京朝見的時候,殺死了辟陽侯,他平時待人處事也相當驕橫。袁盎勸諫皇上說:諸侯驕橫必然會發生禍患,可以適當地削減他們的封地。皇上沒有採納他的意見,淮南王更加驕橫。等到柴武太子準備zao6*反的事被發覺,追查治罪,牽連到了淮南王,皇上便將他貶謫到蜀地去,用囚車傳送。袁盎當時擔任中郎將,便勸諫說:陛下向來嬌縱淮南王,不逐漸加以限制,以至落到了現在這種地步,如今又突然嚴懲他。淮南王為人剛直,萬一在路上遇到風寒而死在半途中,陛下就會被認為以天下之大卻容不得他,而背上殺死弟弟的惡名,到時怎么辦呢?皇上不聽,終於那樣辦了。淮南王到了雍地就病死了,這個訊息傳來,皇上吃不下飯,哭得很悲哀。袁盎進入,叩頭請罪。皇上說:因為沒有採用你的意見,所以才落得這樣。袁盎說:皇上請自我寬心,這已經是過去的事了,難道還可以追悔嗎!再說陛下貶謫淮南王,是想讓他的心志受些勞苦,使他改正過錯,由於官吏護衛得不謹慎,所以他才病死。於是皇上才感到寬解,說道:那以後怎么辦呢?袁盎說:淮南王有三個兒子,隨您安排罷了。於是文帝便把淮南王的三個兒子都封為王。而袁盎也因此在朝廷中名聲大振。
袁盎向來不喜歡晁錯,等到漢文帝去世,漢景帝繼位,晁錯當上了御史大夫,派官吏查核袁盎接收吳王財物的事,要按罪行的輕重給予懲罰。皇帝下詔令赦免袁盎為平民。
吳楚叛亂的訊息傳到京城,晁錯說:袁盎接收了吳王的許多金錢,專門為他隱瞞,說他不會反叛。現在反叛已成事實,我打算請求處治袁盎。他必當知道叛亂的陰謀。有人將這件事告知了袁盎,袁盎害怕。皇上召袁盎進宮會見,袁盎就詳細地說明了吳王謀反的情況,是因為晁錯的緣故,只有趕快殺掉晁錯來向吳王認錯,吳軍才可能停止。於是皇上就殺了晁錯。
吳楚叛軍已被攻破,皇上便把楚元王的兒子平陸侯劉禮改封為楚王,袁盎擔任楚相。袁盎曾經上書進言,但未被採納。後來袁盎因病免官,閒居在家,梁王想成為漢景帝的繼承人,袁盎進言勸說,從此以後,這種議論便被中止。梁王因此怨恨袁盎,曾經派人刺殺袁盎。刺客來到關中,打聽袁盎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眾人都讚不絕口。刺客便去見袁盎說:我接受了梁王的金錢來刺殺您,您是個厚道人,我不忍心刺殺您。但以後還會有十多批人來刺殺您,希望您好好防備一下!袁盎心中很不愉快,家裡又接二連三地發生了許多怪事,便到棓(bèi)先生那裡去占卜問吉凶。回家的時候,隨後派來的梁國刺客果然在安陵外城門外面攔住了袁盎,把他刺殺了。
太史公說:袁盎雖然不好學,可是他善於領會貫通,他以仁愛之心為本體,常常稱引大義,慷慨激昂。趕上漢文帝剛剛繼位,他的才智恰好碰上了適宜的時代,因此能得以施展。時局不斷地在變動,等到吳楚反叛時,建議誅殺晁錯。雖然他的建議被採納實行,然而他以後不再被朝廷所用。愛好名聲誇耀才能,終於因為追求名聲而招致禍患.
二:
袁盎者,楚人也,字絲。父故為群盜,徙處安陵。高后時,盎嘗為呂祿舍人。及孝文帝即位,盎兄噲任盎為中郎。
絳侯為丞相,朝罷趨出,意得甚。上禮之恭,常自送之。袁盎進曰:“陛下以丞相何如人?”上曰:“社稷臣。”盎曰:“絳侯 所謂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與在,主亡與亡。方呂后時,諸呂用事,擅相王,劉氏不絕如帶。是時絳侯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呂后崩,大臣相與共畔諸 呂,太尉主兵,適會其成功,所謂功臣,非社稷臣。丞相如有驕主色,陛下謙讓,臣主失禮,竊為陛下不取也。”後朝,上益莊,丞相益畏。已而絳侯望袁盎曰:“吾與而兄善,今而廷毀我!”盎遂不謝。
及絳侯免相之國,國人上書告示以為反,征系請室①,宗室諸公莫敢為言,唯袁盎明絳侯無罪。絳侯得釋,盎頗有力。絳侯乃大與盎結交。
淮南王長朝,殺辟陽侯,居處驕甚。袁盎諫曰:“諸侯大驕必生患,可適削地。”上弗用。淮南王益橫。及棘蒲侯柴武太子謀反 事覺,治,連淮南王,淮南王征,上因遷之蜀,檻車傳送。袁盎時為中郎將,乃諫曰:“陛下素驕淮南王,弗稍禁,以至此,今又暴摧折之。淮南王為人剛,如有遇 霧露,行道死,陛下竟為以天下之大弗能容,有殺弟之名,奈何?”上弗聽,遂行之。
淮南王至雍病死,聞,上輟食,哭甚哀。盎入,頓首請罪。上曰:“以不用公言至此。”
盎曰:“上自寬,此往事,豈可悔哉!且陛下有高世之行者三,此不足以毀名。”上曰:“吾高世行三者何事?”盎曰:“陛下居代時,太后嘗病,三年,陛下不交睫,不解衣,湯藥非陛下口所嘗弗進。夫曾參以布衣猶難之,今陛下親以王者修之,過曾參孝遠矣。夫諸呂用事,大臣專制,然陛下從代乘六乘傳馳不測之淵,雖賁、育②之勇不及陛下。陛下至代邸,西向讓天子位者再,南面讓天子位者三。夫許由③一讓,而陛下五以天下讓,過許由四矣。且陛下遷淮南王,欲以苦其志,使改過,有司衛不謹,故病死。”於是上乃解,曰:“將奈何?”盎曰:“淮南王有三子,唯在陛下耳。”於是文帝立其三子皆為王。盎由此名重朝廷。
(《史記·袁盎晁錯列傳》節選)
註:①請室:漢代囚禁官吏有罪者的牢獄。②賁(bēn)、育:戰國時勇士。《尸子》云:孟賁,水行不避蛟龍,陸行不避兕虎。 《戰國策》曰:夏育,叱呼駭三軍。③許由:相傳堯要讓與君位,他逃至箕山下,農耕而食;堯又請其為九州長官,他到潁水邊洗耳,表示不願聽到。
8、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字含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①盎遂不謝
②山東豪俊遂並起而亡秦族矣
B.①陛下竟為以天下之大弗能容
②王無異於百姓之以王為愛也
C.①且陛下有高世之行者三
②且陛下遷淮南王
D.①唯袁盎明絳侯無罪
②唯在陛下耳
9、下列各組中都能表明袁盎明義善諫的一組是
①太尉主兵,適會其成功,所謂功臣,非社稷臣。
②丞相如有驕主色,陛下謙讓,臣主失禮,竊為陛下不取也。
③盎遂不謝。
④唯袁盎明絳侯無罪。
⑤淮南王為人剛,如有遇霧露,行道死,陛下竟為以天下之大弗能容,有殺弟之名,奈何?
⑥盎入,頓首請罪。上曰:“以不用公言至此。”
⑦上自寬,此往事,豈可悔哉!且陛下有高世之行者三,此不足以毀名。
⑧淮南王有三子,唯在陛下耳。
A.①②③⑤⑦B.②④⑥⑦⑧C.①④⑤⑦⑧ D.②③④⑥⑧
10、下列各項中對原文內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袁盎認為絳侯是機遇巧合偶獲成功的功臣,不是國家的重臣。他有能力,卻並沒及時阻止諸呂為禍。
B.古代講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而絳侯和孝文帝都有做得失禮的地方。
C.在淮南王之死一事上,孝文帝後悔不聽袁盎的多番力諫,以致釀成終生追悔莫及的憾事,只好將其三子皆立為王以補救過失。
D.袁盎雖出身卑微不堪,卻最終成為名重一時的權臣。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⑴丞相如有驕主色,陛下謙讓,臣主失禮,竊為陛下不取也。(4分)
⑵夫諸呂用事,大臣專制,然陛下從代乘六乘傳馳不測之淵,雖賁、育之勇不及陛下。(6分)
參考答案
8、C
9、C
10、C
11、見下面參考譯文
參考譯文
淮南王劉長進京朝見,殺了辟陽侯,舉止驕橫。袁盎勸諫皇上說:“諸侯太驕橫,必然會發生禍亂,應該削減他的封地。”皇上不採納他的意見。淮南王更加 驕橫。等到棘蒲侯柴武的太子準備謀反的事被發覺,追查治罪,牽連到淮南王,淮南王被徵召,皇上準備用囚車傳送,把他放逐到蜀地去。袁盎當時擔任中郎將,於 是進諫說:“您素來驕縱淮南王,不加一點限制,以至於落得現在這個地步,如今又突然地嚴懲他。淮南王為人剛愎,萬一遭受風寒而死在道途上,您就竟成了擁有 廣大的天下卻不能容人,背上殺死弟弟的罪名,到時又怎么辦呢?”皇上不聽他,還是把淮南王放逐了。
淮南王到雍地就病死了。皇上聽了這訊息,不吃不喝,哭得很哀慟。袁盎進見,叩頭請罪。皇上說:“正因為沒採納你的意見才到了這地步啊。”袁盎說:“皇上請 自我寬心些,這已是過去的事了,難道可以反悔嗎?況且你有三樣高出世人的行為,這事並不足以毀壞你的名聲。”皇上說:“我高出世人的行為是哪三件呢?”袁 盎說:“您在代國的時候,太后曾經病了三年,您不曾合眼,也不曾解衣就寢,凡湯藥不是您親口嘗過的,都不準奉給太后。曾參作為平民尚難做到這樣,而您作為 君王卻做到如此的地步,比起曾參的孝來那是超過得太多了。諸呂當權,大臣獨斷專行,然而您從代地坐了六乘車賓士到這如不測之淵的京城來,就是孟賁、夏育那 樣的勇士也比不上您。您到了代王官邸,面向西兩次推讓天子之位,面向南三次推讓天子之位。許由只推讓了一次,您卻推讓了天下五次,超過許由有四次之多啊! 況且您放逐淮南王,為的是要他勞苦心志,使他改過自新。是由於官吏護衛不夠細心,所以他才病死了。”於是皇上才感到寬解,說道:“那以後怎么辦呢?”袁盎 說:“淮南王有三個兒子,隨您安排了。”於是文帝把淮南王的三個兒子都立為王。袁盎也因此在朝廷聲名大振。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袁盎者,楚人也,字絲”閱讀答案解析及翻譯0
“袁盎者,楚人也,字絲”閱讀答案解析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