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言婁師德,鄭州人,為兵部尚書”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納言婁師德,鄭州人,為兵部尚書,使并州接境諸縣令隨之。日高至驛,恐人煩擾驛家,令就廳同食。尚書飯白而細,諸人飯黑而粗。呼驛長責之曰:“汝何為兩種待客?”驛將恐,對曰:“邂逅浙米不得,死罪。”尚書曰:“卒客無卒主人,亦復何損。”遂換取粗飯食之。
檢校營田,往梁州,先有鄉人姓婁者為屯官,犯贓,都督許欽明欲決殺令眾。鄉人謁尚書,欲救之。尚書曰:“犯國法,師德當家兒子。亦不能舍,何況渠。”明日宴會,都督與尚書:“犯國法俱坐。”尚書曰:“聞有一人犯國法,雲是師德鄉里,師德實不識,但與其父為小兒時共牧牛耳,都督莫以師德寬國家法。都督遽令脫枷至。尚書切責之曰:“汝辭父娘,求覓官職,不能謹潔,知復奈何。”將一碟堆餅與之曰:“噇卻①,作個飽死鬼去!”都督從此舍之。
後為納言平章事。檢校屯田,行有日矣,諮執事早出,婁先足疾,待馬未來,於光政門外橫木上坐。須臾,有一縣令,不知其納言也,因訴身名,遂與之並坐。令有一丁,遠覘之,走告曰:“納言也。”令大驚,起曰:“死罪。”納言曰:
“人有不相識,法有何死罪。”令因云:有左嶷②,以其年老眼暗奏解,某夜書表狀亦得,眼實不暗。納言曰:“道是夜書表狀,何故白日裡不識宰相。”令大慚曰:“願納言莫說向宰相。納言南無佛不說。公左右皆笑。
李昭德為內史,師德為納言相隨入朝婁體肥行緩李屢顧待不即至乃發怒曰耐sha6*人田舍漢。婁聞之,乃笑曰:“師德不是田舍漢。更阿誰是?”師德弟拜代州刺使,將行,謂之曰:“吾以不才,位居宰相。汝今又得州牧,榮寵過分,為人嫉也,將何以全先人髮膚?”弟長跪曰:“自今後,雖有人唾某面上,某亦不敢言,但拭之而已,以此自勉,庶不為兄憂。”師德曰:此適為我憂也。夫人唾汝者,發怒也。汝今拭之,是惡其唾。惡而拭,是逆人怒也。唾不拭,將自乾,何如?”弟笑而受之。其行事皆此類。浮休子日:司馬徽、劉寬,無以加也.武后年,竟保寵祿。
(選自《太平廣記·器量一》)
【注】①噇卻:退下去,滾下去。②左嶷,人名。
7.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解釋,不恰當的一項是
A.都督從此舍之舍:釋放
B.以其年老眼暗奏解 解:明白
C.庶不為兄憂庶:希望
D.無以加也加:超過
8.對文中畫破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師德為納言/相隨入朝/婁體肥/行緩/李屢顧/待不即/至乃發怒曰/叵耐sha6*人田舍漢。
B.師德為納言相隨入朝/婁體肥/行緩/李屢顧/待不即至/乃發/怒曰/叵耐sha6*人田舍漢。
C.師德為納言/相隨入朝/婁體肥行緩/李屢顧待/不即至/乃發怒曰/叵耐sha6*人/田舍漢。
D.師德為納言相隨入朝/婁體肥行緩/李屢顧待/不即至/乃發/怒曰/叵耐sha6*人/田舍漢。
9.下列對原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準確的一項是
A.婁師德作兵部尚書時,前往并州。中午到了驛站,怕人打擾到驛家,就讓大家和自己一起吃飯,並且還主動要求把細白的米飯換成粗糙的米飯。
B.婁師德雖然將犯人是自己同鄉的事情告訴給都督,但要求都督不要因此失去法度,婁師德還當面斥責了為官未能潔身自好的同鄉。
C.有一次巡察屯田,部下隨行人員已先起程,婁師德腳有疾患,坐在自家門外等馬,遇見一個不認識他的縣令,兩人就並坐在一起閒談。
D.本文用具體生動的事例,展現了唐代名臣婁師德的為官處世之道,刻畫了他寬容大度、謹慎忍讓等性格特徵。
10.把第三大題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犯國法,師德當家兒子,亦不能舍,何況渠。(4分)
(2)吾以不才,位居宰相。汝今又得少州牧,榮寵過分,為人嫉也,將何以全先人發夫?
參考答案
7、B解 辭官
8、C
9、C不是在 自家門外
10、(1)犯了國法,就是我的親兒子,也不能放過,何況是他。
(2)我憑藉不高的才華,官位做到宰相,現在你又要去做地方的長官,榮耀和寵愛太多了,會被人嫉妒,憑什麼才能使性命保全呢?
參考譯文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