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琪,字台秀,河西敦煌人也。”閱讀答案及句子翻譯
李琪,字台秀,河西敦煌人也。與其兄珽皆以文章知名。唐亡,事梁太祖為翰林學士。梁兵征伐四方,所下詔書,皆琪所為,下筆輒得太祖意。末帝時,與蕭頃同為宰相。頃性畏慎周密,琪倜儻負氣,不拘小節,二人多所異同。琪內結趙岩、張漢傑等為助,以故頃言多沮。頃嘗掎摭其過琪所私吏當得試官琪改試為守為頃所發末帝大怒欲竄逐之而岩等救解乃堡罷為太子少保唐莊宗滅梁,得琪,欲以為相,而梁之舊臣多嫉忌之,乃以為太常卿。同光三年秋,天下大水,京師乏食尤甚,莊宗以硃書御札詔百僚上封事。琪上書數千言,其說漫然無足取,而莊宗獨稱重之,遂以為國計使。方欲以為相,而莊宗崩。明宗入洛陽,群臣勸進,有司具儀,用柩前即位故事。霍彥威、孔循等請改國號,絕土德。明宗武君,不曉其說,問何謂改號,對日:“莊宗受唐錫姓為宗屬,繼昭宗以立,而號國日唐。今唐天命已絕,宜改號以自新。”明宗疑之,下其事群臣,群臣依違不決。琪議日:“殿下宗室之賢,立功三世,今興兵向闕,以赴難為名,而欲更易統號,使先帝便為路人,則煢然梓宮,
何所依往!”明宗以為然,乃發喪成服①,而後即位。以琪為御史中丞。是時,樞密使安重誨專權用事,重誨前驅過御史台門,殿直馬延誤沖之,重誨即台門斬延而後奏.琪為中丞,畏重誨不敢彈糾,乃托宰相任圜先白重誨而後糾,然猶依違不敢正言其事。豆盧革等罷相,任圜議欲以琪為相,而孔循、鄭珏沮之,乃止。琪為人少持重,不知進退,故數為當時所沮。以太子太傅致仕,卒,年六十。
(節選自《新五代史·李琪傳》)
【注】①舊時喪禮大殮之後,親屬按照與死者關係的親疏穿上不同的喪服,叫。成服”。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與其兄埏皆以文章知名文章:文辭、文采。
B.莊宗以硃書御札詔百僚上封事御札:帝王的詔令。
C.莊宗受唐錫姓為宗屬宗屬:宗室成員。
D.以太子太傅致仕致仕:取得官職。
5.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頃嘗掎摭其過/琪所私吏/當得試官/琪改試/為守為頃所發/末帝大怒欲竄/逐之/而岩等救解乃得/罷為太子少保7
B.頃嘗掎摭其過/琪所私吏/當得試官/琪改試/為守為頃所發/末帝大怒/欲竄逐之/而岩等救解/乃得罷為太子少保/
C.頃嘗掎摭其過/琪所私吏當得試官/琪改試為守/為頃所發/末帝大怒/欲竄逐之/而岩等救解/乃得罷為太亍少保/
D.頃嘗掎摭其過/琪所私吏當得試官/琪改試為守/為頃所發/末帝大怒/欲竄逐之/而岩等救解/乃得罷/為太子少保/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李琪做事憑恃意氣,不居人下。在與蕭頃同輔梁室時,兩人意見經常不一,他就結交趙岩、張漢傑等權貴,致使蕭頃的進言多次被阻。
B.李琪為官長於為文,受到讚賞。他草擬的梁兵征伐四方的詔書,深得太祖之意;他在天下大水京師乏食時,上書陳事雖漫然無足取,卻獨受莊宗賞識。
C.李琪敢於奏議國事,建言被納。在是否改國號一事上,他能明確表明自己的主張,反對改變國號,明宗採納了他的意見,依禮發喪後才即位。
D.李琪為人不夠穩重,仕途受阻。莊宗滅梁後,想任命他為宰相,因受梁朝舊臣反對而改任;明宗時,任圜提議任命他為宰相時,又受到孔循、鄭珏的阻止。
7.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0分)
(1)明宗入洛陽,群臣勸進,有司具儀,用柩前即位故事。
(2)畏重誨不敢彈糾,乃托宰相任圜先白重誨而後糾,然猶依違不敢正言其事。
參考答案
4.(3分)D 5.(3分)C 6.(3分)D
7.(10分)
(1)明宗進入洛陽後,群臣勸其登帝位,官吏籌備儀式,採用柩前即位的舊例。
譯出大意給3分;“具”“故事”兩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
(2)(李琪)因害怕安重誨,不敢彈劾他,就托請宰相任圜先告訴重誨然後再檢舉,但還是遲疑不決不敢正面議論此事。
譯出大意給3分;“彈糾”“白”兩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