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敦頤《愛蓮說》原文及翻譯賞析

《愛蓮說》北宋學者周敦頤所作的一篇議論散文。北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周敦頤與沈希顏、錢拓共游雩都(今江西省于都縣)羅岩,有詩刻石。後來沈希顏在雩都善山與建濂溪閣,請周敦頤題詞,周敦頤作〈愛蓮說〉相贈,表明了他對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的讚賞。
原文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周敦頤《愛蓮說》原文及翻譯賞析
注釋

晉陶淵明獨愛菊:晉朝陶淵明只喜愛菊花。陶淵明(365-427),一名潛,字元亮,自稱五柳先生,世稱靖節先生,東晉潯陽柴桑(現在江西省九江縣)人,東晉人。是著名的隱士。他獨愛菊花,常在詩里詠菊,如《飲酒》詩里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向來稱為名句。
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從唐朝以來,人們很愛牡丹。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稱為“李唐”。世人,社會上的一般人。唐人愛牡丹,古書里有不少記載,如唐朝李肇的《唐國史補》里說:“京城貴游,尚牡丹……每春暮,車馬若狂……種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數萬(指錢)者。”盛:特別,十分。甚:很,十分。
之:的。
可:值得。
者:花。
蕃:通“繁”多
獨:只,唯獨。
自:自從。
予(yú):我。
之:助詞,用於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無實際意義。
淤泥:河溝或池塘里積存的污泥。
染:沾染。
濯(zhuó):洗滌。
清漣(lián):水清而有微波,這裡指清水。
妖:妖艷。
焉:聲詞,相當於現在的“啊”。
李唐:指唐朝。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稱為“李唐”。
通:空。
直:挺立。
中通外直:(它的莖)內空外直。
不蔓(màn)不枝:不生枝蔓,不長枝節。
蔓:名詞用作動詞,生枝蔓。
枝:名詞用作動詞,長枝節。
香遠益清:香氣遠播,更加顯得清芬。
遠:遙遠,空間距離大,
遠播,遠遠的傳送出去。
益:更,更加。
亭亭淨植:筆直地潔淨地立在那裡。亭亭:聳立的樣子。植:“植”通“直”,立。
近:靠近,走近(形容詞)。
可:只能。
褻(xiè):親近而不莊重。
玩:玩弄
謂:認為。
隱逸者:指隱居的人。在封建社會裡,有些人不願意跟統治者同流合污,就隱居避世;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者:……的人或物。隨著前面的名詞而變化,例如:“有黃鶴樓者”中的者意思就是……建築
噫:感嘆詞,相當於現在的啊。
菊之愛:對於菊花的喜愛。之:語氣助詞,的。(一說為“賓語提前的標誌”)
鮮(xiǎn):少。
聞:聽說。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樣的還有什麼人呢?
宜乎眾矣:(愛牡丹的)人應該是很多了。宜乎:當然。宜:應當。眾:多。

異義詞
(亭亭淨植)植: 古義:立
今義:種植
(宜乎眾矣)宜:
古義:當。和乎連用,有當然的意思
今義:合適,應當。

譯文
水上和陸地上草本木本的花中,可以喜愛的有很多。晉代陶淵明唯獨喜愛菊花。自從唐朝以來,世上的人們很喜愛牡丹。我唯獨喜歡蓮花,它從淤泥中生長出來,卻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經過清水的洗滌後,卻不顯得妖媚。它的莖中間是貫通的,外形是筆直的,不生枝蔓,不長枝節。香氣傳播得越遠越清幽,它筆直潔淨地立在那裡,(人們)可以遠遠地觀賞它們,卻不可靠近去玩弄它。
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的花;蓮花,是花中的君子。唉!(感嘆詞,在此作助詞,以加重語氣。)對於菊花的喜愛,在陶淵明之後就很少聽說了。對於蓮花的喜愛,像我一樣的還有什麼人?對於牡丹的喜愛,人該是很多了。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周敦頤《愛蓮說》原文及翻譯賞析0
周敦頤《愛蓮說》原文及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