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捕蛇者說》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賞析
.捕蛇者說
柳宗元
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觸草木盡死;以齧人,無御之者。然得而臘之以為餌,可以已大風、攣踠、瘺癘,去死肌,殺三蟲。其始太醫以王命聚之,歲賦其二。募有能捕之者,當其租入。永之人爭奔走焉。
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問之,則曰:“吾祖死於是,吾父死於是,今吾嗣為之十二年,幾死者數矣。”言之貌若甚戚者。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將告於蒞事者,更若役,復若賦,則如何?”蔣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將哀而生之乎?則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鄉,積於今六十歲矣。而鄉鄰之生日蹙,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號呼而轉徙,饑渴而頓踣。觸風雨,犯寒暑,呼噓毒癘,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與吾祖居者,今其室十無一焉。與吾父居者,今其室十無二三焉。與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無四五焉。非死即徙爾,而吾以捕蛇獨存。悍吏之來吾鄉,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譁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吾恂恂而起,視其缶,而吾蛇尚存,則弛然而臥。謹食之,時而獻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盡吾齒。蓋一歲之犯死者二焉,其餘則熙熙而樂,豈若吾鄉鄰之旦旦有是哉。今雖死乎此,比吾鄉鄰之死則已後矣,又安敢毒耶?”
余聞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於虎也!”吾嘗疑乎是,今以蔣氏觀之,猶信。嗚呼!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於是蛇者乎!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翻譯:
永州的野外生長一種奇特的蛇,黑色的身子上有白色的花紋;它碰到草木,草木全都枯死;如果咬了人,沒有抵禦蛇毒的辦法。然而捉住它,把它晾乾,製成藥餌,可以用來治好麻風病、手腳彎曲不能伸展的病、腫脖子病和惡瘡,除去壞死的肌肉,殺死各種寄生蟲。起初,太醫用皇帝的命令徵集這種蛇,每年徵收兩次,招募能夠捕蛇的人,(準許用蛇)抵他的賦稅。永州的老百姓都爭先恐後去乾(捕蛇)這個差事了。
有個姓蔣的人,獨占這種(捕蛇而不納稅)的好處已經三代了。問他,他卻說:“我的祖父死在捕蛇上,我的父親也死在捕蛇上,現在我接替幹這件事已有十二年,險些送命也有好幾次了。”他說這些話,臉上好像很憂傷的樣子。我同情他,並且說:“你怨恨這個差事嗎?我打算告訴管政事的地方官,更換你的差事,恢復你的賦稅,那怎么樣呢?”
姓蔣的人十分悲傷,眼淚汪汪,奪眶而出,說道:“你要哀憐我使我活下去嗎?然而wo6*幹這個差事的不幸,還比不上恢復我賦稅不幸那么厲害呢。假使我不幹這個差事,就早已困苦不堪了。自從我家三代住在這個鄉里,一年一年算到現在已經六十年了,可是鄉鄰們的生活一天天窘迫,把他們土地上生產出來的都拿出去了,把他們家裡的收入也都拿出去了,(被苛捐所迫)大家哭著喊著輾轉遷移,又飢又渴,(勞累得)跌倒在地,頂著狂風暴雨,冒著嚴寒酷暑,呼吸著時疫的毒氣,處處是死人成堆。從前和我祖父住在一起的,那些人家現在十家剩不到一家了;和我父親住在一起的,現在十家剩不到二三家;同我一起住了十二年的,現在十家剩不到四五家了。(那些人家)不是人死光,就是逃荒去了。可是我靠著捕蛇單獨活了下來。凶暴的官吏來到我們鄉里,就到處吵嚷叫喊,到處騷擾。那種喧鬧著使人害怕的情形,即使是雞狗也不得安寧啊。這時我小心翼翼地起來看看自己的瓦罐,見我的蛇還在,才放心地睡。我小心地餵養它,到規定的時間把它獻上去,回家來就很有味地吃著那土地上生產的東西,來過完我的歲月。我一年中冒死亡威脅只有兩次,其餘時間,就快快活活地過安樂的日子。哪裡像我的鄉鄰們那樣天天都有死亡的威脅呢!現在我即使死在捕蛇這個差事上,比起我的鄉鄰來,就已經(死)在後了,我又怎么敢怨恨(這差使)呢?”
我聽了更加悲痛。孔子說:“苛酷的統治比老虎還凶啊。”我曾經懷疑過這句話,現在從蔣家的遭遇來看,還真是真實可信的。唉!誰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比這毒蛇更厲害呢!因此我寫了這篇“說”,以期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得到它。
相關試題及答案
一:
1、本文的中心句: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2、蛇“異”在哪些方面?
[答]形異(黑質而白章)、毒異(觸草木,盡死,以齧人,無御之者)、藥效異(可以已大風,攣踠、瘺癘,去死肌,殺三蟲)。
3、作者向蔣氏提出了什麼建議,表達了作者什麼感情?
[答]更若役,復若賦。同情。
4、蔣氏的回答揭示了什麼?
[答]賦斂之毒比毒蛇更毒。
5、作者寫作本文的目的,並表現了他的什麼情感?
[答]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6、文中引用孔子的話有什麼作用?
[答]①對當時苛酷的賦斂表示不滿。②有力的證明論點。
7、“余聞而欲悲”的原因:蔣氏以為恢復賦稅到來的災難比捕蛇的危害更可怕。
8、文中寫蔣氏的自述,始終採用了對比和襯托的手法。蔣氏從各個角度將捕蛇的不幸和賦稅帶來的不幸加以對比:以他“捕蛇獨存”和鄉鄰“之生日蹙”相對比;以他“熙熙而樂”和鄉鄰的“雞狗不得寧”相對比;以他的“一歲之犯死者二”和鄉鄰“旦旦有是哉”相對比;以他的“比吾鄉鄰之死則已後矣”和鄉鄰的“先死”說明捕蛇的不幸。
9、你是怎樣理解文段中蔣氏“專其利”中的“利”的?
[答]所謂的“利”是用蔣氏祖父和父親的生命以及自己的九死一生換來的,其實是更大的不幸,進一步說明了當時封建統治的can6*暴。
二:
1.《捕蛇者說》一文作者_______,_____朝著名文學家;他與韓愈,宋代的王安石等人,並稱為“_______”。
2.解釋加點的詞
(1)涕(2)生 (3)蹙(4)食
(5)曩(6)戚(7)病 (8)齒
(9)毒(10)徙 (11)殫(12)東西
3.下列各組中加點詞的用法和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
(1)( )A.退而甘食其土之有/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B.豈若吾鄉鄰之旦旦有是哉/不知木蘭是女郎
C.謹食之/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D.則熙熙而樂/而不知太守樂其樂也
(2)( )A.號呼而轉徙/盜起而不知御也
B.今其室十無一焉/餘人各復延至其家
C.而吾以捕蛇獨存/屬予作文以記之
D.吾斯役之不幸/吾欲之南海
4.翻譯下列句子:(用現代漢語表達下列句子的意思)
(1)群將衷而生之乎?
(2)今雖死乎此,比吾鄉鄰這死則後矣,又安敢毒耶?
(3)蓋一歲之犯死者二焉。
(4)號呼而轉徙。
(5)以盡吾齒。
(6)退而甘食土之有。
(7)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
5.與“以盡吾齒”中的“以”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頂是()
A.固以怪之矣
B.以俟夾觀人風者得焉
C.以殘年餘力
D.策之不以其道
6.選出與“吾恂恂而起”的“而”字用法相同的是( )
A.人不知而不慍 B.廣起,奪而殺慰
C.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D.面山而居
7.用原文填空:
(1)文中是怎樣描寫悍吏來鄉索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段內容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這段中以鄉鄰們被悍吏來鄉逼索租賦鬧得不得安寧,跟蔣氏“__________”作對比,突出了文章主旨。
8.“斯役”和“吾賦”分別指什麼?蔣氏不願更役復賦的原因是什麼?
9.(1)依據選文,把下列選項按對比的內容兩兩組合,將它們的字母填入括弧內
A.蔣氏以捕蛇獨存B.鄉鄰之旦旦有餘
C.鄉鄰雞犬不寧 D.鄉鄰非死則徙
E.蔣氏弛然而臥 F.蔣氏一歲之犯死者二
( )( )()
(2)以上三組對比是圍繞選文的哪一句話展開的?通過對比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實?
10.請寫出一個帶“蛇”字的成語,並解釋
11.下列對本段有關內容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
A.捕蛇者以鄉鄰們在悍吏逼租時“雖雞狗不得寧焉”與自己因捕蛇能“弛然而臥”相對比,反襯出“斯役之不……甚也”。
B.“又安敢毒耶”這句話既回應了前文,回答了作者“若毒之乎”的詢問。又為下文“賦斂之毒有甚是蛇”提供了實證。
C.“叫……北”句中的“東西”和“南北”都是“到處”的意思,整句意思為:到處吵嚷叫喊,騷騷擾。
D.蔣氏的“弛然而臥”,“熙熙而樂”雖是用“犯死者二”的代價換來的,但生活的現狀還是讓他感到輕鬆快樂的。
二.余聞而愈悲……人風者得焉。
1.解釋加點的詞。
(1)觀:
(2)之:
(3)焉:
(4)是:
2.翻譯
(1)苛政猛於虎也
(2)熟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3)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3.下列各組中加點字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
A.故為之說/公問其故
B.比吾鄉鄰之死則已後矣/比至陳,車六七百乘
C.謹食之/食之不能盡其材
D.今以蔣氏觀之/比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4.根據全文分析,“余聞而愈悲”的主要原因是什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先說“余聞而愈悲”,後又“俟夫觀人風者得焉”,表現了作怎樣的思想感情?
6.“苛政猛於虎”一句出自_____________,作者引用這句話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點明文章主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站在今天新時代的角度,你怎么認識“賦”呢?
三.讀《苛政猛於虎》做題
1.解釋文中加點的詞
(1)子之哭也 (2)然,昔者吾舅死於虎
(3)何為不去也(4)小子識之
2.翻譯下列句子
(1)有婦人哭於墓者而哀
(2)小子識之,苛政猛於虎也!
3.用原文回答下列問題
(1)婦人為何在墓前痛哭?
(2)婦人不原離開此地的原因是什麼?
4.文段的內容反映了當時怎樣的社會現實?
答案:
一.
1. 柳宗元,2. 唐,3. 唐宋八大家
4. (1)眼淚 (2)使……活 (3)窘迫(4)餵 (5)從前 (6)悲傷
(7)困苦不堪(8)年齡,歲月(9)怨恨(10)遷移(11)盡(12)到處
3.(1)C(2)B
4.(1)你要可憐我,讓我活下去嗎?
(2)如今即使死在捕蛇(這件事)上,比起我那些鄉鄰的死已經晚多了,又怎么敢怨恨(這件事)呢?
(3)一年裡冒死亡威脅的只有二次。
(4)(被苛稅所迫)哭喊著輾轉遷移。
(5)來過完我的歲月。
(6)(獻蛇)回來就可以很有味地吃著那土地上生產出來的東西。
(7)把他們土地上生產出來的都拿出去,把家裡的收入都拿出來。
5.B
6.D
7.(1)叫囂乎東西 ,隳突乎南北,譁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
(2)則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
(3)馳然而臥
8.斯役:捕蛇 吾賦:同樣繳稅
原因:賦稅重於捕蛇(或賦比役更為不幸)
9.(1)(AD)(BF)(CE)
(2)①則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
②賦斂毒於蛇(或苛政猛於虎)
10.畫蛇添足:比喻做多餘的事,反而不恰當.
杯弓蛇影:比喻為疑神疑鬼,妄自驚慌.
11.D
二.
1.(1)①看 ②考察
(2)①捕蛇這件事②的③《捕蛇者說》變篇文章
(3)於此,從這裡
(4)這種說法
2.(1)殘酷的統治比老虎還要凶啊!
(2)誰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有比這毒蛇更厲害的呢?
(3)以期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從這裡得到一些百姓的實情.
3.C
4.關心人民疾苦,對勞動者(捕蛇人)的不幸深表同情.
5.答:反映了作者對人民的困苦生活的深切同情,但他又無力解決,只好希望統治者能體察民
情,改革弊政讓人民活下去.
6.《禮記·檀 》,在對當時苛酷的賦斂表示不滿
7.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8.①依法納稅,利國利民,現在我國的經濟還不十分發達。顧炎武有句名言: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作者為社會一分了,我們應該積極為國家獻計獻策,依法納稅也是我們每個公民的義務,何況。只有國家富裕了,每個人才能富裕。納稅也是支援國家的建設。所以依法納稅利國利民。
②tou6*稅漏稅,行為可恥
三.
1.(1)你(2)(是)這樣 (3)離開 (4)指子路
2.(1)有一個婦人在墓前哭泣。而且哭得很悲傷
(2)小子們記住,苛酷的政治比老虎還 害啊!
3.(1)昔者。吾舅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2)“無苛政”
4.賦稅繁重,民不聊生
賞析:
《捕蛇者說》寫於作者被貶到永州(現在湖南零陵)時,是柳宗元的散文名篇。柳宗元的貶地永州,在當時是相當荒僻落後的地區。司馬是刺史的助手,有職無權。柳宗元在這裡住了將近10年,到元和十年(公元815年)才被改派到柳州當刺史。在刺史任上,他“因其土俗,為設教禁”取得顯著政績。但因長期內心抑鬱,健康狀況惡化,終於病死在柳州,年僅47歲。文章通過捕蛇者蔣氏對其祖孫三代為免交賦稅而寧願冒著死亡威脅捕捉毒蛇的自述,反映了中唐時期我國勞動人民的悲慘生活,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統治階級對勞動人民的殘酷壓迫和剝削,表達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反映了當時“苛政猛於虎”的稅收情況。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