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熲,字昭玄,自雲渤海蓓人也”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高熲,字昭玄,自雲渤海蓓人也。父賓,背齊歸周,大司馬獨孤信引為僚佐,賜姓獨孤氏。熲少明敏,有器局,略涉書史,尤善詞令。初,孩孺時,家有柳樹,高百許尺,亭亭如蓋。里中父老曰:“此家當出貴人。”年十七,周齊王憲引為記室。武帝時,襲爵武陽縣伯,除內史上士,尋遷下大夫。以平齊功,拜開府。尋從越王盛擊隰州叛胡,平之。
高祖得政,素知熲強明,又習兵事,多計略,意欲引之入府,遣邗國公楊惠諭意。承旨欣然曰:“願受驅馳。縱令公事不成,熲亦不辭滅族。”於是為相府司錄。時長史鄭譯、司馬劉昉並以奢縱被疏,高祖彌屬意於頰,委以心膂。尉遲迥之起兵也,遣子惇率步騎八萬;進屯武陟。高祖令韋孝寬擊之,軍至河陽,莫敢先進。高祖以諸將不一,令崔仲方監之,仲方辭父在山東。時熲又見劉昉、鄭譯並無去意,遂自請行,深合上旨,遂遣熲;受命便發,遣人辭母,雲忠孝不可兩兼,歔欷就路。至軍,為橋子沁水,賊於上流縱火筏,熲預為土狗以御之。既渡,焚橋而戰,大破之,因平尉遲迥。軍還,侍宴於臥內,上撤御帷以賜之。進位柱國,改封義寧縣公,遷相府司馬,任寄益隆。
高祖受禪,拜尚書左僕射,兼納言,進封渤海郡公,朝臣莫與為比,上每呼為獨孤而不名也。熲深避權勢,上表遜位,讓於蘇威。上欲成其美,聽解僕射。數日,上曰:“蘇威高蹈[注]前朝,熲能推舉。吾聞進賢受上賞,寧可令去官!”於是命熲復位,俄拜左衛大將軍,本官如故。熲每坐朝堂北槐樹下以聽事,其樹不依行列,有司將伐之。上特命勿去,以示後人。其見重如此。母憂去職,二旬起令視事。熲流涕辭讓,優詔不許。
開皇九年,晉王廣大舉伐陳,以熲為元帥長史,三軍諮稟,皆取斷於熲。及陳平,以功加授上柱國,進爵齊國公。熲又遜位,詔曰:“公識鑒通遠,器略優深,此則天降良輔,翊贊朕躬,幸無詞費也。”其優獎如此。是後右衛將軍龐晃及將軍盧賁等,前後短熲於上。上怒之,皆被疏黜。因謂熲曰:“獨孤公猶鏡也,每被磨瑩,皎然益明。”未幾,尚書都事姜曄、楚州行參軍李君才並奏稱水旱不調,罪由高熲,請廢黜之。二人俱得罪而去,親禮逾密。上嘗從容命熲與賀若弼言及平陳事,熲曰:“賀若弼先獻十策,後於蔣山苦戰破賊。臣文吏耳,焉敢與大將軍論功!”帝大笑,時論嘉其有讓。
(選自《隋史·高頰傳》
[注]高蹈,隱居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穎亦不辭滅族 辭:迴避
B.任寄益隆隆:隆重
C.幸無詞費也幸:希望
D.前後短熲於上 短:詆毀
5.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高頗有謙讓之禮的一組是(3分)
①縱令公事不成,熲亦不辭滅族②上表遜位,讓於蘇威
③顧每坐朝堂北槐樹下以聽事④熲流涕辭讓,優詔不許
⑤臣文吏耳,焉敢與大將軍論功⑥時論嘉其有讓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②⑤⑥ D.③④⑥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高熲父親因曾做獨孤信幕僚,被賜獨孤氏。高熲小時就聰敏好學,很有氣量,鄉里的父老鄉親根據他們家柳樹的特徵,就預測高家將來一定會出現貴人。
B。高祖主持朝政時,知道高熲精明強幹,並且熟習軍事,足智多謀,就派邗國公楊惠表達了想要召他到自己府里委以重任的意願,高熲欣然答應
C.尉遲迥起兵進犯,高祖所派將領不敢貿然前進,所派監軍又不願意前去,高熲自薦前往,巧施計策,大敗敵軍,得到朝廷的嘉獎。
D.高祖稱帝後,多次封賞高熲,對高熲常呼獨孤而不稱名;還罷黜了一些詆毀高熲的官員,可見皇帝想成就高熲美名的意圖。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時長史鄭譯、司馬劉昉並以奢縱被疏,高祖彌屬意於頰,委以心膂。(5分)
(2)母憂去職,二旬起令視事。熲流涕辭讓,優詔不許。(5分)
參考答案
4.(3分)B (隆,高,深)
5.(3分)C
6.(3分)D (“可見”一句與前面的內容沒有因果關係)
7.(10分)
(1)(5分)當時長史鄭譯、司馬劉昉都因為奢侈放縱被疏遠,高祖愈加看重高顛,把他作為心腹重臣。
(“彌”“屬意“心膂”三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譯出大意給2分)
(2)(5分)因母親去世而離職,二十天就被命令起身來朝辦公。高熲流著眼淚推辭,但皇帝褒獎的詔書不同意。
(“憂““視事”“優詔”三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譯出大意給2分)
譯文參考:
高熲字昭玄,自稱是渤海蓓人。父親高賓,背棄北齊歸順北周,北周大司馬獨孤信召他做了幕僚,賜他獨孤姓氏。高熲少年時聰明敏捷,很有度量胸襟,讀了一些史書,特別擅長辭令。當初,在孩童時,家有一棵柳樹,有百尺多高,繁茂挺拔如同車蓋。鄉里的父老說:“這家要出大貴人。”十七歲,周的齊王宇文憲召引他做記室。武帝時,又承襲爵位做了武陽縣伯,又被任用為內史上士,不久又升為下大夫。因平定北齊有功,被封為開府。不久隨越王宇文盛進攻隰州叛亂的胡人,平定了叛亂。
高祖主持朝政,早知道高熲精明強幹,並且熟習軍事,計謀豐富,便想延攬入丞相府。於是派邗國公楊惠傳達丞相的意思,高熲領會旨意十分高興地說:“願意接受驅使。即使事業不能成功,我也不怕滅族之災。”於是任丞相府司錄。當時長史鄭譯、司馬劉昉都因為奢侈放縱被疏遠,高祖愈加看重高熲,把他作為心腹重臣。尉遲迥起兵叛亂,派遣自己的兒子尉遲惇步騎兵八萬,進駐武陟。高祖命令韋孝寬攻擊叛軍,官軍到河陽,諸路大軍都不敢領先出戰。高祖見諸將沒有統一指揮,便命令崔仲方前去監軍,崔仲方以父親在山東為由推辭。那時高熲見鄭譯、劉昉都沒有前往前線的意思,便主動請求出行,很合高祖的心意,於是派遣高熲。高熲接受指令立即出發,派人代為辭別母親,說忠孝不能兩全,便感慨嘆息著上了路。到軍中,在沁水上架橋,賊軍在上游放下點著火的小船,高熲預先製作土狗(水中障礙,前銳後廣,前高后低,狀如坐狗的土墩)以抵禦火船。渡過沁水後燒掉橋與叛軍背水一戰,大敗叛軍,於是平定了尉遲迥。軍隊撤回,出席皇帝內室舉辦的宴會,皇帝竟撤下御帳賞給他。晉位柱國,改封義寧縣公,升任丞相府司馬,信任倚托的地位更加提高。
高祖接受周的禪讓,高熲拜受尚書僕射,兼任納言,進封渤海郡公,朝臣中沒有誰能比得上他,皇上常常稱他為“獨孤”而不叫他的名字。高熲很注意避開權力地位,上表章請求辭職,請蘇威接替。皇上想成就他讓賢的美名,同意他解除僕射的官職。幾天后,皇帝說:“蘇威在前朝隱居不肯做官,高熲能推舉他。我聽說推薦賢能的人受上賞,怎么能讓他除去官職呢?”於是命令高熲恢復原位,不久又拜高熲為左衛大將軍,原來的官職不變。高熲時常坐在朝堂北邊的一棵槐樹下辦公處理政務,那棵樹不在行列之內,主事的要砍掉它,皇帝特別指示不要砍,用它昭告後人。高熲被看重到這種程度。因母親去世而離職,二十天就被命令起身來朝辦公。高熲流著眼淚推辭,但皇帝的命令不允許。
開皇九年,晉王楊廣大舉討伐陳國,任命高熲為元帥長史,三軍凡有諮詢稟告的事,都由高熲決斷。等到陳國被平定,憑藉功勞加授上柱國,進封爵位齊國公。高熲又提出讓位,皇帝下詔說:“先生見識高遠,深謀遠慮,這就是上天降下優秀的輔臣,贊助我啊,希望你不要再多說了。”他被褒獎到這種地步。
這以後右衛將軍龐晃和將軍盧賁等,先後在皇上面前詆毀高熲。皇上很生氣,這些詆毀的人都遭罷黜。皇上藉機對高熲說:“獨孤先生就像一面鏡子,經常被磨擦,卻更加明亮。”不久,尚書都事姜曄、楚州行參軍李君才一起上奏稱風雨不調,發生水災旱災,罪過都是因為高熲,請求罷免他。二人都因得罪而被罷黜,皇上與高熲關係更加親密。皇上曾隨意讓高熲和賀若弼談論平定陳國的事,高熲說:“賀若弼先獻十個計策,後又於蔣山苦戰擊敗賊軍。我只是文臣,怎么敢跟大將軍爭功呢?”皇帝大笑,當時大家都誇獎高熲有謙讓之禮。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高熲,字昭玄,自雲渤海蓓人也”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0
“高熲,字昭玄,自雲渤海蓓人也”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