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答劉正夫書》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答劉正夫書 韓愈
韓愈覆信於劉君足下:
辱箋教以所不及,既荷辱賜, 且愧其誠然,幸甚幸甚!凡舉進士者,於先進之門,何所不往,先進之於後輩,苟見其至,寧可以不答其意邪?來者則接之,舉城士大夫莫不皆然, 而愈不幸有接後輩之名,名之所存,謗之所歸也。有來問者,不敢不以誠答。
蒙你惠書求教,並接受了你的饋贈,學問不足的確讓我慚愧。這真是非常幸運的事啊!凡是要舉進士科的人,無論哪個進士出身的士大夫家,那家不可以去拜訪?前輩進士對於後輩(的求教),如果看見他來了,怎么可以不回應他的誠意呢?有人來訪,就應該熱情接待,全城的士大夫沒有誰不是這樣做的。遺憾的是,唯獨我韓愈落了一個喜好籠絡後進的罵名。我知道,好名聲存在的地方,就是誹謗指向的地方。
或問:“為文宜何師?”必謹對曰:“宜師古聖人。” 曰:“古聖人所為書具存,辭皆不同,宜何師?”必謹對曰:“師其意不師其辭” 又問曰:“文宜易宜難?”必謹對曰:“無難易,惟其是爾。如是而已, 非固開其為此,而禁其為彼也。
如果有人來問我,我不敢不真誠地作答。如果有人問我:“做文章應該效法誰?”我一定會鄭重地回答道:“應該效法古代聖賢。”如果又問:“聖賢所寫的書保存下來的很多,文辭各不相同,該效法誰的呢?”我會鄭重地回答道:“應該效法他們的思想,而不是效法他們的文辭。”如果再問:“做文章應該寫得簡易還是繁難?”我一定會鄭重地說:“千萬不要把簡易的故意寫得繁難。只要這樣就行了。”如此罷了,絕不是極端地提倡文章一定應該這樣寫,堅決禁止文章一定不能那樣寫。
夫百物朝夕所見者,人皆不注視也,及睹其異者,則共觀而言之。夫文豈異於是乎?漢朝人莫不能為文, 獨司馬相如、太史公、劉向、揚雄為之最。 然則用功深者,其收名也遠。若皆與世沉浮,不自樹立,絕不為當時所怪, 亦必無後世之傳也。足下家中百物,皆賴而用也,然其所珍愛者,必非常物。夫君子之於文,豈異於是乎?今後進之為文,能深探而力取之, 以古聖賢人為法者,雖未必皆是,要若有司馬相如、太史公、劉向、揚雄之徒出, 必自於此,不自於循常之徒也。若聖人之道,不用文則已,用則必尚其能者,能者非他,能自樹立,不因循者是也。有文字來,誰不為文,然其存於今者,必其能者也。 顧常以此為說耳。
早晚都能看到的各種東西,誰也不會去關注它,當看到那些異乎尋常的東西,人們就會一起觀賞談論。文章難道和這不同嗎?漢朝人沒有不會寫文章的,但也只有司馬相如、太史公、劉向、揚雄文章做得最好,那么可以說,下的功夫深的,名聲就傳得遠。如果都順從世俗隨波逐流,沒有建立起自己的見解,即使不被當代的人責怪,也一定不會流傳到後世。您家中的各種物品,都是日常離不了要使用的,但其中你所珍愛的,肯定不是尋常的東西。那么君子做文章的道理,難道和這有什麼不同嗎?現在的那些要寫文章的晚輩後生們,能夠深入探求努力獲取,以古代聖賢的做法為法則,雖然說不一定人人都要這樣做,一定要像司馬相如、太史公、劉向、揚雄那樣的人才出現,必定是出自這樣做的人,絕不是出自按部就班的人。至於聖君治國之道,不用文士也就罷了,要是重用文士,一定會看中那些有真正才能的人,這種才能不是別的,就是能夠提出自己的獨特見解,不因循他人說法的人啊。自從出現文字以來,誰不寫文章呢?但是能夠保存到現在的,一定是能提出獨到見解的啊。所以我經常把這個道理講給別人。
愈於足下,忝同道而先進者,又常從游於賢尊給事, 既辱厚賜,又安得不進其所有以為答也。足下以為何如?愈白。
很慚愧,我同你走的是同一條道路,只不過先中進士而已,又經常跟著令尊給事中大人學習。既然接受了你如此厚禮,又怎能不把我所能知道的毫無保留地奉獻出來作為我對你的答覆呢?你覺得我的說法怎么樣?韓愈啟。
6.對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平碎的一項是分(3分)
A.而愈不幸獨有接後輩名 接:獎掖 B.古聖賢人所為書具存具:完全
C. 不自於循常之徒也 循常:平常D.忝同道而先進者忝:有愧於
答案:C (“循常”是“遵循常規”的意思,語境中是“守舊”的意思)
7.下列“為”字的意義與其他三項不相同的一項是(3分)
A.非固開其為此而禁其為彼也
B.獨司馬相如、太史公、劉向、揚雄為之最
C.以古聖賢人為法者
D.有文字來,誰不為文
答案:C (其他三個“為”在語境中是“寫”的意思,C項的“為”解釋為“當作”)
8.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⑴.先進之於後輩,苟見其至,寧可以不答其意邪?
譯文:前輩進士對於後輩(的求教),如果看見他來了,怎么可以不回應他的誠意呢?(“先進”“苟”“寧…邪”各1分,語句通順1分)
⑵.若皆與世沉浮,不自樹立,雖不為當時所怪,亦必無後世之傳也。
譯文:如果都順從世俗隨波逐流,沒有建立起自己的見解,即使不被當代的人責怪,也一定不會流傳到後世。(“沉浮”“自樹立”“為……所”各1分,語句通順1分
9.愈在答覆劉正夫“宜何師”時提出了哪些重要看法?試作概括。(4分)
答案:學習對象應以古聖賢為師;文章內容應不因襲陳詞,重在學習聖賢的思想;選文方面不要過分關注難易,要力求準確;思想方面要有創見,要有自己的特點。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韓愈《答劉正夫書》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0
韓愈《答劉正夫書》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