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魏書·武帝紀》原文及翻譯

三國志

原文:

太祖武皇帝,沛國譙人也,姓曹,諱操,字孟德,漢相國參之後。太祖少機警,有權數,而任俠放蕩,不治行業,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國橋玄、南陽何顒異焉。玄謂太祖曰:“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年二十,舉孝廉為郎,除洛陽北部尉,遷頓丘令,征拜議郎。
光和末,黃巾起。拜騎都尉,討潁川賊。遷為濟南相,國有十餘縣,長吏多阿附貴戚,贓污狼藉,於是奏免其八;禁斷淫祀,奸宄逃竄,郡界肅然。久之,征還為東郡太守;不就,稱疾歸鄉里。
金城邊章、韓遂殺刺史郡守以叛,眾十餘萬,天下騷動。征太祖為典軍校尉。會靈帝崩,太子即位,太后臨朝。大將軍何進與袁紹謀誅宦官太后不聽進乃召董卓欲以脅太后卓到廢帝為弘農王而立獻帝京都大亂。卓表太祖為驍騎校尉,欲與計事。太祖乃變易姓名,間行東歸。
卓遂殺太后及弘農王。太祖至陳留,散家財,合義兵,將以誅卓。 
初平元年春正月,後將軍袁術、冀州牧韓馥、勃海太守袁紹、陳留太守張邈同時俱起兵,眾各數萬,推紹為盟主。太祖行奮武將軍。
建安元年春正月,太祖軍臨武平,太祖將迎天子。汝南、潁川黃巾何儀、劉辟、黃邵、何曼等,眾各數萬,初應袁術,又附孫堅。二月,太祖進軍討破之,斬辟、邵等,儀及其眾皆降。天子拜太祖建德將軍,遷鎮東將軍,封費亭侯。天子假太祖節鉞,錄尚書事,後以太祖為大將軍,封武平侯。
初,公為兗州,以東平畢諶為別駕。張邈之叛也,邈劫諶母弟妻子;公謝遣之,曰:“卿老母在彼,可去。”諶頓首無二心,公嘉之,為之流涕。既出,遂亡歸。及呂布破,諶生得。眾為諶懼,公曰:“夫人孝於其親者,豈不亦忠於君乎!吾所求也。”以為魯相。
十三年春,漢罷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夏六月,以公為丞相。
(節選自陳壽《三國志·魏書·武帝紀》,有刪改)

譯文/翻譯:

魏太祖武皇帝,是沛國譙縣人,姓曹,名操,字孟德,是漢代相國曹參的後代。太祖(曹操)年少時候機智警覺,有謀略,然而憑藉勇力扶助弱小、幫助他人,放縱自己、不受約束,不從事正當的職業,因此世上沒有人認為他不同尋常;只有梁國喬玄、南陽何顒認為他與眾不同。喬玄對太祖說:“天下將要大亂(出現動亂的局面),不是聞名於世(沒有治國之才)的人是不能拯救天下(拯救國家,或:挽救局勢)的,能使天下(國家)安定的,大概只有您(就是你)了!” 二十歲的時候通過察舉孝廉被推薦為郎(帝王侍從官的統稱),被任命為洛陽北部尉,又升遷為頓丘縣令,被皇帝徵召授予為議郎。
廣和年末,黃巾軍起事。太祖被授予騎都尉一職,討伐潁川的反賊。後來又升遷為濟南相,濟南境內有十多個縣,縣官們大多迎合附和君主的內外親族,貪贓受賄,行為卑污,名聲敗壞,於是太祖上奏朝廷免去其中八個縣的縣官;禁止斷絕了過分的不合禮制的祭祀,為非作歹的人向外逃離,郡縣之內都很恭敬。過了較長的時間,徵召太祖為東郡太守;太祖沒有前去就職,稱病回到家鄉。
金城邊章、韓遂刺殺了刺史太守後,發動叛亂,統率十多萬人馬,天下不安寧了。朝廷徵召太祖為典軍校尉。正趕上漢靈帝駕崩,太子繼承皇位,太后上朝處理政務。大將軍何進與袁紹計畫除掉宦官,太后不聽建議,何進於是召見董卓,想要以此威脅太后。董卓到了之後就廢黜皇帝為弘農王,而後推立漢獻帝即位,於是京城出現大亂。董卓上表舉薦太祖為驍騎校尉,想要跟他商計事情。太祖卻改名換姓,暗中向東回歸故里。
董卓於是殺掉太后和弘農王。太祖到了陳留,分散家中財物,來組織義兵,將要討伐董卓。
初平元年春天正月,後將軍袁術、冀州牧韓馥、勃海太守袁紹、陳留太守張邈同一個時間一同起兵,軍隊各有數萬人,推舉袁紹為義兵盟主。太祖以奮武將軍職位行事。
建安元年春天正月,太祖軍隊到了武平,太祖將要迎接天子。汝南、潁川的黃巾軍何儀、劉辟、黃邵、何曼等人,各自率領數萬人馬,當初回響袁術,後來又依附了孫堅。二月,太祖進軍討伐並打敗了他們,殺死了劉辟、黃邵等,何儀和他的手下也都投降了。天子封太祖為建德將軍,升遷為鎮東將軍,封為費亭侯。天子授予太祖節鉞,總領尚書省的事物,後來授予太祖大將軍,封為武平侯。
當初,太祖擔任兗州牧,任命東平的畢諶為別駕從事。張邈發動叛亂後,張邈劫持了畢諶的母親、弟弟、妻子、兒女;太祖打算拜別遣還畢諶,說:“您的老母親在張邈那兒,您可以離去。”畢諶頓首向太祖表明自己沒有二心,太祖讚賞他,並為他流下眼淚。可太祖離開後,畢諶就逃還了東平。等到呂布被打敗,畢諶被太祖軍隊生擒了。大家都為畢諶擔憂,太祖曹操說:“這個人能對他的親人孝順,怎會不對君主忠誠呢!這正是我所需求的人啊。”於是任命畢諶擔任魯國相。
十三年春季,漢朝免去三公官職,設定了丞相、御史大夫。夏季六月的時候,任命太祖為丞相。
《三國志·武帝紀》《三國志·魏書·武帝紀》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原文及翻譯0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