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食嗟來之食》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不食嗟(jiē)來之食
齊大飢。黔敖為食於路,以待餓者而食之。有餓者,蒙袂輯屨,貿貿然而來。黔敖左奉食,右執飲,曰:“嗟!來食!”揚其目而視之,曰:“予惟不食嗟來之食,以至於斯也!”從而謝焉,終不食而死。曾子聞之,曰:”微與!其嗟與,可去,其謝也,可食。“
閱讀訓練
1。解釋下面加點的字
⑴黔敖為食於路 ⑵以待餓者而食之
⑶嗟,來食 ⑷予唯不食嗟來之食
⑸以至於斯也⑹可去 ⑺其謝也
2。翻譯下列句子
⑴嗟,來食
⑵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於斯也
⑶其嗟也,可去,其謝也,可食
3。這個故事在哪篇文章中被作為論據使用?用來證明什麼?
4.文中的餓者是一個怎樣的人?請結合具體語句進行簡要分析。(2分)
5.你是否贊同這位餓者的做法?請簡要說說理由。(2分
參考答案
1。①作成食物②吃③吃④我,只⑤這⑥離開⑦道歉
2。⑴喂!來吃!⑵我就因為不吃侮辱性的施捨的東西,才到了這樣的地步⑶他吆喝你來吃,可以離開,他道歉了就可以吃了
3。《談骨氣》從“貧賤不能移”的角度證明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 
4.不設統一答案。參考:餓者是一個有骨氣的人(或清高的人),他雖然“蒙袂輯履,貿貿然”,但是聽到“嗟,來食”,卻“從而謝焉,終不食而死”。(2分,意對即可)
5.不設統一答案。贊同或不贊同均可,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給分。(2分)
二:
1)上文與《魚我所欲也》選段中的哪些語句相對應?把它摘錄在下面橫線上。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2)“嗟來之食”的故事流傳至今,已成為人們熟知的成語;模仿《現代國語詞典》中對成語“拔苗助長”的釋義,試解釋它的意義。
[拔苗助長]古時候宋國有個人,嫌禾苗長得太慢,就一棵棵地往上拔起一點,回家還誇口說:“今天我幫助苗長了!”他兒子聽說後,到地里一看,苗都死了(見於《孟子。公孫丑》)。後來用來比喻違反事物的發展規律,急於求成,反而壞事。 [嗟來之食](提示:答題不超出100字。故事情節須用自己的話簡要概括,不能全文翻譯。)
答:古時候齊國發生了大饑荒。有個叫黔敖的富商在路上施捨飲食,對一個飢餓的人大聲吆喝:“喂!來吃。”飢餓的人說,我就是不吃‘嗟來之食''才落到這個地步的。終於不食而死(見於《禮記。檀弓》)。今泛指帶有污辱性的施捨。
注釋
①本節選自《禮記.檀弓》[1] 。
②黔敖:齊國的一位富商。
②食(sì):給吃,餵養。給……吃。
③蒙袂( mèi):用衣袖蒙著臉。輯屨(jù):身體沉重邁不開步子的樣子。蒙袂輯屨:用衣袖蒙著臉步 拖拉。
④貿貿然:眼睛看不清而莽撞前行的樣子。
⑤嗟(jiē):帶有輕蔑意味的呼喚聲。
⑥從:跟隨。
⑥謝:表示歉意。
⑦微:不應當。與:表示感嘆的語氣詞。
⑧奉:同“捧”,端著。
⑨斯:這地步。
譯文
齊國出現了嚴重的饑荒。黔敖在路邊準備好飯食,以供路過飢餓的人來吃。有個飢餓的人用衣袖蒙著臉,腳步拖拉,兩眼昏昏無神地走來。黔敖左手端著食物,右手端著湯,說道:“喂!來吃吧!”那個饑民抬起眼看著他,說:“我正因為不吃被輕蔑所給予得來的食物,才落得這個地步!”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他仍然不吃,最終餓死了。曾子聽到這件事後說:“恐怕不用這樣吧!黔敖無禮呼喚時,當然可以拒絕,但他道歉之後,仍然可以去吃。”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不食嗟來之食》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0
《不食嗟來之食》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