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少時誦》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孟子少時誦》
孟子少時,誦,其母方織。孟子輟然中止,乃復進,其母知其喧也,呼而問之:“何為中止?”對曰:“有所失復得。”其母引刀裂其織,以此誡之。自是之後,孟子不復喧矣。
出處:
選自《韓詩外傳》。此為原名,現在民間廣為流傳,也稱“孟母戒子”。
1.解釋:
(1)失______
(2)引______
(3)方______
(4)輟然______
2.翻譯:
(1)何為中止?_______________.
(2)此織斷,能復續乎?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
(1)孟母為何要割斷她的織物?
(2)孟母是一個怎樣的人?
參考答案:
1.
(1)忘記,記不得
(2)拿起
(3)正要
(4)突然停止的樣子
2.
(1)為什麼中間停頓了?
(1)這個織物割斷了,還能再接上去嗎?
3.
(1)因為她要以此來警告孟子,做事一定要專心致志。
(2)她是一個教導有方,嚴愛有加的好母親。
附加注釋
1. 喧(xuān):通“諼”,忘記。
2. 裂:割斷。
3. 引:拿來
4. 有所失:忘記,記不得。
5. 誦:背誦。
6. 輟然:突然的樣子;輟:停止,廢止。
7. 何為:即“為何”為什麼。
8. 自是:從此。
9. 喧:因分心而遺忘。
10. 誡:警告。
11. 方:正在。
12. 止:停止。
13. 之:指孟子。
翻譯:
孟子年少的時候,背誦詩文,他的母親在一旁紡織。孟子突然停了下來。過了一會兒,再背。他的母親知道他忘記了,叫住了他並問他說:“為什麼要中間停下來了?”孟子回答說:“有些忘記了,又記起來。”孟子的母親拿起刀子就割斷她的織物用來警告孟子,說:“這些絲斷了,能再繼續織嗎?”從此以後,孟子不會再遺忘了。
啟示:這一個故事告訴我們:學習必須全神貫注,專心致志,否則將半途而廢;父母教育孩子要採取適當的方法,言傳身教事半功倍。
孟子的母親用刀割斷她自己織的布,以此警告孟子背誦不得半途而廢,要專心致志.這使孟子從此養成了嚴謹治學的態度,長大後終於成為戰國時期有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和散文家。
告訴我們做事要一心一意,不能半途而廢,要一氣呵成,一鼓作氣。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孟子少時誦》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0
《孟子少時誦》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