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西漢

〈西漢〉

漢大抵依秦制,凡民二十三為正,一歲以為衛士。每立秋斬牲於郊,名曰貙。兵官皆

肄孫、吳兵法六十四陣,名曰乘之。季冬,天子大會饗賜,觀以角牴,罷遣(〈王尊傳〉

:常以季冬或正月行幸曲台,臨饗,罷衛士。)。

按:《魏書》曰:「漢承秦制,三時不講,惟十月車駕幸長安水南門會,五營士為八

陣,名曰乘之。」

二歲為材官、騎士(材官自秦有之。《志》云:秦置材官於郡國,高帝常命天下選能

引關蹶張、才力武猛者,以為輕車、騎士、材官。)。八月,太守、都尉、令長、丞尉會

都試課殿最。水處為樓船,邊郡太守各將萬騎行障塞。年六十五乃免就田。又自十五以至

五十六出賦,人百二十為一算,為治庫兵車馬(秦孝公十四年始為賦,漢興算賦。)。天

下人皆直戍邊三日,不人自行,其行者不可往便還,因便往一歲一更。諸不行者出錢三百

,入官以給戍者,是為過更(更有三品:每一月一更,謂之卒更。貧者欲得雇更錢,次直

者出錢雇之,月二千,謂之踐更。繇戍謂之過更也。)。有事以羽檄發材官、騎士,以備

軍旅(如高祖十一年,發上郡、北地、隴西車騎、巴蜀材官。呂后五年,發河東、上黨騎

屯北地。宣帝神爵元年,發三河、潁川、沛郡、淮陽、汝南材官詣金城。)。文帝始以銅

虎符代檄。當時各因其地,以中都官號將軍將之(時以盧卿為上郡將軍,魏遫為北地將軍

,周灶為隴西將軍。),事已則罷。

京師之兵,止南北軍及中尉緹騎、郎中令諸郎、城門校尉屯兵。北軍屬太尉,南軍屬

衛尉。武帝更太尉為大司馬、大將軍,以寵將帥;而北軍分八校尉,以中壘領之(中壘、

屯騎、步兵、越騎、長水、胡騎、射聲、虎賁,凡八。);中尉為執金吾,而置三輔都尉

屬焉;郎中令為光祿勛,而置建章營騎屬焉,後更名羽林騎(選隴西、天水、安定、北地

、西河、上郡,良家子能騎射者,期諸殿門,故置期門、羽林。又所從軍死事者子孫,養

羽林,教以五兵,號羽林孤兒)。元狩間,兵革數動,士物故者動以萬數,民多買復,征

發之士益少。於是發謫吏,次謫民,次謫戍,次七科謫(吏有罪一,亡命二,贅婿三,賈

人四,故有市籍五,父母有市籍六,大父母有市籍七。),而又多赦罪人、亡命、弛刑徒

者從軍。初,高、文世用兵,中尉兵屬衛將軍,尚屯關中。至元鼎六年,中卒始發矣。邊

兵不贍,至出武庫。昭帝始元間,始募奔命(應劭曰:常兵不足,權選精勇,聞命奔走,

故曰奔命。),及命惡少年、吏有告劾亡者(師古曰:被告劾而逃亡。)。宣帝神爵間擊

羌,發三輔、中都官徒弛刑及應募佽飛、射士、羽林孤兒、胡越騎以益邊兵,蓋北軍亦出

矣。

(按:)唐杜佑《通典》云:「兵制可采,惟有漢氏。重兵悉在京師,四邊但設亭障

。又移天下豪族,輳居三輔陵邑,以為強幹弱枝之勢。或有四夷侵軼,則從中命將,發五

營騎士、六郡良家;二師、樓船、伏波、下瀨,鹹因事立稱,畢事則削。雖衛、霍勛高績

重,身奉朝請,兵皆散歸。」案:漢將軍置以征伐,吳員職,佑言命將旋罷,是矣。又案

:漢兵郎官無員數;虎賁千五百人,而多不過千人;羽林左八百人,右九百人;八校各七

百人,至東漢不過三千五百三十六人;執金吾、緹騎五百二十人(或曰三百人),至東漢

不過六百人(魏王朗奏:漢金吾騎從六百);衛尉所領諸宮掖門都侯、劍戟之士,至東漢

不過二千五百人;十二城兵雖不見數,然亦不過門置一侯,以掖門司馬所掌考之,多至百

八十人,少或三十八人,則城門領於一校,大略可見。高祖晚征黥布,用留侯計,發關內

兵合中尉卒三萬人衛太子,軍灞上。惠帝末年,陳平、周勃為將相,始以呂氏故屯兵滎陽

。文帝備胡以三軍。景帝七國之變,太尉周亞夫乘六乘傳出擊吳、楚,而大將軍竇嬰間軍

滎陽。皆因軍設屯,事已即罷。武帝雖置關內都尉,領如郡國,亦無營壘。而佑謂重兵悉

在京師,非也。

漢制雖曰因秦,然多近古。蓋民有常兵而無常征之勞,國有常備而無聚食之費。當是

時,故將之家,亦為給賦(見孝惠元年詔);宰相之子,均調戍邊。是以繇有復算,有減

逋,有更貸,則得為君上之恩。至於將相,廢置惟時,或中都公卿,或邊郡守、尉。御史

大夫出為護軍(韓安國),不為左遷;酒泉太守即命破羌(辛武賢),不為異數。而又御

軍之法簡肅精明:雲中戰士上功幕府,差首虜六級,賞典輒格;屯田上奏以六月戊申,不

越旬日,璽書已報;輪台之詔,敗亡不掩;衛、霍行封,得喪相除。可以概見,其時無有

壅蔽誕謾之患。若乃賞賚雖或無常,廩餼悉皆有量:京師將校比二千石,塞下戍卒月谷二

石六斗有奇(東漢藝人日廩米五斗,見〈李固傳〉,注云:升少故五升。)。是以終漢之

世,上無叛將,下無驕兵。諸侯七國,變生倉卒,備御素具,南征北攘,連兵數年而邦本

不搖,誠有以也。

《南北軍記》云:南北軍,漢制也。古者天子之都必有重兵焉,所以壯根本而嚴衛翼

也。上天之象,以羽林為天軍;黃帝之聖,以兵師為營衛。規天摹聖,則爪牙之衛,詎可

一日而缺諸?漢高祖皇帝以神武之資,躬持三尺,糾合義旅,虱鞮鏊而污介冑,其勤五載

,縛嬰斬羽,而後天下合為一。任罷之兵,佚諸農畝,巴渝、北貉,無勤遠人。臥鼓包戈

,將與天下安於無事矣。然方是時,獫狁北張,蠻睢南粵,竊壤植大;強宗豪姓,盤互關

東。而材官、騎士,散在郡國,虎符與檄召而後來。帝室皇居無武卒、騎士以鎮之,殆非

所以防未然而窒不軌也,此高帝建軍之本意與?夫天下形勢,惟地與兵。漢始都洛陽,從

婁敬及張良議,即命車駕西都秦故地,左崤右蜀,太華、涇渭,表里而襟帶,金城千里,

巍然天府之固矣。南北二軍,負城環拱,路佖營巡,棋羅星布。平居無事,虎視眈眈;四

征不庭,如火發發。而衛尉藩護,金吾徼巡,武庫司兵,司馬禁掖,章溝、虎威晝揮夜呵

。戎心奸膽,戰慄駭落,無敢弗率於我天威。鎮安四方,鞏固萬世,兵威地利,兩兼得之

。信乎!高祖貽燕子孫,規模宏遠也。

上一篇:卷一 秦
下一篇:卷二 王莽
目錄:歷代兵制
卷二 西漢_歷代兵制原文_國學 子部0

猜你喜歡

卷二 西漢_歷代兵制原文_國學 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