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十三 子部三

○儒家類三
△《讀書分年日程》·三卷(編修勵守謙家藏本)
元程端禮撰。端禮字敬叔,號畏齋,鄞縣人。以薦為建平教諭,遷台州路教
授。事跡具《元史·儒學傳》。是書有延祐二年自序,謂一本輔漢卿所萃《朱子
讀書法》修之。考《朱子讀書法》六條:一曰居敬持志,二曰循序漸進,三曰熟
讀精思,四曰虛心涵泳,五曰切己體察,六曰著緊用力。端禮本其法而推廣之。
雖每年月日讀書程限不同,而一以六條為綱領。史稱所著有《讀書工程》,國子
監以頒示郡縣,即此書也。然書末又有端禮自跋,歷敘崇德吳氏、平江陸氏、池
州馮氏及江、浙諸處鈔刊各本,而不及國子監頒示事。則本傳所云,或端禮身後
之事歟?跋作於元統三年十一月朔。考順帝以元統三年十一月辛丑改元至元,此
標十一月朔,則尚在辛丑之前。故仍稱元統雲。
△《辨惑編》·四卷、附錄一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元謝應芳撰。應芳有《思賢錄》,已著錄。是編作於至正中。因吳俗信鬼神,
多拘忌,乃引古人事跡及先儒議論一一條析而辨之。其目凡十五,一曰死生,二
曰疫癘,三曰鬼神,四曰祭祀,五曰淫祀,六曰妖怪,七曰巫覡,八曰卜筮,九
曰治喪,十曰擇葬,十一曰相法,十二曰祿命,十三曰方位,十四曰時日,十五
曰異端。末一卷附錄書及雜著八篇,皆力辟俗見,齗齗然據理以爭,與是編相發
明者也。昔宋儲泳作《祛疑說》,原本久佚,惟左圭《百川學海》中載其節本。
應芳此書,持論雖似乎淺近,而能因風俗而藥之,用以開導愚迷,其有益於勸戒,
與泳書相等,而持論較泳尤正大,正不得以平易忽之。曹安《讕言長語》曰:毗
陵謝子蘭,取聖賢問答之詞,辟異端者為書,名曰《辨惑編》。經書子史,先儒
扶正抑邪之言備載,真可以正人心。蓋深取之也。惟葉盛《水東日記》曰:毗陵
謝子蘭氏《辨惑編》一書,誠亦辟邪植正,有益於世。其中援經據法,深怪世人
惑於淫祀,當矣。乃雲自其先人亡後,即以所事神影火之,以其非義之故,此獨
惜其過當。春秋書毀泉台,君子以為台之存毀,非安危治亂所系,雖勿居可也。
何必暴揚其失,非之毀之至是耶?子蘭之辟淫祀,先儒成說甚多,正不必此,雖
不言可也。愛子蘭者須削而去之云云。其言切中應芳之失。蓋講學之家往往矯枉
過直,此亦其一。讀者取其大旨之正可矣。
△《治世龜鑑》·一卷(浙江鄭大節家藏本)
元蘇天爵撰。天爵有《名臣事略》,已著錄。此書為成化丙午吳江知縣太和
陳堯弼所刊。篇首天爵結銜,題中奉大夫,浙江等處行中書省參知政事。考《元
史》天爵本傳,凡兩拜是官,一在至正七年,一在至正十二年。此書前有林興祖、
趙汸二序,皆標至正十二年壬辰正月,則作於再任之日。是時妖寇自淮右延及
江東,詔天爵總兵饒信,克復一路六縣。正干戈俶擾之際,乃能留心於治理,所
采皆宋以前善政嘉言,而大旨歸於培養元氣。其目凡六:曰治體,曰用人,曰守
令,曰愛民,曰為政,而終之以止盜,殆有深意也。天爵著述載於本傳者,《名
臣事略》十五卷,《文類》七十卷,《松廳章疏》五卷,《春風亭筆記》二卷,
詩七卷,文三十卷。又載有《遼金ji6*元》、《黃河源委》二書,未及脫稿,而不
載此書。然趙汸序今載《東山存稿》第二卷中,與此本一一相合,知非偽托。
本傳蓋偶遺之,亦足證《元史》之多疏矣。
△《管窺外篇》·二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元史伯璿撰。伯璿有《四書管窺》,已著錄。是書成於至元丁未,蓋繼《管
窺》而作。皆條記友人問答以闡發其餘義,大抵皆辨證之文,不主於詮釋文句,
故曰外篇。實即伯璿之語錄。《經義考》四書類中惟列《管窺》而不載此書,蓋
由於此,非彝尊疏漏也。然《管窺》所論,猶僅於胡炳文、陳櫟之流參稽同異。
此書於天文、歷算、地理、田制言之頗詳,多有所援據考證,則較炳文及櫟見聞
稍博,尚非暖暖姝姝守一家之語錄者。惟論天象疑月星本自有光,不待日以受光
之類,未免仍涉臆斷。是則宋、元間儒者之積習,消除未盡耳。自明以來,未有
刊本。康熙乙亥,其邑人呂宏誥始以付梓。雍正壬子,王靈露等復續補成之,乃
得行於世雲。
△《內訓》·一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明仁孝文皇后撰。案成祖以cuan6*逆取國,淫刑肆暴,無善可稱,後乃特以賢著。
是書凡二十篇,曰《德性》,曰《修身》,曰《慎言》,曰《謹行》,曰《勤勵》,
曰《警戒》,曰《節儉》,曰《積善》,曰《遷善》,曰《崇聖訓》,曰《景賢
范》,曰《事父母》,曰《事君》,曰《事舅姑》,曰《奉祭祀》,曰《母儀》,
曰《睦親》,曰《慈幼》,曰《逮下》,曰《待外戚》。前有永樂三年正月望日
自序,內有肅事今皇上三十餘年之語。考《明史·后妃傳》,後以洪武九年冊為
燕王妃,至永樂三年正月,甫及三十年。雲三十餘年,蓋約略大數耳。又考本傳,
載後撰此書,頒行天下,在永樂三年。而明朝《典匯》載,五年十一月,以仁孝
皇后內訓頒群臣,俾教於家。若五年以前已頒行天下,不應至五年之末始賜群臣。
又考《名山藏坤》則記,載後初為此書,不過示皇太子諸王而已。至永樂五年七
月以後,成祖乃出後《內訓》、《勸善》二書,頒賜臣民,與《典匯》相合。此
本為明初刊本,首標大明仁孝皇后。考後於永樂五年七月乙卯崩,甲午謚曰仁孝,
則此本刊於五年七月以後無疑。至十一月,特賜臣民,正屬刊行之始,《明史》
本傳偶未及檢耳。各章之下系以小注,多涉頌揚,當為儒臣所加。《明史·藝文
志》不著其名。又《藝文志》載《內訓》一卷,高皇后撰;《勸善書》一卷,文
皇后撰。與本傳所載不同,亦偶未檢點耳。
△《理學類編》·八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張九韶撰。九韶字美和,後以字行。故《明史》附見宋訥傳作張美和。清
江人。元末累舉不仕。洪武三年,以薦為縣學教諭,遷國子助教。改翰林編修,
致仕歸。後復徵入校書,書成遣還。茲編成於至正丙午,乃未入明時所作。其初
本名《格物編》,臨川吳當見之,以為所輯天地、鬼神、人物、性命之說乃格物
之一端,不足以盡格物之義,因為易今名。凡天地一卷,天文二卷,地理一卷,
鬼神一卷,人物一卷,性命一卷,異端一卷,以周、程、張、邵、朱六子之言為
主,而以荀子以下五十三家之說輔之,復於每篇之末繹以己見。其所採擷,大都
摘取精要,不事博引繁稱,故條理次序,頗為精密。前代如揚雄、谷永、《淮南
子》之說,近世如洪邁《容齋五筆》、羅大經《鶴林玉露》之說,並加摭集,以
參觀互證,亦不蹈講學家門戶之見。其異端一門,於陰陽、相術、讖緯諸家斥駁
明切,尤足以破世俗之惑。史載明初司國子監者有宋訥、王嘉會、龔斅,而九韶
與聶鉉、貝瓊亦皆名儒,當洪武時,先後為博士、助教、學錄,以故諸生多所成
就。知其躬行導率,無忝師範,與徒為高論者異矣。
△《性理大全書》·七十卷(兵部侍郎紀昀家藏本)
明胡廣等奉敕撰。是書與《五經四書大全》同以永樂十三年九月告成奏進,
故成祖御製序文稱二百二十九卷,統七部而計之也。考自漢以來,弟子錄其師說
者,始於《鄭記》、《鄭志》,是即後世之語錄。其裒諸儒之言以成一書者,則
古無是例,《近思錄》其權輿矣。宋景定、端平間,周、程、張、朱諸儒皆蒙褒
贈,真德秀亦以講學有名,得參大政。天下趨朝廷風尚,纂述日多。王孝友作
《性理彝訓》三卷,熊節作《性理群書句解》二十三卷,於是性理之名大著於世。
廣等所采宋儒之說凡一百二十家,其中自為卷帙者,為周子《太極圖說》一卷,
《通書》二卷;張子《西銘》一卷,《正蒙》二卷;邵子《皇極經世書》七卷;
朱子《易學啟蒙》四卷,《家禮》四卷;蔡元定《律呂新書》二卷;蔡沈《洪範
皇極內篇》二卷;共二十六卷。自二十七卷以下,捃拾群言,分為十三目,曰理
氣,曰鬼神,曰性理,曰道統,曰聖賢,曰諸儒,曰學,曰諸子,曰歷代,曰君
道,曰治道,曰詩,曰文。大抵龐雜冗蔓,皆割裂襞積以成文,非能於道學淵源
真有鑑別。聖祖仁皇帝特命儒臣,刪其支離,存其綱要,欽定為《性理精義》一
書。菁華既擷,所存者僅其糟粕矣。以後來刻性理者汗牛充棟,其源皆出於是書。
將舉其末,必有其本。姑錄存之,著所自起云爾。
△《讀書錄》·十一卷、《續錄》·十二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薛瑄撰。瑄字德溫,河津人。永樂辛丑進士。官至禮部右侍郎,入閣預機
務。贈禮部尚書,諡文清。事跡具《明史·儒林傳》。其書皆躬行心得之言。兩
錄之首皆有自記,言其因程子心有所開、不思則塞之語,是以自錄隨時所得,以
備屢省。其後萬曆中有侯鶴齡者,因所記錯雜,更為編次,刪去重複,名《讀書
全錄》。然去取之間,頗失瑄本意。今仍錄原書以存其舊。瑄嘗言《樂》有雅、
鄭,《書》亦有之。《國小》,《四書》,六經、濂、洛、關、閩諸聖賢之書,
雅也,嗜者常少,以其味之淡也。百家小說,淫詞綺語,怪誕不經之書,鄭也,
莫不喜談而樂道之,蓋不待教督而好之矣,以其味之甘也。淡則人心平而天理存,
甘則人心迷而人慾肆。觀瑄是錄,可謂不愧斯言矣。
△《大學衍義補》·一百六十卷(兵部侍郎紀昀家藏本)
明邱濬撰。濬有《家禮儀節》,已著錄。濬以宋真德秀《大學衍義》止於格
致誠正修齊,而闕治國平天下之事。雖所著《讀書乙記》,採錄史事,稱為是書
之下編,然多錄名臣事跡,無與政典,又草創未完。乃采經傳子史,輯成是書,
附以己見,分為十有二目,於孝宗初奏上之。有詔嘉獎,命錄副本付書坊刊行。
濬又自言:《衍義補》所載,皆可見之行事,請摘其要者下內閣議行。帝亦報可。
至神宗復命梓行,親為制序。蓋皆甚重其書也。特濬聞見甚富,議論不能甚醇。
故王鏊《震澤紀聞》稱其學問該洽,尤熟於國家掌故,議論高奇,務於矯俗,能
以辨博濟其說。如譏范仲淹多事,秦檜有再造功,評騭皆乖正理。又力主舉行海
運,平時屢以為言,此書更力申其說。所列從前海運抵京之數,謂省內河挽運之
資,即可抵洋面漂亡之粟,似乎言之成理。然一舟覆沒,舟人不下百餘。糧可抵
以轉輸之費,人命以何為抵乎?其後萬恭著議,謂為有大害而無微利,至以好事
斥之,非苛論也。又明之中葉,正閹豎恣肆之時,濬既欲陳誨納忠,則此條尤屬
書中要旨,乃獨無一語及宦寺。張志淳《南園漫錄》詆其有所避而不書,殆亦深
窺其隱。以視真氏原書,殊未免瑕瑜互見。然治平之道,其理雖具於修齊,其事
則各有制置。此猶土可生禾,禾可生穀,谷可為米,米可為飯,本屬相因。然土
不耕則禾不長,禾不獲則穀不登,穀不舂則米不成,米不炊則飯不熟,不能遞溯
其本,謂土可為飯也。真氏原本實屬闕遺,濬博綜旁搜,以補所未備,兼資體用,
實足以羽翼而行。且濬學本淹通,又習知舊典,故所條列,元元本本,貫串古今,
亦復具有根柢。其人雖不足重,其書要不為無用也。
△《居業錄》·八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明胡居仁撰。居仁有《易象鈔》,已著錄。是書皆其講學語錄,分十二類,
曰道體,曰為學,曰主敬,曰致知,曰力行,曰出處,曰治體,曰治法,曰教人,
曰警戒,曰辨異端,曰勸聖賢,共一千一百九十九條。居仁與陳獻章皆出吳與弼
之門,與弼之學介乎朱、陸之間,二人各得其所近。獻章上繼金谿,下啟姚江。
居仁則恪守新安,不逾尺寸,故以敬名其齋。而是書之中,辨獻章之近禪,不啻
再三。蓋其人品端謹,學問篤實,與河津薛瑄相類。而是書亦與瑄《讀書錄》並
為學者所推。黃宗羲《明儒學案》乃謂其主言靜中之涵養,與獻章之靜中養出端
倪,同門冥契。特牽引附合之言,非篤論也。正德中有張吉者,嘗刪其書為要語。
又有吳廷舉者,刪其書為粹言。此本為弘治甲子余祐所編,猶為原帙。祐字子積,
鄱陽人。弘治己未進士。官至吏部右侍郎。年十九時,受業於居仁,居仁以女妻
之。而卷首序文乃稱門人,蓋用黃榦編《朱子集》之例,榦又用李漢編《韓愈集》
之例。然考皇甫湜作愈墓誌,稱愈女初適於漢,後乃離婚,嫁樊氏。漢稱門人而
不稱婿蓋緣於此。榦及祐沿襲其稱,殊為不考。閻若璩《潛邱札記》乃以為重道
統而輕私親,曲說甚矣。
△《楓山語錄》·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明章懋撰。懋字德懋,別號闇然子,蘭溪人。成化丙戌會試第一。改庶吉士,
授編修。會上元內宴,命作鼇山燈詩,不奉詔,且以疏諫,黜為臨武知縣。弘治
正德間累官南京禮部尚書,致仕。事跡具《明史·本傳》。崔銑《明臣十節》曰:
成化中白沙陳獻章,學禪而疏,一峰羅倫,尚直而率,定山莊泉,好名而無實,
皆負巨望焉。楓山章公懋,質約淳雅,潛修默成,年甫四十,棄官還郡。賀諫議
欽,鄭御史已皆責公交疏於陳。莊公遜謝之後,白沙受清秩而交泛。一峰行鄉約
而戮族人。莊晚年又仕而敗,惟章公德行無瑕云云。其在明代,可雲不愧醇儒。
是編卷帙不多,分為五類,曰學術,曰政治,曰藝文,曰人物,曰拾遺。其學術
政治雖人人習見之理,而明白醇正,不失為儒者之言。藝文諸條,持論亦極平允,
不似講學家動以載道為詞。其評騭人物,於陳獻章獨有微詞。則懋之學主篤實,
而獻章或入玄虛也。然獻章出處之間,稍有遺議。而懋人品高潔,始終負一代重
望,則篤實鮮失之明驗矣。又謂胡居仁不適於用,似亦有見。惟推尊吳與弼太過,
則頗有所不可解耳。
△《東溪日談錄》·十八卷(湖北巡撫采進本)
明周琦撰。琦字廷璽,馬平人。成化辛丑進士。官至南京戶部員外郎。琦之
學出於薛瑄。是編記所心得,分十三類。凡性道談二卷,理氣談一卷,祭祀談二
卷,學術談一卷,出處談一卷,物理談一卷,經傳談三卷,著述談一卷,史系談
二卷,儒正談一卷,文詞談一卷,異端談一卷,辟異談一卷。《廣西通志》載其
著《日談錄》十八卷,又著《儒正篇》論薛河東之學。今考儒正,即此書之第十
五卷,非別有《儒正篇》也。前有呂景蒙序,謂書刻於嘉靖丁酉。而此本乃係傳
寫。或其版已佚,後人錄存之歟?琦為人以端直謹厚,見重鄉里,其書亦一本濂、
洛之說。不失醇正。蓋河東之學雖或失之拘謹,而篤實近理,故數傳之後,尚能
恪守師說,不至放言無忌也。
△《困知記》·二卷、《續記》·二卷、《附錄》·一卷(左都御史張若
溎家藏本)
明羅欽順撰。欽順字允升,號整菴,泰和人。弘治癸丑進士。官至南京吏部
尚書。諡文莊。事跡具《明史·儒林傳》。是書皆其晚年所作。前記成於嘉靖戊
子,凡一百五十六章。《續記》成於嘉靖辛卯,凡一百一十三章。《附錄》一卷,
皆與人論學之書,凡六首。欽順自稱初官京師,與一老僧論佛,漫舉禪語為答。
意其必有所得,為之精思達旦,恍然而悟。既而官南雍,取聖賢之書潛玩,久之
漸覺就實,始知所見者乃此心虛靈之妙,而非性之理。自此研磨體認,積數十年,
始確然有以自信。蓋其學由積漸體驗而得,故專以躬行實踐為務,而深斥姚江良
知之非。嘗與王守仁書,辨朱子晚年定論,於守仁顛倒年月之處,考證極詳。此
書明白篤實,亦深有裨於後學。蓋其學初從禪入,久而盡知其利弊,故於疑似之
介,剖析尤精,非泛相訶斥,不中窾要者比。高攀龍嘗稱自來排斥佛氏未有若是
之明且悉者,可謂知言矣。
△《讀書札記》·八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明徐問撰。問字用中,號養齋,武進人。弘治壬戌進士。官至南京戶部尚書。
謚莊裕。事跡具《明史·本傳》。是書乃問巡撫貴州時,與門人問答,隨時札記
而成。所論天文、曆象、山川、性理、六經、四子書皆守先儒成說。其論學則一
本程、朱,而力黜姚江之學。如古本《大學》,親民格物,知行合一各說,皆逐
條辨正。嘗與羅欽順書云:王氏之學本諸象山,至今眩惑人聽,《讀書札記》第
二冊實辟其說。蓋以廣中侍讀黃才伯促而成之。才伯者,黃佐字也。所云第二冊
者,即指此本第五卷。今核其所辟各條,大都托之或謂,又稱為近學,世學,而
並未斥言。蓋是時王學盛行,羽翼者眾,故問不欲顯加排擯。然所摘發,多能切
中癥結,迥異乎陳建諸人叫囂毒詈,如不共戴天者。史稱問官長蘆鹽運使,終任
不取一錢,則與言清行濁者異。又載問官貴州巡撫時,破獨山州賊蒙鉞,則與迂
疏無用者亦異。宜其言篤實切近,無講學家之積習矣。
△《士翼》·四卷(副都御史黃登賢家藏本)
明崔銑撰。銑有《讀易餘言》,已著錄。是書前三卷曰述言,皆語錄之類。
後一卷曰說象,則專論六十四卦象義。自序謂退居相台十祀,非聖人之志不存,
非翼經之文不閱,乃札記所明,稍修章句,名曰《士翼》,蓋以輔《彝典》也。
其中如論高宗夢傅說事,涉於怪誕。韓子原道,蓋先乎養二氏之徒之繁,由君無
以養而安之也。又云:談理至宋人而精,然而滋蔓。講學至宋人而切,然而即空。
又云:漢、唐之小人易見,宋之小人難知。漢、唐之君子可信,宋之君子當考。
又曰:去序而言《詩》,背左氏而言《春秋》,必荒謬矣。蓋道可以智窮,事必
以實著,況千載之下乎?其言皆講學家之所深諱,而侃侃鑿鑿,直抒無隱,可謂
皎然不自誣其心矣。至於以蕭何之薦曹參為克己歸仁,盧懷慎之讓姚崇為一個臣
之有容,雖意有所寓,然未免品題失當,謂之白璧微瑕可也。
△《涇野子內篇》·二十七卷(陝西巡撫采進本)
明呂柟撰。柟有《周易說翼》,已著錄。柟師事渭南薛敬之,其學以
薛瑄為宗。是書乃其門人所編語錄。凡雲槐精舍語二卷,東林書屋語一卷,端溪
問答一卷,解梁書院語、柳灣精舍語二卷,鷲峰東所語十二卷,太常南所附邵伯
舟中語三卷,太學語二卷,春官外署語二卷,禮部北所語一卷。其子畇等類而
刻之。柟為學在格物以窮理,先知而後行。其所謂窮理,不是泛常不切於身,
只在語默作止處驗之。所謂知者,即從聞見之知以通德性之知,但事事不肯放過。
其踐履最為篤實。嘗斥王守仁言良知之非,以為聖人教人,未嘗規規一方。今不
論資稟造詣,刻數字以必人之從,不亦偏乎?觀於所言,可謂不失河津之淵源矣。
△《周子抄釋》·三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明呂柟撰。宋五子中惟周子著書最少,而諸儒辨論則惟周子之書最多。無
極、太極之說,朱、陸兩家齗齗相軋,至今五六百年,門戶之分,甚於冰炭。
《太極圖說》與《通書》表里之說,元何虛中至特著一書辨此一語,論者亦遞相
攻擊,究無定評。至於主靜之說,明代詬爭尤甚。是編蓋因《周子全書》而摭其
精要。一卷為《太極圖說》、《通書》,二卷為遺文,遺詩,而附以雜記三卷,
則本傳墓碣事狀也,較全書特為簡潔。每條之下,各釋以一二語,或標其大旨,
或推所未言之意,較諸家連篇累牘之辨,亦特淳實。其釋《荀子》玄不識誠一條,
謂貶《荀子》太過,以《大學》、《中庸》之言誠,擬荀子之言誠,未免駁雜。
釋養心亭記一條,謂寡慾亦允執厥中之義,若至於無恐,難通行於眾,亦不免詞
不達意。然大旨要為不悖。觀周子之書者,其精華略具於此矣。
△《張子抄釋》·六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明呂柟撰。是編摘錄張子之書。以《西銘》、《東銘》為冠,次《正蒙》
十九篇,次《經學理窟》十一篇,次《語錄》,次《文集》,而終以行狀。亦每
條各附以釋,如《周子抄釋》之例。首有嘉靖辛丑柟自序,稱張子書存者止二
銘、《正蒙》、《理窟》、《語錄》、《文集》,而《文集》又未完,止得二卷
於馬伯循氏。諸書皆言簡意實,出於精思力行之後。顧其書散見漫衍,渙無統紀,
而一義重出,亦容有之。暇嘗稡抄成帙,注釋數言,略發大旨,以便初學觀省。
蓋其謫官解州時作也。案《虞集》作吳澄行狀,稱澄校正張子之書,挈東西銘於
篇首,而《正蒙》次之,大意與柟此本合。澄本今未見,柟此本簡汰不苟,
較世所行《張子全書》,亦頗為精要矣。
△《二程子抄釋》·十卷(左都御史張若溎家藏本)
明呂柟撰。前有自序,稱初得《二程全書》於崔銑,以其中解說六經、四
書之語與門弟子問答行事之言,統為一書,浩大繁博,初學難於觀覽。因抄出心
所好者,集為八卷,凡二十九篇。而卷首所列程子門人姓氏,後有嘉靖辛卯柟
門人休寧程爵重刊跋,乃稱涇野先生鈔釋程氏書凡十卷。此本為嘉靖丙申柟門
人鄧誥所刊,卷數與爵跋相合。豈柟作序時其書尚止八卷,後或有所增益,而
序文則未改歟?其書不分門類,亦不敘先後,仍以二程遺書原載門人某某所記分
編。每條之末,皆以一二語標其大意。昔朱子編遺書,嘗病其真贗相雜。柟是
書削駁留醇,頗為不苟。蓋柟之學源於河津,最為篤實,故去取皆有所見。惟
其文原出李夢陽,全集率詰屈不可讀,故每條下所釋詞旨,往往晦滯,非初學所
能洞曉雲。
△《朱子抄釋》·二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明呂柟撰。是編乃嘉靖丙申柟為國子監祭酒時所定。宋儒之中,惟朱子
著述最富,辨論亦最多。其時諸弟子所述者,有《池錄》、《饒錄》、《饒後錄》、
《建錄》諸刊,黎靖德刊除重複,分類編次,尚得一百四十卷,則浩博可知矣。
柟此本所抄,止於二卷,乃較張子、二程子為少。然朱子之學,無所不通,與
門人亦無所不講。黎氏《語類》以二十六目舉其大凡,包括尚有未盡,讀者茫無
津涯。又早年、晚年,持論或異;門人所記,或以己意增損之,亦往往彼此不同;
讀者亦莫能決其去取。明人遞相選錄,幾於人有一編。其大意乃在於勝負相爭,
區分門戶,不過借朱子為名,未嘗真為明道計也。柟作是編,惟摘切要之詞,
而不甚以攻擊為事,於學問大旨,轉為簡明。然於與陸子靜論意見一條,注其下
曰,陸氏終近禪。則是非之辨,亦未嘗不謹嚴矣。
△《中庸衍義》·十七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明夏良勝撰。良勝字於中,南城人。正德戊辰進士。官至太常寺少卿。事跡
具《明史》本傳,自宋以來,取古經之義,括舉條目而推衍其說者,始葉時《禮
經會元》,嗣則真德秀《大學衍義》,良勝又因德秀之例,以闡發《中庸》。其
書成於嘉靖間,蓋以《大禮疏稿》事謫戍遼海時作也。自性、道、教、達道、達
德、九經、三重之屬,一一援據古今,推廣演繹。至於崇神仙,好符瑞,改祖制,
抑善類數端,尤究極流弊,惓惓言之。蓋皆為世宗時事而發。然務抒獻納之忱,
而無一毫怨懟譏訕之意,斯所以為純臣之言也。中頗采邱濬《大學衍義》之說。
考良勝於正德嘉靖間兩以鯁直杖謫,風節凜然,為當世所重。其書雖近於濬書,
至其人品則非濬所可企及矣。
△《格物通》·一百卷(廣東巡撫采進本)
明湛若水撰。若水有《二禮經傳測》,已著錄。是編乃嘉靖七年若水任南京
禮部侍郎時所進。體例略仿《大學衍義》,以致知並於格物,而以格物統貫誠意、
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六條。凡誠意格十七卷,分審幾、立志、謀慮、
感應、儆戒、敬天、敬祖考、畏民八子目。正心格三卷,無子目。修身格九卷,
分正威儀、慎言語、進德業三子目。齊家格十三卷,分謹妃匹、正嫡庶、事親長、
養太子、嚴內外、恤孤幼、御臣妾七子目。治國格十四卷,分事君、使臣、立教、
興化、事長、慈幼、使眾、臨民、正朝廷、正百官、正萬民七子目。平天下格四
十四卷,分公好惡,用人、理財三子目。而用人之中又分學校、舉措、課功、任
相、任將、六官六目。理財之中又分修虞衡、抑浮末、飭百工、屯田、馬政、漕
運、勸課、禁奪時、省國費、慎賞賜、蠲租、薄斂、恤窮、賑濟十四目。皆雜引
諸儒之言,參以明之祖訓,而各以己意發明之,大致與邱濬《大學衍義補》相近。
而濬書多徵舊事以為法戒之資,此書多引前言以為講習之助。二書相輔而行,均
於治道有裨者也。
△《世緯》·一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明袁袠撰。袠字永之,號胥台,吳縣人。嘉靖丙戌進士。官至廣西提學僉事。
《明史·文苑傳》附見《文徵明傳》中。是書凡二十篇,曰官宗,曰遴傅,曰簡
輔,曰降交,曰誘諫,曰廣薦,曰崇儒,曰貴士,曰裁閹,曰汰異,曰拒偽,曰
抑躁,曰久任,曰惜爵,曰懲墨,曰節浮,曰節奢,曰正典,曰實塞,曰均賦。
其言皆指陳無隱,切中時弊。雖立說不免過激,而憂時感事,發憤著書,亦賈誼
痛哭之流亞也。當時狃於晏安,文恬武嬉,朝廷方以無事為福。故袠自序有鑿枘
異用,竽瑟殊好,空言無益,只增多口之語。而拒偽一篇,講學者尤深嫉之。然
袠之言曰:今之偽者,其所誦讀者,周、孔之詩書也,其所講習者,程、朱之傳
疏也;而其所談者,則佛、老之糟粕也。黨同而伐異,尊陸而毀朱云云。蓋指姚
江末流之弊,有激言之。觀於明季,袠可謂見微知著矣。又烏得惡其害己,指為
排抑道學乎?
△《呻吟語摘》·二卷(直隸總督采進本)
明呂坤撰。坤有《四禮疑》,已著錄。《明史·藝文志》載《呻吟語》凡四
卷,此止二卷。考卷末萬曆丙辰其子知畏跋,則此乃坤從四卷中手自刪削,並取
知畏所續入者若干條,存十之二三。距萬曆壬辰郭子章作序之時,又二十四年,
蓋坤晚年之定本也。其內篇分七門,曰性命,曰存心,曰lun6*理,曰談道,曰修身,
曰問學,曰應務。外篇分九門,曰世運,曰聖賢,曰品藻,曰治道,曰人情,曰
物理,曰廣喻,曰詞章。大抵不侈語精微,而篤實以為本;不虛談高遠,而踐履
以為程。在明代講學諸家,似乎粗淺。然尺尺寸寸,務求規矩,而又不違戾於情
理。視陸學末派之猖狂,朱學末派之迂僻,其得失則有間矣。
△《聖學宗要》·一卷、《學言》·三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劉宗周撰。宗周有《周易古文鈔》,已著錄。是編凡聖學宗要一卷,載周
子《太極圖說》,張子《東銘》、《西銘》,程子《識仁說》、《定性書》,朱
子《中和說》,王守仁《良知問答》等篇,各為注釋。蓋本其友人劉去非《宋學
宗源》一書而增益之,加以詮解,改為今名。《學言》三卷則宗周講學語錄,其
門人姜希轍所刻也。宗周生於山陰,守其鄉先生之傳,故講學大旨,多淵源於王
守仁。蓋目染耳濡,其來有漸。然明以來講姚江之學者,如王畿、周汝登、陶望
齡、陶奭齡諸人,大抵高明之過,純涉禪機。奭齡講學白馬山,至全以佛氏因果
為說,去守仁本旨益遠。宗周獨深鑒狂禪之弊,築證人書院,集同志講肄,務以
誠意為主,而歸功於慎獨。其臨沒時,猶語門人曰:為學之要,一誠盡之,而主
敬其功也云云。蓋為良知末流深砭痼疾,故其平生造詣,能盡得王學所長,而去
其所短。卒之大節炳然,始終無玷,為一代人倫之表。雖祖紫陽而攻金谿者,亦
斷不能以門戶之殊,並詆宗周也。知儒者立身之本末,惟其人,不惟其言矣。
△《人譜》·一卷、《人譜類記》·二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劉宗周撰。姚江之學多言心,宗周懲其末流,故課之以實踐。是書乃其主
蕺山書院時所述以授生徒者也。《人譜》一卷,首列人極圖說,次記過格,次改
過說。《人譜類記》二卷,曰體獨篇,曰知幾篇,曰凝道篇,曰考疑篇,曰作聖
篇,皆集古人嘉言善行,分類錄之,以為楷模。每篇前有總記,後列條目,間附
以論斷。主於啟迪初學,故詞多平實淺顯。兼為下愚勸戒,故或參以福善禍淫之
說。然偶一及之,與袁黃功過格立命之學終不同也。或以蕪雜病之,則不知宗周
此書本為中人以下立教,失其著作之本旨矣。
△《榕壇問業》·十八卷(福建巡撫采進本)
明黃道周撰。道周有《易象正》,已著錄。此編乃其家居時講學之語。道周
自崇禎壬申削籍歸石養山守墓,是年講學於浦之北山。越二年甲戌夏,始入郡就
芝山之正學堂為講舍。至乙亥冬,以原官召用,始罷講。故此書自甲戌五月至乙
亥仲冬者凡十六卷。其十七卷有雲丙子春者,則道周已罷講還家,取他方友人書
牘問難之詞,當時未即答者,續為發明綴入。其十八卷,則同年蔣德璟所問之詞,
道周屬諸弟子代答,間亦衷以己說,並以德璟原問十八條附錄於後。其書每卷分
載所編弟子姓氏。卷之前後,道周復各綴以題識。其大旨以致知明善為宗,大約
左袒考亭而益加駿厲。書內所論,凡天文、地誌、經史、百家之說,無不隨問闡
發,不盡作性命空談。蓋由其博洽精研,靡所不究,故能有叩必竭,回響不窮。
雖詞意間涉深奧,而指歸可識,不同於禪門機括,幻窅無歸。先儒語錄,每以陳
因迂腐為博學之士所輕,道周此編,可以一雪斯誚矣。
△《溫氏母訓》·一卷(編修程晉芳家藏本)
明溫璜錄其母陸氏之訓也。璜初名以介,字於石,號石公。後以夢兆改今名,
而字曰寶忠。烏程人。崇禎癸未進士。官徽州府推官。事跡附見《明史·邱祖德
傳》。乾隆四十一年,賜謚忠烈。璜有《遺集》十二卷。此書其卷末所附錄。語
雖質直,而頗切事理。末有跋語,不署名氏,稱原集繁重,不便單行,乃錄出再
付之梓。案璜於順治乙酉起兵,與金聲相應,以拒王師。凡四閱月,城破,抗節
以死。其氣節震耀一世,可謂不愧於母教。又高承埏《忠節錄》載璜就義之日,
概然語妻茅氏曰:吾生平學為聖賢,不過求今日處死之道耳。因繞屋而走。茅氏
曰:君之遲留,得無以我及長女寶德在乎?時女已寢,母呼之起。女問何為?母
曰死耳。女曰諾,即延頸受死。璜手刃之。茅氏亦臥床引頸待刃,璜復斫死。乃
自剄。知其家庭之間,素以名教相砥礪,故皆能臨難從容如是,非徒托之空言者
矣。故雖女子之言,特錄其書於儒家,示進之也。
卷九十三  子部三_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原文_國學 其它0

猜你喜歡

卷九十三  子部三_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原文_國學 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