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八

○渭水中
△又東過武功縣北。
渭水於縣,斜水自南來注之。水出縣西南衙嶺山,北歷斜谷,逕五丈原東。
諸葛亮《與步騭書》曰:仆前軍在五丈原,原在武功西十里餘。水出武功縣,故
亦謂之武功水也。是以諸葛亮《表》云:臣遣虎步監孟琰,據武功水東。司馬懿
因水長,攻琰營,臣作竹橋,趙水射之。橋成馳去。其水北流注於渭。《地理志》
曰:斜水出衙嶺北,至郿注渭。
渭水又東,逕馬冢北。諸葛亮《與步騭書》曰:馬冢在武功東十餘里,有高
勢,攻之不便,是以留耳。渭水又逕武功縣故城北,王莽之新光也。《地理志》
曰:縣有太一山,古文以為終南。杜預以為中南也。亦曰:太白山在武功縣南,
去長安二百里,不知其高几何?俗云:武功太白,去天三百。山下軍行,不得鼓
角,鼓角則疾風雨至。杜彥達曰:太白山,南連武功山,於諸山最為秀傑,冬夏
積雪,望之皓然。山上有谷春祠。春,櫟陽人,成帝時病死而屍不寒,後忽出櫟
南門及光門上,而入太白山。民為立祠于山嶺,春秋來祠,中止宿焉。山下有太
白祠,民所祀也。劉曜之世,是山崩,長安人劉終於崩所得白玉,方一尺,有文
字,曰:皇亡皇亡敗趙昌,井水竭,構五梁,咢酉小衰困囂喪。嗚呼!嗚呼!赤
牛奮靷其盡乎!時群官畢賀。中書監劉均進曰:此國滅之象,其可賀乎?終如
言矣。渭水又東,溫泉水注之。溫水出太一山,其水沸涌如湯,杜彥達曰:可治
百病世清則疾愈,世濁則無驗。其水下合溪流,北注十三里,入渭。渭水又東,
逕斄縣故城南,舊邰城也,后稷之封邑矣,《詩》所謂即有邰家室也。城東北有
姜嫄祠,城西南百步有稷祠,郿之斄亭也。王少林之為郿縣也,路逕此亭。亭
長曰:亭凶sha6*人。少林曰:仁勝凶邪,何鬼敢忤?遂宿。夜中,聞女子稱冤之聲。
少林曰:可前求理。女子曰:無衣,不敢進。少林投衣與之。女子前訴曰:妾夫
為涪令,之官過宿此亭,為亭長所殺。少林曰:當為理侵冤,勿復害良善也。因
解衣於地,忽然不見明告亭長,遂服其事,亭遂清安。渭水又東,雍水注之。水
出雍縣雍山,東南流,歷中窂溪,世謂之中窂水,亦曰冰井水,南流逕
胡城東,俗名也。蓋秦惠公之故居所謂祈年宮也。孝公又謂之橐泉宮,按《地理
志》曰在雍。崔駰曰:穆公冢在橐泉宮祈年觀下,《皇覽》亦言是矣。劉向曰:
穆公葬無邱壟處也。《史記》曰:穆公之卒,從死者百七十七人,良臣子車氏奄
息、仲行、針虎,秦人哀之,為之賦《黃鳥》。余謂崔駰及《皇覽》繆志也。惠
公、孝公並是穆公之後,繼世之君矣,子孫無由起宮於祖宗之墳陵矣。以是推之,
知二證之非實也。而左會左陽水,世名之西水。北出左陽溪,南流逕岐州城西,
魏置岐州刺史治。左陽水又南流,注於雍水,雍水又與東水合,俗名也。北出河
桃谷,南流,右會南源,世謂之返眼泉。亂流南,逕岐州城東,而南合雍水,州
居二水之中,南則兩川之交會也。世亦名之為淬空水。東流,鄧公泉注之,水出
鄧艾祠北,故名曰鄧公泉。數源俱發於雍縣故城南,縣故秦德公所居也。《晉書
地道記》以為西虢地也。《漢書·地理志》以為西虢縣。《太康地記》曰:虢叔
之國矣,有虢宮,平王東遷,叔自此之上陽為南虢矣。雍有五畤祠,以上祠祀五
帝。昔秦文公田於汧、渭之間,夢黃蛇自天屬地,其口止於鄜衍,以為上帝之神,
於是作鄜畤,祀白帝焉。秦宣公作密畤於渭南,祀青帝焉。靈公又於吳陽作上畤,
祀黃帝;作下畤,祀炎帝焉。獻公作畦畤於櫟陽而祀白帝。漢高帝問曰:天有五
帝,今四何也?博士莫知其故。帝曰:我知之矣,待我而五。遂立北畤,祀黑帝
焉。應劭曰:四面積高曰雍。闞駰曰:宜為神明之隩,故立群祠焉。又有鳳台、
鳳女祠。秦穆公時,有簫史者,善chui6*簫,能致白鵠、孔雀。穆公女弄玉好之。公
為作鳳台以居之。積數十年,一旦隨鳳去,雲雍宮世有簫管之聲焉。今台傾祠毀,
不復然矣。鄧泉東流注於雍,自下雖會他津,猶得通稱,故《禹貢》有雍、沮會
同之文矣。雍水又東逕邵亭南,世謂之樹亭川,蓋邵、樹聲相近,誤耳。亭故邵
公之采邑也。京相璠曰:亭在周城南五十里。《後漢·郡國志》曰:郿縣有邵亭,
謂此也。雍水又東南流,與杜水合。水出杜陽山。其水南流,謂之杜陽川。東南
流,左會漆水,水出杜陽縣之漆溪,謂之漆渠。故徐廣曰:漆水出杜陽之岐山者,
是也。漆渠水南流,大巒水注之。水出西北大道川,東南流入漆,即故岐水也。
《淮南子》曰:岐水出石橋山,東南流。相如《封禪書》曰:收龜於岐。《漢書
音義》曰:岐,水名也,謂斯水矣。二川並逝,俱為一水,南與杜水合,自下通
得岐水之目,俗謂之小橫水,亦或名之米流川。逕岐山西,又屈逕周城南,城在
岐山之陽而近西,所謂居岐之陽也,非直因山致名,亦指水取稱矣。又歷周原下,
北則中水鄉成周聚,故曰有周也。水北即岐山矣。昔秦盜食穆公馬處也。岐水又
東,逕姜氏城南為姜水。按《世本》,炎帝姜姓。《帝王世紀》曰:炎帝,神農
氏,姜姓,母女登,游華陽,感神而生炎帝,長於姜水。與雍水合而東,會美陽
縣之中亭川水也。水發杜陽縣大嶺側,世謂之赤泥峴,沿波歷澗,俗名大橫水也。
疑即杜水矣。其水東南流,東逕杜陽縣故城,東西三百步,南北二百步,世謂之
故縣川。又故縣有杜陽山,山北有杜陽穀,有地穴,北入,亦不知所極,在天柱
山南。故縣取名焉,亦指是水而攝目矣。即王莽之通杜也。故《地理志》曰:縣
有杜水。又東,二坑水注之。水有二原,一水出西北,與瀆魋水合,而東,歷五
將山,又合鄉谷水,水出鄉溪,東南流入杜,謂之鄉谷川。又南,莫水注之。水
出好畤縣梁山大嶺東,南逕梁山宮西,故《地理志》曰:好畤有梁山宮,秦始皇
起。水東有好畤縣故城,王莽之好邑也。世祖建武二年,封建威大將軍耿弇為侯
國。又南逕美陽縣之中亭川,注雍水,謂之中亭水。又南逕美陽縣西,永元二年,
更封彰侯耿秉為侯國。其水又南流注於渭。渭水又東洛谷之水,出其南山洛谷。
北流逕長城西,魏甘露二年,蜀遣姜維出洛谷,圍長城,即斯地也。又北流注於
渭。
△又東,芒水從南來流注之。
芒水出南山芒谷,北流逕玉女房,水側山際有石室,世謂之玉女房。芒水又
北逕盩厔縣之竹圃中,分為二水。漢沖帝詔曰:翟義作亂於東,霍鴻負倚盩厔芒
竹,即此也。一水東北為枝流,一水北流注於渭也。
上一篇:卷十七
下一篇:卷十九
目錄:水經注
卷十八_水經注原文_國學 史部0

猜你喜歡

卷十八_水經注原文_國學 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