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篇 敘事第二十二
夫史之稱美者,以敘事為先。至若書功過,記善惡,文而不麗,質而非野,
使人味其滋旨,懷其德音,三復忘疲,百遍無斁,自非作者曰聖,其孰能與於此
乎?
昔聖人之述作也,上自《堯典》,下終獲麟,是為屬詞比事之言,疏通知遠
之旨。子夏曰:“《書》之論事也,昭昭若日月之代明。”揚雄有云:“說事者
莫辨乎《書》,說理者莫辨乎《春秋》。”然則意復深奧,訓誥成義,微顯闡幽,
婉而成章,雖殊途異轍,亦各有美焉。諒以師範億載,規模萬古,為述者之冠冕,
實後來之龜鏡。既而馬遷《史記》,班固《漢書》,繼聖而作,抑其次也。故世
之學者,皆先曰《五經》,次雲《三史》,經史之目,於此分焉。
嘗試言之曰:經猶日也,史猶星也。夫杲日流景,則列星寢耀;桑榆既夕,
而辰象粲然。故《史》、《漢》之文,尚乎《尚書》、《春秋》之世也,則其言
淺俗,涉乎委巷,垂翅不舉,{滯心}龠無聞。逮於戰國已降,去聖彌遠,然後能
露其鋒穎,倜黨不羈。故知人才有殊,相去若是,校其優劣,詎可同年?自漢已
降,幾將千載,作者相繼,非復一家,求其善者,蓋亦幾矣。夫班、馬執簡,既
《五經》之罪人;而《晉》、《宋》殺青,又《三史》之不若。譬夫王霸有別,
粹駁相懸,才難不其甚乎!
然則人之著述,雖同自一手,共間則有善惡不均,精粗非類。若《史記》之
《蘇》、《張》、《蔡澤》等傳,是其美者。至於《三》、《五本紀》,《日者》,
《太倉公》、《龜策傳》,固無所取焉。又《漢書》之帝紀,《陳》、《項》諸
篇,是其最也。至於《三》、《五本紀》,《日者》、《太倉公》、《龜策傳》,
固無所取焉。又《漢書》之帝紀,《陳》、《項》諸篇,是其最也。至於《淮南
王》、《司馬相如》、《東方朔傳》,又安足道哉!豈繪事以丹素成妍,帝京以
山水為助。故言媸者其史亦拙,事美者其書亦工。必時乏異聞,世無奇事,英雄
不作,賢俊不生,區區碌碌,抑惟恆理,而責史臣顯其良直之體,申其微婉之才,
蓋亦難矣。故揚子有云:“虞、夏之書,渾渾爾;商書,灝灝爾;周書,噩噩爾;
下周者,其書憔悴乎?”觀丘明之記事也,當桓、文作霸,晉、楚更盟,則能飾
彼詞句,成其文雅。及王室大壞,事益縱橫,則《春秋》美辭,幾乎翳矣。觀子
長之敘事也,洎周以往,言所不該,其文闊略,無復體統。洎秦、漢已下,條貫
有倫,則煥炳可觀,有足稱者。至若荀悅《漢紀》,其才盡於十帝;陳壽《魏書》,
其美窮於三祖。觸類而長,他皆若斯。
夫識寶者稀,知音蓋寡。近有裴子野《宋略》、王劭《齊志》,此二家者,
並長於敘事,無愧古人。而世之議者皆雷同,舉裴而共詆王氏。夫江左事雅,裴
筆所以專工;中原跡穢,王文由其屢鄙。且幾原務飾虛辭,君懋志存實錄,此美
惡所以為異也。設使丘明重出,子長再生,記言於賀六渾之朝,書事於侯尼乾之
代,將恐輟毫棲牘,無所施其德音。而作者安可以今方古,一概而論得失?
夫敘事之體,其流甚多,非復片言所能覼縷,今輒區分類聚,定為三篇,列
之於下。(右敘事篇序)
夫國史之美者,以敘事為工,而敘事之工者,以簡要為主。簡之時義大矣哉!
歷觀自古,作者權輿,《尚書》發蹤,所載務於寡事,《春秋》變體,其言貴於
省文。斯蓋澆淳殊致,前後異跡。然則文約而事豐,此述作作之尤美者也。
始自兩漢,迄乎三國,國史之文,日傷煩富。逮晉已降,流宕逾遠。尋其冗
句,摘其煩詞,一行之間,必謬增數字;尺紙之內,恆虛費數行。未聚蟻成雷,
群輕折軸,況於章句不節,言詞莫限,載之兼兩,曷足道哉?
蓋敘事之體,其別有四:有直紀其才行者,有唯書其事跡者,有因言語而可
知者,有假贊論而自見者。至如《古文尚書》稱帝堯之德,標以“允恭克讓”;
《春秋左傳》言子太叔之狀,目以“美秀而文”。所稱如此,更無他說,所謂直
紀其才行者。又如《左氏》載申生為驪姬所譖,自謚而亡;班史稱紀信為項籍所
圍,代君而死。此則不言其節操,而忠孝自彰,所謂唯書其事跡者。又如《尚書》
稱武王之罪紂也,其誓曰:“焚炙忠良,刳剔孕婦。”《左傳》欒武子之論楚也,
其詞曰:“蓽輅藍縷,以啟山林。”此則才行事跡,莫不闕如,而言有關涉,事
便顯露,所謂因言語而可知者。又如《史記·衛青傳》後,太史公曰:“蘇建嘗
責大將軍不薦賢待士。”《漢書·孝文紀》末,其贊曰:“吳王詐病不朝,賜以
几杖。”此則傳之與紀,並所不書,而史臣發言,別出其事,所謂假贊論而自見
者。然則才行、事跡、言語、贊論,凡此四者,皆不相須。若兼而畢書,則其費
尤廣。但自古經史,通多此類。能獲免者,蓋十無一二。
又敘事之省,其流有二焉:一曰省句,二曰省字。如《左傳》宋華耦來盟,
稱其先人得罪於宋,魯人以為敏。夫以鈍者稱敏,則明賢達所嗤,此為省句也。
《春秋經》曰:“隕石於宋五。”夫聞之隕,視之石,數之五。加以一字太詳,
減其一字太略,求諸折中,簡要合理,此為省字也。其有反於是者,若《穀梁》
稱郄克眇,季孫行父禿,孫良夫跛,曹公子手僂齊使跛者逆跛者,禿者逆禿者,
眇者逆眇者,僂者逆僂者。蓋宜除“跛者”已下句,但云“各以其類逆”必事皆
再述,則於文殊費,此為煩句也。《漢書·張蒼傳》云:“年老,口中無齒”。
蓋於此一句之內去“年”及“口中”可矣。夫此六文成句,而三字妄加,此為煩
字也。然則省句為易,省字為難,洞識此心,始可言史矣。苟句盡余剩,字皆重
復,史之煩蕪,職由於此。
蓋餌巨魚者,垂其千釣,而得之在於一筌;捕高鳥者,張其萬置,而獲之由
於一目。夫敘事者,或虛益散辭,廣加閒說,必取其所要,不過一言一句耳。苟
能同夫獵者、漁者,既執而置釣必收,其所留者唯一筌一目而已,則庶幾胼胝盡
去,而塵垢都捐,華逝而實存,滓去而瀋在矣。嗟乎!能損之又損,而玄之又玄,
輪扁所不能語斤,伊摯所不能言鼎也。(右尚簡)
夫飾言者為文,編文者為句,句積而章立,章積而篇成。篇目既分,而一家
之言備矣。古者行人出境,以詞令為宗;大夫應對,以言文為主。況乎列以章句,
刊之竹帛,安可不勵精雕飾,傳諸諷誦者哉?自聖賢述作,是曰經典,句皆《韶》、
《夏》,言盡琳琅,秩秩德音,洋洋盈耳。譬夫游滄海者,徒驚其浩曠;登太山
者,但嗟其峻極。必摘以尤最,不知何者為先。然章句之言,有顯有晦。顯也者,
繁詞縟說,理盡於篇中;晦也者,省字約文,事溢於句外。然則晦之將顯,優劣
不同,較可知矣。夫能略小存大,舉重明輕,一言而巨細鹹該,片語而洪纖靡漏,
此皆用晦之道也。
昔古文義,務卻浮詞。《虞書》云:“帝乃殂落,百姓如喪考妣。”《夏書》
云:“啟呱呱而泣,予不子。”《周書》稱“前徒倒戈”,“血流漂杵”。《虞
書》云:“四罪而天下鹹服。”此皆文如闊略,而語實周贍。故覽之者初疑其易,
而為之者方覺其難,固非雕蟲小技所能斥非其說也。既而丘明受《經》,師範尼
父。夫《經》以數字包義,而《傳》以一句成言,雖繁約有殊,而隱晦無異。故
其綱紀而言邦俗也,則有士會為政,晉國之盜奔秦;邢遷如歸,衛國忘亡。其款
曲而言人事也,則有犀革裹之,比及宋,手足皆見;三軍之士,皆如挾纊。斯皆
言近而旨遠,辭淺而義深,雖發語已殫,而含義未盡。使夫讀者,望表而知里,
捫毛而辨骨,睹一事於句中,反三隅於字外。晦之時義,不亦大哉!洎班、馬二
史,雖多謝《五經》,必求其所長,亦時值斯語。至若高祖亡蕭何,如失左右手;
漢兵敗績,睢水為之不流;董生乘馬,三年不知牝牡;翟公之門,可張雀羅,則
其例也。
自茲已降,史道陵夷,作者蕪音累句,雲蒸泉涌。其為文也,大抵編字不只,
捶句皆雙,修短取均,奇偶相配。故應以一言蔽之者,輒足為二言;應以三句成
文者,必分為四句。瀰漫重沓,不知所裁。是以處道受責於少期,子昇取譏於君
懋,非不幸也。
蓋作者言雖簡略,理皆要害,故能疏而不遺,儉而無闕。璧如用奇兵者,持
一當百,能全克敵之功也。若才乏俊穎,思多昏滯,費詞既甚,敘事才周,亦猶
售鐵錢者,以兩當一,方成貿遷之價也。然則《史》、《漢》已前,省要如彼;
《國》、《晉》已降,煩碎如此。必定其妍媸,甄其善惡。夫讀古史者,明其章
句,皆可詠歌;觀近史者,悅其緒言,直求事意而已。是則一貴一賤,不言可知,
無假榷揚,而其理自見矣。(右隱晦)
昔文章既作,比興由生。鳥獸以媲賢愚,草木以方男女,詩人騷客,言之備
矣。洎乎中代,其體稍殊,或擬人必以其倫,或述事多比於古。當漢氏之臨天下
也,君實稱帝,理異殷、周;子乃封王,名非魯、衛。而作者猶謂帝家為王室,
公輔為王臣。盤石加建侯之言,帶河申俾侯之誓。而史臣撰錄,亦同彼文章,假
托古詞,翻易今語。潤色之濫,萌於此矣。
降及近古,彌見其甚。至如諸子短書,雜家小說,論逆臣則呼為問鼎,稱巨
寇則目以長鯨。邦國初基,皆雲草昧;帝王兆跡,必號龍飛。斯並理兼諷諭,言
非指斥,異乎游、夏措詞,南、董顯書之義也。如魏收《代史》,吳均《齊錄》,
或牢籠一世,或苞舉一家,自可申不刊之格言,弘至公正之說,而收稱劉氏納貢,
則曰“來獻百牢”;均敘元日臨軒,必雲“朝會萬國”。夫以吳徵魯賦,禹計塗
山,持彼往事,用為今說,置於文章則可,施於簡冊則否矣。
亦有方以類聚,譬諸昔人。如王隱稱諸葛亮挑戰,冀獲曹咎之利;崔鴻稱慕
容沖見幸,為有龍陽之姿。其事相符,言之讜矣。而盧思道稱邢邵喪子不慟,自
東門吳已來,未之有也;李百藥稱王琳雅得人心,雖李將軍恂恂善誘,無以加也。
斯則虛引古事,妄足庸音,苟矜其學,必辨而非當者矣。
昔《禮記·檀弓》,工言物始。夫自我作故,首創新儀,前史所刊,後來取
證。是以漢初立槥,孟堅所書;魯始為髽,丘明是記。河橋可作,元凱取驗於毛
《詩》;男子有笄,伯支遠徵於《內則》。即其事也。案裴景仁《秦記》稱苻堅
方食,撫盤而詬,王劭《齊志》述洛乾感恩,脫帽而謝。及彥鸞撰以新史,重規
刪其舊錄,仍易“撫盤”以“推案”,變“脫帽”為“免冠”。夫近世通無案食,
胡俗不施冠冕,直以事不類古,改從雅言,欲令學者何以考時俗之不同,察古今
之有異?
又自za6*種稱制,充牣神州,事異諸華,言多醜俗。至如翼犍,昭成原諱;
黑獺,周文本名。而伯起革以他語,德棻闕而不載。蓋厖降、蒯聵,字之媸也;
重耳、黑臀,名之鄙也。舊皆列以《三史》,傳諸《五經》,未聞後進談講,別
加刊定。況齊丘之犢,彰於載讖;河邊之狗,著於謠詠。明如日月,難為蓋藏,
此而不書,何以示後?亦有氏姓本復,減省從單,或去“萬紐”而留“於”,或
止存“狄”而除“厙”。求諸自古,罕聞茲例。
昔夫子有云:“文勝質則史。”故知史之為務,必藉於文。自《五經》已降,
《三史》而往,以文敘事,可得言焉。而今之所作,有異於是。其立言也,或虛
加練飾,輕事雕彩;或體兼賦頌,詞類俳優。文非文,史非史,譬夫龜茲造室,
雜以漢儀,而刻鵠不成,反類於鶩者也。(右妄飾)
使人味其滋旨,懷其德音,三復忘疲,百遍無斁,自非作者曰聖,其孰能與於此
乎?
昔聖人之述作也,上自《堯典》,下終獲麟,是為屬詞比事之言,疏通知遠
之旨。子夏曰:“《書》之論事也,昭昭若日月之代明。”揚雄有云:“說事者
莫辨乎《書》,說理者莫辨乎《春秋》。”然則意復深奧,訓誥成義,微顯闡幽,
婉而成章,雖殊途異轍,亦各有美焉。諒以師範億載,規模萬古,為述者之冠冕,
實後來之龜鏡。既而馬遷《史記》,班固《漢書》,繼聖而作,抑其次也。故世
之學者,皆先曰《五經》,次雲《三史》,經史之目,於此分焉。
嘗試言之曰:經猶日也,史猶星也。夫杲日流景,則列星寢耀;桑榆既夕,
而辰象粲然。故《史》、《漢》之文,尚乎《尚書》、《春秋》之世也,則其言
淺俗,涉乎委巷,垂翅不舉,{滯心}龠無聞。逮於戰國已降,去聖彌遠,然後能
露其鋒穎,倜黨不羈。故知人才有殊,相去若是,校其優劣,詎可同年?自漢已
降,幾將千載,作者相繼,非復一家,求其善者,蓋亦幾矣。夫班、馬執簡,既
《五經》之罪人;而《晉》、《宋》殺青,又《三史》之不若。譬夫王霸有別,
粹駁相懸,才難不其甚乎!
然則人之著述,雖同自一手,共間則有善惡不均,精粗非類。若《史記》之
《蘇》、《張》、《蔡澤》等傳,是其美者。至於《三》、《五本紀》,《日者》,
《太倉公》、《龜策傳》,固無所取焉。又《漢書》之帝紀,《陳》、《項》諸
篇,是其最也。至於《三》、《五本紀》,《日者》、《太倉公》、《龜策傳》,
固無所取焉。又《漢書》之帝紀,《陳》、《項》諸篇,是其最也。至於《淮南
王》、《司馬相如》、《東方朔傳》,又安足道哉!豈繪事以丹素成妍,帝京以
山水為助。故言媸者其史亦拙,事美者其書亦工。必時乏異聞,世無奇事,英雄
不作,賢俊不生,區區碌碌,抑惟恆理,而責史臣顯其良直之體,申其微婉之才,
蓋亦難矣。故揚子有云:“虞、夏之書,渾渾爾;商書,灝灝爾;周書,噩噩爾;
下周者,其書憔悴乎?”觀丘明之記事也,當桓、文作霸,晉、楚更盟,則能飾
彼詞句,成其文雅。及王室大壞,事益縱橫,則《春秋》美辭,幾乎翳矣。觀子
長之敘事也,洎周以往,言所不該,其文闊略,無復體統。洎秦、漢已下,條貫
有倫,則煥炳可觀,有足稱者。至若荀悅《漢紀》,其才盡於十帝;陳壽《魏書》,
其美窮於三祖。觸類而長,他皆若斯。
夫識寶者稀,知音蓋寡。近有裴子野《宋略》、王劭《齊志》,此二家者,
並長於敘事,無愧古人。而世之議者皆雷同,舉裴而共詆王氏。夫江左事雅,裴
筆所以專工;中原跡穢,王文由其屢鄙。且幾原務飾虛辭,君懋志存實錄,此美
惡所以為異也。設使丘明重出,子長再生,記言於賀六渾之朝,書事於侯尼乾之
代,將恐輟毫棲牘,無所施其德音。而作者安可以今方古,一概而論得失?
夫敘事之體,其流甚多,非復片言所能覼縷,今輒區分類聚,定為三篇,列
之於下。(右敘事篇序)
夫國史之美者,以敘事為工,而敘事之工者,以簡要為主。簡之時義大矣哉!
歷觀自古,作者權輿,《尚書》發蹤,所載務於寡事,《春秋》變體,其言貴於
省文。斯蓋澆淳殊致,前後異跡。然則文約而事豐,此述作作之尤美者也。
始自兩漢,迄乎三國,國史之文,日傷煩富。逮晉已降,流宕逾遠。尋其冗
句,摘其煩詞,一行之間,必謬增數字;尺紙之內,恆虛費數行。未聚蟻成雷,
群輕折軸,況於章句不節,言詞莫限,載之兼兩,曷足道哉?
蓋敘事之體,其別有四:有直紀其才行者,有唯書其事跡者,有因言語而可
知者,有假贊論而自見者。至如《古文尚書》稱帝堯之德,標以“允恭克讓”;
《春秋左傳》言子太叔之狀,目以“美秀而文”。所稱如此,更無他說,所謂直
紀其才行者。又如《左氏》載申生為驪姬所譖,自謚而亡;班史稱紀信為項籍所
圍,代君而死。此則不言其節操,而忠孝自彰,所謂唯書其事跡者。又如《尚書》
稱武王之罪紂也,其誓曰:“焚炙忠良,刳剔孕婦。”《左傳》欒武子之論楚也,
其詞曰:“蓽輅藍縷,以啟山林。”此則才行事跡,莫不闕如,而言有關涉,事
便顯露,所謂因言語而可知者。又如《史記·衛青傳》後,太史公曰:“蘇建嘗
責大將軍不薦賢待士。”《漢書·孝文紀》末,其贊曰:“吳王詐病不朝,賜以
几杖。”此則傳之與紀,並所不書,而史臣發言,別出其事,所謂假贊論而自見
者。然則才行、事跡、言語、贊論,凡此四者,皆不相須。若兼而畢書,則其費
尤廣。但自古經史,通多此類。能獲免者,蓋十無一二。
又敘事之省,其流有二焉:一曰省句,二曰省字。如《左傳》宋華耦來盟,
稱其先人得罪於宋,魯人以為敏。夫以鈍者稱敏,則明賢達所嗤,此為省句也。
《春秋經》曰:“隕石於宋五。”夫聞之隕,視之石,數之五。加以一字太詳,
減其一字太略,求諸折中,簡要合理,此為省字也。其有反於是者,若《穀梁》
稱郄克眇,季孫行父禿,孫良夫跛,曹公子手僂齊使跛者逆跛者,禿者逆禿者,
眇者逆眇者,僂者逆僂者。蓋宜除“跛者”已下句,但云“各以其類逆”必事皆
再述,則於文殊費,此為煩句也。《漢書·張蒼傳》云:“年老,口中無齒”。
蓋於此一句之內去“年”及“口中”可矣。夫此六文成句,而三字妄加,此為煩
字也。然則省句為易,省字為難,洞識此心,始可言史矣。苟句盡余剩,字皆重
復,史之煩蕪,職由於此。
蓋餌巨魚者,垂其千釣,而得之在於一筌;捕高鳥者,張其萬置,而獲之由
於一目。夫敘事者,或虛益散辭,廣加閒說,必取其所要,不過一言一句耳。苟
能同夫獵者、漁者,既執而置釣必收,其所留者唯一筌一目而已,則庶幾胼胝盡
去,而塵垢都捐,華逝而實存,滓去而瀋在矣。嗟乎!能損之又損,而玄之又玄,
輪扁所不能語斤,伊摯所不能言鼎也。(右尚簡)
夫飾言者為文,編文者為句,句積而章立,章積而篇成。篇目既分,而一家
之言備矣。古者行人出境,以詞令為宗;大夫應對,以言文為主。況乎列以章句,
刊之竹帛,安可不勵精雕飾,傳諸諷誦者哉?自聖賢述作,是曰經典,句皆《韶》、
《夏》,言盡琳琅,秩秩德音,洋洋盈耳。譬夫游滄海者,徒驚其浩曠;登太山
者,但嗟其峻極。必摘以尤最,不知何者為先。然章句之言,有顯有晦。顯也者,
繁詞縟說,理盡於篇中;晦也者,省字約文,事溢於句外。然則晦之將顯,優劣
不同,較可知矣。夫能略小存大,舉重明輕,一言而巨細鹹該,片語而洪纖靡漏,
此皆用晦之道也。
昔古文義,務卻浮詞。《虞書》云:“帝乃殂落,百姓如喪考妣。”《夏書》
云:“啟呱呱而泣,予不子。”《周書》稱“前徒倒戈”,“血流漂杵”。《虞
書》云:“四罪而天下鹹服。”此皆文如闊略,而語實周贍。故覽之者初疑其易,
而為之者方覺其難,固非雕蟲小技所能斥非其說也。既而丘明受《經》,師範尼
父。夫《經》以數字包義,而《傳》以一句成言,雖繁約有殊,而隱晦無異。故
其綱紀而言邦俗也,則有士會為政,晉國之盜奔秦;邢遷如歸,衛國忘亡。其款
曲而言人事也,則有犀革裹之,比及宋,手足皆見;三軍之士,皆如挾纊。斯皆
言近而旨遠,辭淺而義深,雖發語已殫,而含義未盡。使夫讀者,望表而知里,
捫毛而辨骨,睹一事於句中,反三隅於字外。晦之時義,不亦大哉!洎班、馬二
史,雖多謝《五經》,必求其所長,亦時值斯語。至若高祖亡蕭何,如失左右手;
漢兵敗績,睢水為之不流;董生乘馬,三年不知牝牡;翟公之門,可張雀羅,則
其例也。
自茲已降,史道陵夷,作者蕪音累句,雲蒸泉涌。其為文也,大抵編字不只,
捶句皆雙,修短取均,奇偶相配。故應以一言蔽之者,輒足為二言;應以三句成
文者,必分為四句。瀰漫重沓,不知所裁。是以處道受責於少期,子昇取譏於君
懋,非不幸也。
蓋作者言雖簡略,理皆要害,故能疏而不遺,儉而無闕。璧如用奇兵者,持
一當百,能全克敵之功也。若才乏俊穎,思多昏滯,費詞既甚,敘事才周,亦猶
售鐵錢者,以兩當一,方成貿遷之價也。然則《史》、《漢》已前,省要如彼;
《國》、《晉》已降,煩碎如此。必定其妍媸,甄其善惡。夫讀古史者,明其章
句,皆可詠歌;觀近史者,悅其緒言,直求事意而已。是則一貴一賤,不言可知,
無假榷揚,而其理自見矣。(右隱晦)
昔文章既作,比興由生。鳥獸以媲賢愚,草木以方男女,詩人騷客,言之備
矣。洎乎中代,其體稍殊,或擬人必以其倫,或述事多比於古。當漢氏之臨天下
也,君實稱帝,理異殷、周;子乃封王,名非魯、衛。而作者猶謂帝家為王室,
公輔為王臣。盤石加建侯之言,帶河申俾侯之誓。而史臣撰錄,亦同彼文章,假
托古詞,翻易今語。潤色之濫,萌於此矣。
降及近古,彌見其甚。至如諸子短書,雜家小說,論逆臣則呼為問鼎,稱巨
寇則目以長鯨。邦國初基,皆雲草昧;帝王兆跡,必號龍飛。斯並理兼諷諭,言
非指斥,異乎游、夏措詞,南、董顯書之義也。如魏收《代史》,吳均《齊錄》,
或牢籠一世,或苞舉一家,自可申不刊之格言,弘至公正之說,而收稱劉氏納貢,
則曰“來獻百牢”;均敘元日臨軒,必雲“朝會萬國”。夫以吳徵魯賦,禹計塗
山,持彼往事,用為今說,置於文章則可,施於簡冊則否矣。
亦有方以類聚,譬諸昔人。如王隱稱諸葛亮挑戰,冀獲曹咎之利;崔鴻稱慕
容沖見幸,為有龍陽之姿。其事相符,言之讜矣。而盧思道稱邢邵喪子不慟,自
東門吳已來,未之有也;李百藥稱王琳雅得人心,雖李將軍恂恂善誘,無以加也。
斯則虛引古事,妄足庸音,苟矜其學,必辨而非當者矣。
昔《禮記·檀弓》,工言物始。夫自我作故,首創新儀,前史所刊,後來取
證。是以漢初立槥,孟堅所書;魯始為髽,丘明是記。河橋可作,元凱取驗於毛
《詩》;男子有笄,伯支遠徵於《內則》。即其事也。案裴景仁《秦記》稱苻堅
方食,撫盤而詬,王劭《齊志》述洛乾感恩,脫帽而謝。及彥鸞撰以新史,重規
刪其舊錄,仍易“撫盤”以“推案”,變“脫帽”為“免冠”。夫近世通無案食,
胡俗不施冠冕,直以事不類古,改從雅言,欲令學者何以考時俗之不同,察古今
之有異?
又自za6*種稱制,充牣神州,事異諸華,言多醜俗。至如翼犍,昭成原諱;
黑獺,周文本名。而伯起革以他語,德棻闕而不載。蓋厖降、蒯聵,字之媸也;
重耳、黑臀,名之鄙也。舊皆列以《三史》,傳諸《五經》,未聞後進談講,別
加刊定。況齊丘之犢,彰於載讖;河邊之狗,著於謠詠。明如日月,難為蓋藏,
此而不書,何以示後?亦有氏姓本復,減省從單,或去“萬紐”而留“於”,或
止存“狄”而除“厙”。求諸自古,罕聞茲例。
昔夫子有云:“文勝質則史。”故知史之為務,必藉於文。自《五經》已降,
《三史》而往,以文敘事,可得言焉。而今之所作,有異於是。其立言也,或虛
加練飾,輕事雕彩;或體兼賦頌,詞類俳優。文非文,史非史,譬夫龜茲造室,
雜以漢儀,而刻鵠不成,反類於鶩者也。(右妄飾)
0
猜你喜歡
第六病室-05
《第六病室》 奇第三十七回 沒遮攔追趕及時雨 船火兒夜鬧潯陽江
《水滸傳》 詩曰: 壯士當場展藝能,虎正緯第四
《文心雕龍》 夫神道闡幽,天命微顯,馬龍出而大卷一百五十九 志第一百十二
《宋史》 ◎選舉五(銓法下) ○遠州卷六 李將軍錯認舅 劉氏女詭從夫
《二刻拍案驚奇》 詩云: 在天願為比翼鳥,在卷一百五十二 志第一百五
《宋史》 ◎輿服四 ○諸臣服上卷四十八 志第二十八
《舊唐書》 ◎食貨上 先王之制,度地以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六
《南史》 ○張弘策(子緬 纘 綰)卷二百四 表四十四
《清史稿》 ◎疆臣年表八(各省巡撫)下篇·德經
《老子》○下篇·德經 38. 上德不德,是簡·愛(上)-03
《簡愛》 接卷十二 魏書十二
《裴注三國志》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卷一百八十二 列傳第一百三十二
《舊唐書》 ○王重榮(子珂) 王處存(弟處卷四百四十一 列傳第二百
《宋史》 ◎文苑三 陳充 吳淑(舒環流第五 卷上
《鶡冠子》有一而有氣,有氣而有意,有意而有圖,有圖卷二
《搜神記》 壽光侯者,漢章帝時人也。能劾百鬼卷一百五十五 列傳第四十三
《明史》 ○宋晟 薛祿(郭義 金玉)第四十回 嬰兒戲化禪心亂 猿馬刀歸木母空
《西遊記》 卻說那孫大聖兄弟三人,按下雲頭,病未足羞,無病吾憂
《菜根譚》卷九十二 志六十七
《清史稿》 ◎禮十一(凶禮一) 皇帝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