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篇 言語第二十
蓋樞機之發,榮辱之主,言之不文,行之不遠,則知飾詞專對,古之所重也。
夫上古之世,人惟朴略,言語難曉,訓釋方通。是以尋理則事簡而意深,考文則
詞艱而義釋,若《尚書》載伊尹之訓,皋陶之謨,《洛誥》、《牧誓》、《泰誓》
是也。周監二代,鬱郁乎文。大夫、行人,尤重詞命,語微婉而多切,言流靡而
不淫,若《春秋》載呂相絕秦,子產獻捷,臧孫諫君納鼎,魏絳對戮楊乾是也。
戰國虎爭,馳說雲涌,人持《弄丸》之辯,家挾《飛鉗》之術,劇談者以譎誑為
宗,利口者以寓言為主,若《史記》載蘇秦合從,張儀連橫,范睢反間以相秦,
魯連解紛而全趙是也。
逮漢、魏以降,周、隋而往,世皆尚文,時無專對。運籌畫策,自具於章表;
獻可替否,總歸於筆札。宰我、子貢之道不行,蘇秦、張儀之業遂廢矣。假有忠
言切諫,《答戲》、《解嘲》,其可稱者,若朱雲折檻以抗憤,張綱埋輪而獻直。
秦宓之酬吳客,王融之答虜使,此之小辯,曾何足雲。是以歷選載言,布諸方冊,
自漢以下,無足觀焉。
尋夫戰國已前,其言皆可諷詠,非但筆削所致,良由體質素美。何以核諸?
至如討“鶉賁”、“鴝鵒”,童豎之謠也;“山木”、“輔車”,時俗之諺也;
“皤腹棄甲”,城者之謳也;“原田是謀”,輿人之誦也。斯皆芻詞鄙句,猶能
溫潤若此,況乎束帶立朝之土,加以多聞博古之識者哉!則知時人出言,史官入
記,雖有討論潤色,終不失其梗概者也。
夫《三傳》之說,既不習於《尚書》;兩漢之詞,又多違於《戰策》。足以
驗氓俗之遞改,知歲時之不同。而後來作者,通無遠識,記其當世口語,罕能從
實而書,方復追效昔人,示其稽古。是以好丘明者,則偏摸《左傳》;愛子長者,
則全學史公。用使周、秦言辭見於魏、晉之代,楚、漢應對行乎宋、齊之日。而
偽修混沌,失彼天然,今古以之不純,真偽由其相亂。故裴少期譏孫盛錄曹公平
素之語,而全作夫差亡滅之詞。雖言似《春秋》,而事殊乖越者矣。
然自鹹、洛不守,龜鼎南遷,江左為禮樂之鄉,金陵實圖書之府,故其俗猶
能語存規檢,言喜風流,顛沛造次,不忘經籍。而史臣修飾,無所費功。
其於中國則不然,何者?於斯時也,先王桑梓,翦為蠻貊,被髮左衽,充
牣神州。其中辯若駒支,學如郯子,有時而遇,不可多得。而彥鸞修偽國諸史,
收、弘撰《魏》、《周》二書,必諱彼夷音,變成華語,等楊由之聽雀,如介葛
之聞牛,斯亦可矣。而於其間,則有妄益文彩,虛加風物,援引《詩》、《書》,
憲章《史》、《漢》。遂使且渠、乞伏,儒雅比於元封,拓跋、宇文,德音同於
正始。華而失實,過莫大焉。
唯王、宋著書,敘元、高時事,抗詞正筆,務存直道,方言世語,由此畢彰。
而今之學者,皆尤二子,以言多滓穢,語傷淺俗。夫本質如此,而推過史臣,猶
鑒者見嫫姆多媸,而歸罪於明鏡也。
又世之議者,鹹以北朝眾作,《周史》為工。蓋賞其記言之體,多同於古故
也。夫以枉飾虛言,都捐實事,便號以良直,師其模楷,是則董狐、南史,舉目
可求,班固、華嶠,比肩皆是者矣。
近有敦煌張太素、中山郎余令,並稱述者,自負史才。郎著《孝德傳》,張
著《隋後略》。凡所撰今語,皆依仿舊辭。若選言可以效古而書,其難類者,則
忽而不取,料其所棄,可勝紀哉?
蓋江羋罵商臣曰:“呼!役夫,宜君王廢汝而立職。”漢王怒酈生曰:“豎
儒,幾敗乃公事。”單固謂楊康曰:“老奴,汝死自其分。”樂廣嘆衛價曰:
“誰家生得寧馨兒!”斯並當時侮嫚之詞,流俗鄙俚之說。必播以唇吻,傳諸諷
誦,而世人皆以為上之二言不失清雅,而下之兩句殊為魯朴者,何哉?蓋楚、漢
世隔,事已成古,魏、晉年近,言猶類今。已古者即謂其文,猶今者乃驚其質。
夫天地長久,風俗無恆,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而作者皆怯書今語,勇效昔
言,不其惑乎!苟記言則約附《五經》,載語則依憑《三史》,是春秋之俗,戰
國之風,互兩儀而並存,經千載其如一,奚驗以今來古往,質文之屢變者哉?
蓋善為政者,不擇人而理,故俗無精粗,鹹被其化;工為史者,不選事而書,
故言無美惡,盡傳於後。若事皆不謬,言必近真,庶幾可與古人同居,何止得其
糟粕而已。
夫上古之世,人惟朴略,言語難曉,訓釋方通。是以尋理則事簡而意深,考文則
詞艱而義釋,若《尚書》載伊尹之訓,皋陶之謨,《洛誥》、《牧誓》、《泰誓》
是也。周監二代,鬱郁乎文。大夫、行人,尤重詞命,語微婉而多切,言流靡而
不淫,若《春秋》載呂相絕秦,子產獻捷,臧孫諫君納鼎,魏絳對戮楊乾是也。
戰國虎爭,馳說雲涌,人持《弄丸》之辯,家挾《飛鉗》之術,劇談者以譎誑為
宗,利口者以寓言為主,若《史記》載蘇秦合從,張儀連橫,范睢反間以相秦,
魯連解紛而全趙是也。
逮漢、魏以降,周、隋而往,世皆尚文,時無專對。運籌畫策,自具於章表;
獻可替否,總歸於筆札。宰我、子貢之道不行,蘇秦、張儀之業遂廢矣。假有忠
言切諫,《答戲》、《解嘲》,其可稱者,若朱雲折檻以抗憤,張綱埋輪而獻直。
秦宓之酬吳客,王融之答虜使,此之小辯,曾何足雲。是以歷選載言,布諸方冊,
自漢以下,無足觀焉。
尋夫戰國已前,其言皆可諷詠,非但筆削所致,良由體質素美。何以核諸?
至如討“鶉賁”、“鴝鵒”,童豎之謠也;“山木”、“輔車”,時俗之諺也;
“皤腹棄甲”,城者之謳也;“原田是謀”,輿人之誦也。斯皆芻詞鄙句,猶能
溫潤若此,況乎束帶立朝之土,加以多聞博古之識者哉!則知時人出言,史官入
記,雖有討論潤色,終不失其梗概者也。
夫《三傳》之說,既不習於《尚書》;兩漢之詞,又多違於《戰策》。足以
驗氓俗之遞改,知歲時之不同。而後來作者,通無遠識,記其當世口語,罕能從
實而書,方復追效昔人,示其稽古。是以好丘明者,則偏摸《左傳》;愛子長者,
則全學史公。用使周、秦言辭見於魏、晉之代,楚、漢應對行乎宋、齊之日。而
偽修混沌,失彼天然,今古以之不純,真偽由其相亂。故裴少期譏孫盛錄曹公平
素之語,而全作夫差亡滅之詞。雖言似《春秋》,而事殊乖越者矣。
然自鹹、洛不守,龜鼎南遷,江左為禮樂之鄉,金陵實圖書之府,故其俗猶
能語存規檢,言喜風流,顛沛造次,不忘經籍。而史臣修飾,無所費功。
其於中國則不然,何者?於斯時也,先王桑梓,翦為蠻貊,被髮左衽,充
牣神州。其中辯若駒支,學如郯子,有時而遇,不可多得。而彥鸞修偽國諸史,
收、弘撰《魏》、《周》二書,必諱彼夷音,變成華語,等楊由之聽雀,如介葛
之聞牛,斯亦可矣。而於其間,則有妄益文彩,虛加風物,援引《詩》、《書》,
憲章《史》、《漢》。遂使且渠、乞伏,儒雅比於元封,拓跋、宇文,德音同於
正始。華而失實,過莫大焉。
唯王、宋著書,敘元、高時事,抗詞正筆,務存直道,方言世語,由此畢彰。
而今之學者,皆尤二子,以言多滓穢,語傷淺俗。夫本質如此,而推過史臣,猶
鑒者見嫫姆多媸,而歸罪於明鏡也。
又世之議者,鹹以北朝眾作,《周史》為工。蓋賞其記言之體,多同於古故
也。夫以枉飾虛言,都捐實事,便號以良直,師其模楷,是則董狐、南史,舉目
可求,班固、華嶠,比肩皆是者矣。
近有敦煌張太素、中山郎余令,並稱述者,自負史才。郎著《孝德傳》,張
著《隋後略》。凡所撰今語,皆依仿舊辭。若選言可以效古而書,其難類者,則
忽而不取,料其所棄,可勝紀哉?
蓋江羋罵商臣曰:“呼!役夫,宜君王廢汝而立職。”漢王怒酈生曰:“豎
儒,幾敗乃公事。”單固謂楊康曰:“老奴,汝死自其分。”樂廣嘆衛價曰:
“誰家生得寧馨兒!”斯並當時侮嫚之詞,流俗鄙俚之說。必播以唇吻,傳諸諷
誦,而世人皆以為上之二言不失清雅,而下之兩句殊為魯朴者,何哉?蓋楚、漢
世隔,事已成古,魏、晉年近,言猶類今。已古者即謂其文,猶今者乃驚其質。
夫天地長久,風俗無恆,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而作者皆怯書今語,勇效昔
言,不其惑乎!苟記言則約附《五經》,載語則依憑《三史》,是春秋之俗,戰
國之風,互兩儀而並存,經千載其如一,奚驗以今來古往,質文之屢變者哉?
蓋善為政者,不擇人而理,故俗無精粗,鹹被其化;工為史者,不選事而書,
故言無美惡,盡傳於後。若事皆不謬,言必近真,庶幾可與古人同居,何止得其
糟粕而已。
0
猜你喜歡
卷一百七 朱子四
《朱子語類》 ◎內任丙辰後雜記言行。 △孝宗朝卷三十一 志第二十一
《宋書》 ◎五行二 《五行傳》曰:“萬事皆緣,隨遇而安
《菜根譚》卷九十七 列傳第八十五
《魏書》 ◎島夷桓玄 海夷馮跋 島夷劉紅與黑(下)-卷下-21
《紅與黑》 〔上尉的女兒(上)-第一部-第04章-決鬥
《上尉的女兒》 好卷四十(唐書) 明宗紀六
《舊五代史》 天成四年春正月壬申朔,帝御崇元殿卷十一
《聊齋志異》 ○馮木匠 撫軍周有德,改創卷一百十二 子部二十二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藝術類一 古言六書,後明卷一百二十四 載記第二十四
《晉書》 ◎慕容寶 慕容盛 慕容熙卷一百三十七 列傳第二十五
《明史》 ○劉三吾(汪睿 朱善) 安然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三十三
《明史》 ○姚廣孝 張玉(子輗軏 從子卷三百八十三 列傳第一百四十二
《宋史》 ○陳俊卿 虞允文 辛次膺學行卷第一
《揚子法言》 學,行之,上也;言之,次也;教人卷一百六十七 表七
《清史稿》 ◎外戚表 班書始立外戚恩澤上尉的女兒(上)-第一部-第14章-審判
《上尉的女兒》 世幻滅(上)-第一部-兩個詩人-04-外省的愛情風波
《幻滅》 昂九思 逢尤
《楚辭》 悲兮愁,哀兮憂,天生我兮當闇時,紅與黑(下)-卷下-36
《紅與黑》 不卷五十一 孟子一
《朱子語類》 ◎題辭 陳丈言:"孟子,趙岐所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