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篇 稱謂第十四
孔子曰:“唯名不可以假人。”又曰:“名不正則言不順,”“必也正名乎!”
是知名之折中,君子所急。況複列之篇籍,傳之不朽者邪!昔夫子修《春秋》,
吳、楚稱王,而仍舊曰子。此則褒貶之大體,為前修之楷式也。
馬遷撰《史記》,項羽僣盜而紀之曰王,此則真偽莫分,為後來所惑者也。
自茲已降,論謬相因,名諱所施,輕重莫等。至如更始中興漢室,光武所臣,雖
事業不成,而歷數終在。班、范二史皆以劉玄為目,不其慢乎?
古者二國爭盟,晉、楚並稱侯伯;七雄力戰,齊、秦俱曰帝王。其間雖勝負
有殊,大小不類,未聞勢窮者即為匹庶,為屈者乃成寇賊也。至於近古則不然,
當漢氏雲亡,天下鼎峙,論王道則曹逆而劉順,語國祚則魏促而吳長。但以地處
函夏,人傳正朔,度長絜短,魏實居多。二方之於上國,亦猶秦繆、楚莊與文、
襄而並霸。逮作者之書事也,乃沒吳、蜀號謚,呼權、備姓名,方於魏邦,懸隔
頓爾,懲惡勸善,其義安歸。
續以金行版盪,戎、羯稱制,各有國家,實同王者。晉世臣子黨附君親,嫉
彼亂華,比諸群盜。此皆苟徇私忿,忘夫至公。自非坦懷愛憎,無以定其得失。
至蕭方等始存諸國各謚,僣帝者皆稱之以王。此則趙猶人君,加以主號;杞用夷
禮,貶同子爵。變通其理,事在合宜,小道可觀,見於蕭氏者矣。
古者天子廟號,祖有功而宗有德,始自三代,迄於兩漢,名實相允,今古共
傳。降及曹氏,祖名多濫,必無愧德,其唯武王。故陳壽《國志》,獨呼武曰祖,
至於文、明,但稱帝而已。自晉已還,竊號者非一。如成、穆兩帝,劉、蕭二明,
梁簡文兄弟,齊武成昆季,斯或承家之僻王,或亡國之庸主,不謚靈繆,為幸已
多,猶曰祖宗,孰雲其可?而史臣載削,曾無辨明,每有所書,必存廟號,何以
申勸沮之義,杜渝濫之源者乎?
又位乃人臣,跡參王者,如周之亶父、季歷,晉之仲達、師、昭,追尊建名,
此諸天子,可也。必若當塗所出,宦官攜養,帝號徒加,人望不愜。故《國志》
所錄,無異匹夫,應書其人,直雲皇之祖考也而已。至如元氏,起於邊朔,其君
乃一部之酋之長耳。道武追崇所及,凡二十六君。自開闢以來,未之有也。而
《魏書·序紀》,襲其虛號,生則謂之帝,死則謂之崩,何異沐猴而冠,腐鼠稱
璞者矣!
夫歷觀自古,稱謂不同,緣情而作,本無定準。至若諸侯無謚者,戰國已上
謂之今王;天子見黜者,漢、魏已後謂之少帝。周衰有共和之相,楚弒有郟敖之
主,趙佗而曰尉佗,英布而曰鯨布,豪傑則平林、新市,寇賊則黃巾、赤眉,園、
綺友朋,共雲四皓,奮、建父子,都稱萬石。凡此諸名,皆出當代,史臣編錄,
無復張馳。蓋取葉隨時,不藉稽古。及後來作者,頗慕斯流,亦時采新名,列成
篇題。若王《晉》之《處士》、《寒俊》,沈《宋》之《二凶》、《索虜》,即
其事也。唯魏收遠不師古,近非因俗,自我作故,無所憲章。其撰《魏書》也,
乃以平陽王為出帝,司馬氏為僣晉,桓、劉已下,通曰島夷。夫其陷齊則輕抑關
右,黨魏則深誣江外,愛憎出於方寸,與奪由其筆端,語必不經,名惟駭物。昔
漢世原涉大修墳墓,乃開道立表,署曰南陽阡,欲以繼跡京兆,齊聲曹尹,而人
莫之肯從,但云原氏阡而已。故知事非允當,難以遵行。如收之苟立詭名,不依
故實,雖復刊諸竹帛,終罕傳於諷誦也。
抑又聞之,帝王受命,歷數相承,雖舊君已沒,而致敬無改,豈可等之凡庶,
便書之以名者乎?近代文章,實同兒戲。有天子而稱諱者,若姬滿、劉莊之類是
也。有匹夫而不名者,若步兵、彭澤之類是也。史論立言。理當雅正。如班述之
敘聖卿也,而曰董公惟亮;范贊之言季孟也,至曰隗王得士。習談漢主,則謂昭
烈為玄德。裴引魏室,則目文帝為曹丕。夫以yin6*亂之臣,忽隱其諱,正朔之後,
反呼其名。意好奇而輒為,文逐韻而便作。
用舍之道,其例無恆。但近代為史,通多此失。上才猶且若是,而況中庸者
乎?今略舉一隅,以存標格云爾。
是知名之折中,君子所急。況複列之篇籍,傳之不朽者邪!昔夫子修《春秋》,
吳、楚稱王,而仍舊曰子。此則褒貶之大體,為前修之楷式也。
馬遷撰《史記》,項羽僣盜而紀之曰王,此則真偽莫分,為後來所惑者也。
自茲已降,論謬相因,名諱所施,輕重莫等。至如更始中興漢室,光武所臣,雖
事業不成,而歷數終在。班、范二史皆以劉玄為目,不其慢乎?
古者二國爭盟,晉、楚並稱侯伯;七雄力戰,齊、秦俱曰帝王。其間雖勝負
有殊,大小不類,未聞勢窮者即為匹庶,為屈者乃成寇賊也。至於近古則不然,
當漢氏雲亡,天下鼎峙,論王道則曹逆而劉順,語國祚則魏促而吳長。但以地處
函夏,人傳正朔,度長絜短,魏實居多。二方之於上國,亦猶秦繆、楚莊與文、
襄而並霸。逮作者之書事也,乃沒吳、蜀號謚,呼權、備姓名,方於魏邦,懸隔
頓爾,懲惡勸善,其義安歸。
續以金行版盪,戎、羯稱制,各有國家,實同王者。晉世臣子黨附君親,嫉
彼亂華,比諸群盜。此皆苟徇私忿,忘夫至公。自非坦懷愛憎,無以定其得失。
至蕭方等始存諸國各謚,僣帝者皆稱之以王。此則趙猶人君,加以主號;杞用夷
禮,貶同子爵。變通其理,事在合宜,小道可觀,見於蕭氏者矣。
古者天子廟號,祖有功而宗有德,始自三代,迄於兩漢,名實相允,今古共
傳。降及曹氏,祖名多濫,必無愧德,其唯武王。故陳壽《國志》,獨呼武曰祖,
至於文、明,但稱帝而已。自晉已還,竊號者非一。如成、穆兩帝,劉、蕭二明,
梁簡文兄弟,齊武成昆季,斯或承家之僻王,或亡國之庸主,不謚靈繆,為幸已
多,猶曰祖宗,孰雲其可?而史臣載削,曾無辨明,每有所書,必存廟號,何以
申勸沮之義,杜渝濫之源者乎?
又位乃人臣,跡參王者,如周之亶父、季歷,晉之仲達、師、昭,追尊建名,
此諸天子,可也。必若當塗所出,宦官攜養,帝號徒加,人望不愜。故《國志》
所錄,無異匹夫,應書其人,直雲皇之祖考也而已。至如元氏,起於邊朔,其君
乃一部之酋之長耳。道武追崇所及,凡二十六君。自開闢以來,未之有也。而
《魏書·序紀》,襲其虛號,生則謂之帝,死則謂之崩,何異沐猴而冠,腐鼠稱
璞者矣!
夫歷觀自古,稱謂不同,緣情而作,本無定準。至若諸侯無謚者,戰國已上
謂之今王;天子見黜者,漢、魏已後謂之少帝。周衰有共和之相,楚弒有郟敖之
主,趙佗而曰尉佗,英布而曰鯨布,豪傑則平林、新市,寇賊則黃巾、赤眉,園、
綺友朋,共雲四皓,奮、建父子,都稱萬石。凡此諸名,皆出當代,史臣編錄,
無復張馳。蓋取葉隨時,不藉稽古。及後來作者,頗慕斯流,亦時采新名,列成
篇題。若王《晉》之《處士》、《寒俊》,沈《宋》之《二凶》、《索虜》,即
其事也。唯魏收遠不師古,近非因俗,自我作故,無所憲章。其撰《魏書》也,
乃以平陽王為出帝,司馬氏為僣晉,桓、劉已下,通曰島夷。夫其陷齊則輕抑關
右,黨魏則深誣江外,愛憎出於方寸,與奪由其筆端,語必不經,名惟駭物。昔
漢世原涉大修墳墓,乃開道立表,署曰南陽阡,欲以繼跡京兆,齊聲曹尹,而人
莫之肯從,但云原氏阡而已。故知事非允當,難以遵行。如收之苟立詭名,不依
故實,雖復刊諸竹帛,終罕傳於諷誦也。
抑又聞之,帝王受命,歷數相承,雖舊君已沒,而致敬無改,豈可等之凡庶,
便書之以名者乎?近代文章,實同兒戲。有天子而稱諱者,若姬滿、劉莊之類是
也。有匹夫而不名者,若步兵、彭澤之類是也。史論立言。理當雅正。如班述之
敘聖卿也,而曰董公惟亮;范贊之言季孟也,至曰隗王得士。習談漢主,則謂昭
烈為玄德。裴引魏室,則目文帝為曹丕。夫以yin6*亂之臣,忽隱其諱,正朔之後,
反呼其名。意好奇而輒為,文逐韻而便作。
用舍之道,其例無恆。但近代為史,通多此失。上才猶且若是,而況中庸者
乎?今略舉一隅,以存標格云爾。
0
猜你喜歡
格列佛遊記-第二卷-07
《格列佛遊記》 作卷二十下 本紀第二十下
《舊唐書》 ◎哀帝 哀皇帝諱柷,昭宗第卷四十八 列傳第二十九
《南齊書》 ◎袁彖 孔稚珪 劉繪卷二十七
《水經注》 ○沔水上 △沔水出武都沮縣卷一百上 敘傳第七十上
《漢書》 班氏之先,與楚同姓,令尹子文之後卷四十一(唐書) 明宗紀七
《舊五代史》 長興元年春正月丙寅朔,帝御明堂殿第七十五回 活閻羅倒船偷御酒 黑旋風扯詔謗徽宗
《水滸傳》 詩曰: 禍福淵潛未易量,兩四十二章經
《四十二章經》世尊成道已,作是思惟。離欲寂靜,是最為勝說唐後傳-第37回-薛仁貴病挑安殿寶-尉遲恭怒打張士貴
《說唐全傳》 詩曰:&nb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上)-第一部-第二章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一懺悔錄-卷01
《懺悔錄》 一卷二百五十八 列傳四十五
《清史稿》 ○希福(珠滿瑪奇額赫訥洪世祿彰庫卷九十六下 西域傳第六十六下
《漢書》 烏孫國,大昆彌治赤谷城,去長安八既夕禮第十三
《儀禮》 既夕哭,請啟期,告於賓。第八十八回 博庭歡寶玉贊孤兒 正家法賈珍鞭悍仆
《紅樓夢》 卻說惜春正在那裡揣摩棋譜,忽聽院卷十一 滿少卿飢附飽颺 焦文姬生仇死報
《二刻拍案驚奇》 詩云: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卷八十三 志第三十六
《宋史》 ◎律歷十六 ○紹興統元卷十二(十八則)
《容齋隨筆》 ○利涉大川 《易》卦辭稱“第七十六回 凸碧堂品笛感淒清 凹晶館聯詩悲寂寞
《紅樓夢》 話說賈赦賈政帶領賈珍等散去不提。白鯨(上)-第37章-日落
《白鯨》 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