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百十八 列傳二百五

○袁甲三(子保恆) 毛昶熙
袁甲三,字午橋,河南項城人。道光十五年進士,授禮部主事,充軍機章京,
累遷郎中。三十年,遷御史、給事中,疏劾廣西巡撫鄭祖琛慈柔釀亂,又劾江西
巡撫陳阡賄賂交通,皆罷之。戶部復捐例,疏請收回成命。鹹豐元年,粵匪起,
南河豐北決口,上疏極論時事,皆切中利弊。二年,粵匪竄湖南,疏言:“總督
程矞採為守土之臣,責無旁貸。若復令賽尚阿持節移軍,誠恐諉過爭功,互相掣
肘。請命賽尚阿回京,專責程矞采便宜行事,如有疏虞,按律定罪。”並言:
“湖北巡撫龔裕聞賊入境,託疾乞休,尤宜嚴懲,以昭炯戒。”又列款奏劾定郡
王載銓賣弄橫勢,擅作威福,及刑部侍郎書元貪鄙險詐,諂事載銓狀,詔詰載銓
所收門生實據,疏請飭呈出所繪息肩圖,事皆得實。載銓坐罰王俸,奪領侍衛大
臣兼官,書元及尚書恆春降調,題圖者降謫罰俸有差。於是直聲震中外。
三年,命赴安徽佐侍郎呂賢基軍務。粵匪陷鳳陽府,踞明淮關,煽動土匪,
連陷蒙城、懷遠。甲三至軍,疏言:“賊勢未遽北犯,請飭諸臣勿涉張皇,急圖
制賊。”命權廬鳳道。漢、回相閧,圍潁州,遣兵解散,誅首亂,事即定。會漕
運總督周天爵卒於亳州,命代領其軍。時土匪合五十八捻為一,勢甚張。甲三至
王市集,收散勇,整民團,擊賊高公廟,破之,加三品卿銜。命署布政使,疏辭
不赴,請專治兵事,允之;命專剿捻匪,破賊標里舖,擒其渠鄧大俊。鄉團先後
擒獻者二千餘,悉置之法。
十月,粵匪由安慶竄踞桐城,尋陷舒城,呂賢基死之。上命移軍桐城,甲三
疏言:“捻首張茂踞懷、蒙間,窺廬郡,請先赴蒙、亳為諸郡聲援。”時捻匪麕
聚雉河集,甲三令縣丞徐曉峰擊破之,擒賊渠孫重倫。分兵擊敗臨湖鋪竄匪,擒
賊渠宮步雲、馬九,並其目數十人。令游擊錢朝舉、知縣米鎮攻懷遠,大破之,
張茂負傷遁。十二月,賊陷廬州,巡撫江忠源戰歿。甲三劾陝甘總督舒興阿擁兵
坐視,褫其職;並請撥兵防壽卅、六安以杜旁擾。
四年二月,粵匪陷六安,竄蒙城,甲三進搗蒙城。賊走永城,甲三恐其趨宿、
徐,阻糧道,急躡之,賊已濟河,不及而還。賊尋復南竄,連敗之潁州、正陽關,
餘賊退六安。還軍蒙、亳剿捻匪,搗臨湖鋪,進偪雉河集。賊空巢誘官軍,甲三
偵知,盡泊船南岸,令知州張家駒陣河乾,參將朱連泰、李成虎敗賊馬家樓,迫
之渦河,殲賊殆盡,遂破義門集,捻首張捷三遁去。
甲三移屯臨淮,地數被兵,比戶凋敝。既至,討軍實,撫殘黎,眾皆樂為之
用,超擢左副都御史。疏言:“皖軍以克復廬州為急,宜出偏師赴南路斷賊接濟。”
尋以賊陷和州,窺江浦,將北竄。分遣將扼關山,赴滁河鳩團練為聲援。十月,
北路捻匪復熾,令張家駒、朱連泰率軍破之於寺覺集。粵匪踞烏江,令廬鳳道張
吉第擊敗之。賊夜結五壘於駐馬河,乘其初至薄之,殲擒甚眾。令參將劉玉豹、
舉人臧紆青規桐城,連奪大小關,擊走廬江援賊。紆青戰甚銳,進攻桐城西門,
賊由安慶、潛山來援,城賊出應之,紆青戰死,玉豹收餘眾退保六安。
五年,疏陳軍事,略曰:“北路以臨淮為要,正陽次之。臣駐臨淮,牛鑒扼
正陽,以防賊北渡。廬州為中路,和春、福濟師老力疲,久攻不下。西路蘄、黃
無處非賊,兵力過單。東路沿江針魚嘴、西梁山,賊船賊壘,來去無常。張光第
等分軍進攻,然無水師夾擊,終難收效。目下悍賊力爭江路,群聚上游,廬州有
機可乘,請益厚兵力,分扼廬城東南,或增兵並剿舒、巢,俾其應接不暇,庶可
一鼓而下。”
時淮北官吏,甲三欲有更調,和春、福濟意不合,甲三專奏,詔仍飭會銜。
於是和春、福濟疏劾甲三堅執己見,並劾其株守臨淮,粉飾軍情,擅裁餉銀,冒
銷肥己。召回京,部議褫職。甲三呈訴被誣,下兩江總督按治,事得白。甲三在
淮北得軍民心,其去也,軍民泣留者塞道。未幾,捻首張洛行勾結皖、豫諸捻,
勢益熾。懷遠民胡文忠鬻子女,徒步京師,控都察院求以甲三回鎮,格不達,懷
狀自縊。言官孫觀、曹登庸、宗稷辰先後疏請起用;疆臣怡良、吉爾杭阿、何桂
清亦交章論薦。
六年二月,命隨同英桂剿捻河南。甲三赴歸德,招集舊部,三戰三捷,進解
亳州之圍,毀白龍王廟砦,破燕家小樓賊數萬,直搗雉河集,擒蘇天福,洛行僅
身免,特詔嘉獎,命以三品京堂候補。洛行尋復糾黨犯潁州,擊走之,又踞雉河
集。七年,平王、鄧、宋、姚諸圩,誅捻渠李寅等百餘人,授太僕寺卿,賜花翎。
勝保督師攻張洛行於正陽關,久不下,奏請甲三合剿,令部將朱連泰、史榮椿攻
韓圩,克之。八年,偕勝保解固始之圍,復六安。史榮椿破捻匪於銅山,斬其渠
孫大旺。移軍宿州,襲賊王家圩,誅賊首王紹堂等,乘勝復七圩。七月,命代勝
保督辦三省剿匪事宜。張洛行方踞陳家莊,擊走之,分兵復豐縣。未幾,蒙、亳
諸捻入歸德,窺周家口,甲三令子保恆偕總兵傅振邦馳援。賊遽趨西北,偪開封,
振邦追賊,及之太和李興集。保恆集團勇扼橋口,馬步合擊,大破之,殲斃數千,
逐賊出河南境,賜號伊勒圖巴圖魯。疏言:“兵分則勢孤,合則勢盛。捻匪踞地
千餘里,臣兵不過數千,不能制賊死命。請敕各督撫合力大舉,為掃穴擒渠之計。”
九年正月,擊張洛行於草溝,破其巢,追至沱河,多溺水死,復擊之雙渡口,
洛行泅水免。勝保與甲三意不合,屢疏詆之,詔斥“甲三督剿半載,但防徐、宿,
不搗賊巢,日久無效”。召回京,入覲,面陳軍事。四月,命署漕運總督。尋勝
保以母憂歸,命署欽差大臣,督辦安徽軍務,實授漕運總督。進攻臨淮關,軍南
岸,斷其糧道,降捻內應,斬關而入,生擒賊首顧大隴等,遂克之。
十年,進規鳳陽,屢戰皆捷。鄧正明以府城乞降,張元隆猶據縣城,誘出誅
之,並誅悍賊三百餘人。未匝月,拔兩城,詔嘉調度有方,賜黃馬褂,命其子保
恆赴軍差遣。
捻匪陷清江浦,窺淮安,令道員張學醇擊走之,乘勝復全椒。粵匪陳玉成來
援,分擾滁州,令李世忠夾擊走之。是時江北無統帥,揚州叛將薛成良擁眾剽掠,
亟發舟師扼高、寶諸湖。成良走依李世忠,甲三責以大義,即縛獻成良,斬之以
徇。令保恆合總兵張得勝、副都統花尚阿各軍圍定遠,陳玉成糾眾來援,會合捻
匪撲鳳陽,據九華諸山,連營數十里。城中食且盡,甲三令參將黃國瑞潛率銳卒
四百夜薄九華山,躍入壘,城上發炮應之,賊大亂,棄營走,圍乃解。
是年秋,英法聯軍入京師,車駕幸熱河,甲三請率兵入衛,詔以臨淮為南北
筦鑰,止勿行。和議定,條上四事,曰:慎採納,節糜費,精訓練,選將才,下
所司議行。復疏請還京,泰西諸國欲助兵討賊,甲三力陳非策,皆報聞。十一年,
張洛行屯聚渦河北,令李世忠擊走之。
練總苗沛霖者,鳳台諸生,健猾為閭里雄。以團練功累擢川北道,加布政使
銜,然不冠服,令其下稱“先生”。所平賊圩輒置長,收其田租。緣道設關隘,
壟斷公私。渦河、澮、潁之間,跋扈自恣。甲三屢羈縻之,用以牽制捻匪。勝保
尤信用沛霖,沛霖亦深與結納,內懷反側,憚威不敢猝發。至是藉口其練勇被害,
據懷遠,圍壽州,巡撫翁同書為所劫持,殺壽州團練徐立壯;囚孫家泰,亦自盡,
而壽州之圍仍不撤;遣其黨苟憬開犯河南,受粵匪封職,令練眾蓄髮,四出擾掠。
於是詔褫沛霖職,命甲三會諸軍進剿,同書罷去,賈臻代署巡撫,復於潁州被圍。
會張洛行大舉渡淮,甲三移軍擊之,洛行敗走。甲三屯長淮衛,解散沛霖屬圩二
百餘處。十一月,保恆偕總兵張得勝等克定遠,粵匪遁走,進拔六合、天長。
同治元年,會克江浦、浦口,移軍會多隆阿軍攻廬州,克之。陳玉成走壽州
投苗沛霖,執送勝保軍,誅之。於是勝保為沛霖乞恩免罪,責剿捻自效,佯奉命
而倔僵如故。甲三策沛霖終為患,疏陳大勢,先剿群捻,次沛霖。薦李續宜撫皖,
而自移師會僧格林沁軍擊捻匪,上報可。尋以病劇乞罷,允之。前因壽州失陷,
部議革職,特詔寬免。
既受代,行至歸德,疏陳四事,請崇聖學;議政親臣專心國事;用人宜審;
聽言宜斷:上嘉納之。復奏苗練終難就撫。二年春,沛霖復叛,圍蒙城,群捻助
之,詔甲三在籍會籌防剿。臨淮軍苦飢乏。甲三奉命急籌接濟,乃倡捐募敢死士
出間道,運至蒙城。捻匪兩犯陳州,甲三病已亟,榻前授將吏方略,擊走之。尋
卒,優詔賜恤,謚端敏。擢其子保恆侍講學士,保齡內閣中書。陳州、臨淮、淮
安並建專祠。後淮安請祀名宦,河南請祀鄉賢。
子保恆,字小午,道光三十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從父軍中,鹹豐五
年,詔允留軍差遣。七年,從解亳州圍,拔白龍王廟、寺兒集、雉河集賊壘,進
攻三圩,戰最力。勝保以聞,加侍講銜,賜花翎。八年,會攻懷遠捻首李大喜,
奪其輜重,又大破孫葵心、劉狗於太和,賜號伊勒圖巴圖魯。九年,甲三罷軍事,
保恆回京供職。十年,復命保恆赴甲三軍,破賊定遠,幫辦軍務穆騰阿上其功,
甲三力辭,上諭甲三不必引嫌。十一年,破苗沛霖黨張士端於懷遠,會克定遠。
同治元年,連擢侍講、侍讀、庶子。甲三以病解職,命保恆仍留軍。尋丁繼母憂,
歸。二年,從甲三督治陳州團防。甲三尋卒,恤典推恩,命保恆以侍講學士即補。
淮北初平,保恆疏陳善後八策,請以逆產、絕產募民屯墾,整頓兩淮鹽務,
以濟屯田經費;又密陳李世忠驕恣難制,請加裁抑。三年,保恆以屯田議未即行,
請詣京與廷臣面議。詔斥不諳體制,下部議降一級,以鴻臚寺少卿候補。服闋赴
京,廷臣交薦其才。七年,捻匪犯畿輔,保恆自請效力戎行,命赴李鴻章軍委用。
捻平,加三品銜,授侍講學士。從陝甘總督左宗棠赴陝西,八年,命筦西征糧台,
許專摺奏事。十一年,遷詹事。肅州克復,加頭品頂戴。十三年,連擢內閣學士、
戶部侍郎。保恆督餉凡五載,諸軍欠餉糾轕,騰挪無缺。及大軍出關,詔襄辦
左宗棠轉餉事,進駐肅州。保恆請入覲,未許。光緒元年,召回京,兼署吏部侍
郎。二年,調刑部侍郎。
恆久歷兵間,審於世變,屢上疏論時事,請辨人材,厲士氣,收人心,言
甚切直。又言:“歷觀各國情形,惟俄為最強最狡,往往不動聲色,布局於十數
年以前,肆毒於十數年以後。履霜有象,桑土宜先。伏原特簡久經戰陣熟習韜略
之治兵重臣,專辦東三省練兵事務。凡屬兵馬餉糈邊防之事,悉以屬之。重以事
權,寬以歲月,無事則可消覬覦之萌,有事則可為撻伐之助。用以拱衛神京,懾
服他族。根本至計,未可委之一二不相統轄之武臣,謂可威強鄰而彌外患也。福
建之台灣,僻處海澨,物產豐饒,民、番逼處。非專駐大臣,鎮以重兵,孚以威
信,舉民風、吏治、營制、鄉團,事事實力整頓,未易為功。若以福建巡撫每歲
半載駐台,恐閩中全省之政務,道路懸隔,而轉就拋荒。台灣甫定之規模,去住
無常,而終為具文。請改福建巡撫為台灣巡撫,駐台灣,而以總督辦福建全省事,
各專責成。”疏入,下部議行。
三年,河南大旱,命保恆襄辦賑務。既至,疏陳沿途流民狀,先令州縣停徵。
四年,奏請截留江南漕糧九萬石,不許;請借直隸平糶餘米三萬石,許之。又請
借用江蘇義倉積穀及台灣捐修鐵路洋銀五十萬圓,下部議。令籌歸還之法。保恆
請緩禁川鹽行楚,加抽鹽釐,備抵賑需,為兩全之計。疏入,仍下部議。保恆查
賑所至,屏絕供張,服食粗糲,刊賑章二十二則頒行,就孔道設粥廠,就食省城
者凡十餘萬人,棲息得所。時親視察,感疫病卒,優詔賜恤,諡文誠。河南省城
建專祠,附祀陳州、臨淮甲三祠。
毛昶熙,字旭初,河南武陟人。父樹棠,官至戶部侍郎。昶熙,道光二十五
年進士,選庶吉士,授檢討,鹹豐五年,遷御史,轉給事中。屢上疏論軍事吏治,
劾步軍統領聯順徇私廢治,罷之,甚負清望。八年,授順天府丞,胡林翼密疏薦
之。十年,加左副都御史銜,命督辦河南團練,至則規畫全局,定條規十二事:
築堡寨,扼要隘,擇首事,選團丁,籌公費,互救援,定約束,申號令,公賞罰,
詰奸宄,旌忠義,而終之以實力奉行;並疏陳調練民勇苦累之弊,亟宜改辦鄉團,
以紓民力。尋命督辦剿匪事宜,駐軍歸德。亳州捻匪犯鹿邑,督練勇擊走之,分
路馳剿,九戰皆捷。
十一年,疏言:“捻騎逾萬,官軍馬隊過單,皖、豫交界之區,皆平原曠野,
步隊無以制賊死命。今豫境修築寨堡,已有成效,應責令寨長各選壯丁一名、馬
一匹,投效來營。歸、陳兩屬,約可得馬隊三四百名。”上命推廣其法行之。捻
匪偪省城,圍通許,昶熙檄軍援之,圍立解。因疏言:“軍令不一,將士無所適
從,宜會合撫臣以一事權。”上命巡撫嚴樹森督辦河南剿匪事宜,昶熙副之,仍
兼辦團練。三月,克唐縣。捻匪趙國良犯光州,陳大喜犯汝陽,並擊走之。尋以
誤用逃犯李占標,降san6*級調用,暫免開缺。大河以南府、廳、州、縣團練皆成立,
屢敗賊,詔開復處分。連擢順天府尹、太僕寺卿、內閣學士,仍留軍。
穆宗即位,昶熙請謁文宗梓宮,面陳機要,未許,命以軍事密疏入告。疏上
制捻要策,略曰:“年來剿捻未得要領,其誤有二:一在專言防堵。潁、徐、歸、
陳,平原千里,無險可扼,捻數路同發,分而愈多。官軍分堵則兵單,合堵則力
疏,猶之院無牆垣,徒守門戶,不能遏盜也。一在無成算而輕戰。賊眾數倍於我,
馬則十倍過之。我無必勝之術,僥倖一戰,一旦敗潰,賊焰愈張。至會師搗老巢,
實為平賊要策。皖捻雖以張洛行為主,而陳、宋、潁、壽、淮、徐方數百里,無
處非賊巢,即無處無賊首。官軍即能次第掃除,勢難刻期淨盡。若繞過小捻,徑
搗大捻老巢,舍近攻遠,而近賊襲我於後,我必不支,此會搗老巢之難遽奏效也。
然捻匪與粵匪不同,粵匪蜂屯蟻聚,其勢合;捻匪散處各圩,其勢分。其出竄也,
必須裝旗糾合各圩賊目,約期會舉,常十餘日始得出。其竄山東者,每會於保全
山、龍山;竄汴梁者,會於小奈集、大寺集;竄陳州者,會於南十字河、張信溜:
地皆偪近亳州,亳州者,賊之吭也。計莫若擇重臣素有威望者,統步隊數萬、馬
隊數千,屯軍於此。用伍員多方誤楚之法,分所部為數起,此歸彼出,此出彼歸,
循環馳突於各捻賊圩之間,使大捻無從勾結,小捻聲息不通,惴惴焉日防官兵之
至,自不能裝旗出竄,四出打糧。俟其飢困,然後以重兵次第圍剿。賊無外援,
則小股膽落,大股易平,招撫兼施,立可解散,不必盡煩兵力矣。夫防賊於既出
之後,何如遏賊於未出之先?剿賊於既聚之餘,何如蹙賊以難聚之勢?而又無勞
師襲遠之危、輕進損威之失,所謂不戰而屈人之兵者是也。今日大計,以衛畿輔
固根本為先。豫東者,畿輔之門戶也。亳州者,豫東之賊源也。亳州之賊不除,
則豫東之匪難絕,即畿輔之地不安。重兵駐豫,不能兼顧東省,駐東亦不能兼顧
豫防。惟亳為諸捻匯處之區,拔本塞源,實在於此。且蒙、亳百姓,祗以偪處賊
巢,呼訴無門,不得不苟全性命,非盡甘心為逆也。若官軍聲勢一振,隨撫隨剿,
不但忠義良民同心殺賊,即附賊之堡寨,亦相率就撫,輔助官兵。彼久經兵革之
地,人習戰爭,附賊則為悍賊,反正則為勁兵,奪賊焰而益軍威,計無便於此者。
前勝保、袁甲三累獲大勝,皆由屯駐亳州,扼其要害,並賴關保、德楞額馬隊之
力,是以所向有功。前事不遠,可為券證。”奏入,上韙之。
時粵、捻合擾潁州,命昶熙出境會剿。昶熙兵僅五千,且無馬隊,疏請調總
兵李續燾等募精壯六千來豫,以厚兵力,如所請行。上復敕西安將軍托明阿選西
安馬隊一千赴豫。
同治元年春,亳捻劉大淵糾黨趨河南,昶熙在省聞警,馳至杞縣,賊已圍城,
會僧格林沁軍自山東進至,敗賊許岡,昶熙會所部合擊之,克復所占民圩,斬馘
逾萬,餘賊引去。檄諸路團勇截殺之,還駐歸德,扼賊歸路。四月,會同僧軍合
擊金樓教匪楊玉驄,盡殲其眾,授禮部侍郎,仍命督團剿賊,歸僧格林沁節制
赴汝寧督兵團剿陳大喜諸匪,克正陽,收寨、圩多處。二年,誅賊首張鳳林、張
福林,克邢集、尚店賊巢,陳大喜竄湖北,汝寧、陳州所屬踞賊,殲除殆盡。調
吏部。亳捻犯陳州,為官軍所扼擊,四竄。昶熙屯鹿邑,盡平亳北賊寨。
是年冬,苗沛霖伏誅,淮北肅清。詔:“昶熙部勇原助兵力所不足,今兵力
足敷套用,飭散遣歸農。”命昶熙回京供職。會陳大喜勾結苗練餘黨趨汝南,陷
正陽、信陽、新蔡、息縣各民寨,乃暫留剿賊。三年,進屯息縣,擒誅捻首趙國
良、徐文田十餘名,盡復諸寨。十一月,僧格林沁敗陳大喜、張總愚於光山,賊
西竄,偪南陽。昶熙調張曜回屯唐縣,知府湯聘珍扼宛南。四年,僧格林沁戰歿
曹州,諸軍並被譴,坐革職留任,詔回京。六年,調戶部。七年,擢左都御史,
兼署工部尚書。
時捻匪戡定,疏陳軍務漸平,宜益思寅畏,略曰:“功成而喜者,常人之同
情;功成而懼者,聖人之遠慮。今日巨寇甫平,兵戈未息,滇、黔、秦、隴,烽
火驚心;皖、豫、直、東,瘡痍滿目。戡亂安民,一一尚煩宸慮,敬肆之機,間
不容發。萬一大捷之餘,偶忘乾惕,則患機之萌,恐有伏於無形者。今之所急:
一在勤聖學。皇上春秋鼎盛,典學日新。但恐親師講學,為時無多,還宮之後,
左右近習,或以功業日盛,間進諛詞,意氣漸盈,懋修或懈。昔宋莊獻皇后臨朝,
仁宗聽內侍之言,欲觀寶玩,莊獻太后為言祖宗創業之艱。臣亦伏原皇太后於皇
上還宮之餘,殷殷以時事艱難,勤加啟迪。至於近侍,尤宜擇老成有識之人,服
事起居,將見養正之功,日臻堅定矣。一在崇節儉。今寇亂雖平,而流離之民,
未盡歸農,荒蕪之田,尚多未墾。非力加撙節,不足以廣積儲而備緩急。臣前管
三庫事務,見內務府借撥部庫銀兩,逐歲加增。竊恐中原底定,踵事增華,財源
未開,財流不節,度支告匱,為患匪輕。伏原皇太后、皇上崇尚節儉,為天下先。
一切不急之務,可罷則罷之,可緩則緩之,庶國用可充,而風俗亦漸歸質厚矣。
一在飭吏治。發、捻之禍,實由不肖州縣所激而成。正供之外,百計誅求;私派
私罰,自營囊橐,以致民氣不伸,釀成巨患。用兵以來,此風尤甚。即如釐金一
項,奉行不善,百弊叢生。病商病民,莫此為甚。今日之封疆大吏,以地方多事,
喜用精明強幹之員,而不求愷悌循良之吏。斯民元氣,剝削愈甚,其禍遂不可勝
言。今東南初定,畿甸甫清,兵燹遺黎,不堪再擾。應令各省督撫慎選良吏,與
民休息,以復富庶之舊。一在固根本。陝西回逆、土匪,麕聚北山,現聞大軍乘
勝西征,恐至窮而思竄。其或由晉省撲河,或由草地北擾宣、大,畿輔兵單地廣,
在在須防。直隸提督劉銘傳謀勇兼優,應令迅回本任,並帶所部萬人,留直屯守,
以壯聲威。並將綠營兵丁,練成勁旅,庶諸賊不敢萌心北擾,而諸將亦得專意西
征矣。”疏入,上嘉其言剴切,優詔答之。
八年,授工部尚書,命在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行走。九年,天津民、教構釁,
命偕直隸總督曾國藩按治,暫署三口通商大臣。事定回京,請裁歸總督兼理,從
之。十一年,調吏部。十二年,上謁東陵,命留京辦事。十三年,兼翰林院掌院
學士。光緒四年,丁母憂,服闋,命仍在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行走,兼翰林院掌院
學士。八年,授兵部尚書。尋卒,優詔賜恤,贈太子少保,諡文達。
昶熙屢掌文衡,兩典會試,凡朝、殿考試,閱卷歷二十餘次,士論歸之。
論曰:袁甲三、毛昶熙並以謇諤著聲,出膺軍寄。甲三孤軍支拄淮壖,與捻
事相終始,驕帥傾排,狡寇反覆,卒能保障岩疆,其堅毅不可及也。昶熙事權未
專,同時疆吏非辦賊才,補苴之功,亦不可沒。所陳平捻方略,具得要領。賊平
之後,勤勤以寅畏納諫,老成謀國,於斯見之。保恆濟美戎行,立朝侃侃,家英
國幹,郁有風規已。
卷四百十八  列傳二百五_清史稿原文_國學 史部0

猜你喜歡

卷四百十八  列傳二百五_清史稿原文_國學 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