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百十七 列傳二百四

○都興阿(弟西凌阿 福興) 富明阿 舒保 伊興額(滕家勝) 關保
都興阿,字直夫,郭貝爾氏,滿洲正白旗人,內大臣阿那保孫。父博多歡,
正黃旗蒙古都統。都興阿由蔭生授三等侍衛,晉二等。鹹豐三年,從僧格林沁赴
天津剿粵匪,破之於杜家嘴,擢頭等侍衛。四年,克獨流,追賊阜城,破運河濱
賊壘。五年,克連鎮,賊首林鳳祥就擒,加副都統銜、乾清門行走。尋授京口副
都統。
弟西凌阿督師湖北,都興阿率馬隊往助剿,復德安,從總督官文進規武漢。
時官文軍北岸,趨漢陽,巡撫胡林翼軍南岸,攻武昌。都興阿率騎兵護水師,敗
賊沙口,薄漢陽西門。六年,賊由金鋪山上竄,都興阿揮步隊迎擊,分馬隊抄其
後,斬馘甚眾,焚團風鎮屯糧,斬其酋。林翼燔漢陽城外賊艇,賊登岸遁,都興
阿以馬隊遮殲之,擢江寧將軍。襄樊土匪方熾,都興阿馳援襄陽,解其圍。進圍
武昌,賊糧盡援絕,棄城遁,復武昌、漢陽,乘勝克黃州、興國、大冶、蘄水、
蘄州、廣濟、黃梅諸城,賜號霍欽巴圖魯。
大軍進規九江,南路李續賓主之,北路都興阿主之。七年,賊由太湖竄窺黃
梅,都興阿空城誘之,盡殲騎賊千餘,其由獨山鎮來襲者,馬步合擊,擒斬數千。
進攻小池口,令多隆阿等破段窯、楓樹坳、獨山鎮賊巢。陳玉成大舉麕至,都興
阿令多隆阿出黃梅,鮑超屯孔壠,自督馬步攻渡河橋,平二十餘壘,俘斬數千。
會合楊岳斌、李續賓水陸軍攻童司牌,盡平賊壘。進克黃蠟山,先後殲賊萬餘,
玉成遁走。詔都興阿幫辦官文軍務。攻小池口,燔其城,遂會克湖口,破賊彭澤,
下望江、東流。八年,會克九江,被優敘。復黃安、麻城,分軍破賊彌陀鎮、南
陽河,復太湖,偕李續賓軍會攻石牌,克之,授荊州將軍。會水師進規安慶,奪
集賢關,薄安慶北門,破賊壘環攻。而李續賓戰歿三河,桐城、舒城再失,都興
阿率軍退保宿松。多隆阿偕鮑超大破賊於花涼亭,楚師復振。
九年,曾國藩奏請於安徽上游北岸添馬步三萬人,以都興阿領其軍,會病足,
薦多隆阿自代,詔赴荊州本任。十年,江南大營潰,上命都興阿帥馬步援江北,
而以曾國藩總督兩江。時英法聯軍犯京師,都興阿備北援,馳抵壽州。和議成,
命赴揚州督辦江北軍務。十一年,令總兵吳全美率師船攻和州江下關,毀賊壘,
破內江口賊船。
都興阿樂用楚軍,胡林翼分其軍以畀國藩,揚州兵單,留徐州鎮總兵詹啟綸
從剿,令提督黃開榜焚三河賊船。賊由儀徵犯揚州,都興阿遣總兵王萬清防湖西,
自率三百騎出覘賊,賊眾萬餘,列陣待。都興阿令騎皆下,自席地坐,賊疑有伏,
不敢逼,後軍至,奮擊破之。賊又糾蘇州、句容悍黨分犯瓜洲、鎮江,都興阿乘
其壘未成,令營總杜嘎爾率馬步軍衝擊,自督隊繼之,賊大潰。詹啟綸乘勢踏毀
甘泉山賊壘,鎮江圍解。
調江寧將軍,仍駐揚州督江北軍,文武悉聽調度。令副都統海全等破後石橋
賊營,賊由常州窺鎮江,總兵黃彬統水師擊敗之。都興阿馳抵天長城下,平其壘
卡,賊酋龔長春遁走,沿途截殺殆盡。黃彬等破賊船小河口、太平港,平瓜埠賊
巢,尋會江南提督李世忠收降六合、天長二城。同治元年,江浦、浦口復陷,賊
進犯揚州,北營甘泉山,南亘朴樹灣,都興阿親督諸軍連擊,敗走之。
時上游諸軍連克沿江要隘,進薄江寧,都興阿令總兵李起高駛至浦口,襲攻
觀音門、燕子磯為聲援,曾國荃大營為援賊所圍,遣副將楊心純率二千五百人赴
援,入壕助守,又令黃彬率水師援九洑洲。二年,賊謀入里下河,都興阿遏之不
得逞,別遣副將梁正源會江南軍焚中關、下關賊舟,李起高會收江陰。
三年,江寧合圍,江北無警,而陝、甘回亂益熾,詔都興阿赴綏遠城督防。
時甘肅寧夏漢城陷於賊,滿城待援,召都興阿入覲,調西安將軍,督辦甘肅軍務,
署陝甘總督。江寧克復,論功,予騎都尉世職。
六月,都興阿至定邊,奏言回酋馬化隆起靈州金積堡,占踞城堡,蔓延千里。
定邊距離尚遠,宜進兵花馬池,三路合攻,方期得力。令杜嘎爾等由草地繞石嘴
山渡河,攻克姜家村、紅柳溝賊巢,追至寶豐,賊三路出撲,擊敗之,復寶豐,
解平羅圍。軍進渠公堡,都興阿慮深入無繼,奏調荊州將軍穆圖善會剿。賊首馬
叱吽踞通成堡,突出戰,為杜嘎爾等所敗,退踞清水堡。都興阿移營進逼,絕
其糧道,攻克之。進金貴堡、王格莊,去寧夏城二十里,敗西路援賊。城賊抄官
軍後,都興阿督諸軍迎擊,賊大潰。四年,列陣城東誘賊出,擊敗之,拔南路賊
圩。鹽池、固原竄匪踞安化元城鎮,窺寧條梁糧路,都興阿遣軍分防花馬池、定
邊、寧條梁,而靖遠南山賊焚堡據壩修堰,將決渠困官軍,乃移屯城東南。賊又
踞堤築壘斷水道,並擊退,不得逞。都興阿親督隊敗賊於金貴堡,分軍屯定邊、
花馬池,賊由固原趨平羅、寶豐,截擊於金貴堡,敗之。杜嘎爾擊賊於磴口,斃
其酋馬生顏,花馬池、定邊兩路同捷,馘賊首孫義和。寧夏賊勢漸蹙,詭辭乞撫,
計緩兵,而潛決西河水灌官軍。都興阿拒其降,益修戰備,進解滿城圍,克城東
賊圩,敗之西門橋,分軍擊走大水坑、吳中堡踞賊,斬回酋馬有富,軍威頗振。
會奉天馬賊猖獗,調都興阿盛京將軍移剿,而以穆圖善代之。穆圖善主撫,
寧夏賊尋降,納炮械縛渠以獻。五年,穆圖善劾都興阿受降入城,仍戮回酋章保
立,部下殺掠。詔斥都興阿剿撫無定見,下議褫職,改留任。都興阿至奉天,馬
賊漸平,奏定緝捕章程,搜剿餘匪,尋定。
七年,西捻張總愚竄畿輔,李鴻章、左宗棠率兵入衛,賊流竄直隸、河南、
山東,數月未定。詔召都興阿入京,管理神機營,授欽差大臣,以副都統春壽,
提督張曜、宋慶,侍衛陳國瑞四軍隸之,列名在鴻章、宗棠上。視師天津,捻匪
尋蕩平,仍回本任。光緒元年,卒於官,賜恤,贈太子太保,謚清愨。奉天士民
請與大學士文祥、將軍崇實合建三賢祠,揚州亦請與將軍富明阿合祠。
西凌阿,都興阿弟。由拜唐阿授侍衛。道光中,從揚威將軍奕經援浙江,迭
晉頭等侍衛,累擢察哈爾都統。鹹豐三年,率黑龍江騎兵從琦善防浦口,因不能
阻粵匪北竄,褫職留營,責令追賊。偕將軍托明阿等馳解開封圍,又敗之汜水。
賊渡河圍懷慶,援軍會集,西凌阿戰最力,圍解,復原官。追賊,迭戰王屋、邵
原、平陽、洪洞,由山西入直隸,命幫辦勝保軍務。至靜海,賊蹤始定,會軍圍
攻。四年春,賊走阜城,西凌阿追至後康莊,破之。從僧格林沁連破城外賊屯,
賊走踞東光、連鎮,攻戰數月,西凌阿常為軍鋒,五年正月,克之,擒賊首林鳳
祥,予二等輕車都尉世職,賜號伊精阿巴圖魯。又從僧格林沁克馮官屯,俘李開
芳,錫封三等男爵,授欽差大臣,督辦湖北軍務。初至隨州,戰不利,命其兄都
興阿往助,尋褫職,以官文代督師。從復德安府城,復原官,原駐以固北防。
六年,僧格林沁薦之,率馬隊赴河南剿捻匪。七年,復以屢挫,褫職留任,
破張洛行白龍王廟老巢,復之。八年,命駐防山海關。十年,授鑲藍旗蒙古都統,
從僧格林沁赴山東剿捻匪,尋命幫辦軍務。十一年,戰菏澤失利,下部嚴議。破
賊於東昌,焚賊巢,克七級鎮,進克張秋。又破曹州紅川口匪圩,進敗賊於劉家
橋、大張寺。同治元年,以腿疾回京,授鑲藍旗漢軍都統。五年,卒,賜恤,謚
勇毅。
福興,穆爾察氏,滿洲正白旗人,都統穆克登布曾孫。以一品蔭生授三等侍
衛,出為直隸懷安路都司,累擢督標中軍副將。鹹豐元年,擢廣東高州鎮總兵。
二年,平羅鏡匪凌十八及鬱林、博白土匪,賜號剛安巴圖魯,擢廣西提督。命援
湖南,偕向榮分路追賊湖北,以遷延,奪職留營。三年,從援江寧,屯朝陽門外,
屢擊賊,予三品頂戴,充翼長。偕提督鄧紹良破賊東壩,復高淳,會克太平,回
軍江寧,迭擊賊於高橋門、上方橋、通濟門、雨花台,晉二品頂戴,署江寧將軍。
母憂,奪情留軍。
六年,授西安將軍,幫辦向榮軍務。偕張國樑援鎮江,敗賊丁卯橋。江寧
大營潰,向榮退保丹陽,上切責諸將,福興革職留任。榮病卒,命偕張國樑同
任防剿。上聞福興與國樑不和,諭怡良察之,遂命福興赴江西會辦軍務。七年,
復樂平,攻東鄉、金谿。石達開自安慶竄浮梁、樂平,圍貴溪。八年正月,福興
至弋陽,賊來犯,福興兵少,多為疑兵,賊不敢偪,擊走之,竄浙江,福興進屯
衢州東關,賊迭來撲,皆擊退。回駐玉山,防賊復竄廣信。尋又赴衢州,攻東關
賊營。福興右腿受傷,尋以傷重乞假,召回京。十一年,署鑲紅旗漢軍都統。
同治四年,從尚書文祥會剿奉天馬賊,戰大凌河、北井子,擒斬甚眾。進援
吉林,迭破賊於張登、望城岡,署盛京將軍。五年,擒賊首馬傻仔於黃旗堡,誅
之。事平,凱旋,授察哈爾都統,調綏遠城將軍。六年,以舊傷發乞休,光緒四
年,卒,賜恤,謚莊愨。
富明阿,字治安,袁氏,漢軍正白旗人,明兵部尚書崇煥裔孫。崇煥裔死,
家流寓汝寧,有子文弼,從軍有功,編入寧古塔漢軍。五傳至富明阿,以馬甲從
征喀什噶爾,授驍騎校,洊升參領。
鹹豐三年,從欽差大臣琦善軍揚州,戰於洞清鋪,受槍傷,裹創奮鬥,斬馘
數十,擢協領,特賜玉<角枼>。四年,破賊瓜洲,賜花翎,管帶寧古塔兵。五年,
戰虹橋,戒所部距賊二十步始發矢,射斃賊酋,分兩翼搜伏賊,賊潰走,加副都
統銜。六年,署寧古塔副都統,迭敗賊於徐家集、硯台山。攻瓜洲,又率隊及六
合練勇攻江浦,敗賊於十里橋,賜號車齊博巴圖魯。又敗賊於朴樹灣、土橋、五
新橋。七年,會攻瓜洲,連敗賊富家井、白廟,以副都統記名。是年冬,克瓜洲,
詔以副都統侭先題奏。充江北軍翼長,進攻江浦。八年春,迭破援賊,復其城。
進屯六合,攻滁州,克來安,加頭品頂戴。八月,德興阿兵敗浦口,富明阿馳援
失利,傷亡幾半。退儀徵,收集散卒,復成軍,扼萬福橋,破賊於運河東,授寧
古塔副都統。偕張國樑克揚州、儀徵,又破賊於冶鋪橋。
九年,德興阿以失律罷黜,江北軍不署統帥,命歸和春節制,別選謀勇可當
一面者,和春以富明阿薦,詔幫辦和春軍務。時六合、浦口皆未復,富明阿督軍
進攻,迭戰百龍廟、李家營及六合城外。既而賊數萬撲營,分股繞襲後路,遂大
挫。富明阿身被十二創,詔許開缺回旗醫治,傷已成殘,命以原品休致,食全俸。
十一年,召至京,命訓練京營。
同治元年,授正紅旗漢軍都統,管理神機營。尋命赴揚州幫辦都興阿軍務。
江北里下河十餘縣未被賊擾,鹽場之利如故,偕都興阿疏請運鹽濟餉,軍用得給。
長江下游南北岸要口四十餘處,排椿駐船,分撥水師扼要駐防,疏陳部署情形,
詔特嘉其諳悉地勢。賊屢糾捻匪窺伺江北,迭擊走之。分軍渡江助馮子材守鎮江。
是年秋,親率精銳援臨淮,會僧格林沁剿苗沛霖,詔幫辦軍務,令部將詹啟綸、
克蒙額會陳國瑞等進攻,連破賊,沛霖伏誅。傷發,請假就醫清淮,疏陳皖北圩
練之弊,詔下僧格林沁、曾國藩議加整頓。
三年春,都興阿赴陝、甘剿回,詔促富明阿回揚州坐鎮,署江寧將軍,尋實
授。遣詹啟綸率兵渡江助剿,克丹陽,賜黃馬褂。江寧克復,予騎都尉世職,仍
督所部水陸諸軍留防江北。於是裁撤紅單船,由提督吳全美率回廣東,酌裁陸軍
數千。疏言:“江寧駐防,亂後僅存男婦六百餘人,現設官二十七員,兵二百五
十八名,稍存營制。京口駐防,尚存四千餘人,官兵挑補足額,俸餉不能全支,
房屋均已焚毀。請飭撥餉修蓋房屋,使有依歸。”從之。
四年,因腿傷未痊,請開缺,予假赴京醫治,許坐肩輿,至京,仍命管理神
機營。傷病久不愈,詔允回旗。五年,起授吉林將軍,督剿馬賊。力疾進搜山險,
遣將分捕,數月肅清。招撫金匪,開闢閒田至數萬頃。不及十年,遂開建郡縣焉。
在任四年,復以傷病陳情乞罷,允之,仍在家食全俸。光緒八年,卒,優恤,謚
威勤。吉林、揚州請建祠。
子壽山,官至黑龍江將軍,光緒中,俄羅斯犯邊,殉難;永山,官三等侍衛,
亦於鳳皇城拒日本,力戰死事:皆自有傳。
舒保,字輔廷,舒穆魯氏,滿洲正黃旗人。由護軍累擢護軍參領。鹹豐四年,
從僧格林沁剿粵匪,攻圍連鎮,賊乘大風出竄,舒保截殲之。五年,竄踞馮官屯,
引水灌之,功最,賊渠俘獲,加副都統銜。荊州將軍綿洵奏調赴湖北,率馬隊破
賊德安。六年,迭破黃州李先集、團風賊壘。胡林翼之圍武昌也,官文令舒保率
馬隊三百渡江助戰。城賊、援賊分八路來犯,舒保以勁騎馳突,賊大奔。平魯家
港賊壘,又敗之沙子嶺、小龜山、雙鳳山。旬日之間,大小二十八戰,胡林翼奏
稱舒保馬隊之力特多,賜號倭什洪額巴圖魯。偕知府唐訓方合剿襄陽土匪,迭敗
之黃龍橋、余山店,解襄陽圍。克樊城、老河口賊巢,復光化、房、竹山三城。
雪夜擒匪首高二張家集,誅之,襄陽平。餘匪遁入河南境,陷內鄉,七年,舒保
躡至,會豫軍殲之。
八年,授鑲黃旗漢軍副都統。舒保方駐防商城,而賊由六安進犯湖北,陷麻
城,急回軍趨黃州。南勇敗於望天畈,為賊追逼,舒保迎擊,戰一晝夜,賊始退。
又偕李續宜破諸蘄水。
時欽差大臣勝保援固始,兵未利,而商城又告警。勝保嚴檄舒保助剿,胡林
翼疏言:“舒保樸訥忠勇,在楚有年,洪山之戰,襄陽之役,蘄、黃之捷,實能
為人所難為,從無就易避難之意。今以特簡二品大員,勝保乃嚴札驅迫,加以苛
辭。師克在和,古有明訓。束縛馳驟,必誤戎機。挾權任術,馭不肖之將,或可
取快一時,若忠良之士,不煩督率而自奮也。臣謂舒保一軍,應審楚、豫各路賊
勢,相機進剿,毋庸強歸鄰省節制調遣。”上命舒保仍回羅田、麻城剿賊。
固始圍解,陳玉成復犯湖北,舒保偕續宜破之麻城。李續賓既克九江,會師
攻黃安,下之。既而續賓戰歿三河,楚邊大震,舒保以所部四百騎自武昌東下。
林翼次黃州,增舒保軍千人,以新補西丹遊牧蘄水、上巴河,而令率舊部赴太湖,
為多隆阿聲援。會別賊又陷德安、黃州、孝感諸府縣,將軍都興阿檄調舒保未至,
奏劾其觀望,下部議。十一年,偕道員金國琛會攻德安,先克孝感,復會水陸軍
圍攻德安,克之,加都統銜。
同治元年,授護軍統領。粵、捻諸匪分兩路竄湖北,總兵穆正春擊其西路,
舒保擊其東路,連敗之於黃陂、廣濟、應山,賊竄回豫境,賜黃馬褂。賊復回應
山,撲孝感城,舒保啟南門奮擊,賊已卻,突別賊數千潛由北城入,副都統德克
登額、署知縣韓體震等死之。舒保還戰城中,賊復敗逸,追殺三十餘里。二年,
賊由應城圖襲漢口,為官軍所卻。轉撲孝感,舒保迭戰李家灣、倉子埠,陣斬老
捻千餘,遂引去,被珍賚。三年,擊捻匪於德安西,追抵壽山,日暮,層岡深澗,
不利騎戰,賊來益眾,舒保陷重圍中,越坎落馬,力竭陣亡,贈太子少保,予騎
都尉兼雲騎尉世職,入祀昭忠祠,湖北建專祠,謚貞恪。
伊興額,原名伊清阿,字松坪,何圖哩氏,蒙古正白旗人,吉林駐防。從征
喀什噶爾,除驍騎校,選授侍衛。入京召對,宣宗以原名不合清語,命改名伊興
額。道光十九年,擢三等侍衛,改隸滿洲。
鹹豐三年,自請從軍,發揚州大營。琦善令援江浦,初至,示弱不戰,斫賊
營,大敗之柳樹壩,破九洑洲,累擢頭等侍衛。賊圍和州急,伊興額不待令,督
軍進擊,解其圍。駐江浦三年。六年,剿捻匪夏白、任仲勉於澮河北岸,殲賊二
千餘,仲勉斃於陣。夏白糾雉河賊黨圍宿州,伊興額率千騎往援,四戰皆捷,解
其圍。分軍防徐州、宿州,張洛行來犯,偕總兵傅振邦擊走之。時潁、亳、蒙、
宿諸捻蜂起,徐、宿百里內宴然,耕穫不輟。賊首王廣愛、梁振貴眾數萬聚張
七家樓,圖北竄。伊興額選精銳數百,疾馳掩入賊壘,擒王、梁二賊,賊黨來援,
擊走之,以副都統記名,賜花翎。
七年,招降王家墟捻黨陳保元五千人,斬其渠李月,賜號額圖渾巴圖魯。因
病回徐州,勝保劾其不遵調度,報捷不實,褫翎頂。尋率馬隊攻喬家廟,擒斬捻
首梁思住,夜進攻酆家墟,誅賊渠劉大淵,偕總兵史榮椿破賊趙家屯。渦河兩岸
肅清,復翎頂。八年,授正紅旗蒙古副都統。破捻匪於紀家莊,解蒙城圍。攻薛
家湖賊巢,炮傷股,裹創力戰,毀其墟,加頭品頂戴。尋捻首劉添祥由六安北竄,
眾號數萬,伊興額以孤軍無援,退屯蕭縣。賊陷豐縣,坐奪職。
九年春,起佐傅振邦剿捻,接統袁甲三所部兵,詔復職,督辦河南軍事。伊
興額率騎千三百赴援,躡賊商水老湖坡。賊眾數倍,列車陣拒戰,潛分兵繞賊後
夾擊之,賊潰走,窮追三晝夜,歷沈丘、項城至太和孫家圩,先後斃賊二萬餘,
被旨嘉獎。時總兵邱聯恩戰歿舞陽,舞陽去商水二百里,及戰勝,舞陽賊聞風遁。
勝保復奏劾:“伊興額性情乖僻,商水之役,僅擊退別股,並未迎剿。舞陽
賊眾僅六千,而疏報輒稱二萬三千。”詔奪頭品頂戴,交勝保差遣。所請獎老湖
坡戰勝員弁,下署漕督袁甲三察奏。伊興額遂謝病回徐州,距復起僅三月。尋詔
飭赴甲三營剿賊,稱疾不赴。蕭縣民鄭立本等以伊興額去,賊復熾,叩閽請還鎮。
德楞額復代奏:“徐州紳民以伊興額在徐養病,請飭就近治軍。”先後諭詢伊興
額病狀,伊興額固以篤疾辭,上怒,褫職,勒令回旗。都察院奏上安徽監生張鴻
文呈,言伊興額前功,懇令總辦討賊事宜,不報。
十年,僧格林沁疏薦,予六品頂戴,尋加三品,敕辦徐、宿團練。伊興額再
起,其舊部多不隸麾下,所將五百騎未及訓練,以賊竄曹州,僧格林沁趣援。十
一年春,偕徐州鎮總兵滕家勝率騎二千馳往,擊賊於東平、汶上,累捷。追至臥
虎岡,風霾忽作,急退楊柳集。伏起,家勝馬躓,歿於陣。伊興額揮百餘騎沖入
賊中,索之不得,突圍出,從騎僅隨者十餘人,賊圍之數匝,力竭死之。詔復原
官,予騎都尉世職,謚壯愍,建祠徐州、汶上、宿州、永城。
滕家勝,湖南乾州廳人。由行伍從江忠源剿賊湖北,累擢游擊。繼從袁甲三
剿捻於皖、豫之間,擢參將,賜號伊博格巴圖魯。勝保薦其少年勇敢,超授四川
川北鎮總兵,調徐州鎮,幫辦徐、宿軍務。家勝舊隸伊興額部下,至是同戰歿,
贈提督,予騎都尉並雲騎尉世職,謚武烈。
關保,烏紥拉氏,滿洲正黃旗人,吉林駐防。道光初,從征喀什噶爾有功,
洊升三姓佐領。鹹豐三年,隨侍郎恩華剿粵匪,解懷慶圍,追敗之平陽,屯正
定。勝保檄充營總,剿賊於深州、靜海,攻獨流鎮,擢協領。四年,從僧格林沁
戰阜城三里莊,槍傷額,奮擊破賊,賜號年昌阿巴圖魯。從勝保援臨清,追賊至
豐縣,殲之,以總管升用。五年,從僧格林沁克馮官屯,從西凌阿赴湖北,尋調
河南,又調安徽,從和春克廬州,加二品銜。六年,偕副都統麟瑞破賊五河,斃
黃衣賊目二人,殲賊千餘,敗邳州援賊,解壽州圍。擊賊潁上,五戰皆捷,所部
馬隊,各省爭欲得之助剿。尋隸河南巡撫英桂軍,敗賊馬村橋,進亳州雙溝,遇
賊姬橋,殲之。又連敗賊三丈口、舊縣集,安徽巡撫福濟疏調赴蒙城,英桂仍請
留河南,詔令和衷商榷,先赴所急。其冬,率軍趨懷遠,越境敗捻匪於徐州。漕
運總督邵燦疏請留徐州,報允。
七年,偕總兵史榮椿攻永城岳家集,捻首李月先遁,焚其巢,尋以病歸。八
年,命率吉林、黑龍江、察哈爾兵千八百赴袁甲三徐州營。九年,會攻澮北捻首
曹金斗,破其圩,乘勝擊捻首張寶全,破之。張洛行陷泗州,踞草溝民寨,關保
率民團奪圩外炮台,毀其寨,賊分竄,自相踐踏。餘賊竄五河雙渡口,奪船爭渡,
追殪過半,擒賊目張起等,以副都統記名。命幫辦傅振邦三省剿匪事,斬捻首張
添福,進搗任乾畢圩,圩民內應斬乾,餘黨盡殲。接統伊興額軍,命督辦河南防
務,佐振邦剿匪三省如故。
授黑龍江副都統。破亳州竄匪,捻首孫葵心聚黨永城,圖分竄,詔勿令攔入
山東邊境。飭關保截賊西路,逼之歸巢。已而賊眾二萬分擾商丘、柘城,圍睢州,
開封戒嚴,上命由鹿邑赴援。賊趨蘭儀,分擾通許、尉氏,關保馳抵陳留,合諸
軍夾擊,賊南走。馳援許州,遣副將王鳳翔率騎兵敗賊洪河北岸,又敗之臨潁城
下,陣擒葵心親屬孫套。夜,簡精騎劫賊營,斬馘無算,拔難民千餘,賊東奔,
偵別賊竄扶溝、太康,要擊之王隆集。沿途搜捕,豫境肅清。十年,命勝保督辦
河南軍務,關保仍副之。賊擾虞、夏邑、鹿邑,遣將擊走之,俄又大至,逼近省
垣,詔詰責。尋轉戰汝寧、確山皆捷,分兵破賊鹿邑劉集,解丘集圍。賊復糾黨
來攻,擊走之。傷發,予假調理。同治元年,赴黑龍江任,八年卒。
論曰:都興阿雅量寬閎,知兵容眾,胡林翼稱其有豐、鎬故家遺風,當時滿
洲諸名將,半出部下。舒保亦以朴勇為林翼所倚重,及林翼歿,無人善用,倉卒
殞寇,世鹹惜之。富明阿始終江北軍事,其勳勞出托明阿、德興阿之上,晚膺邊
寄,亦稱賢帥。伊興額剿捻盡瘁,最得民心,為驕帥齮齕,未竟其用。關保善將
騎,群帥爭相引重,其遭際為獨幸焉。
卷四百十七  列傳二百四_清史稿原文_國學 史部0
卷四百十七  列傳二百四_清史稿原文_國學 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