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百五十九 列傳一百四十六
○岳起 荊道乾 謝啟昆 李殿圖 張師誠(王紹蘭) 李奕疇 錢楷 和
舜武
岳起,鄂濟氏,滿洲鑲白旗人。乾隆三十六年舉人,議敘,授筆帖式。累擢
戶部員外郎、翰林院侍講學士、詹事府少詹事。五十六年,遷奉天府尹。前官貪
黷,岳起至,屋宇器用遍洗滌之,曰:“勿染其污跡也!”與將軍忤。逾年,擢
內閣學士,尋出為江西布政使。殫心民事,值水災,行勘圩堤,落水致疾。詔嘉
其勤,許解任養疴。
嘉慶四年,特起授山東布政使。未幾,擢江蘇巡撫。清介自矢,僮僕僅數人,
出屏騶從,禁遊船聲伎,無事不許宴賓演劇。吳下奢俗為之一變。疏陳漕弊,略
曰:“京漕積習相因,惟弊是營。米數之盈絀,米色之純雜,竟置不問。旗丁領
運,無處不以米為挾制,即無處不以賄為通融。推原其故,沿途之抑勒,由旗丁
之有幫費;旗丁之索幫費,由州縣之浮收。除弊當絕其源,嚴禁浮收,實絕弊源
之首。請下有漕各省,列款指明,嚴行禁革,俾旗丁及漕運倉場,無從更生觀望
冀幸之心。”詔嘉其實心除弊。常州知府胡觀瀾結交鹽政徵瑞長隨高柏林,派捐
修葺江陰廣福寺。岳起疏言觀瀾、柏林雖罷逐,尚不足服眾心,請將錢二萬餘串
責二人分償,以修蘇州官塘橋路。丹徒知縣黎誕登諷士紳臚其政績保留,實不職,
劾罷之。
五年,署兩江總督。劾南河工員莊剛、劉普等侵漁舞弊,莫沄於任所設店肆
運貨至工居奇網利,並治如律。揚州關溢額稅銀不入私,盡以報解;覈減兩藩司
耗羨閒款,實存銀數報部:並下部議行。六年,疏請濬築毛城鋪以下河道堤岸、
上游永城洪河、下游蕭、碭境內河堰,並借帑舉工,分五年計畝徵還,允之。
八年,入覲,以疾留京,署禮部侍郎。會孝淑皇后奉移山陵,坐會疏措語不
經,革職留任。尋命解署職,遂卒。帝深惜之,贈太子少保,賜恤如例。
無子,詔問其家產,僅屋四間、田七十六畝。故事,旗員歿無嗣者產入官。
以岳起家清貧,留贍其妻;妻歿,官為管業,以為祭掃修墳之資。異數也。妻亦
嚴正,岳起為巡撫時,一日親往籍畢沅家。暮歸,飲酒微醺。妻正色曰:“畢公
躭於酒色,不保其家,君方畏戒之不暇,乃復效彼耶?”岳起謝之。及至京,居
無邸舍,病歿於僧寺,妻紡績以終。吳民尤思其德,呼曰岳青天,演為歌謠,謂
可繼湯斌雲。
荊道乾,字健中,山西臨晉人。乾隆二十四年舉人,大挑知縣,官湖南,歷
麻陽、龍山、東安、永順、慈利、靖州。所至有惠政,屏陋規,平冤獄。在靖州
賑饑,尤多全活,屢膺上考。四十七年,遷甘肅寧夏同知,入覲,大學士劉墉曾
官湖南巡撫,稱之曰:“第一清官也。”名始著。尋署石峰堡同知,時方用兵,
治事不廢,修復水利,復薦卓異記名。五十四年,擢安徽池州知府,屢署徽寧池
太道,筦蕪湖關,贏餘不入己,以充賑恤。調安慶,朱珪為巡撫,尤信任之,疏
薦,擢山東登萊青道,攝布政使。以激濁揚清為己任,薦廉吏崔映淮、李如珩等,
而劾不飭者。
嘉慶二年,遷按察使。四年,遷江蘇布政使。先是州縣存留俸薪役食及驛站
經費,改解藩庫,俟奏銷後請支,始則防吏侵挪,久之解有浮費,發有短平。或
勒抵前官虧空,佐雜教官不能得俸,驛傳領於臬司;或苛駁案牘,因索餽遺,
郵政日弛廢。道乾入覲時,面陳其弊,請悉依定章,於州縣徵收時開支,省解領
之繁。仁宗俞可;至是疏上施行,天下便之。上方欲整飭漕政,以巡撫岳起及道
乾皆有清名,責其肅清諸弊。到官三閱月,擢安徽巡撫,疏請禁徵漕浮收舊耗米
一斗,給運丁五升,加給二升。運丁所得,有據可考;其所用沿途浮費,採訪知
之,應禁革。詔下所奏於有漕各省永禁。又言:“屯田所以贍運,每丁派田若干
及應得租耔,新僉旗丁不能瞭然。令糧道刊刻木榜,俾僉丁認田收租。運船領款,
刻易知單,由丁正身親領,以杜包領欺壓之弊。田冊歸糧道收管,另造副冊發各
衛以備查驗。”並允行。宿州、靈壁、泗州水災,道乾親往監視賑廠。六年,以
病乞罷,詔許解任調理,俟病痊來京候簡。次年三月,詔詢道乾病狀,已先卒於
安慶,帝悼惜,賜祭,賜其孫炆舉人。
道乾由監司不三年擢至巡撫,求治益急,不避嫌怨,自處刻苦。臨歿,呼舊
僚至寢所,指床下金示之曰:“吾受重恩,積養廉數千兩,足以歸喪。諸君素愛
我,勿為斂賻。”又呼其兄曰:“兄仁弱,勿聽人{從心}恿受賻,違吾意。”兄
如其言。
謝啟昆,字蘊山,江西南康人。乾隆二十六年進士,朝考第一,選庶吉士,
授編修。典河南鄉試,分校禮闈,均得士。三十七年,出為江蘇鎮江知府,調揚
州。明於吏事,所持堅正,上官異意不為奪。治東台徐述夔詩詞悖逆獄遲緩,褫
職戍軍台。尋捐復原官,留江南。父憂,奪情署安徽寧國知府;復遭母憂,服闋,
稱病久不出。五十五年,特擢江南河庫道,遷浙江按察使。六十年,遷山西布政
使。州縣倉庫積虧八十餘萬,不一歲悉補完。高宗異其才,以浙江財賦地虧尤多,
特調任。歷三歲,亦彌補十之五。
嘉慶四年,擢廣西巡撫。上疏,略曰:“各省倉庫積弊有三變。始則大吏貪
婪者利州縣之餽賂,僨事者資州縣之攤賠。州縣匿其私橐,以公帑應之,離任
則虧空累累。大吏既餌其資助,不得不抑勒後任接收。此虧空之緣起也。繼則大
吏庸闇者任其欺矇,姑息者又懼興大獄,以敢接虧空為能員,以稟揭虧空為多事。
州縣且有藉多虧挾制上司升遷美缺者。此虧空之濫觴也。近年不職督撫相繼敗露,
諸大吏共相濯磨,州縣亦爭先彌補。但彌補之法,寬則生玩,胥吏因緣為奸;急
則張皇,百姓先受其累。各省貧富不同,難易迥別,一法立即一弊生,惟在因地
制宜。率定章程,又多窒礙。請飭下各省先查實虧之數、原虧之人,如律論治。
其無著者,詳記檔案,使猾吏無可影射。多分年限,使後任量力補苴,不必展轉
株求,亦不必程功旦夕。責成督撫裁陋規以清其源,倡節儉以絕其流,講求愛民
之術以培元氣,獎擢清廉之員以勵官常。日計不足,月計有餘。不數年間,休養
生息,不徒倉庫充盈,吏治民生亦蒸蒸日上。廣西自孫士毅經營安南,軍需供億,
所費不貲,米銀裝械,毀棄關外,令州縣分賠,遂致通省皆虧。本非州縣侵蝕,
且人已去任,接收者正在補苴,一經參追,難保不勸捐派累。惟率司、道、府、
州省衣節食,革去一切陋規,俾州縣從容彌補,進廉去貪,無累百姓,計三年之
內,庫項必可補足。惟是數十人補之而不足,一二人敗之而有餘。是又在知人善
任,da6*法小廉,不愛逢迎,不存姑息,庶不致後有續虧之患。”又言:“彌補虧
空,初不為一身免累之計,乃有實際。臣前歷山西、浙江,皆未咨部,亦未咨追
原籍。蓋當日之員,大半死亡遣戍,子孫貧乏者多,咨追徒滋紛擾,如數完繳者
實無二三,現任反置身事外。廣西庫項未完者三十九州縣,覈其廉數多寡,分限
三年,按月交庫,於交代時有不足者,即以虧空論劾。”疏入,仁宗嘉納焉。時
詔買補倉穀,取諸豐稔鄰縣,禁於本境採買。啟昆言廣西跬步皆山,轉運不減於
穀價,恐不肖者因採買之難,或為勒派,請仍聽本境買補便,詔如所議。
廣西土司四十有六,生計日絀,貸於客民,輒以田產準折。啟昆請禁重利盤
剝,違者治罪。田產給還土司,其無力回贖者,俟收田租滿一本一利,田歸原主,
五年為斷;其不禁客民入苗地者,廉土民馴愚,物產稀少,藉販運以通有無也。
仿浙江海塘竹簍囊石之法,修築興安陡河石堤,以除水患。河流深通,舊銅船過
陡河必一月,至是三日而畢。七年,卒於官,詔嘉其廉潔,於所節省潯、梧兩關
盈餘項下賜銀三千兩治喪。廣西士民請祀名宦祠。
啟昆少以文學名,博聞強識,尤善為詩。著樹經堂集、西魏書、國小考,晚
成廣西通志,為世所稱。
李殿圖,字桓符,直隸高陽人。乾隆三十一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典
湖南鄉試,遷御史。督廣西學政,遷給事中。
四十九年,甘肅回亂,從阿桂、福康安赴軍治糧餉、台站,授鞏秦階道。軍
事初竣,民、回相仇,焚掠報復,訛言時起。殿圖處以鎮靜,叛黨緣坐,婦稚量
情釋宥;罹害戶口,隨宜賑恤,流亡漸安。卓泥土司與四川松潘、漳臘各番爭噶
噶固山界,殿圖輕騎履勘,歷小洮河、丈八嶺、鸚哥口,皆人跡罕到,群番導行,
片語判決,立石達魚山頂而還。高宗幾餘考涇、渭清濁源流,命殿圖親勘,自秦
州溯流至鳥鼠、崆峒,繪圖附說以進,詔嘉其詳實。
六十年,遷福建按察使,嘉慶三年,就遷布政使。疏言:“乾隆中,業農家
必畜騾馬三四以任耕種,嗣後官吏借用應差,漸形滋擾,應嚴行革除。獄訟必速
為審結,開釋無辜,小民始得安業。常平倉穀積久弊生,民未受益,官倉已受其
虧。無災之年,不宜貸假。吏役例有定額,近則人思託足,藉免役徭。關津稅口,
官署長隨,呼朋引類,並為奸藪,宜並禁止。”詔下直省一體察禁。閩俗售田,
田面田根,糾纏不決。蠹吏影射,佃戶頑抗,錢糧日多脫欠,徵收不敷,每以虛
出通關而致虧缺,殿圖奏請嚴治。在任逾年,庫儲大增。
擢安徽巡撫,七年,調福建。有林、陳、藍、胡諸大姓糾眾械鬥,治如律。
治海盜三腳虎及蔡牽羽黨,請祀海洋陣亡官兵,緝匪死事者一體入祀,從之。十
一年,蔡牽久未平,仁宗以台灣剿捕事殷,殿圖操守尚好,軍務未嫻,調江西
巡撫。尋詔斥殿圖於軍事無所陳奏,又不能禁止海口偷漏水米火藥,降四五品京
堂;又以所屬久羈案犯,以中允、贊善降補。尋遷翰林院侍講,引病歸。十七年,
卒。光緒初,閩浙總督文煜疏陳殿圖前任福建政績昭著,諡文肅。
張師誠,字蘭渚,浙江歸安人。乾隆中,南巡,召試賜舉人,授內閣中書,
充軍機章京。遷吏部主事,忤和珅,緣事降中書。得應會試,五十五年,成進士,
改庶吉士,授編修。嘉慶元年,出為山西蒲州知府,歷雁平道,河南、江蘇按察
使,遷山西布政使。州縣倉庫多虧,師誠知清查有名無實,特嚴於交代之際,有
虧必完,在任三年,庫儲充裕。十一年,擢江西巡撫,以兼提督賜花翎,遂著為
令。尋調福建,清治淹牘,疏陳整頓積弊事宜,詔嘉勉。
時海盜蔡牽、朱濆方猖獗,總督玉德廢弛黜去,阿林保繼任,復與提督李長
庚不協;師誠至,始嚴防海口,杜岸奸接濟,籌備船械,長庚得盡力剿捕。是年
冬,長庚追蔡牽於粵洋,以傷殞。牽犯台灣後山噶仔蘭,為生番擊退,請收其地
入版籍,免為賊踞。十三年,朱濆與牽有隙,獨竄閩洋,總兵許松年擊斃之。其
弟渥,勢蹙思投首,會道員德華由台灣內渡,遇牽黨圍劫,渥救之,藉以通款,
尋復拒敵粵師不果降。十四年,阿林保調兩江,師誠暫署總督。聞蔡牽竄浙洋,
親駐廈門,提督王得祿、邱良功合剿,毀盜舟,牽墮海死。朱渥尋率三千餘人歸
誠,赦其罪,海疆以安,閩人刊石烏石山以紀功。海寇稽誅久,由閩、浙不能合
力,自師誠治閩,而阮元復蒞浙,始告成功。仁宗嘉其嚴斷接濟,為殄寇之本。
京察特予獎敘。
十九年,調江蘇。百齡為總督,諸巡撫皆承望風旨,師誠獨舉其職。初彭齡
奉命同查虧帑,意與百齡、師誠不合,遂劾兩人皆受餽遺,而不得實,詔原之。
會百齡窮治逆書獄,閭閻悚息,巡撫所主五府州得無擾。川沙民有燒香傳徒者,
有司密捕解江寧,師誠遣標弁要於途,交按察司依律鞫治,免辜磔者數十人,時
以稱之。二十一年,父病篤,不俟代回籍,被嚴議褫職。尋予編修,服闋,遷中
允。歷江西、安徽布政使。道光元年,擢廣東巡撫,調安徽,繼母憂去官。復歷
山西、江蘇巡撫。六年,召授倉場侍郎。以病乞歸,卒於家。
師誠警敏綜覈,在當時疆吏中有能名,治福建最著,繼之者為王紹蘭。
紹蘭,字南陔,浙江蕭山人。乾隆五十八年進士,授福建南屏知縣,調閩縣。
巡撫汪志伊薦其治行,仁宗曰:“王紹蘭好官,朕早聞其名。”召入見,以知州
用,擢泉州知府。漳、泉兩郡多械鬥,自紹蘭治泉州,民俗漸馴,而漳州守令以
械鬥獄獲罪,詔舉紹蘭以為法。擢興泉永道,捕獲蔡牽養子蔡三及其黨蔡昌等,
予議敘。遷按察使,母憂去,服闋,起故官,就遷布政使。嘉慶十九年,擢巡撫,
始終未出福建。尋汪志伊來為總督,與布政使李賡芸不合,因訐告受賂,劾治,
屬吏希指羅織,賡芸憤而自縊。志伊獲譴,紹蘭坐不能匡正,牽連罷職。
少嗜學,究經史大義。去官後,一意著述,以許慎、鄭康成為宗,於儀禮、
說文致力尤深,著書皆可傳。
李奕疇,字書年,河南夏邑人。乾隆四十五年進士,選庶吉士,授檢討。大
考改禮部主事,典貴州鄉試,洊遷郎中。五十七年,出為山西寧武知府,調平
陽,有政聲。歷江蘇糧道、山東按察使。嘉慶十一年,坐巡撫保薦屬吏違例,牽
連被議,左遷江南河庫道。
十三年,遷安徽按察使,治獄明慎,多平反。霍丘民范受之者,贅於顧氏,
與妻反目,外出久不歸。縣令誤聽訛言,謂其妻私於鄰楊三,鍛鍊成獄,當顧氏、
楊三謀殺罪,其母與弟及傭工某加功,實無左證,五人者不勝刑,皆誣服。奕疇
閱供詞,疑之,驟詰曰:“爾曹言骨已被焚,然尚有臟腑腸胃,棄之何所?”囚
不能對,惟伏地哭。奕疇慨然曰:“是有冤!”使幹吏偵之,至陳姓家,言正月
十五夜受之曾過宿,而讞曰被殺在十三日,乃緩系諸囚,嚴緝受之。久之,受之
忽自歸,則以負博遠避,不敢使家人知所在,今始聞大獄起,乃歸投案也。事得
白。奕疇故無子,獄既解,乃生子銘皖。民間傳頌,至演為劇曲。就遷布政使。
十八年,擢浙江巡撫。時近畿教匪未靖,或言嚴、衢兩郡匪徒傳習天罡會,
詔奕疇嚴治。奕疇逮訊葉機、姚漢楫等,實止愚民相聚誦經祈福,無逆跡,坐罪
首犯數人,株連皆省釋。安徽、江西遊民來浙租山墾種者日眾,言官請禁。奕疇
疏陳勢難遽逐,請分年遣令回籍。上悟曰:“茲事不易言。遊民皆無恆產,驅之
此省,又轉徙他省,斷不能復歸鄉里。”命徐謀教養,俾流亡者變為土著,乃得
安。
尋授漕運總督,在任五年,運務無誤。奕疇固長者,待下寬,坐濫委運弁降
四級,命以吏、禮二部郎中用。復以運弁縱容幫丁索費,被劾,降主事。二十五
年,宣宗即位,命奕疇以尚書守護昌陵。道光二年,原品休致。十九年,重宴鹿
鳴,加太子少保。明年,會榜重逢,子銘皖適登第,同與恩榮宴,稱盛事焉。二
十四年,卒,年九十有一。
錢楷,字裴山,浙江嘉興人。乾隆五十四年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改
戶部主事,充軍機章京。嘉慶三年,典四川鄉試,督廣西學政,回京,仍直軍機。
遷禮部郎中,調刑部,甚被眷遇。截取京察當外用,予升銜留任。十一年,詔嘉
楷久直勤勉,以四五品京堂用。歷太常寺少卿、光祿寺卿。十二年,京師旱,疏
請循漢書求雨閉陽縱陰之說,停止正陽門外石路工程,詔“修省在實政,無事傅
會五行”,罷其奏。迭命往河南、山西鞫獄,次第奏結,無枉縱。授河南布政使,
十四年,護理巡撫,暫署河東河道總督。擢授廣西巡撫,尋調湖北。
十六年,疏言:“外洋鴉片煙入中國,奸商巧為夾帶。凡粵東西兩省匪類糾
結,多由於此,以致盜風益熾。請飭閩、粵各關監督並近海督撫,嚴督關員盤檢,
按律加等究辦。內地貨賣一經發覺,窮究買自何人,來從何處,不得含糊搪塞,
將失察偷漏監督委員及地方官一體參處,務使來蹤盡絕,流弊自除,乃清理匪源
之一端也。”詔下沿海督撫認真察辦。授戶部侍郎,兼管錢法堂事。奏陳湖北地
方事宜應酌劑者四端:請附近荊州糧米供支滿營兵食,餘俱改歸北漕;沿江契買
洲地,準其耕種納糧,無契者作為官地,召佃承種;新設提督,移駐襄陽府城;
楚北均食淮鹽,襄陽、宜昌等府籌議減價。下所司會議,惟沿江洲地一事照行,
餘以窒礙置之。
復出署河南巡撫。匪徒王胯子句結南陽饑民滋事,成大獄。楷至任,疏言:
“前任巡撫恩長於南陽匪徒一案,前後具奏情節與原報不符,辦理過當。府、州、
縣等緝犯並未廢弛,平日聲名尚好,現擬絞監候之二十餘犯,明年秋審,均應情
實,不敢知而不言。”詔以“句決與否,臨時自有權衡,非臣下所可豫定。地方
官咎有應得,豈能開復?”斥楷敷陳未當,近於喜事。調補工部侍郎。尋授安徽
巡撫。以歙縣監生張良璧采生斃命,命楷親訊,讞擬未依凌遲律,失於輕比,部
議降一級調用,改降二級留任。十七年,卒。詔以“楷直樞曹久,有勞,自簡封
圻,治理安靜。母程年逾七旬,嗣子尚幼,深憫之,特賜恤。”
和舜武,伊拉里氏,滿洲鑲藍旗人。官學生,考授太常寺筆帖式。累遷步軍
統領衙門員外郎。以治獄明獲議敘,遷兵部郎中,兼公中佐領。嘉慶十五年,出
為江蘇鹽法道。累遷山東布政使,整飭吏治,輿論歸之。二十二年,擢山西巡撫,
調河南。會布政使吳邦慶疏請於漳、衛合流之處建閘壩,和舜武謂:“漳河盛漲
湍悍,非一閘所能御,越閘旁趨,且停蓄泥沙,塞衛水宣洩之路。”疏請罷之,
仍舊章每年挑濬竇公河以資鹽運,如所議行。逾年,調山東。仁宗聞其前為布政
使有聲,故有此授。山東民俗好訟,又近畿,輒走訴京師。和舜武再蒞,訟頓減,
特詔褒勉。疏請清理京控積案,責巡撫、藩、臬分提鞫訊,月定課程,各自陳奏;
又請酌改竊盜窩匪條例,加重定擬,俟盜風稍戢,復舊:並從之。至年終,審結
積案千餘起,予優敘。京察復予議敘。二十四年,卒,上甚惜之,優詔賜恤,贈
總督銜,謚恭慎。
論曰:仁宗初政,特重廉吏。岳起、荊道乾清操實政為之冠;謝啟昆、張師
誠才猷建樹,卓越一時:並專圻碩望矣。李殿圖、李奕疇、錢楷亦各以明慎慈惠
見稱,和舜武課最簿書,遂邀易名曠典;王紹蘭一眚坐廢,晚成經學:殆有幸有
不幸哉?
舜武
岳起,鄂濟氏,滿洲鑲白旗人。乾隆三十六年舉人,議敘,授筆帖式。累擢
戶部員外郎、翰林院侍講學士、詹事府少詹事。五十六年,遷奉天府尹。前官貪
黷,岳起至,屋宇器用遍洗滌之,曰:“勿染其污跡也!”與將軍忤。逾年,擢
內閣學士,尋出為江西布政使。殫心民事,值水災,行勘圩堤,落水致疾。詔嘉
其勤,許解任養疴。
嘉慶四年,特起授山東布政使。未幾,擢江蘇巡撫。清介自矢,僮僕僅數人,
出屏騶從,禁遊船聲伎,無事不許宴賓演劇。吳下奢俗為之一變。疏陳漕弊,略
曰:“京漕積習相因,惟弊是營。米數之盈絀,米色之純雜,竟置不問。旗丁領
運,無處不以米為挾制,即無處不以賄為通融。推原其故,沿途之抑勒,由旗丁
之有幫費;旗丁之索幫費,由州縣之浮收。除弊當絕其源,嚴禁浮收,實絕弊源
之首。請下有漕各省,列款指明,嚴行禁革,俾旗丁及漕運倉場,無從更生觀望
冀幸之心。”詔嘉其實心除弊。常州知府胡觀瀾結交鹽政徵瑞長隨高柏林,派捐
修葺江陰廣福寺。岳起疏言觀瀾、柏林雖罷逐,尚不足服眾心,請將錢二萬餘串
責二人分償,以修蘇州官塘橋路。丹徒知縣黎誕登諷士紳臚其政績保留,實不職,
劾罷之。
五年,署兩江總督。劾南河工員莊剛、劉普等侵漁舞弊,莫沄於任所設店肆
運貨至工居奇網利,並治如律。揚州關溢額稅銀不入私,盡以報解;覈減兩藩司
耗羨閒款,實存銀數報部:並下部議行。六年,疏請濬築毛城鋪以下河道堤岸、
上游永城洪河、下游蕭、碭境內河堰,並借帑舉工,分五年計畝徵還,允之。
八年,入覲,以疾留京,署禮部侍郎。會孝淑皇后奉移山陵,坐會疏措語不
經,革職留任。尋命解署職,遂卒。帝深惜之,贈太子少保,賜恤如例。
無子,詔問其家產,僅屋四間、田七十六畝。故事,旗員歿無嗣者產入官。
以岳起家清貧,留贍其妻;妻歿,官為管業,以為祭掃修墳之資。異數也。妻亦
嚴正,岳起為巡撫時,一日親往籍畢沅家。暮歸,飲酒微醺。妻正色曰:“畢公
躭於酒色,不保其家,君方畏戒之不暇,乃復效彼耶?”岳起謝之。及至京,居
無邸舍,病歿於僧寺,妻紡績以終。吳民尤思其德,呼曰岳青天,演為歌謠,謂
可繼湯斌雲。
荊道乾,字健中,山西臨晉人。乾隆二十四年舉人,大挑知縣,官湖南,歷
麻陽、龍山、東安、永順、慈利、靖州。所至有惠政,屏陋規,平冤獄。在靖州
賑饑,尤多全活,屢膺上考。四十七年,遷甘肅寧夏同知,入覲,大學士劉墉曾
官湖南巡撫,稱之曰:“第一清官也。”名始著。尋署石峰堡同知,時方用兵,
治事不廢,修復水利,復薦卓異記名。五十四年,擢安徽池州知府,屢署徽寧池
太道,筦蕪湖關,贏餘不入己,以充賑恤。調安慶,朱珪為巡撫,尤信任之,疏
薦,擢山東登萊青道,攝布政使。以激濁揚清為己任,薦廉吏崔映淮、李如珩等,
而劾不飭者。
嘉慶二年,遷按察使。四年,遷江蘇布政使。先是州縣存留俸薪役食及驛站
經費,改解藩庫,俟奏銷後請支,始則防吏侵挪,久之解有浮費,發有短平。或
勒抵前官虧空,佐雜教官不能得俸,驛傳領於臬司;或苛駁案牘,因索餽遺,
郵政日弛廢。道乾入覲時,面陳其弊,請悉依定章,於州縣徵收時開支,省解領
之繁。仁宗俞可;至是疏上施行,天下便之。上方欲整飭漕政,以巡撫岳起及道
乾皆有清名,責其肅清諸弊。到官三閱月,擢安徽巡撫,疏請禁徵漕浮收舊耗米
一斗,給運丁五升,加給二升。運丁所得,有據可考;其所用沿途浮費,採訪知
之,應禁革。詔下所奏於有漕各省永禁。又言:“屯田所以贍運,每丁派田若干
及應得租耔,新僉旗丁不能瞭然。令糧道刊刻木榜,俾僉丁認田收租。運船領款,
刻易知單,由丁正身親領,以杜包領欺壓之弊。田冊歸糧道收管,另造副冊發各
衛以備查驗。”並允行。宿州、靈壁、泗州水災,道乾親往監視賑廠。六年,以
病乞罷,詔許解任調理,俟病痊來京候簡。次年三月,詔詢道乾病狀,已先卒於
安慶,帝悼惜,賜祭,賜其孫炆舉人。
道乾由監司不三年擢至巡撫,求治益急,不避嫌怨,自處刻苦。臨歿,呼舊
僚至寢所,指床下金示之曰:“吾受重恩,積養廉數千兩,足以歸喪。諸君素愛
我,勿為斂賻。”又呼其兄曰:“兄仁弱,勿聽人{從心}恿受賻,違吾意。”兄
如其言。
謝啟昆,字蘊山,江西南康人。乾隆二十六年進士,朝考第一,選庶吉士,
授編修。典河南鄉試,分校禮闈,均得士。三十七年,出為江蘇鎮江知府,調揚
州。明於吏事,所持堅正,上官異意不為奪。治東台徐述夔詩詞悖逆獄遲緩,褫
職戍軍台。尋捐復原官,留江南。父憂,奪情署安徽寧國知府;復遭母憂,服闋,
稱病久不出。五十五年,特擢江南河庫道,遷浙江按察使。六十年,遷山西布政
使。州縣倉庫積虧八十餘萬,不一歲悉補完。高宗異其才,以浙江財賦地虧尤多,
特調任。歷三歲,亦彌補十之五。
嘉慶四年,擢廣西巡撫。上疏,略曰:“各省倉庫積弊有三變。始則大吏貪
婪者利州縣之餽賂,僨事者資州縣之攤賠。州縣匿其私橐,以公帑應之,離任
則虧空累累。大吏既餌其資助,不得不抑勒後任接收。此虧空之緣起也。繼則大
吏庸闇者任其欺矇,姑息者又懼興大獄,以敢接虧空為能員,以稟揭虧空為多事。
州縣且有藉多虧挾制上司升遷美缺者。此虧空之濫觴也。近年不職督撫相繼敗露,
諸大吏共相濯磨,州縣亦爭先彌補。但彌補之法,寬則生玩,胥吏因緣為奸;急
則張皇,百姓先受其累。各省貧富不同,難易迥別,一法立即一弊生,惟在因地
制宜。率定章程,又多窒礙。請飭下各省先查實虧之數、原虧之人,如律論治。
其無著者,詳記檔案,使猾吏無可影射。多分年限,使後任量力補苴,不必展轉
株求,亦不必程功旦夕。責成督撫裁陋規以清其源,倡節儉以絕其流,講求愛民
之術以培元氣,獎擢清廉之員以勵官常。日計不足,月計有餘。不數年間,休養
生息,不徒倉庫充盈,吏治民生亦蒸蒸日上。廣西自孫士毅經營安南,軍需供億,
所費不貲,米銀裝械,毀棄關外,令州縣分賠,遂致通省皆虧。本非州縣侵蝕,
且人已去任,接收者正在補苴,一經參追,難保不勸捐派累。惟率司、道、府、
州省衣節食,革去一切陋規,俾州縣從容彌補,進廉去貪,無累百姓,計三年之
內,庫項必可補足。惟是數十人補之而不足,一二人敗之而有餘。是又在知人善
任,da6*法小廉,不愛逢迎,不存姑息,庶不致後有續虧之患。”又言:“彌補虧
空,初不為一身免累之計,乃有實際。臣前歷山西、浙江,皆未咨部,亦未咨追
原籍。蓋當日之員,大半死亡遣戍,子孫貧乏者多,咨追徒滋紛擾,如數完繳者
實無二三,現任反置身事外。廣西庫項未完者三十九州縣,覈其廉數多寡,分限
三年,按月交庫,於交代時有不足者,即以虧空論劾。”疏入,仁宗嘉納焉。時
詔買補倉穀,取諸豐稔鄰縣,禁於本境採買。啟昆言廣西跬步皆山,轉運不減於
穀價,恐不肖者因採買之難,或為勒派,請仍聽本境買補便,詔如所議。
廣西土司四十有六,生計日絀,貸於客民,輒以田產準折。啟昆請禁重利盤
剝,違者治罪。田產給還土司,其無力回贖者,俟收田租滿一本一利,田歸原主,
五年為斷;其不禁客民入苗地者,廉土民馴愚,物產稀少,藉販運以通有無也。
仿浙江海塘竹簍囊石之法,修築興安陡河石堤,以除水患。河流深通,舊銅船過
陡河必一月,至是三日而畢。七年,卒於官,詔嘉其廉潔,於所節省潯、梧兩關
盈餘項下賜銀三千兩治喪。廣西士民請祀名宦祠。
啟昆少以文學名,博聞強識,尤善為詩。著樹經堂集、西魏書、國小考,晚
成廣西通志,為世所稱。
李殿圖,字桓符,直隸高陽人。乾隆三十一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典
湖南鄉試,遷御史。督廣西學政,遷給事中。
四十九年,甘肅回亂,從阿桂、福康安赴軍治糧餉、台站,授鞏秦階道。軍
事初竣,民、回相仇,焚掠報復,訛言時起。殿圖處以鎮靜,叛黨緣坐,婦稚量
情釋宥;罹害戶口,隨宜賑恤,流亡漸安。卓泥土司與四川松潘、漳臘各番爭噶
噶固山界,殿圖輕騎履勘,歷小洮河、丈八嶺、鸚哥口,皆人跡罕到,群番導行,
片語判決,立石達魚山頂而還。高宗幾餘考涇、渭清濁源流,命殿圖親勘,自秦
州溯流至鳥鼠、崆峒,繪圖附說以進,詔嘉其詳實。
六十年,遷福建按察使,嘉慶三年,就遷布政使。疏言:“乾隆中,業農家
必畜騾馬三四以任耕種,嗣後官吏借用應差,漸形滋擾,應嚴行革除。獄訟必速
為審結,開釋無辜,小民始得安業。常平倉穀積久弊生,民未受益,官倉已受其
虧。無災之年,不宜貸假。吏役例有定額,近則人思託足,藉免役徭。關津稅口,
官署長隨,呼朋引類,並為奸藪,宜並禁止。”詔下直省一體察禁。閩俗售田,
田面田根,糾纏不決。蠹吏影射,佃戶頑抗,錢糧日多脫欠,徵收不敷,每以虛
出通關而致虧缺,殿圖奏請嚴治。在任逾年,庫儲大增。
擢安徽巡撫,七年,調福建。有林、陳、藍、胡諸大姓糾眾械鬥,治如律。
治海盜三腳虎及蔡牽羽黨,請祀海洋陣亡官兵,緝匪死事者一體入祀,從之。十
一年,蔡牽久未平,仁宗以台灣剿捕事殷,殿圖操守尚好,軍務未嫻,調江西
巡撫。尋詔斥殿圖於軍事無所陳奏,又不能禁止海口偷漏水米火藥,降四五品京
堂;又以所屬久羈案犯,以中允、贊善降補。尋遷翰林院侍講,引病歸。十七年,
卒。光緒初,閩浙總督文煜疏陳殿圖前任福建政績昭著,諡文肅。
張師誠,字蘭渚,浙江歸安人。乾隆中,南巡,召試賜舉人,授內閣中書,
充軍機章京。遷吏部主事,忤和珅,緣事降中書。得應會試,五十五年,成進士,
改庶吉士,授編修。嘉慶元年,出為山西蒲州知府,歷雁平道,河南、江蘇按察
使,遷山西布政使。州縣倉庫多虧,師誠知清查有名無實,特嚴於交代之際,有
虧必完,在任三年,庫儲充裕。十一年,擢江西巡撫,以兼提督賜花翎,遂著為
令。尋調福建,清治淹牘,疏陳整頓積弊事宜,詔嘉勉。
時海盜蔡牽、朱濆方猖獗,總督玉德廢弛黜去,阿林保繼任,復與提督李長
庚不協;師誠至,始嚴防海口,杜岸奸接濟,籌備船械,長庚得盡力剿捕。是年
冬,長庚追蔡牽於粵洋,以傷殞。牽犯台灣後山噶仔蘭,為生番擊退,請收其地
入版籍,免為賊踞。十三年,朱濆與牽有隙,獨竄閩洋,總兵許松年擊斃之。其
弟渥,勢蹙思投首,會道員德華由台灣內渡,遇牽黨圍劫,渥救之,藉以通款,
尋復拒敵粵師不果降。十四年,阿林保調兩江,師誠暫署總督。聞蔡牽竄浙洋,
親駐廈門,提督王得祿、邱良功合剿,毀盜舟,牽墮海死。朱渥尋率三千餘人歸
誠,赦其罪,海疆以安,閩人刊石烏石山以紀功。海寇稽誅久,由閩、浙不能合
力,自師誠治閩,而阮元復蒞浙,始告成功。仁宗嘉其嚴斷接濟,為殄寇之本。
京察特予獎敘。
十九年,調江蘇。百齡為總督,諸巡撫皆承望風旨,師誠獨舉其職。初彭齡
奉命同查虧帑,意與百齡、師誠不合,遂劾兩人皆受餽遺,而不得實,詔原之。
會百齡窮治逆書獄,閭閻悚息,巡撫所主五府州得無擾。川沙民有燒香傳徒者,
有司密捕解江寧,師誠遣標弁要於途,交按察司依律鞫治,免辜磔者數十人,時
以稱之。二十一年,父病篤,不俟代回籍,被嚴議褫職。尋予編修,服闋,遷中
允。歷江西、安徽布政使。道光元年,擢廣東巡撫,調安徽,繼母憂去官。復歷
山西、江蘇巡撫。六年,召授倉場侍郎。以病乞歸,卒於家。
師誠警敏綜覈,在當時疆吏中有能名,治福建最著,繼之者為王紹蘭。
紹蘭,字南陔,浙江蕭山人。乾隆五十八年進士,授福建南屏知縣,調閩縣。
巡撫汪志伊薦其治行,仁宗曰:“王紹蘭好官,朕早聞其名。”召入見,以知州
用,擢泉州知府。漳、泉兩郡多械鬥,自紹蘭治泉州,民俗漸馴,而漳州守令以
械鬥獄獲罪,詔舉紹蘭以為法。擢興泉永道,捕獲蔡牽養子蔡三及其黨蔡昌等,
予議敘。遷按察使,母憂去,服闋,起故官,就遷布政使。嘉慶十九年,擢巡撫,
始終未出福建。尋汪志伊來為總督,與布政使李賡芸不合,因訐告受賂,劾治,
屬吏希指羅織,賡芸憤而自縊。志伊獲譴,紹蘭坐不能匡正,牽連罷職。
少嗜學,究經史大義。去官後,一意著述,以許慎、鄭康成為宗,於儀禮、
說文致力尤深,著書皆可傳。
李奕疇,字書年,河南夏邑人。乾隆四十五年進士,選庶吉士,授檢討。大
考改禮部主事,典貴州鄉試,洊遷郎中。五十七年,出為山西寧武知府,調平
陽,有政聲。歷江蘇糧道、山東按察使。嘉慶十一年,坐巡撫保薦屬吏違例,牽
連被議,左遷江南河庫道。
十三年,遷安徽按察使,治獄明慎,多平反。霍丘民范受之者,贅於顧氏,
與妻反目,外出久不歸。縣令誤聽訛言,謂其妻私於鄰楊三,鍛鍊成獄,當顧氏、
楊三謀殺罪,其母與弟及傭工某加功,實無左證,五人者不勝刑,皆誣服。奕疇
閱供詞,疑之,驟詰曰:“爾曹言骨已被焚,然尚有臟腑腸胃,棄之何所?”囚
不能對,惟伏地哭。奕疇慨然曰:“是有冤!”使幹吏偵之,至陳姓家,言正月
十五夜受之曾過宿,而讞曰被殺在十三日,乃緩系諸囚,嚴緝受之。久之,受之
忽自歸,則以負博遠避,不敢使家人知所在,今始聞大獄起,乃歸投案也。事得
白。奕疇故無子,獄既解,乃生子銘皖。民間傳頌,至演為劇曲。就遷布政使。
十八年,擢浙江巡撫。時近畿教匪未靖,或言嚴、衢兩郡匪徒傳習天罡會,
詔奕疇嚴治。奕疇逮訊葉機、姚漢楫等,實止愚民相聚誦經祈福,無逆跡,坐罪
首犯數人,株連皆省釋。安徽、江西遊民來浙租山墾種者日眾,言官請禁。奕疇
疏陳勢難遽逐,請分年遣令回籍。上悟曰:“茲事不易言。遊民皆無恆產,驅之
此省,又轉徙他省,斷不能復歸鄉里。”命徐謀教養,俾流亡者變為土著,乃得
安。
尋授漕運總督,在任五年,運務無誤。奕疇固長者,待下寬,坐濫委運弁降
四級,命以吏、禮二部郎中用。復以運弁縱容幫丁索費,被劾,降主事。二十五
年,宣宗即位,命奕疇以尚書守護昌陵。道光二年,原品休致。十九年,重宴鹿
鳴,加太子少保。明年,會榜重逢,子銘皖適登第,同與恩榮宴,稱盛事焉。二
十四年,卒,年九十有一。
錢楷,字裴山,浙江嘉興人。乾隆五十四年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改
戶部主事,充軍機章京。嘉慶三年,典四川鄉試,督廣西學政,回京,仍直軍機。
遷禮部郎中,調刑部,甚被眷遇。截取京察當外用,予升銜留任。十一年,詔嘉
楷久直勤勉,以四五品京堂用。歷太常寺少卿、光祿寺卿。十二年,京師旱,疏
請循漢書求雨閉陽縱陰之說,停止正陽門外石路工程,詔“修省在實政,無事傅
會五行”,罷其奏。迭命往河南、山西鞫獄,次第奏結,無枉縱。授河南布政使,
十四年,護理巡撫,暫署河東河道總督。擢授廣西巡撫,尋調湖北。
十六年,疏言:“外洋鴉片煙入中國,奸商巧為夾帶。凡粵東西兩省匪類糾
結,多由於此,以致盜風益熾。請飭閩、粵各關監督並近海督撫,嚴督關員盤檢,
按律加等究辦。內地貨賣一經發覺,窮究買自何人,來從何處,不得含糊搪塞,
將失察偷漏監督委員及地方官一體參處,務使來蹤盡絕,流弊自除,乃清理匪源
之一端也。”詔下沿海督撫認真察辦。授戶部侍郎,兼管錢法堂事。奏陳湖北地
方事宜應酌劑者四端:請附近荊州糧米供支滿營兵食,餘俱改歸北漕;沿江契買
洲地,準其耕種納糧,無契者作為官地,召佃承種;新設提督,移駐襄陽府城;
楚北均食淮鹽,襄陽、宜昌等府籌議減價。下所司會議,惟沿江洲地一事照行,
餘以窒礙置之。
復出署河南巡撫。匪徒王胯子句結南陽饑民滋事,成大獄。楷至任,疏言:
“前任巡撫恩長於南陽匪徒一案,前後具奏情節與原報不符,辦理過當。府、州、
縣等緝犯並未廢弛,平日聲名尚好,現擬絞監候之二十餘犯,明年秋審,均應情
實,不敢知而不言。”詔以“句決與否,臨時自有權衡,非臣下所可豫定。地方
官咎有應得,豈能開復?”斥楷敷陳未當,近於喜事。調補工部侍郎。尋授安徽
巡撫。以歙縣監生張良璧采生斃命,命楷親訊,讞擬未依凌遲律,失於輕比,部
議降一級調用,改降二級留任。十七年,卒。詔以“楷直樞曹久,有勞,自簡封
圻,治理安靜。母程年逾七旬,嗣子尚幼,深憫之,特賜恤。”
和舜武,伊拉里氏,滿洲鑲藍旗人。官學生,考授太常寺筆帖式。累遷步軍
統領衙門員外郎。以治獄明獲議敘,遷兵部郎中,兼公中佐領。嘉慶十五年,出
為江蘇鹽法道。累遷山東布政使,整飭吏治,輿論歸之。二十二年,擢山西巡撫,
調河南。會布政使吳邦慶疏請於漳、衛合流之處建閘壩,和舜武謂:“漳河盛漲
湍悍,非一閘所能御,越閘旁趨,且停蓄泥沙,塞衛水宣洩之路。”疏請罷之,
仍舊章每年挑濬竇公河以資鹽運,如所議行。逾年,調山東。仁宗聞其前為布政
使有聲,故有此授。山東民俗好訟,又近畿,輒走訴京師。和舜武再蒞,訟頓減,
特詔褒勉。疏請清理京控積案,責巡撫、藩、臬分提鞫訊,月定課程,各自陳奏;
又請酌改竊盜窩匪條例,加重定擬,俟盜風稍戢,復舊:並從之。至年終,審結
積案千餘起,予優敘。京察復予議敘。二十四年,卒,上甚惜之,優詔賜恤,贈
總督銜,謚恭慎。
論曰:仁宗初政,特重廉吏。岳起、荊道乾清操實政為之冠;謝啟昆、張師
誠才猷建樹,卓越一時:並專圻碩望矣。李殿圖、李奕疇、錢楷亦各以明慎慈惠
見稱,和舜武課最簿書,遂邀易名曠典;王紹蘭一眚坐廢,晚成經學:殆有幸有
不幸哉?
0
猜你喜歡
卷五十五 居士外集卷五
《歐陽修集》 ◎律詩五十八首〈未第時及西京作。卷一 政體第二(凡十四章)
《貞觀政要》 貞觀初,太宗謂蕭瑀曰:“朕少好弓下愚可教,中才難與
《菜根譚》21章 驕戰
《百戰奇略》【原文】凡敵人強盛,未能必取,須當卑詞厚卷九十 酷吏傳第六十
《漢書》 孔子曰:“導之以政,齊之以刑,民第九十回 師獅授受同歸一 盜道纏禪靜九靈
《西遊記》 卻說孫大聖同八戒、沙僧出城頭,覿卷三百九十六 列傳第一百五十五
《宋史》 ○史浩 王淮 趙雄 權邦彥卷八 志第三
《隋書》 ◎禮儀三 陳永定三年七月,卷三百三十一 列傳第二百十七
《明史》 ◎西域三 ○烏斯藏大寶法王卷四十三 本紀第四十三
《元史》 ◎順帝六 十三年春正月庚午卷四
《東京夢華錄》 ○軍頭司 軍頭司每旬休按閱傲慢與偏見(上)-第19章
《傲慢與偏見》 第卷一百六十五 列傳第九十
《新唐書》 ◎三鄭高權崔 鄭餘慶,字居卷一百九十二 集部四十五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總集類存目二 △《浙元三招致篇
《論衡》卷一百十
《蘇軾集》 ◎內制詔敕五十二首 【賜觀巴黎聖母院(上)-第01卷-愛斯梅拉達
《巴黎聖母院》 我第十二回 王熙鳳毒設相思局 賈天祥正照風月鑒
《紅樓夢》 話說鳳姐正與平兒說話,只見有人回卷七十八 列傳第六十八
《南史》 ◎夷貊上 ○海南諸國 西簡·愛(下)-36
《簡愛》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