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 志第十
◎地理志四
南京道
南京析津府,本古冀州之地。高陽氏謂之幽陵,陶唐曰幽都,有虞析為幽州。
商並幽於冀。周分並為幽。《職方》,東北幽州,山鎮醫巫閭,澤數貘養,川河、
泲,浸淄、時。其利魚、鹽,其畜馬、牛、豕,其谷黍、稷、稻。武王封太保奭
於燕。秦以其地為漁陽、上谷、右北平、遼西、遼東五郡。漢為燕國,歷封臧荼、
盧綰、劉建、劉澤、劉旦,嘗置涿郡廣陽國。後漢為廣平國廣陽郡,或合於上谷,
復置幽州。後周置燕及范陽郡,陏為幽州總管。唐置大都督府,改范陽節度使。
安祿山、史思明、李懷山、朱滔、劉怦、劉濟,相繼割據。劉總歸唐。至張仲武、
張允仲,以正得民。劉仁恭父子僣爭,遂入五代。自唐而晉,高祖以遼有援立之
勞,割幽州等十六州以獻。太宗升為南京,又曰燕京。
城方三十六里,崇三丈,衡廣一丈五尺。敵樓、戰櫓具。八門:東曰安東、
迎春,南曰開陽、丹鳳、西曰顯西、清晉、北曰通天、拱辰。大內在西南隅。皇
城內有景宗、聖宗御容殿二,東曰宣和,南曰大內。內門曰宣教,改元和;外三
門曰南端、左掖、右掖。左掖改萬春,右掖改千秋。門有樓閣,球場在其南,東
為永平館。皇城西門曰顯西,設而不開;北曰子北。西城巔有涼殿,東北隅有燕
角樓。坊市、廨舍、寺觀,蓋不勝書。其外,有居庸、松亭、榆林之關。古北之
口,桑乾河、高梁河、石子河、大安山、燕山,中有瑤嶼。府曰幽都,軍號盧龍,
開泰元年落軍額。統州六、縣十一:
析津縣。本晉薊縣,改薊北縣,開泰元年更今名。以燕分野旅寅為析木之津,
故名。戶二萬。
宛平縣。本晉幽都縣,開泰元年改今名。戶二萬二千。
昌平縣。本漢軍都縣,後漢屬廣陽郡,晉屬燕國,元魏置東燕州、平昌郡及
昌平縣。郡廢,縣隸幽州。在京北九十里。戶七千。
良鄉縣。燕為中都縣,漢改良鄉縣,舊屬涿郡,北齊天保七年省入薊縣,武
平六年復置。唐聖曆元年改固節鎮,神龍元年復為良鄉縣,劉守光徙治此。在南
京六十里。戶七千。
潞縣。本漢舊縣,屬漁陽郡。唐武德二年置元州,貞觀元年州廢,復為縣。
有潞水。在京東六十里。戶六千。
安次縣。本漢舊縣,屬漁陽郡。唐武德四年徙置東南五十里石樑城,貞觀八
年又徙今縣西五里常道城,開元二十三年又徙耿就橋行市南。在京南一百二十里。
戶一萬二千。
永清縣。本漢益昌縣,隋置通澤縣,唐置武隆縣,改會昌,天寶初為永清縣。
在京南一百五十里。戶五千。
武清縣。前漢雍奴縣,屬漁陽郡。《水經注》,雍奴者,數澤之名,四面有
水曰雍,不流曰奴。唐天寶初改武清。在京東南一百五十里。戶一萬。
香河縣。本武清孫村。遼於新倉置榷鹽院,居民聚集,因分武清、三河、潞
三縣戶置。在京東南一百二十里。戶七千。
玉河縣。本泉山地。劉仁恭於大安山創宮觀,師煉丹羽化之術於方士王若訥,
因割薊縣分置,以供給之。在京西四十里。戶一千。
漷陰縣。本漢泉山之霍村鎮。遼每季春,弋獵於延芳淀,居民成邑,就城
故漷陰鎮,後改為縣。在京東南九十里。延芳淀方數百里,春時鵝鶩所聚,夏
秋多菱芡。國主春獵,衛士皆衣墨綠,各持連鎚、鷹食、刺鵝錐,列水次,相
去五七步。上風擊鼓,驚鵝稍離水面。國主親放海東青鶻擒之。鵝墜,恐鶻力不
勝,在列者以佩錐刺鵝,急取其臘飼鶻。得頭鵝者,例賞銀絹。國主、皇族、群
臣各有分地。戶五千。
宋王曾《上契丹事》曰:“自雄州白溝驛渡河,四十里至新城縣,古督亢亭
之地。又七十里至涿州。北渡范水、劉李河,六十里至良鄉縣。渡盧溝河,六十
里至幽州,號燕京。子城就羅郭西南為之。正南曰啟夏門,內有元和殿,東門曰
宣和。城中坊閈皆有樓。有閔忠寺,本唐太宗為征遼陣亡將士所造;又有開泰寺,
魏王耶律漢寧造。皆遣朝使游觀。南門外有于越王廨,為宴集之所。門外永平館,
舊名碣石館,清和後易之。南即桑乾河。
順州,歸化軍,中,刺史。秦上谷,漢范陽,北齊歸德郡境。隋開皇中,粟
末靺鞨與高麗戰不勝,厥稽部長突地稽率八部勝兵數千人,自扶餘城西北舉落內
附,置順州以處之。唐武德初改燕州,會昌中改歸順州,唐末仍為順州。有溫渝
河,白遂河;曹王山,曹操嘗駐軍於此,黍谷山,鄒衍吹律之地,南有齊長城。
城東北有華林、天柱二莊,遼建涼殿,春賞花,夏納涼。初軍曰歸寧,後更名。
統縣一:
懷柔縣。唐貞觀六年置,治五柳城,改順義縣。開元四年置松漠府彈汗州。
開寶元年改歸化郡。乾元元年復今名。戶五千。
檀州,武威軍,下,刺史。本燕漁陽郡地,漢為白檀縣。《魏書》:曹公曆
白檀,破烏丸於柳城。《續漢書》:白檀在右北平。元魏創密雲郡,兼置安州。
後周改為元州。隋開皇十八年割燕樂、密雲二縣置檀州。唐天寶元年改密雲郡,
乾元元年復為檀州。遼加今軍號。有桑溪、鮑丘山、桃花山、螺山。統縣二:
密雲縣。本漢白檀縣,後漢以居斤奚。元魏置密雲郡,領白檀、要陽、密雲
三縣。高齊廢郡及二縣,來屬。戶五千。
行唐縣。本定州行唐縣。太祖掠定州,破行唐,盡驅其民,北至檀州,擇曠
土居之,凡置十寨,仍名行唐縣。隸彰愍宮。戶三千。
涿州,永泰軍,上,刺史。漢高祖六年分燕置涿郡,魏文帝改范陽郡,晉為
范陽國,元魏復為郡。隋開皇二年罷郡,屬幽州,大業三年以幽州為涿郡,唐武
德元年郡廢,為涿縣,七年改范陽縣,大曆四年置涿州。石晉以歸太宗。有大房
山、六聘山、涿水、樓桑河、橫溝河、禮遜河、祁溝河。統縣四:
范陽縣。本漢涿縣。唐武德中,改范陽縣。有涿水、范水。戶一萬。
固安縣。本漢方城縣,先屬廣陽國。隋開皇九年,自易州淶水縣移置,屬幽
州,取漢故安縣名。唐武德四年屬北義州,徙治章信堡。貞觀二年義州廢,移今
治,復屬幽州。在州東南九十里。戶一萬。
新城縣。本漢新昌縣。唐大曆四年析固安縣置,後省。後唐天成四年復析范
陽縣置,在州南六十里。戶一萬。
歸義縣。本漢易縣地。齊併入鄚縣。唐武德五年置北義州,州廢,復置縣
來屬。民居在巨馬河南,僑治新城。戶四千。
易州,高陽軍,上,刺史。漢為易、故安二縣地。隋置易州,隋末為上谷郡。
唐武德四年復易州。天寶元年仍上谷郡。乾元元年又改易州。五代隸定州節度使。
會同九年,孫方簡以其地來附。應歷九年,為周世宗所取,後屬宋。統和七年,
攻克之,升高陽軍。有易水、淶水、狼山、太寧山、白馬山。統縣三:
易縣。本漢縣,故城在今縣東南六十里。齊天保七年省。隋開皇十六年,於
故安城西北隅置縣,即今縣治也。戶二萬五千。
淶水縣。本漢道縣,今縣北一里故道城是也。元魏移於故城南,即今縣置。
周大象二年省。隋開皇十八年改淶水縣。在州東四十里。有淶水。戶二萬七
千。
容城縣。本漢縣,先屬涿郡,故城在雄州西南。唐武德五年屬北義州。貞觀
元年還本屬。聖歷二年改全忠縣。天寶元年復名容城縣。在州東八十里。戶民皆
居巨馬河南,僑治涿州新城縣。戶五千。
薊州,尚武軍,上,刺史。秦漁陽、右北平二郡地。隋開皇中徙治玄州總管
府,煬帝改漁陽郡。唐武德元年廢入幽州,開元十八年分立薊州。統縣三:
漁陽縣。本漢縣,屬漁陽郡。晉省,復置。元魏省。唐屬幽州,開元十八年
置薊州。有鮑丘水。戶四千。
三河縣。本漢臨朐縣地,唐開元四年析潞州置。戶三千。
玉田縣。本春秋無終子國。漢置無終縣,屬右北平郡。元魏屬漁陽郡治,省,
唐武德二年復置。貞觀初省,乾封中復置。萬歲通天元年更名玉田,屬營州。開
元四年還屬幽州。八年屬營州。十一年又屬幽州。十八年來屬。《搜神記》:
“雍伯,洛陽人,性孝,父母沒,葬無終山。山高八十里,上無水,雍伯置飲。
人有就飲者,與石一斗,種生玉,因名玉田。”戶三千。
景州,清安軍,下,刺史。本薊州遵化縣,重熙中置。戶三千。遵化縣,本
唐平州買馬監,為縣來屬。
平州,遼興軍,上,節度。商為孤竹國,春秋山戎國。秦為遼西、右北平二
郡地,漢因之。漢末,公孫度據有,傳子康、孫淵,入魏。隋開皇中改平州,大
業初復為郡。唐武德初改州,天寶元年仍北平郡。後唐復為平州。太祖天贊二年
取之,以定州俘戶錯置其地。統州二,縣三:
盧龍縣。本肥如國。春秋晉滅肥,肥子奔燕,受封於此。漢、晉屬遼西郡。
元魏為郡治,兼立平州。北齊屬北平郡。隋開皇中,省肥如,入新置。十八年,
改新昌曰盧龍。唐為平州,後因之。戶七千。
安喜縣。本漢令支縣地,久廢。太祖以定州安喜縣俘戶置。在州東北六十里。
戶五千。
望都縣。本漢海陽縣,久廢。太祖以定州望都縣俘戶置。有海陽山。縣在州
南三十里,戶三千。
灤州,永安軍,中,刺史。本古黃洛城。灤河環繞,在盧龍山南。齊桓公伐
山戎,見山神俞皃,即此。秦為右北平。漢為石城縣,後名海陽縣。漢末為公孫
度所有。晉以後屬遼西。石晉割地,在平州之境。太祖以俘戶置。灤州負山帶河,
為朔漢形勝之地。有扶蘇泉,甚甘美,秦太子扶蘇北築長城嘗駐此;臨榆山,峰
巒崛起,高千餘仞,下臨渝河。統縣三:義豐縣。本黃洛故城。黃洛水北出盧龍
山,南流入於濡水。漢屬遼西郡,久廢。唐季入契丹,世宗置縣。戶四千。馬城
縣。本盧龍縣地。唐開元二十八年析置縣,以通水運。東北有千金冶,東有茂鄉
鎮。遼割隸灤州。在州西南四十里。戶三千。石城縣。漢置,屬右北平郡,久廢。
唐貞觀中於此置臨渝縣,萬歲通天元年改石城縣,在灤州南三十里,唐儀鳳石刻
在焉。今縣又在其南五十里,遼徙置以就鹽官。戶三千。
營州,鄰海軍,下,刺史。本商孤竹國。秦屬遼西郡。漢為昌黎郡。前燕慕
容皝徙都於此。元魏立營州,領昌黎、建德、遼東、樂浪、冀陽、營丘六郡。後
周為高寶寧所據。隋開皇置州,大業改遼西郡。唐武德元年改營州,萬歲通天元
年始入契丹。聖歷二年僑治漁陽。開元五年還治柳城。天寶元年改曰柳城郡。後
唐復為營州。太祖以居定州俘戶。統縣一:廣寧縣。漢柳城縣,屬遼西郡。東北
與奚、契丹接境。萬歲通天元年,入契丹李萬榮。神龍元年移幽州界。開元四年
復舊地。遼改今名。戶三千。
南京道
南京析津府,本古冀州之地。高陽氏謂之幽陵,陶唐曰幽都,有虞析為幽州。
商並幽於冀。周分並為幽。《職方》,東北幽州,山鎮醫巫閭,澤數貘養,川河、
泲,浸淄、時。其利魚、鹽,其畜馬、牛、豕,其谷黍、稷、稻。武王封太保奭
於燕。秦以其地為漁陽、上谷、右北平、遼西、遼東五郡。漢為燕國,歷封臧荼、
盧綰、劉建、劉澤、劉旦,嘗置涿郡廣陽國。後漢為廣平國廣陽郡,或合於上谷,
復置幽州。後周置燕及范陽郡,陏為幽州總管。唐置大都督府,改范陽節度使。
安祿山、史思明、李懷山、朱滔、劉怦、劉濟,相繼割據。劉總歸唐。至張仲武、
張允仲,以正得民。劉仁恭父子僣爭,遂入五代。自唐而晉,高祖以遼有援立之
勞,割幽州等十六州以獻。太宗升為南京,又曰燕京。
城方三十六里,崇三丈,衡廣一丈五尺。敵樓、戰櫓具。八門:東曰安東、
迎春,南曰開陽、丹鳳、西曰顯西、清晉、北曰通天、拱辰。大內在西南隅。皇
城內有景宗、聖宗御容殿二,東曰宣和,南曰大內。內門曰宣教,改元和;外三
門曰南端、左掖、右掖。左掖改萬春,右掖改千秋。門有樓閣,球場在其南,東
為永平館。皇城西門曰顯西,設而不開;北曰子北。西城巔有涼殿,東北隅有燕
角樓。坊市、廨舍、寺觀,蓋不勝書。其外,有居庸、松亭、榆林之關。古北之
口,桑乾河、高梁河、石子河、大安山、燕山,中有瑤嶼。府曰幽都,軍號盧龍,
開泰元年落軍額。統州六、縣十一:
析津縣。本晉薊縣,改薊北縣,開泰元年更今名。以燕分野旅寅為析木之津,
故名。戶二萬。
宛平縣。本晉幽都縣,開泰元年改今名。戶二萬二千。
昌平縣。本漢軍都縣,後漢屬廣陽郡,晉屬燕國,元魏置東燕州、平昌郡及
昌平縣。郡廢,縣隸幽州。在京北九十里。戶七千。
良鄉縣。燕為中都縣,漢改良鄉縣,舊屬涿郡,北齊天保七年省入薊縣,武
平六年復置。唐聖曆元年改固節鎮,神龍元年復為良鄉縣,劉守光徙治此。在南
京六十里。戶七千。
潞縣。本漢舊縣,屬漁陽郡。唐武德二年置元州,貞觀元年州廢,復為縣。
有潞水。在京東六十里。戶六千。
安次縣。本漢舊縣,屬漁陽郡。唐武德四年徙置東南五十里石樑城,貞觀八
年又徙今縣西五里常道城,開元二十三年又徙耿就橋行市南。在京南一百二十里。
戶一萬二千。
永清縣。本漢益昌縣,隋置通澤縣,唐置武隆縣,改會昌,天寶初為永清縣。
在京南一百五十里。戶五千。
武清縣。前漢雍奴縣,屬漁陽郡。《水經注》,雍奴者,數澤之名,四面有
水曰雍,不流曰奴。唐天寶初改武清。在京東南一百五十里。戶一萬。
香河縣。本武清孫村。遼於新倉置榷鹽院,居民聚集,因分武清、三河、潞
三縣戶置。在京東南一百二十里。戶七千。
玉河縣。本泉山地。劉仁恭於大安山創宮觀,師煉丹羽化之術於方士王若訥,
因割薊縣分置,以供給之。在京西四十里。戶一千。
漷陰縣。本漢泉山之霍村鎮。遼每季春,弋獵於延芳淀,居民成邑,就城
故漷陰鎮,後改為縣。在京東南九十里。延芳淀方數百里,春時鵝鶩所聚,夏
秋多菱芡。國主春獵,衛士皆衣墨綠,各持連鎚、鷹食、刺鵝錐,列水次,相
去五七步。上風擊鼓,驚鵝稍離水面。國主親放海東青鶻擒之。鵝墜,恐鶻力不
勝,在列者以佩錐刺鵝,急取其臘飼鶻。得頭鵝者,例賞銀絹。國主、皇族、群
臣各有分地。戶五千。
宋王曾《上契丹事》曰:“自雄州白溝驛渡河,四十里至新城縣,古督亢亭
之地。又七十里至涿州。北渡范水、劉李河,六十里至良鄉縣。渡盧溝河,六十
里至幽州,號燕京。子城就羅郭西南為之。正南曰啟夏門,內有元和殿,東門曰
宣和。城中坊閈皆有樓。有閔忠寺,本唐太宗為征遼陣亡將士所造;又有開泰寺,
魏王耶律漢寧造。皆遣朝使游觀。南門外有于越王廨,為宴集之所。門外永平館,
舊名碣石館,清和後易之。南即桑乾河。
順州,歸化軍,中,刺史。秦上谷,漢范陽,北齊歸德郡境。隋開皇中,粟
末靺鞨與高麗戰不勝,厥稽部長突地稽率八部勝兵數千人,自扶餘城西北舉落內
附,置順州以處之。唐武德初改燕州,會昌中改歸順州,唐末仍為順州。有溫渝
河,白遂河;曹王山,曹操嘗駐軍於此,黍谷山,鄒衍吹律之地,南有齊長城。
城東北有華林、天柱二莊,遼建涼殿,春賞花,夏納涼。初軍曰歸寧,後更名。
統縣一:
懷柔縣。唐貞觀六年置,治五柳城,改順義縣。開元四年置松漠府彈汗州。
開寶元年改歸化郡。乾元元年復今名。戶五千。
檀州,武威軍,下,刺史。本燕漁陽郡地,漢為白檀縣。《魏書》:曹公曆
白檀,破烏丸於柳城。《續漢書》:白檀在右北平。元魏創密雲郡,兼置安州。
後周改為元州。隋開皇十八年割燕樂、密雲二縣置檀州。唐天寶元年改密雲郡,
乾元元年復為檀州。遼加今軍號。有桑溪、鮑丘山、桃花山、螺山。統縣二:
密雲縣。本漢白檀縣,後漢以居斤奚。元魏置密雲郡,領白檀、要陽、密雲
三縣。高齊廢郡及二縣,來屬。戶五千。
行唐縣。本定州行唐縣。太祖掠定州,破行唐,盡驅其民,北至檀州,擇曠
土居之,凡置十寨,仍名行唐縣。隸彰愍宮。戶三千。
涿州,永泰軍,上,刺史。漢高祖六年分燕置涿郡,魏文帝改范陽郡,晉為
范陽國,元魏復為郡。隋開皇二年罷郡,屬幽州,大業三年以幽州為涿郡,唐武
德元年郡廢,為涿縣,七年改范陽縣,大曆四年置涿州。石晉以歸太宗。有大房
山、六聘山、涿水、樓桑河、橫溝河、禮遜河、祁溝河。統縣四:
范陽縣。本漢涿縣。唐武德中,改范陽縣。有涿水、范水。戶一萬。
固安縣。本漢方城縣,先屬廣陽國。隋開皇九年,自易州淶水縣移置,屬幽
州,取漢故安縣名。唐武德四年屬北義州,徙治章信堡。貞觀二年義州廢,移今
治,復屬幽州。在州東南九十里。戶一萬。
新城縣。本漢新昌縣。唐大曆四年析固安縣置,後省。後唐天成四年復析范
陽縣置,在州南六十里。戶一萬。
歸義縣。本漢易縣地。齊併入鄚縣。唐武德五年置北義州,州廢,復置縣
來屬。民居在巨馬河南,僑治新城。戶四千。
易州,高陽軍,上,刺史。漢為易、故安二縣地。隋置易州,隋末為上谷郡。
唐武德四年復易州。天寶元年仍上谷郡。乾元元年又改易州。五代隸定州節度使。
會同九年,孫方簡以其地來附。應歷九年,為周世宗所取,後屬宋。統和七年,
攻克之,升高陽軍。有易水、淶水、狼山、太寧山、白馬山。統縣三:
易縣。本漢縣,故城在今縣東南六十里。齊天保七年省。隋開皇十六年,於
故安城西北隅置縣,即今縣治也。戶二萬五千。
淶水縣。本漢道縣,今縣北一里故道城是也。元魏移於故城南,即今縣置。
周大象二年省。隋開皇十八年改淶水縣。在州東四十里。有淶水。戶二萬七
千。
容城縣。本漢縣,先屬涿郡,故城在雄州西南。唐武德五年屬北義州。貞觀
元年還本屬。聖歷二年改全忠縣。天寶元年復名容城縣。在州東八十里。戶民皆
居巨馬河南,僑治涿州新城縣。戶五千。
薊州,尚武軍,上,刺史。秦漁陽、右北平二郡地。隋開皇中徙治玄州總管
府,煬帝改漁陽郡。唐武德元年廢入幽州,開元十八年分立薊州。統縣三:
漁陽縣。本漢縣,屬漁陽郡。晉省,復置。元魏省。唐屬幽州,開元十八年
置薊州。有鮑丘水。戶四千。
三河縣。本漢臨朐縣地,唐開元四年析潞州置。戶三千。
玉田縣。本春秋無終子國。漢置無終縣,屬右北平郡。元魏屬漁陽郡治,省,
唐武德二年復置。貞觀初省,乾封中復置。萬歲通天元年更名玉田,屬營州。開
元四年還屬幽州。八年屬營州。十一年又屬幽州。十八年來屬。《搜神記》:
“雍伯,洛陽人,性孝,父母沒,葬無終山。山高八十里,上無水,雍伯置飲。
人有就飲者,與石一斗,種生玉,因名玉田。”戶三千。
景州,清安軍,下,刺史。本薊州遵化縣,重熙中置。戶三千。遵化縣,本
唐平州買馬監,為縣來屬。
平州,遼興軍,上,節度。商為孤竹國,春秋山戎國。秦為遼西、右北平二
郡地,漢因之。漢末,公孫度據有,傳子康、孫淵,入魏。隋開皇中改平州,大
業初復為郡。唐武德初改州,天寶元年仍北平郡。後唐復為平州。太祖天贊二年
取之,以定州俘戶錯置其地。統州二,縣三:
盧龍縣。本肥如國。春秋晉滅肥,肥子奔燕,受封於此。漢、晉屬遼西郡。
元魏為郡治,兼立平州。北齊屬北平郡。隋開皇中,省肥如,入新置。十八年,
改新昌曰盧龍。唐為平州,後因之。戶七千。
安喜縣。本漢令支縣地,久廢。太祖以定州安喜縣俘戶置。在州東北六十里。
戶五千。
望都縣。本漢海陽縣,久廢。太祖以定州望都縣俘戶置。有海陽山。縣在州
南三十里,戶三千。
灤州,永安軍,中,刺史。本古黃洛城。灤河環繞,在盧龍山南。齊桓公伐
山戎,見山神俞皃,即此。秦為右北平。漢為石城縣,後名海陽縣。漢末為公孫
度所有。晉以後屬遼西。石晉割地,在平州之境。太祖以俘戶置。灤州負山帶河,
為朔漢形勝之地。有扶蘇泉,甚甘美,秦太子扶蘇北築長城嘗駐此;臨榆山,峰
巒崛起,高千餘仞,下臨渝河。統縣三:義豐縣。本黃洛故城。黃洛水北出盧龍
山,南流入於濡水。漢屬遼西郡,久廢。唐季入契丹,世宗置縣。戶四千。馬城
縣。本盧龍縣地。唐開元二十八年析置縣,以通水運。東北有千金冶,東有茂鄉
鎮。遼割隸灤州。在州西南四十里。戶三千。石城縣。漢置,屬右北平郡,久廢。
唐貞觀中於此置臨渝縣,萬歲通天元年改石城縣,在灤州南三十里,唐儀鳳石刻
在焉。今縣又在其南五十里,遼徙置以就鹽官。戶三千。
營州,鄰海軍,下,刺史。本商孤竹國。秦屬遼西郡。漢為昌黎郡。前燕慕
容皝徙都於此。元魏立營州,領昌黎、建德、遼東、樂浪、冀陽、營丘六郡。後
周為高寶寧所據。隋開皇置州,大業改遼西郡。唐武德元年改營州,萬歲通天元
年始入契丹。聖歷二年僑治漁陽。開元五年還治柳城。天寶元年改曰柳城郡。後
唐復為營州。太祖以居定州俘戶。統縣一:廣寧縣。漢柳城縣,屬遼西郡。東北
與奚、契丹接境。萬歲通天元年,入契丹李萬榮。神龍元年移幽州界。開元四年
復舊地。遼改今名。戶三千。
0
猜你喜歡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下)-第二部-第八章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海卷三百九十 列傳第一百四十九
《宋史》 ○李衡 王自中 家願 張綱卷八十四
《蘇軾集》 ◎尺牘八十四首(本卷實為八十三首卷二 求諫第四(凡十一章)
《貞觀政要》 太宗威容儼肅,百僚進見者,皆失其白鯨(下)-第97章-燈
《白鯨》 如藏才隱智,任重致遠
《菜根譚》卷二百十九 列傳第一百七
《明史》 ○張四維(子泰徵 甲徵) 馬卷八十一
《蘇軾集》 ◎尺牘八十六首 【與楊元素卷六十二 列傳第三十二
《晉書》 ◎劉琨(子群 琨兄輿 輿子演格蘭特船長的兒女(上)-第六章
《格蘭特船長的兒女》 1第九出 肅苑
《牡丹亭》 【一江風】〔貼上〕小春香,一種在卷一百七 列傳第四十五
《金史》 ○高汝礪 張行信 高汝礪卷九十三 列傳恩幸第八十一
《魏書》 ◎王叡 王仲興 寇猛 趙修安娜_卡列寧娜(上)-第2部-09
《安娜·卡列尼娜》 安復活(上)-第一部-41
《復活》 聶卷三
《武林舊事》 ○西湖游幸(都人游賞) 淳安娜_卡列寧娜(上)-第5部-02
《安娜·卡列尼娜》 到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六
《遼史》 ○耶律合住 劉景 劉六符卷三百二十七 列傳第八十六
《宋史》 ○王安石(子雱 唐坰附) 王卷六十八 商君列傳第八
《史記》 商君者,衛之諸庶孽公子也,名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