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十五 列傳第二十五
○蘇世長(子良嗣) 韋雲起(孫方質) 孫伏伽 張玄素
蘇世長,雍州武功人也。祖彤,後魏直散騎常侍。父振,周宕州刺史、建威
縣侯。周武帝時,世長年十餘歲,上書言事。武帝以其年小,召問:“讀何書?”
對曰:“讀《孝經》、《論語》。”武帝曰:“《孝經》、《論語》何所言?”
對曰:“《孝經》云:‘為國者不敢侮於鰥寡。’《論語》云:‘為政以德。’”
武帝善其對,令於獸門館讀書。以其父歿王事,因令襲爵,世長於武帝前擗踴號
泣,武帝為之改容。隋文帝受禪,世長又屢上便宜,頗有補益,超遷長安令。大
業中,為都水少監,使於上江督運。會江都難作,世長為煬帝發喪慟哭,哀感路
人。王世充僣號,署為太子太保、行台右僕射。與世充兄子弘烈及將豆盧褒俱鎮
襄陽。時弘烈娶褒女為妻,深相結托。高祖與褒有舊,璽書諭之,不從,頻斬使
者。武德四年,洛陽平,世長首勸弘烈歸降。既至京師,高祖誅褒而責世長來晚
之故,世長頓顙曰:“自古帝王受命,為逐鹿之喻,一人得之,萬夫斂手。豈有
獲鹿之後,忿同獵之徒,問爭肉之罪也?陛下應天順人,布德施惠,又安得忘管
仲、雍齒之事乎!且臣武功之士,經涉亂離,死亡略盡,惟臣殘命,得見聖朝,
陛下若復殺之,是絕其類也。實望天恩,使有遺種。”高祖與之有故,笑而釋之。
尋授玉山屯監。後於玄武門引見,語及平生,恩意甚厚。高祖曰:“卿自謂諂佞
耶,正直耶?”對曰:“臣實愚直。”高祖曰:“卿若直,何為背世充而歸我?”
對曰:“洛陽既平,天下為一,臣智窮力屈,始歸陛下。向使世充尚在,臣據漢
南,天意雖有所歸,人事足為勍敵。”高祖大笑。嘗嘲之曰:“名長意短,口正
心邪,棄忠貞於鄭國,忘信義於吾家。”世長對曰:“名長意短,實如聖旨;口
正心邪,未敢奉詔。昔竇融以河西降漢,十世封侯;臣以山南歸國,惟蒙屯監。”
即日擢拜諫議大夫。從幸涇陽校獵,大獲禽獸於旌門。高祖入御營,顧謂朝臣曰:
“今日畋樂乎?”世長進曰:“陛下遊獵,薄廢萬機,不滿十旬,未為大樂。”
高祖色變,既而笑曰:“狂態發耶?”世長曰:“為臣私計則狂,為陛下國計則
忠矣。”及突厥入寇,武功郡縣,多失戶口,是後下詔將幸武功校獵。世長又諫
曰:“突厥初入,大為民害,陛下救恤之道猶未發言,乃於其地又縱畋獵,非但
仁育之心有所不足,百姓供頓,將何以堪?”高祖不納。又嘗引之於披香殿,世
長酒酣,奏曰:“此殿隋煬帝所作耶?是何雕麗之若此也?”高祖曰:“卿好諫
似真,其心實詐。豈不知此殿是吾所造,何須設詭疑而言煬帝乎?”對曰:“臣
實不知。但見傾宮鹿台琉璃之瓦,並非受命帝王愛民節用之所為也。若是陛下作
此,誠非所宜。臣昔在武功,幸常陪侍,見陛下宅宇,才蔽風霜,當此之時,亦
以為足。今因隋之侈,民不堪命,數歸有道,而陛下得之,實謂懲其奢淫,不忘
儉約。今初有天下,而於隋宮之內,又加雕飾,欲撥其亂,寧可得乎?”高祖深
然之。後歷陝州長史、天策府軍諮祭酒。秦府初開文學館,引為學士。與房玄齡
等一十八人皆蒙圖畫,令文學褚亮為之贊,曰:“軍諮諧噱,超然辯悟。正色於
庭,匪躬之故。”貞觀初,聘於突厥,與頡利爭禮,不受賂遺,朝廷稱之。出為
巴州刺史,覆舟溺水而卒。世長機辯有學,博涉而簡率,嗜酒,無威儀。初在陝
州,部內多犯法,世長莫能禁,乃責躬引咎,自撻於都街。伍伯嫉其詭,鞭之見
血,世長不勝痛,大呼而走,觀者鹹以為笑,議者方稱其詐。
子良嗣,高宗時遷周王府司馬。王時年少,舉事不法,良嗣正色匡諫,甚見
敬憚。王府官屬多非其人,良嗣守文檢括,莫敢有犯,深為高宗所稱。遷荊州大
都督府長史。高宗使宦者緣江采異竹,將於苑中植之。宦者科舟載竹,所在縱暴。
還過荊州,良嗣囚之,因上疏切諫,稱:“遠方求珍異以疲道路,非聖人抑己愛
人之道。又小人竊弄威福,以虧皇明。”言甚切直。疏奏,高宗下制慰勉,遽令
棄竹於江中。永淳中,為雍州長史。時關中大飢,人相食,盜賊縱橫。良嗣為政
嚴明,盜發三日內無不擒擿。則天臨朝,遷工部尚書。尋代王德真為納言,累
封溫國公。為西京留守,則天賦詩餞送,賞遇甚渥。時尚方監裴匪躬檢校西苑,
將鬻苑中果菜以收其利。良嗣駁之曰:“昔公儀相魯,猶能拔葵去織,未聞萬乘
之主,鬻其果菜以與下人爭利也。”匪躬遂止。無幾,追入都,遷文昌左相、同
鳳閣鸞台三品。載初元年春,罷文昌左相,加位特進,仍依舊知政事。與地官尚
書韋方質不協,及方質坐事當誅,辭引良嗣,則天特保明之。良嗣謝恩拜伏,便
不能復起,輿歸其家,詔御醫張文仲、韋慈藏往視疾。其日薨,年八十五。則天
輟朝三日,舉哀於觀風門,敕百官就宅赴吊。贈開府儀同三司,益州都督,賜絹
布八百段、米粟八百碩,兼降璽書弔祭。其子踐言,太常丞,尋為酷吏所陷,配
流嶺南而死。追削良嗣官爵,籍沒其家。景龍元年,追贈良嗣司空。
踐言子務玄,襲爵溫國公,開元中,為邠王府長史。
韋雲起,雍州萬年人。伯父澄,武德初國子祭酒、綿州刺史。雲起,隋開皇
中明經舉,授符璽直長。嘗因奏事,文帝問曰:“外間有不便事,汝可言之。”
時兵部侍郎柳述在帝側,雲起應聲奏曰:“柳述驕豪,未嘗經事,兵機要重,非
其所堪,徒以公主之婿,遂居要職。臣恐物議以陛下官不擇賢,濫以天秩加於私
愛,斯亦不便之大者。”帝甚然其言,顧謂述曰:“雲起之言,汝藥石也,可師
友之。”仁壽初,詔在朝文武舉人,述乃舉雲起,進授通事舍人。大業初,改為
通事謁者。又上疏奏曰:“今朝廷之內多山東人,而自作門戶,更相剡薦,附下
罔上,共為朋黨。不抑其端,必傾朝政,臣所以痛心扼腕,不能默已。謹件朋黨
人姓名及奸狀如左。”煬帝令大理推究,於是左丞郎蔚之、司隸別駕郎楚之並坐
朋黨,配流漫頭赤水,余免官者九人。會契丹入抄營州,詔雲起護突厥兵往討契
丹部落。啟民可汗發騎二萬,受其處分。雲起分為二十營,四道俱引,營相去各
一里,不得交雜。聞鼓聲而行,聞角聲而止,自非公使,勿得走馬。三令五申之
後,擊鼓而發,軍中有犯約者,斬紇乾一人,持首以徇。於是突厥將帥來入謁之,
皆膝行股戰,莫敢仰視。契丹本事突厥,情無猜忌,雲起既入其界,使突厥詐雲,
向柳城郡欲共高麗交易,勿言營中有隋使,敢漏泄者斬之。契丹不備。去賊營百
里,詐引南度,夜復退還,去營五十里,結陣而宿,契丹弗之知也。既明,俱發,
馳騎襲之,盡獲其男女四萬口,女子及畜產以半賜突厥,余將入朝,男子皆殺之。
煬帝大喜,集百官曰:“雲起用突厥而平契丹,行師奇譎,才兼文武,又立朝謇
諤,朕今親自舉之。”擢為治書御史。雲起乃奏劾曰:“內史侍郎虞世基,職典
樞要,寄任隆重;御史大夫裴蘊,特蒙殊寵,維持內外。今四方告變,不為奏聞,
賊數實多,或減言少。陛下既聞賊少,發兵不多,眾寡懸殊,往皆莫克,故使官
軍失利,賊黨日滋。此而不繩,為害將大,請付有司,詰正其罪。”大理卿鄭善
果奏曰:“雲起詆訾名臣,所言不實,非毀朝政,妄作威權。”由是左遷大理司
直。煬帝幸揚州,雲起告歸長安,屬義旗入關,於長樂宮謁見。義寧元年,授司
農卿,封陽城縣公。武德元年,加授上開府儀同三司,判農圃監事。是歲,欲大
發兵討王世充,雲起上表諫曰:“國家承喪亂之後,百姓流離,未蒙安養,頻年
不熟,關內阻飢。京邑初平,物情未附,鼠竊狗盜,猶為國憂。盩厔司竹,余氛
未殄;藍田、谷口,群盜實多。朝夕伺間,極為國害。雖京城之內,每夜賊發。
北有師都,連結胡寇,斯乃國家腹心之疾也。舍此不圖,而窺兵函、洛,若師出
之後,內盜乘虛,一旦有變,禍將不小。臣謂王世充遠隔千里,山川懸絕,無能
為害,待有餘力,方可討之。今內難未弭,且宜弘於度外。如臣愚見,請暫戢兵,
務穡勸農,安人和眾。關中小盜,自然寧息。秦川將卒,賈勇有餘,三年之後,
一舉便定。今雖欲速,臣恐未可。”乃從之。會突厥入寇,詔雲起總領豳、寧已
北九州兵馬,便宜從事。四年,授西麟州刺史,司農卿如故。尋代趙郡王孝恭為
夔州刺史,轉遂州都督,懷柔夷獠,鹹得眾心。遷益州行台民部尚書,尋轉行台
兵部尚書。行台僕射竇軌多行殺戮,又妄奏獠反,冀得集兵。因此作威,肆其凶
暴,雲起多執不從。雲起又營私產,交通生獠,以規其利,軌亦對眾言之,由是
構隙,情相猜貳。隱太子之死也,敕遣軌息馳驛詣益州報軌,軌乃疑雲起弟慶儉、
堂弟慶嗣及親族並事東宮,慮其聞狀或將為變,先設備而後告之。雲起果不信,
問曰:“詔書何在?”軌曰:“公,建成黨也,今不奉詔,同反明矣。”遂執殺
之。初,雲起年少時,師事太學博士王頗,頗每與之言及時事,甚嘉嘆之,乃謂
之曰:“韋生識悟如是,必能自取富貴;然剛腸嫉惡,終當以此害身。”竟如頗
言。子師實,垂拱初,官至華州刺史、太子少詹事,封扶陽郡公。
師實子方質,則天初鸞台侍郎、地官尚書、同鳳閣鸞台平章事。時改修《垂
拱格式》,方質多所損益,甚為時人所稱。俄而武承嗣、三思當朝用事,諸宰相
鹹傾附之。方質疾假,承嗣等詣宅問疾,方質據床不為之禮。左右云:“踞見權
貴,恐招危禍。”方質曰:“吉凶命也。大丈夫豈能折節曲事近戚,以求苟免也。”
尋為酷吏周興、來子珣所構,配流儋州,仍籍沒其家。尋卒。神龍初雪免。
孫伏伽,貝州武城人。大業末,自大理寺史累補萬年縣法曹。武德元年,初
以三事上諫。其一曰:
臣聞天子有諍臣,雖無道不失其天下;父有諍子,雖無道不陷於不義。故云
子不可不諍於父,臣不可不諍於君。以此言之,臣之事君,猶子之事父故也。隋
後主所以失天下者,何也?止為不聞其過。當時非無直言之士,由君不受諫,自
謂德盛唐堯,功過夏禹,窮侈極欲,以恣其心。天下之士,肝腦塗地,戶口減耗,
盜賊日滋,而不覺知者,皆由朝臣不敢告之也。向使修嚴父之法,開直言之路,
選賢任能,賞罰得中,人人樂業,誰能搖動者乎?所以前朝好為變更,不師古訓
者,止為天誘其咎,將以開今聖唐也。陛下龍舉晉陽,天下回響,計不旋踵,大
位遂隆。陛下勿以唐得天下之易,不知隋失之不難也。陛下貴為天子,富有天下,
動則左史書之,言則右史書之。既為竹帛所拘,何可恣情不慎?凡有搜狩,須順
四時,既代天理,安得非時妄動?陛下二十日龍飛,二十一日有獻鷂雛者,此乃
前朝之弊風,少年之事務,何忽今日行之!又聞相國參軍事盧牟子獻琵琶,長安
縣丞張安道獻弓箭,頻蒙賞勞。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陛下必有所欲,何求而不得?陛下所少者,豈此物哉!願陛下察臣愚忠,則天下
幸甚。
其二曰:
百戲散樂,本非正聲,有隋之末,大見崇用,此謂淫風,不可不改。近者,
太常官司於人間借婦女裙襦五百餘具,以充散妓之服,雲擬五月五日於玄武門游
戲。臣竊思審,實損皇猷,亦非貽厥子孫謀,為後代法也。故《書》云:“無以
小怨為無傷而弗去。”恐從小至於大故也。《論語》云:“放鄭聲,遠佞人。”
又云:“樂則《韶》舞。”以此言之,散妓定非功成之樂也。如臣愚見,請並廢
之。則天下不勝幸甚。
其三曰:
臣聞性相近而習相遠,以其所好相染也。故《書》云:“與治同道罔弗興,
與亂同事罔弗亡。”以此言之,興亂其在斯與!皇太子及諸王等左右群僚,不可
不擇而任之也。如臣愚見,但是無義之人,及先來無賴,家門不能邕睦;及好奢
華馳獵馭射,專作慢游狗馬、聲色歌舞之人,不得使親而近之也。此等止可悅耳
目,備驅馳,至於拾遺補闕,決不能為也。臣歷窺往古,下觀近代,至於子孫不
孝,兄弟離間,莫不為左右亂之也。願陛下妙選賢才,以為皇太子僚友,如此即
克隆盤石,永固維城矣。
高祖覽之大悅,下詔曰“秦以不聞其過而亡,典籍豈無先誡?臣僕諂諛,故
弗之覺也。漢高祖反正,從諫如流。洎乎文、景繼業,宣、元承緒,不由斯道,
孰隆景祚?周、隋之季,忠臣結舌,一言喪邦,諒足深誡。永言於此,常深嘆息。
朕每惟寡薄,恭膺寶命,雖不能性與天道,庶思勉力,常冀弼諧,以匡不逮。而
群公卿士,罕進直言,將申虛受之懷,物所未諭。萬年縣法曹孫伏伽,至誠慷慨,
詞義懇切,指陳得失,無所迴避。非有不次之舉,曷貽利行之益!伏伽既懷諒直,
宜處憲司,可治書侍御史。仍頒示遠近,知朕意焉。”兼賜帛三百匹。時軍國多
事,賦斂繁重,伏伽屢奏請改革,高祖並納焉。二年,高祖謂裴寂曰:“隋末無
道,上下相蒙,主則驕矜,臣惟諂佞。上不聞過,下不盡忠,至使社稷傾危,身
死匹夫之手。朕撥亂反正,志在安人,平亂任武臣,守成委文吏,庶得各展器能,
以匡不逮。比每虛心接待,冀聞讜言。然惟李綱善盡忠款,孫伏伽可謂誠直,余
人猶踵弊風,俯首而已,豈朕所望哉!”及平王世充、竇建德,大赦天下,既而
責其黨與,並令配遷。伏伽上表諫曰:
臣聞王言無戲,自古格言;去食存信,聞諸舊典。故《書》云:“爾無不信,
朕不食言。”又《論語》雲,一言出口,駟不及舌。以此而論,言之出口,不可
不慎。伏惟陛下光臨區宇,覆育群生,率土之濱,誰非臣妾。絲綸一發,取信萬
方,使聞之者不疑,見之者不惑。陛下今月二日發雲雨之制,光被黔黎,無所間
然,公私蒙賴。既雲常赦不免,皆赦除之,此非直赦其有罪,亦是與天下斷當,
許其更新。以此言之,但是赦後,即便無事。因何王世充及建德部下,赦後乃欲
遷之?此是陛下自違本心,欲遣下人若為取則?若欲子細推尋,逆城之內,人誰
無罪?故《書》云:“殲厥渠魁,脅從罔治。”若論渠魁,世充等為首,渠魁尚
免,脅從何辜?且古人云:“蹠狗吠堯,蓋非其主。”在東都城內及建德部下,
乃有與陛下積小故舊,編髮友朋,猶尚有人敗後始至者。此等豈忘陛下,皆雲被
壅故也。以此言之,自外疏者,竊謂無罪。又《書》云:“非知之艱,行之惟艱。”
上古以來,何代無君,所以只稱堯、舜之善者,何也?直由為天子者實難,善名
難得故也。往者天下未平,威權須應機而作;今四方既定,設法須與人共之。但
法者,陛下自作之,還須守之,使天下百姓信而畏之。今自為無信,欲遣兆人若
為信畏?故《書》云:“無偏無黨,王道蕩蕩;無黨無偏,王道平平。”賞罰之
行,達乎貴賤,聖人製法,無限親疏。如臣愚見,世充、建德下偽官,經赦合免
責情,欲遷配者,請並放之,則天下幸甚。
又上表請置諫官,高祖皆納焉。
太宗即位,賜爵樂安縣男。貞觀元年,轉大理少卿。太宗嘗馬射,伏伽上書
諫曰:“臣聞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立不倚衡。以此言之,天下之主,
不可履險乘危明矣。臣又聞天子之居也,則禁衛九重;其動也,則出警入蹕。此
非極尊其居處,乃為社稷生靈之大計耳。故古人云:‘一人有慶,兆人賴之。’
臣竊聞陛下猶自走馬射帖,娛悅近臣,此乃無禁乘危,竊為陛下有所不取也。何
者?一則非光史冊,二則未足顯揚,又非所以導養聖躬,亦不可以垂範後代。此
只是少年諸王之所務,豈得既為天子,今日猶行之乎?陛下雖欲自輕,其奈社稷
天下何!如臣愚見,竊謂不可。”太宗覽之大悅。五年,坐奏囚誤失免官。尋起
為刑部郎中,累遷大理少卿,轉民部侍郎。十四年,拜大理卿,後出為陝州刺史。
永徽五年,以年老致仕。顯慶三年卒。
張玄素,蒲州虞鄉人。隋末,為景城縣戶曹。竇建德攻陷景城,玄素被執,
將就戮,縣民千餘人號泣請代其命,曰:“此人清慎若是,今倘殺之,乃無天也。
大王將定天下,當深加禮接,以招四方,如何殺之,使善人解體?”建德遽命釋
之,署為治書侍御史,固辭不受。及江都不守,又召拜黃門侍郎,始應命。建德
平,授景城都督府錄事參軍。太宗聞其名,及即位,召見,訪以政道。對曰:
“臣觀自古以來,未有如隋室喪亂之甚,豈非其君自專,其法日亂。向使君虛受
於上,臣弼違於下,豈至於此?且萬乘之重,又欲自專庶務,日斷十事而五條不
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況一日萬機,己多虧失,以日繼月,乃至累年,
乖謬既多,不亡何待!如其廣任賢良,高居深視,百司奉職,誰敢犯之?臣又觀
隋末沸騰,被於宇縣,所爭天下者不過十數人,余皆保邑全身,思歸有道。是知
人慾背主為亂者鮮矣,但人君不能安之,遂致於亂。陛下若近覽危亡,日慎一日,
堯、舜之道,何以能加!”太宗善其對,擢拜侍御史,尋遷給事中。貞觀四年,
詔發卒修洛陽宮乾陽殿,以備巡幸。玄素上書諫曰:
微臣竊思秦始皇之為君也,藉周室之餘、六國之盛,將貽之萬葉,及其子而
亡,良由逞嗜奔欲,逆天害人者也。是知天下不可以力勝,神祗不可以親恃,惟
當弘儉約,薄賦斂,慎終如始,可以永固。方今承百王之末,屬凋弊之餘,必欲
節之以禮制,陛下宜以身為先。東都未有幸期,即何須補葺?諸王今並出藩,又
須營構,興發漸多,豈疲人之所望?其不可一也。陛下初平東都之始,層樓廣殿,
皆令撤毀,天下翕然,同心欣仰。豈有初則惡其侈靡,今乃襲其雕麗?其不可二
也。每承音旨,未即巡幸,此則事不急之務,成虛費之勞。國無兼年之積,何用
兩都之好,勞役過度,怨讟將起。其不可三也。百姓承亂離之後,財力凋盡,天
恩含育,粗見存立,饑寒猶切,生計未安,三五年間,恐未平復。奈何營未幸之
都,奪疲人之力?其不可四也。昔漢高祖將都洛陽,婁敬一言,即日西駕,豈不
知地惟土中,貢賦所均,但以形勝不如關內也。伏惟陛下化凋弊之人,革澆漓之
俗,為日尚淺,未甚淳和。斟酌事宜,詎可東幸?其不可五也。臣又嘗見隋室造
殿,楹棟宏壯,大木非隨近所有,多從豫章采來。二千人曳一柱,其下施轂,皆
以生鐵為之,若用木輪,便即火出。鐵轂既生,行一二里即有破壞,仍數百人別
齎鐵轂以隨之,終日不過進三二十里。略計一柱,已用數十萬功,則余費又過於
此。臣聞阿房成,秦人散;章華就,楚眾離;及乾陽畢功,隋人解體。且以陛下
今時功力,何如隋日?役瘡痍之人,襲亡隋之弊,以此言之,恐甚於煬帝。深願
陛下思之,無為由余所笑,則天下幸甚。
太宗曰:“卿謂我不如煬帝,何如桀、紂?”對曰:“若此殿卒興,所謂同
歸於亂。且陛下初平東都,太上皇敕大殿高門並宜焚毀,陛下以瓦木可用,不宜
焚灼,請賜與貧人。事雖不行,然天下翕然謳歌至德。今若遵舊制,即是隋役復
興。五六年間,趨舍頓異,何以昭示子孫,光敷四海?”太宗嘆曰:“我不思量,
遂至於此。”顧謂房玄齡曰:“洛陽土中,朝貢道均,朕故修營,意在便於百姓。
今玄素上表,實亦可依,後必事理須行,露坐亦復何苦,所有作役,宜即停之。
然以卑乾尊,古來不易,非其忠直,安能若此?可賜彩二百匹。”侍中魏徵嘆曰:
“張公論事,遂有回天之力,可謂仁人之言,其利博哉!”累遷太子少詹事,轉
右庶子。
時承乾居chun6*宮,頗以游畋廢學,玄素上書諫曰:“臣聞皇天無親,惟德是輔,
苟違天道,人神同棄。然古三驅之禮,非欲教殺,將為百姓除害,故湯羅一面,
天下歸仁。今苑中娛獵,雖名異游畋,若行之無常,終虧雅度。且傅說曰:‘學
不師古,匪說攸聞。’然則弘道在於學古,學古必資師訓。既奉恩詔,令孔穎達
侍講,望數存問,以補萬一。仍博遣有名行學士,兼朝夕侍奉。覽聖人之遺教,
察既行之往事,日知其所不足,月無忘其所能。此則盡善盡美,夏啟、周誦,焉
足言哉!夫為人上者,未有不求其善,但以性不勝情,耽惑成亂。耽惑既甚,忠
言遂塞,所以臣下苟順,君道漸虧。古人有言:‘勿以小惡而不去,小善而不為。’
故知禍福之來,皆起於漸。殿下地居儲兩,當須廣樹嘉猷。既有好畋之淫,何以
主斯匕鬯?慎終如始,猶懼漸衰,始尚不慎,終將安保!”尋又兼太子少詹事。
十三年,又上書諫曰:“臣聞周公以大聖之材,猶握髮吐飧,引納白屋,而況後
之聖賢,敢輕斯道?是以禮制皇太子入學而行齒胄,欲使太子知君臣、父子、長
幼之道。然君臣之義、父子之親、尊卑之序、長幼之節,用之方寸之內,弘之四
海之外,皆因行以遠聞,假言以光被。伏惟殿下睿質已隆,尚須學文以飾其表。
至如孔穎達、趙弘智等,非惟宿德鴻儒,亦兼達政要,望令數得侍講,開釋物理,
覽古諭今,增暉睿德。而雕蟲小伎之流,只可時命追隨,以代博弈耳。若其騎射
畋游,酣歌戲玩,以悅耳目,終穢心神,漸染既久,必移情性。古人有言:‘心
為萬事主,動而無節即亂。’臣恐殿下敗德之源,在於此矣。”承乾並不能納。
太宗知玄素在東宮頻有進諫,十四年,擢授銀青光祿大夫,行太子左庶子。時承
乾久不坐朝,玄素諫曰:“宮內止有婦人耳,不知如樊姬之徒,可與弘益聖德者
有幾?若遂無賢哲,便是親嬖倖,遠忠良。人不見德,何以光敷三善?且宮儲之
寄,於國為重,所以廣置群僚,以輔睿德。今乃動經時月,不見宮臣,納誨既疏,
將何補闕?”承乾嫉其數諫,遣戶奴夜以馬撾擊之,殆至於死。承乾又嘗於宮中
擊鼓,聲聞於外,玄素叩閣請見,極言切諫,承乾乃出宮內鼓,對玄素毀之。是
歲,太宗嘗對朝問玄素歷官所由,玄素既出自刑部令史,甚以慚恥。諫議大夫褚
遂良上疏曰:“臣聞君子不失言於人,聖主不戲言於臣。言則史書之,禮成之,
樂歌之。居上能禮其臣,臣始能盡力以奉其上。近代宋孝武輕言肆口,侮弄朝臣,
攻其門戶,乃至狼狽。良史書之,以為非是。陛下昨見問張玄素云:‘隋任何官?’
奏云:‘縣尉。’又問:‘未為縣尉已前?’奏云:‘流外。’又問:‘在何曹
司?’玄素將出閣門,殆不能移步,精爽頓盡,色類死灰。朝臣見之,多所驚怪。
大唐創歷,任官以才;卜祝庸保,量能使用。陛下禮重玄素,頻年任使,擢授三
品,翼贊皇儲,自不可更對群臣,窮其門戶,棄昔日之殊恩,成一朝之愧恥。人
君之御臣下也,禮義以導之,惠澤以驅之,使其負戴玄天,罄輸臣節,猶恐德禮
不加,人不自勵。若無故忽略,使其羞慚,鬱結於懷,衷心靡樂,責其伏節死義,
其可得乎?”書奏,太宗謂遂良曰:“朕亦悔此問,今得卿疏,深會我心。”承
乾既敗德日增,玄素又上書諫曰:
臣聞孔子云:“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然《書》、《傳》所載,言
之或遠,尋覽近事,得失斯存。至如周武帝平定山東,卑宮菲食,以安海內。太
子贇舉措無端,穢德日著。烏九軌知其不可,具言於武帝;武帝慈仁,望其漸改。
及至踐祚,狂暴肆情,區宇崩離,宗祀覆滅,即隋文帝所代是也。文帝因周衰弱,
憑藉女資,雖無大功於天下,然布德行仁,足為萬姓所賴。勇為太子,不能近遵
君父之節儉,而務驕侈,今之山池遺蹟,即殿下所親睹是也。此時亦恃君親之恩,
自謂太山之固,詎知邪臣敢進其說?向使動靜有常,進退合度,親君子,疏小人,
舍浮華,尚恭儉,雖有邪臣間之,何能致慈父之隙?豈不由積德未弘,令聞不著,
讒言一至,遂成其禍?竊惟皇儲之寄,荷戴殊重,如其積德不弘,何以嗣守成業?
聖上以殿下親則父子,事兼家國,所套用物,不為節限。恩旨未逾六旬,用物已
過七萬,驕奢之極,孰雲過此。龍樓之下,惟聚工匠;望苑之內,不睹賢良。今
言孝敬則闕視膳問安之禮,語恭順則違君父慈訓之方,求風聲則無愛學好道之實,
觀舉措則有因緣誅戮之罪。宮臣正士,未嘗在側;群邪淫巧,昵近深宮。愛好者
皆游手雜色,施與者並圖畫雕鏤。在外瞻仰,已有此失;居中隱密,寧可勝計哉!
宣猷禁門,不異闤闠,朝入暮出,穢聲已遠。臣以德音日損,頻上諫書,自爾已
來,縱逸尤甚。右庶子趙弘智經明行修,當今善士,臣每奏請,望數召進,與之
談論,庶廣徽猷。令旨反有猜嫌,謂臣妄相推引。從善如流,尚恐不逮;飾非拒
諫,必招敗損。方崇閉塞之源,不慕欽明之術,雖抱睿哲之資,終罹罔念之咎。
古人云:“苦藥利病,苦言利行。”伏惟居安思危,日慎一日。
書入,承乾不納,乃遣刺客將加屠害。俄屬宮廢,玄素隨例除史。十八年,
起授潮州刺史,轉鄧州刺史。永徽中,以年老致仕。龍朔三年,加授銀青光祿大
夫。麟德元年卒。
史臣曰:伏伽上疏於高祖,玄素進言於太宗,從疏賤以乾至尊,懷切直以明
正理,可謂至難矣。既而並見抽獎,鹹蒙顧遇。自非下情忠到,效匪躬之節,上
聽聰明,致如流之美,孰能至於此乎?《書》曰:“木從繩則正,後從諫則聖。”
斯之謂矣。世長幼而聰悟,長能規諫;雲起屏絕朋黨,罔避驕豪。歷覽言行,鹹
有可觀。而雲起吐茹無方,世長終成詭詐,其不令也宜哉!方諸孫、張二子,知
不迨矣。
贊曰:言為身文,感義忘身。不有忠膽,安輕逆鱗?蘇、韋果俊,伽、素忠
純。悟主匡失,猗歟諍臣。
蘇世長,雍州武功人也。祖彤,後魏直散騎常侍。父振,周宕州刺史、建威
縣侯。周武帝時,世長年十餘歲,上書言事。武帝以其年小,召問:“讀何書?”
對曰:“讀《孝經》、《論語》。”武帝曰:“《孝經》、《論語》何所言?”
對曰:“《孝經》云:‘為國者不敢侮於鰥寡。’《論語》云:‘為政以德。’”
武帝善其對,令於獸門館讀書。以其父歿王事,因令襲爵,世長於武帝前擗踴號
泣,武帝為之改容。隋文帝受禪,世長又屢上便宜,頗有補益,超遷長安令。大
業中,為都水少監,使於上江督運。會江都難作,世長為煬帝發喪慟哭,哀感路
人。王世充僣號,署為太子太保、行台右僕射。與世充兄子弘烈及將豆盧褒俱鎮
襄陽。時弘烈娶褒女為妻,深相結托。高祖與褒有舊,璽書諭之,不從,頻斬使
者。武德四年,洛陽平,世長首勸弘烈歸降。既至京師,高祖誅褒而責世長來晚
之故,世長頓顙曰:“自古帝王受命,為逐鹿之喻,一人得之,萬夫斂手。豈有
獲鹿之後,忿同獵之徒,問爭肉之罪也?陛下應天順人,布德施惠,又安得忘管
仲、雍齒之事乎!且臣武功之士,經涉亂離,死亡略盡,惟臣殘命,得見聖朝,
陛下若復殺之,是絕其類也。實望天恩,使有遺種。”高祖與之有故,笑而釋之。
尋授玉山屯監。後於玄武門引見,語及平生,恩意甚厚。高祖曰:“卿自謂諂佞
耶,正直耶?”對曰:“臣實愚直。”高祖曰:“卿若直,何為背世充而歸我?”
對曰:“洛陽既平,天下為一,臣智窮力屈,始歸陛下。向使世充尚在,臣據漢
南,天意雖有所歸,人事足為勍敵。”高祖大笑。嘗嘲之曰:“名長意短,口正
心邪,棄忠貞於鄭國,忘信義於吾家。”世長對曰:“名長意短,實如聖旨;口
正心邪,未敢奉詔。昔竇融以河西降漢,十世封侯;臣以山南歸國,惟蒙屯監。”
即日擢拜諫議大夫。從幸涇陽校獵,大獲禽獸於旌門。高祖入御營,顧謂朝臣曰:
“今日畋樂乎?”世長進曰:“陛下遊獵,薄廢萬機,不滿十旬,未為大樂。”
高祖色變,既而笑曰:“狂態發耶?”世長曰:“為臣私計則狂,為陛下國計則
忠矣。”及突厥入寇,武功郡縣,多失戶口,是後下詔將幸武功校獵。世長又諫
曰:“突厥初入,大為民害,陛下救恤之道猶未發言,乃於其地又縱畋獵,非但
仁育之心有所不足,百姓供頓,將何以堪?”高祖不納。又嘗引之於披香殿,世
長酒酣,奏曰:“此殿隋煬帝所作耶?是何雕麗之若此也?”高祖曰:“卿好諫
似真,其心實詐。豈不知此殿是吾所造,何須設詭疑而言煬帝乎?”對曰:“臣
實不知。但見傾宮鹿台琉璃之瓦,並非受命帝王愛民節用之所為也。若是陛下作
此,誠非所宜。臣昔在武功,幸常陪侍,見陛下宅宇,才蔽風霜,當此之時,亦
以為足。今因隋之侈,民不堪命,數歸有道,而陛下得之,實謂懲其奢淫,不忘
儉約。今初有天下,而於隋宮之內,又加雕飾,欲撥其亂,寧可得乎?”高祖深
然之。後歷陝州長史、天策府軍諮祭酒。秦府初開文學館,引為學士。與房玄齡
等一十八人皆蒙圖畫,令文學褚亮為之贊,曰:“軍諮諧噱,超然辯悟。正色於
庭,匪躬之故。”貞觀初,聘於突厥,與頡利爭禮,不受賂遺,朝廷稱之。出為
巴州刺史,覆舟溺水而卒。世長機辯有學,博涉而簡率,嗜酒,無威儀。初在陝
州,部內多犯法,世長莫能禁,乃責躬引咎,自撻於都街。伍伯嫉其詭,鞭之見
血,世長不勝痛,大呼而走,觀者鹹以為笑,議者方稱其詐。
子良嗣,高宗時遷周王府司馬。王時年少,舉事不法,良嗣正色匡諫,甚見
敬憚。王府官屬多非其人,良嗣守文檢括,莫敢有犯,深為高宗所稱。遷荊州大
都督府長史。高宗使宦者緣江采異竹,將於苑中植之。宦者科舟載竹,所在縱暴。
還過荊州,良嗣囚之,因上疏切諫,稱:“遠方求珍異以疲道路,非聖人抑己愛
人之道。又小人竊弄威福,以虧皇明。”言甚切直。疏奏,高宗下制慰勉,遽令
棄竹於江中。永淳中,為雍州長史。時關中大飢,人相食,盜賊縱橫。良嗣為政
嚴明,盜發三日內無不擒擿。則天臨朝,遷工部尚書。尋代王德真為納言,累
封溫國公。為西京留守,則天賦詩餞送,賞遇甚渥。時尚方監裴匪躬檢校西苑,
將鬻苑中果菜以收其利。良嗣駁之曰:“昔公儀相魯,猶能拔葵去織,未聞萬乘
之主,鬻其果菜以與下人爭利也。”匪躬遂止。無幾,追入都,遷文昌左相、同
鳳閣鸞台三品。載初元年春,罷文昌左相,加位特進,仍依舊知政事。與地官尚
書韋方質不協,及方質坐事當誅,辭引良嗣,則天特保明之。良嗣謝恩拜伏,便
不能復起,輿歸其家,詔御醫張文仲、韋慈藏往視疾。其日薨,年八十五。則天
輟朝三日,舉哀於觀風門,敕百官就宅赴吊。贈開府儀同三司,益州都督,賜絹
布八百段、米粟八百碩,兼降璽書弔祭。其子踐言,太常丞,尋為酷吏所陷,配
流嶺南而死。追削良嗣官爵,籍沒其家。景龍元年,追贈良嗣司空。
踐言子務玄,襲爵溫國公,開元中,為邠王府長史。
韋雲起,雍州萬年人。伯父澄,武德初國子祭酒、綿州刺史。雲起,隋開皇
中明經舉,授符璽直長。嘗因奏事,文帝問曰:“外間有不便事,汝可言之。”
時兵部侍郎柳述在帝側,雲起應聲奏曰:“柳述驕豪,未嘗經事,兵機要重,非
其所堪,徒以公主之婿,遂居要職。臣恐物議以陛下官不擇賢,濫以天秩加於私
愛,斯亦不便之大者。”帝甚然其言,顧謂述曰:“雲起之言,汝藥石也,可師
友之。”仁壽初,詔在朝文武舉人,述乃舉雲起,進授通事舍人。大業初,改為
通事謁者。又上疏奏曰:“今朝廷之內多山東人,而自作門戶,更相剡薦,附下
罔上,共為朋黨。不抑其端,必傾朝政,臣所以痛心扼腕,不能默已。謹件朋黨
人姓名及奸狀如左。”煬帝令大理推究,於是左丞郎蔚之、司隸別駕郎楚之並坐
朋黨,配流漫頭赤水,余免官者九人。會契丹入抄營州,詔雲起護突厥兵往討契
丹部落。啟民可汗發騎二萬,受其處分。雲起分為二十營,四道俱引,營相去各
一里,不得交雜。聞鼓聲而行,聞角聲而止,自非公使,勿得走馬。三令五申之
後,擊鼓而發,軍中有犯約者,斬紇乾一人,持首以徇。於是突厥將帥來入謁之,
皆膝行股戰,莫敢仰視。契丹本事突厥,情無猜忌,雲起既入其界,使突厥詐雲,
向柳城郡欲共高麗交易,勿言營中有隋使,敢漏泄者斬之。契丹不備。去賊營百
里,詐引南度,夜復退還,去營五十里,結陣而宿,契丹弗之知也。既明,俱發,
馳騎襲之,盡獲其男女四萬口,女子及畜產以半賜突厥,余將入朝,男子皆殺之。
煬帝大喜,集百官曰:“雲起用突厥而平契丹,行師奇譎,才兼文武,又立朝謇
諤,朕今親自舉之。”擢為治書御史。雲起乃奏劾曰:“內史侍郎虞世基,職典
樞要,寄任隆重;御史大夫裴蘊,特蒙殊寵,維持內外。今四方告變,不為奏聞,
賊數實多,或減言少。陛下既聞賊少,發兵不多,眾寡懸殊,往皆莫克,故使官
軍失利,賊黨日滋。此而不繩,為害將大,請付有司,詰正其罪。”大理卿鄭善
果奏曰:“雲起詆訾名臣,所言不實,非毀朝政,妄作威權。”由是左遷大理司
直。煬帝幸揚州,雲起告歸長安,屬義旗入關,於長樂宮謁見。義寧元年,授司
農卿,封陽城縣公。武德元年,加授上開府儀同三司,判農圃監事。是歲,欲大
發兵討王世充,雲起上表諫曰:“國家承喪亂之後,百姓流離,未蒙安養,頻年
不熟,關內阻飢。京邑初平,物情未附,鼠竊狗盜,猶為國憂。盩厔司竹,余氛
未殄;藍田、谷口,群盜實多。朝夕伺間,極為國害。雖京城之內,每夜賊發。
北有師都,連結胡寇,斯乃國家腹心之疾也。舍此不圖,而窺兵函、洛,若師出
之後,內盜乘虛,一旦有變,禍將不小。臣謂王世充遠隔千里,山川懸絕,無能
為害,待有餘力,方可討之。今內難未弭,且宜弘於度外。如臣愚見,請暫戢兵,
務穡勸農,安人和眾。關中小盜,自然寧息。秦川將卒,賈勇有餘,三年之後,
一舉便定。今雖欲速,臣恐未可。”乃從之。會突厥入寇,詔雲起總領豳、寧已
北九州兵馬,便宜從事。四年,授西麟州刺史,司農卿如故。尋代趙郡王孝恭為
夔州刺史,轉遂州都督,懷柔夷獠,鹹得眾心。遷益州行台民部尚書,尋轉行台
兵部尚書。行台僕射竇軌多行殺戮,又妄奏獠反,冀得集兵。因此作威,肆其凶
暴,雲起多執不從。雲起又營私產,交通生獠,以規其利,軌亦對眾言之,由是
構隙,情相猜貳。隱太子之死也,敕遣軌息馳驛詣益州報軌,軌乃疑雲起弟慶儉、
堂弟慶嗣及親族並事東宮,慮其聞狀或將為變,先設備而後告之。雲起果不信,
問曰:“詔書何在?”軌曰:“公,建成黨也,今不奉詔,同反明矣。”遂執殺
之。初,雲起年少時,師事太學博士王頗,頗每與之言及時事,甚嘉嘆之,乃謂
之曰:“韋生識悟如是,必能自取富貴;然剛腸嫉惡,終當以此害身。”竟如頗
言。子師實,垂拱初,官至華州刺史、太子少詹事,封扶陽郡公。
師實子方質,則天初鸞台侍郎、地官尚書、同鳳閣鸞台平章事。時改修《垂
拱格式》,方質多所損益,甚為時人所稱。俄而武承嗣、三思當朝用事,諸宰相
鹹傾附之。方質疾假,承嗣等詣宅問疾,方質據床不為之禮。左右云:“踞見權
貴,恐招危禍。”方質曰:“吉凶命也。大丈夫豈能折節曲事近戚,以求苟免也。”
尋為酷吏周興、來子珣所構,配流儋州,仍籍沒其家。尋卒。神龍初雪免。
孫伏伽,貝州武城人。大業末,自大理寺史累補萬年縣法曹。武德元年,初
以三事上諫。其一曰:
臣聞天子有諍臣,雖無道不失其天下;父有諍子,雖無道不陷於不義。故云
子不可不諍於父,臣不可不諍於君。以此言之,臣之事君,猶子之事父故也。隋
後主所以失天下者,何也?止為不聞其過。當時非無直言之士,由君不受諫,自
謂德盛唐堯,功過夏禹,窮侈極欲,以恣其心。天下之士,肝腦塗地,戶口減耗,
盜賊日滋,而不覺知者,皆由朝臣不敢告之也。向使修嚴父之法,開直言之路,
選賢任能,賞罰得中,人人樂業,誰能搖動者乎?所以前朝好為變更,不師古訓
者,止為天誘其咎,將以開今聖唐也。陛下龍舉晉陽,天下回響,計不旋踵,大
位遂隆。陛下勿以唐得天下之易,不知隋失之不難也。陛下貴為天子,富有天下,
動則左史書之,言則右史書之。既為竹帛所拘,何可恣情不慎?凡有搜狩,須順
四時,既代天理,安得非時妄動?陛下二十日龍飛,二十一日有獻鷂雛者,此乃
前朝之弊風,少年之事務,何忽今日行之!又聞相國參軍事盧牟子獻琵琶,長安
縣丞張安道獻弓箭,頻蒙賞勞。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陛下必有所欲,何求而不得?陛下所少者,豈此物哉!願陛下察臣愚忠,則天下
幸甚。
其二曰:
百戲散樂,本非正聲,有隋之末,大見崇用,此謂淫風,不可不改。近者,
太常官司於人間借婦女裙襦五百餘具,以充散妓之服,雲擬五月五日於玄武門游
戲。臣竊思審,實損皇猷,亦非貽厥子孫謀,為後代法也。故《書》云:“無以
小怨為無傷而弗去。”恐從小至於大故也。《論語》云:“放鄭聲,遠佞人。”
又云:“樂則《韶》舞。”以此言之,散妓定非功成之樂也。如臣愚見,請並廢
之。則天下不勝幸甚。
其三曰:
臣聞性相近而習相遠,以其所好相染也。故《書》云:“與治同道罔弗興,
與亂同事罔弗亡。”以此言之,興亂其在斯與!皇太子及諸王等左右群僚,不可
不擇而任之也。如臣愚見,但是無義之人,及先來無賴,家門不能邕睦;及好奢
華馳獵馭射,專作慢游狗馬、聲色歌舞之人,不得使親而近之也。此等止可悅耳
目,備驅馳,至於拾遺補闕,決不能為也。臣歷窺往古,下觀近代,至於子孫不
孝,兄弟離間,莫不為左右亂之也。願陛下妙選賢才,以為皇太子僚友,如此即
克隆盤石,永固維城矣。
高祖覽之大悅,下詔曰“秦以不聞其過而亡,典籍豈無先誡?臣僕諂諛,故
弗之覺也。漢高祖反正,從諫如流。洎乎文、景繼業,宣、元承緒,不由斯道,
孰隆景祚?周、隋之季,忠臣結舌,一言喪邦,諒足深誡。永言於此,常深嘆息。
朕每惟寡薄,恭膺寶命,雖不能性與天道,庶思勉力,常冀弼諧,以匡不逮。而
群公卿士,罕進直言,將申虛受之懷,物所未諭。萬年縣法曹孫伏伽,至誠慷慨,
詞義懇切,指陳得失,無所迴避。非有不次之舉,曷貽利行之益!伏伽既懷諒直,
宜處憲司,可治書侍御史。仍頒示遠近,知朕意焉。”兼賜帛三百匹。時軍國多
事,賦斂繁重,伏伽屢奏請改革,高祖並納焉。二年,高祖謂裴寂曰:“隋末無
道,上下相蒙,主則驕矜,臣惟諂佞。上不聞過,下不盡忠,至使社稷傾危,身
死匹夫之手。朕撥亂反正,志在安人,平亂任武臣,守成委文吏,庶得各展器能,
以匡不逮。比每虛心接待,冀聞讜言。然惟李綱善盡忠款,孫伏伽可謂誠直,余
人猶踵弊風,俯首而已,豈朕所望哉!”及平王世充、竇建德,大赦天下,既而
責其黨與,並令配遷。伏伽上表諫曰:
臣聞王言無戲,自古格言;去食存信,聞諸舊典。故《書》云:“爾無不信,
朕不食言。”又《論語》雲,一言出口,駟不及舌。以此而論,言之出口,不可
不慎。伏惟陛下光臨區宇,覆育群生,率土之濱,誰非臣妾。絲綸一發,取信萬
方,使聞之者不疑,見之者不惑。陛下今月二日發雲雨之制,光被黔黎,無所間
然,公私蒙賴。既雲常赦不免,皆赦除之,此非直赦其有罪,亦是與天下斷當,
許其更新。以此言之,但是赦後,即便無事。因何王世充及建德部下,赦後乃欲
遷之?此是陛下自違本心,欲遣下人若為取則?若欲子細推尋,逆城之內,人誰
無罪?故《書》云:“殲厥渠魁,脅從罔治。”若論渠魁,世充等為首,渠魁尚
免,脅從何辜?且古人云:“蹠狗吠堯,蓋非其主。”在東都城內及建德部下,
乃有與陛下積小故舊,編髮友朋,猶尚有人敗後始至者。此等豈忘陛下,皆雲被
壅故也。以此言之,自外疏者,竊謂無罪。又《書》云:“非知之艱,行之惟艱。”
上古以來,何代無君,所以只稱堯、舜之善者,何也?直由為天子者實難,善名
難得故也。往者天下未平,威權須應機而作;今四方既定,設法須與人共之。但
法者,陛下自作之,還須守之,使天下百姓信而畏之。今自為無信,欲遣兆人若
為信畏?故《書》云:“無偏無黨,王道蕩蕩;無黨無偏,王道平平。”賞罰之
行,達乎貴賤,聖人製法,無限親疏。如臣愚見,世充、建德下偽官,經赦合免
責情,欲遷配者,請並放之,則天下幸甚。
又上表請置諫官,高祖皆納焉。
太宗即位,賜爵樂安縣男。貞觀元年,轉大理少卿。太宗嘗馬射,伏伽上書
諫曰:“臣聞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立不倚衡。以此言之,天下之主,
不可履險乘危明矣。臣又聞天子之居也,則禁衛九重;其動也,則出警入蹕。此
非極尊其居處,乃為社稷生靈之大計耳。故古人云:‘一人有慶,兆人賴之。’
臣竊聞陛下猶自走馬射帖,娛悅近臣,此乃無禁乘危,竊為陛下有所不取也。何
者?一則非光史冊,二則未足顯揚,又非所以導養聖躬,亦不可以垂範後代。此
只是少年諸王之所務,豈得既為天子,今日猶行之乎?陛下雖欲自輕,其奈社稷
天下何!如臣愚見,竊謂不可。”太宗覽之大悅。五年,坐奏囚誤失免官。尋起
為刑部郎中,累遷大理少卿,轉民部侍郎。十四年,拜大理卿,後出為陝州刺史。
永徽五年,以年老致仕。顯慶三年卒。
張玄素,蒲州虞鄉人。隋末,為景城縣戶曹。竇建德攻陷景城,玄素被執,
將就戮,縣民千餘人號泣請代其命,曰:“此人清慎若是,今倘殺之,乃無天也。
大王將定天下,當深加禮接,以招四方,如何殺之,使善人解體?”建德遽命釋
之,署為治書侍御史,固辭不受。及江都不守,又召拜黃門侍郎,始應命。建德
平,授景城都督府錄事參軍。太宗聞其名,及即位,召見,訪以政道。對曰:
“臣觀自古以來,未有如隋室喪亂之甚,豈非其君自專,其法日亂。向使君虛受
於上,臣弼違於下,豈至於此?且萬乘之重,又欲自專庶務,日斷十事而五條不
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況一日萬機,己多虧失,以日繼月,乃至累年,
乖謬既多,不亡何待!如其廣任賢良,高居深視,百司奉職,誰敢犯之?臣又觀
隋末沸騰,被於宇縣,所爭天下者不過十數人,余皆保邑全身,思歸有道。是知
人慾背主為亂者鮮矣,但人君不能安之,遂致於亂。陛下若近覽危亡,日慎一日,
堯、舜之道,何以能加!”太宗善其對,擢拜侍御史,尋遷給事中。貞觀四年,
詔發卒修洛陽宮乾陽殿,以備巡幸。玄素上書諫曰:
微臣竊思秦始皇之為君也,藉周室之餘、六國之盛,將貽之萬葉,及其子而
亡,良由逞嗜奔欲,逆天害人者也。是知天下不可以力勝,神祗不可以親恃,惟
當弘儉約,薄賦斂,慎終如始,可以永固。方今承百王之末,屬凋弊之餘,必欲
節之以禮制,陛下宜以身為先。東都未有幸期,即何須補葺?諸王今並出藩,又
須營構,興發漸多,豈疲人之所望?其不可一也。陛下初平東都之始,層樓廣殿,
皆令撤毀,天下翕然,同心欣仰。豈有初則惡其侈靡,今乃襲其雕麗?其不可二
也。每承音旨,未即巡幸,此則事不急之務,成虛費之勞。國無兼年之積,何用
兩都之好,勞役過度,怨讟將起。其不可三也。百姓承亂離之後,財力凋盡,天
恩含育,粗見存立,饑寒猶切,生計未安,三五年間,恐未平復。奈何營未幸之
都,奪疲人之力?其不可四也。昔漢高祖將都洛陽,婁敬一言,即日西駕,豈不
知地惟土中,貢賦所均,但以形勝不如關內也。伏惟陛下化凋弊之人,革澆漓之
俗,為日尚淺,未甚淳和。斟酌事宜,詎可東幸?其不可五也。臣又嘗見隋室造
殿,楹棟宏壯,大木非隨近所有,多從豫章采來。二千人曳一柱,其下施轂,皆
以生鐵為之,若用木輪,便即火出。鐵轂既生,行一二里即有破壞,仍數百人別
齎鐵轂以隨之,終日不過進三二十里。略計一柱,已用數十萬功,則余費又過於
此。臣聞阿房成,秦人散;章華就,楚眾離;及乾陽畢功,隋人解體。且以陛下
今時功力,何如隋日?役瘡痍之人,襲亡隋之弊,以此言之,恐甚於煬帝。深願
陛下思之,無為由余所笑,則天下幸甚。
太宗曰:“卿謂我不如煬帝,何如桀、紂?”對曰:“若此殿卒興,所謂同
歸於亂。且陛下初平東都,太上皇敕大殿高門並宜焚毀,陛下以瓦木可用,不宜
焚灼,請賜與貧人。事雖不行,然天下翕然謳歌至德。今若遵舊制,即是隋役復
興。五六年間,趨舍頓異,何以昭示子孫,光敷四海?”太宗嘆曰:“我不思量,
遂至於此。”顧謂房玄齡曰:“洛陽土中,朝貢道均,朕故修營,意在便於百姓。
今玄素上表,實亦可依,後必事理須行,露坐亦復何苦,所有作役,宜即停之。
然以卑乾尊,古來不易,非其忠直,安能若此?可賜彩二百匹。”侍中魏徵嘆曰:
“張公論事,遂有回天之力,可謂仁人之言,其利博哉!”累遷太子少詹事,轉
右庶子。
時承乾居chun6*宮,頗以游畋廢學,玄素上書諫曰:“臣聞皇天無親,惟德是輔,
苟違天道,人神同棄。然古三驅之禮,非欲教殺,將為百姓除害,故湯羅一面,
天下歸仁。今苑中娛獵,雖名異游畋,若行之無常,終虧雅度。且傅說曰:‘學
不師古,匪說攸聞。’然則弘道在於學古,學古必資師訓。既奉恩詔,令孔穎達
侍講,望數存問,以補萬一。仍博遣有名行學士,兼朝夕侍奉。覽聖人之遺教,
察既行之往事,日知其所不足,月無忘其所能。此則盡善盡美,夏啟、周誦,焉
足言哉!夫為人上者,未有不求其善,但以性不勝情,耽惑成亂。耽惑既甚,忠
言遂塞,所以臣下苟順,君道漸虧。古人有言:‘勿以小惡而不去,小善而不為。’
故知禍福之來,皆起於漸。殿下地居儲兩,當須廣樹嘉猷。既有好畋之淫,何以
主斯匕鬯?慎終如始,猶懼漸衰,始尚不慎,終將安保!”尋又兼太子少詹事。
十三年,又上書諫曰:“臣聞周公以大聖之材,猶握髮吐飧,引納白屋,而況後
之聖賢,敢輕斯道?是以禮制皇太子入學而行齒胄,欲使太子知君臣、父子、長
幼之道。然君臣之義、父子之親、尊卑之序、長幼之節,用之方寸之內,弘之四
海之外,皆因行以遠聞,假言以光被。伏惟殿下睿質已隆,尚須學文以飾其表。
至如孔穎達、趙弘智等,非惟宿德鴻儒,亦兼達政要,望令數得侍講,開釋物理,
覽古諭今,增暉睿德。而雕蟲小伎之流,只可時命追隨,以代博弈耳。若其騎射
畋游,酣歌戲玩,以悅耳目,終穢心神,漸染既久,必移情性。古人有言:‘心
為萬事主,動而無節即亂。’臣恐殿下敗德之源,在於此矣。”承乾並不能納。
太宗知玄素在東宮頻有進諫,十四年,擢授銀青光祿大夫,行太子左庶子。時承
乾久不坐朝,玄素諫曰:“宮內止有婦人耳,不知如樊姬之徒,可與弘益聖德者
有幾?若遂無賢哲,便是親嬖倖,遠忠良。人不見德,何以光敷三善?且宮儲之
寄,於國為重,所以廣置群僚,以輔睿德。今乃動經時月,不見宮臣,納誨既疏,
將何補闕?”承乾嫉其數諫,遣戶奴夜以馬撾擊之,殆至於死。承乾又嘗於宮中
擊鼓,聲聞於外,玄素叩閣請見,極言切諫,承乾乃出宮內鼓,對玄素毀之。是
歲,太宗嘗對朝問玄素歷官所由,玄素既出自刑部令史,甚以慚恥。諫議大夫褚
遂良上疏曰:“臣聞君子不失言於人,聖主不戲言於臣。言則史書之,禮成之,
樂歌之。居上能禮其臣,臣始能盡力以奉其上。近代宋孝武輕言肆口,侮弄朝臣,
攻其門戶,乃至狼狽。良史書之,以為非是。陛下昨見問張玄素云:‘隋任何官?’
奏云:‘縣尉。’又問:‘未為縣尉已前?’奏云:‘流外。’又問:‘在何曹
司?’玄素將出閣門,殆不能移步,精爽頓盡,色類死灰。朝臣見之,多所驚怪。
大唐創歷,任官以才;卜祝庸保,量能使用。陛下禮重玄素,頻年任使,擢授三
品,翼贊皇儲,自不可更對群臣,窮其門戶,棄昔日之殊恩,成一朝之愧恥。人
君之御臣下也,禮義以導之,惠澤以驅之,使其負戴玄天,罄輸臣節,猶恐德禮
不加,人不自勵。若無故忽略,使其羞慚,鬱結於懷,衷心靡樂,責其伏節死義,
其可得乎?”書奏,太宗謂遂良曰:“朕亦悔此問,今得卿疏,深會我心。”承
乾既敗德日增,玄素又上書諫曰:
臣聞孔子云:“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然《書》、《傳》所載,言
之或遠,尋覽近事,得失斯存。至如周武帝平定山東,卑宮菲食,以安海內。太
子贇舉措無端,穢德日著。烏九軌知其不可,具言於武帝;武帝慈仁,望其漸改。
及至踐祚,狂暴肆情,區宇崩離,宗祀覆滅,即隋文帝所代是也。文帝因周衰弱,
憑藉女資,雖無大功於天下,然布德行仁,足為萬姓所賴。勇為太子,不能近遵
君父之節儉,而務驕侈,今之山池遺蹟,即殿下所親睹是也。此時亦恃君親之恩,
自謂太山之固,詎知邪臣敢進其說?向使動靜有常,進退合度,親君子,疏小人,
舍浮華,尚恭儉,雖有邪臣間之,何能致慈父之隙?豈不由積德未弘,令聞不著,
讒言一至,遂成其禍?竊惟皇儲之寄,荷戴殊重,如其積德不弘,何以嗣守成業?
聖上以殿下親則父子,事兼家國,所套用物,不為節限。恩旨未逾六旬,用物已
過七萬,驕奢之極,孰雲過此。龍樓之下,惟聚工匠;望苑之內,不睹賢良。今
言孝敬則闕視膳問安之禮,語恭順則違君父慈訓之方,求風聲則無愛學好道之實,
觀舉措則有因緣誅戮之罪。宮臣正士,未嘗在側;群邪淫巧,昵近深宮。愛好者
皆游手雜色,施與者並圖畫雕鏤。在外瞻仰,已有此失;居中隱密,寧可勝計哉!
宣猷禁門,不異闤闠,朝入暮出,穢聲已遠。臣以德音日損,頻上諫書,自爾已
來,縱逸尤甚。右庶子趙弘智經明行修,當今善士,臣每奏請,望數召進,與之
談論,庶廣徽猷。令旨反有猜嫌,謂臣妄相推引。從善如流,尚恐不逮;飾非拒
諫,必招敗損。方崇閉塞之源,不慕欽明之術,雖抱睿哲之資,終罹罔念之咎。
古人云:“苦藥利病,苦言利行。”伏惟居安思危,日慎一日。
書入,承乾不納,乃遣刺客將加屠害。俄屬宮廢,玄素隨例除史。十八年,
起授潮州刺史,轉鄧州刺史。永徽中,以年老致仕。龍朔三年,加授銀青光祿大
夫。麟德元年卒。
史臣曰:伏伽上疏於高祖,玄素進言於太宗,從疏賤以乾至尊,懷切直以明
正理,可謂至難矣。既而並見抽獎,鹹蒙顧遇。自非下情忠到,效匪躬之節,上
聽聰明,致如流之美,孰能至於此乎?《書》曰:“木從繩則正,後從諫則聖。”
斯之謂矣。世長幼而聰悟,長能規諫;雲起屏絕朋黨,罔避驕豪。歷覽言行,鹹
有可觀。而雲起吐茹無方,世長終成詭詐,其不令也宜哉!方諸孫、張二子,知
不迨矣。
贊曰:言為身文,感義忘身。不有忠膽,安輕逆鱗?蘇、韋果俊,伽、素忠
純。悟主匡失,猗歟諍臣。
0
猜你喜歡
附:黃帝內經素問遺篇
《黃帝內經素問》 ○刺法論篇第七十二 黃帝問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
《新唐書》 ◎韋張嚴韓 韋皋,字城武,上尉的女兒(下)-第二部-第12章
《上尉的女兒》 過序 上平聲調
《樂府雜錄》 為徵聲,商角同用,宮逐羽音。右件卷七十八 志第二十八
《元史》 ◎輿服一 若稽往古,黃帝、復活(上)-第一部-02
《復活》 瑪卷五十八(唐書) 列傳十
《舊五代史》 趙光逢,字延吉。曾祖植,嶺南節度卷一百九十六 列傳第八十三
《元史》 ◎忠義四 普顏不花,字希古卷七 禮樂第二十九(凡十二章)
《貞觀政要》 太宗初即位,謂侍臣曰:“準《禮》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三十三
《明史》 ○姚廣孝 張玉(子輗軏 從子幸偶篇
《論衡》卷七十七 列傳第十五
《金史》 ○宗弼(本名兀朮) 亨(本名孛卷九十三 韓信盧綰列傳第三十三
《史記》 韓王信者,故韓襄王孽孫也,長八尺第一一七回 阻超凡佳人雙護玉 欣聚黨惡子獨承家
《紅樓夢》 話說王夫人打發人來叫寶釵過去商量外篇 惑經第四
《史通》 昔孔宣父以大聖之德,應運而生,生卷二十 古今人表第八
《漢書》 自書契之作,先民可得而聞者,經傳卷四百五 列傳第一百六十四
《宋史》 ○李宗勉 袁甫 劉黻 王居卷六十三 志第三十九
《明史》 ◎樂三 ○樂章二 洪安娜_卡列寧娜(上)-第4部-02
《安娜·卡列尼娜》 回卷二 本紀第二
《舊唐書》 ◎太宗上 太宗文武大聖大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