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遺 表狀十四首

【同天節進絹表】
伏以大人之德,莫得而名;萬壽之觴,無物可稱。前件絹,土地所出,賦租
之餘。敢輸向日之誠,少備充庭之末。
【代普寧王賀冬表三首·太皇太后】
效五物以觀雲,鹹知歲美;備八能而合樂,益驗人和。顧茲百樂之生,實助
兩宮之慶。(中賀。)伏惟太皇太后陛下,至誠待物,博愛臨民。保佑神孫,已
無為之治;守持大業,匪居不世之功。宜福祿之日來,與天地而同久。臣早被
恩勤之賜,莫知補報之方。跪奉玉觴,仰祈眉壽。
【代普寧王賀冬表三首·皇太后】
陽氣應時,驗灰輕而權擁;日表如度,知歲美而人和。慶自宮闈,澤流寰宇。
(中賀。)伏惟皇太后陛下,性服慈儉,體安禮儀。同太姒之母周,慕塗山之興
夏。仰推聖子,坐底於成功;抑損外家,共陶於至化。得天人之共助,享福祿之
無疆。臣猥以孱虛,夙承教育。敢效岡陵之祝,永同葵藿之傾。
【代普寧王賀冬表三首·皇太妃】
玉律灰除,驗陽微之協應;土圭景至,迎初日之舒長。福祿所鍾,宮闈同慶。
(中賀。)伏惟皇太妃殿下,夙彰懿德,早事先朝。仁孝外全,曲盡兩宮之養;
溫文內備,下刑九御之風。茂對休辰,允綏眉壽。凡託庇庥之賜,不勝頌詠之情。
【徐州賀改元表】
祗勤國本,已獲順成之年;奉若天休,更新統始之序。慶均夷夏,歡洽神人。
(中謝。)切以為政急於愛民,改元所以表信。非有年無以致家給人足,非盛德
無以貽時和歲豐。鴻惟徽稱,獨冠前代。恭惟皇帝陛下,和布治法,底修事功。
闢土而任三農,順時而佐五穀。天用眷佑,秋常大登。蠟通八方之神,民足四釜
之養。乃順休命,著為始年。臣等均被至恩,共膺優祿。祗奉詔誥,更形頌言。
非特降康,已類商王之福;行觀嗣歲,復興周室之隆。
【登州謝宣召赴闕表】
仕路崎嶇,群言摧沮。雖死生不變乎己,況用舍豈累其懷。(中謝。)臣草
野微生,雕蟲末學。昔從仁廟,誤蒙拔擢之恩;旋至神宗,亦荷優嘉之禮。祗合
俯身從眾,卑論趨時。奈何明不自知,諫於未信。屢遭尤譴,實自己為。力常勉
於苟安,悔欲追而何及。以此遷延歲月,荏苒塵埃。望已絕於朝端,志必期於老
死。此蓋皇帝陛下,躬成王之幼,賴文母之賢。輔成天縱之才,訓導日躋之聖。
斯民多幸,神斷至公。凡所有為,稍復用舊。況秉節推忠之士,將欲甄收;而作
新立法之人,旋行降黜。如臣者擢從遠郡,俯屆大邦。豈意寒灰之復燃,試其駑
馬之再駕。每思至此,其念尤深。敢不云云。
【杭州賀興龍節表】
帝武造周,已肇興王之跡;日符胙漢,實開受命之祥。彌月載臨,普天同慶。
(中賀。)恭惟皇帝陛下,體乾剛粹,稽古溫文。信順尚賢,已獲三靈之助;神
武不殺,益修六聖之仁。願承天休,永作神主。臣叨塵法從,出守郡章。身在江
湖,夢想鈞天之奏;心同葵藿,遠傾向日之誠。
【賀正表二首(之一)】
獻歲發春,天有信於生物;盛德在木,君無為而法天。嘉與含生,日陶至化。
(中賀。)恭惟皇帝陛下,肇修人紀,祗畏天明。日月運行,物被無私之照;雷
風鼓舞,民知不殺之威。有萬斯年,惟一厥德。臣久塵從橐,出領藩符。身寄江
湖之間,神馳衛仗之下。
【賀正表二首(之二)】
若考箕疇,正月為王極之象;玩占羲易,三陽為交泰之期。順履春朝,誕膺
天祿。(中賀。)恭惟太皇太后陛下,道高載籍,恩浹含生。進賢退愚,蠻夷率
服。xia6*賤以貴,施捨自平。臣出領郡符,承宣天澤。吏民鼓舞,共瞻崇慶之光;
海宇駿奔,永托坤元之載。
【賀冬表】
消長有時,德刑並用。慶一陽之來復,知萬物之向榮。(中賀。)恭惟太皇
太后陛下,道配皇王,化行夷夏。以用人而考治忽,自正身而刑家邦。何勞五物
之占,坐知歲美;不待八音之奏,始驗人和。臣率職海堧,馳誠天闕。默誦萬
年之慶,遠同百辟之歡。
【乞常州居住表】
汝州團練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簽書公事、騎都尉臣蘇軾。右臣向以狂妄得罪,
伏蒙聖恩,賜以餘生,處之善地。歲月未幾,又蒙收錄,量移近都。再生之賜,
萬死難酬。臣以家貧累重,須至乘船赴安置所。自離黃州,風濤驚恐,舉家重病,
幼子喪亡。今雖已至揚州,而費用竭罄,無以出陸。又汝州別無田業,可以為生,
犬馬之憂,饑寒為急。竊謂朝廷至仁,既已全其性命,必亦憐其失所。臣先有薄
田,在常州宜興縣,粗給饘粥,欲望聖慈特許於常州居住。若罪戾之餘,稍獲
全濟,則捐軀論報,有死不回。臣今來不敢住滯,一面前去至南京以來聽候指揮。
乾犯天威,臣無任俯伏待罪戰恐之至。謹錄奏聞,伏候敕旨。元豐七年十月十九
日,汝州團練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簽書公事、騎都尉臣蘇軾狀奏。
【論高強戶應色役疏】
諸路多稱高強戶同是第一等,而家業錢數與本等人戶大段相遠。若止應第一
等色役,顯屬僥倖,有虧其餘人戶,乞下詳定役法所相度申尚書省,應高強戶隨
逐處第一等家業錢數如及一倍外,即計其家業,每及一倍,即展所應役一年,除
元役年限外,展及五年為止。投募衙前,即依展年法,將展年應本等合入諸般色
役。假如本處以家業及二千貫為第一等,其高強戶及四千貫以上計其家業,又及
四千貫,即展役一年。通計家業及二萬四千貫,即展五年以上,更不展。如投募
衙前,亦自四千貫以上計其家業,不及四千貫,方應諸般色役一年,仍以五年為
止。其休役年限,依本等體例。
【薦毛滂狀】
翰林學士朝奉郎知制誥兼侍讀臣蘇軾。右臣伏睹新授饒州司法參軍毛滂,文
詞雅健,有超世之韻,氣節端麗,無徇人之意。及臣嘗見其所作文論騷詞,與聞
其議論,皆於時可用。今保舉堪充文章典麗可備著述科。如蒙朝廷擢用後,不如
所舉,gan6*伏朝典,不辭。謹錄奏。
【聽政札子(與范祖禹同上)】
臣等伏以天下不幸,大行太皇太后登遐,陛下號慕哀毀,孝性天至,在廷聞
者,無不摧隕。今將總攬庶政,延見群臣,四方之民,傾耳而聽,拭目而視。此
乃宋室隆替之本,社稷安危之基,天下治亂之端,生民休戚之始,君子小人消長
進退之際,天命人心去就離合之時也。嗚呼,可不慎哉!可不慎哉!
臣等久備講讀,職在論思,首當獻言以助萬一。陛下宜先誠意正心,推廣聖
孝,發為德音,行為仁政,以尉答天下生民之望。此在陛下加意而已,非有所難
也。願陛下循其本而行之,則其末可以無難。昔周公以成王幼弱,故位冢宰,治
天下七年,制禮作樂,以致太平,其功德至隆。周公既沒,成王追念周公之勳勞,
賜魯以天子禮樂,使世世祀周公,以為非此不足以稱周公之德也。成王所以報周
公如此,故天下莫不歸心。漢大將軍霍光尊立宣帝,霍光既沒,宣帝亦葬以天子
之禮。帝始親政事,又思報大將軍功德。夫周公、霍光,皆人臣也,有非常之功。
故成王、宣帝皆報以非常之禮,而況太皇太后,英宗之配,神宗之母,陛下之祖
母,有大功於宗廟社稷,有大德於億兆人民,於陛下之恩,與天地無極,豈人臣
之比哉!然則今陛下所宜先者,莫如報太皇太后之德也。
自仁宗以來,三後臨朝,皆有大功。章獻明肅之於仁宗,慈聖光獻之於英宗,
鞠育扶持,勤勞囏難,亦未得如太皇太后之於陛下也。元豐之末,神宗寢疾,
已不能出號令。陛下年始十歲,太皇太后內定大策,擁立陛下,儲位遂定。陛下
之有天下,乃得之於太皇太后也。聽政之初,詔令所下,百姓無不歡呼鼓舞。自
古母后,多私外家,惟太皇太后未嘗有毫髮假借族人。不唯族人而已,徐王、魏
王,皆親子也,以朝廷之故,疏遠隔絕。魏王病既歿,然後一往。太皇太后疾已
革,然後徐王得入。進退群臣,必從天下人望,不以己意為喜怒賞罰。故至公無
私之德,雖匹夫匹婦之口,亦能道之。臨朝九年,未嘗少自娛樂,焦勞刻苦,以
念生民,所以如此,豈有他求哉!凡皆為趙氏社稷宗室宗廟,專心一意以保佑陛
下也。故身當其勞苦而使陛下享其安逸。昔章獻明肅時,親黨多僥倖濫恩,仁宗
既親萬幾,不免釐革,故小人不能無怨。今太皇太后自臨朝以來,左右請求,一
拒絕,內外肅然。蓋以朝廷不可無紀綱,故身當其怨而使陛下坐收肅清之功。
陛下如欲報太皇太后之德,莫若循其法度而謹守之。祖宗以來,惟以德澤
百姓之心,欲四海安靜無事。仁宗行之四十二年,天下至今思之。恭惟太皇太后
之政事,乃仁宗之政事也。然而仁宗聖性寬裕,不忍拒人,內降濫恩,其後亦比
比而有。惟太皇太后嚴正至靜,不可乾犯,故能外斥逐奸邪,以清朝廷,內裁抑
僥倖,以肅宮禁,九年之間,終始如一。故雖德澤深厚結於百姓,而小人怨者亦
不為少矣。
今必有小人進言曰:“太皇太后不當改先帝之政,逐先帝之臣。”此乃離間
之言,陛下不可不察也。當陛下嗣位之初,太皇太后同聽政,中外臣民,上書者
以萬數。皆言政令有不便者。太皇太后因天下人心欲改,故與陛下同改之,非以
己之私意而改也。既改其法,則作法之人及主其法者有罪當逐,陛下與太皇太后
亦以眾言而逐之。其所逐者,皆上負先帝,下負萬民,天下之所仇疾,眾庶所欲
同去者也,太皇太后豈有憎愛於其間哉!顧不如此,則天下不安耳。惟陛下清心
照理,辨察是非,斥遠佞人,深拒邪說,有敢以奸言惑聖聽者,宜明正其罪,付
之典刑,痛懲一人,以儆群慝,則帖然無事矣。陛下若稍入其語,不正其罪,則
恐奸言邪說,繼進不已,萬一追報之禮,小有不至,此於太皇太后聖德無損,而
於陛下孝道有虧,必大失天下人心。陛下豈不見司馬光以公忠正直為天下所信服。
陛下與太皇太后用以為相,海內之人無不欣悅,光沒之日,無不悲哀,乃至茶坊
酒肆之中,亦事其畫像。光所以得人心如此者,為其能輔佐陛下與太皇太后,功
及天下也。以光之功,比之太皇太后,止是萬分之一,而百姓思之如此,而況太
皇太后有天地之恩於陛下,有父母之德於生民,四海愛戴,思慕無窮,陛下若聽
小人讒說,或追報有所不至,或輕改其政事,豈不大失天下人心乎!人心離於下,
則天變見於上,陛下雖欲為善以救之,改過以補之,亦無及矣。孝者萬行之本,
本既不立,則其餘何足觀焉。
夫小人之情,非為朝廷之計,亦非為先帝之事,皆為其身之利也。日夜伺候
欲逞其憾者久矣。今太皇太后,新棄天下,陛下初攬政事,乃小人乘間伺隙之時
也,故不可不預防之。此等即上誤先帝,今又欲復誤陛下,天下之事,豈堪小人
再破壞耶!
臣等恭聞陛下自太皇太后寢疾,朝夕不離左右,躬親藥膳,衣不解帶,憂瘁
泣涕,形於顏色。自遭變故以來,哀慕毀瘠,中外具聞,喪服之禮,務從至隆。
又下詔發揚太皇太后盛德,推恩高氏,此大孝之極也。至親之際,無所間然,然
而臣等猶言及此者,竊以小人眾多,恐置陛下於有過之地也。如臣等所言,雖萬
萬無之,然不敢不慮於未然,或有纖芥流聞於外,則臣等上負陛下不先言之罪大
矣。不勝憂國愛君之至,唯陛下深留聖恩。取進止。
.貼黃。臣等伏見英宗即位之初,小臣中有張唐英者,上《慎始書》,預言
不宜追尊濮王。近臣中唯司馬光先言之。其後建議者上誤英宗。追尊濮廟,舉朝
皆以為不可。朝廷雖盡逐台諫,而言者不息,英宗終不能奪眾論,聖意但悒怏而
已。及神宗即位,深悔英宗不從眾言,遂擢張唐英為御史,而司馬光大被信任。
今小人進言,臣等固未知其有無,然不敢不預言者,亦慮朝廷既有其端,則忠正
之士必爭論不已。不唯上撓聖懷,亦使天下聞而不平,人心一離,不可復收,陛
下他日追悔無及。臣等憂懼危栗,實在於此,唯陛下深察。
上一篇:補遺 記二首
下一篇:補遺 啟八首
目錄:蘇軾集
補遺 表狀十四首_蘇軾集原文_國學 集部0

猜你喜歡

補遺 表狀十四首_蘇軾集原文_國學 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