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黃庭堅的《次韻高子勉十首》
全文:
少年基一簣,長歲足三餘。
忽作飛黃去,頓超同隊魚。
尊前八采句,窗下十年書。
定作牛腰束,傳抄聽小胥。
參考注釋
少年
古稱青年男子,現在指人大約十歲到十五歲這個階段
少年兒童讀物
一簣
一筐。簣,盛土竹器。《書·旅獒》:“為山九仞,功虧一簣。”《論語·子罕》:“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 晉 葛洪 《抱朴子·勖學》:“崇一簣而弗休,必鈞高乎峻極矣。” 清 趙翼 《游獅子林題壁》詩:“一簣猶嫌佔地多,寸土不留惟立骨。” 陳毅 《“七七”五周年感懷》詩:“九仞為山爭一簣,同仇敢與億民期。”
三餘
(1).《三國志·魏志·王肅傳》“ 明帝 時大司農 弘農 、 董遇 等,亦歷注經傳,頗傳於世”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 遇 言:‘﹝讀書﹞當以三餘。’或問三餘之意。 遇 言‘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時之餘也’。”後以“三餘”泛指空閒時間。 晉 陶潛 《感士不遇賦》:“余嘗以三餘之日,講習之暇,讀其文。” 宋 蘇軾 《攜白酒鱸魚過詹使君》詩:“醉飽高眠真事業,此生有味在三餘。” 明 顧大典 《青衫記·元白揣摩》:“男兒事業在三餘,學就須乘駟馬車。” 柳亞子 《書贈張鏡潭》詩:“最是 津南 人物美,三冬圖史伴三餘。”
(2).指 餘干 、 餘姚 、 餘杭 三縣。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漸江水》:“ 漢 末童謡云:‘天子當興東南三 餘 之間。’” 宋 王應麟 《國小紺珠·地理·三餘》:“ 餘乾 、 餘姚 、 餘杭 。”
黃庭堅名句,次韻高子勉十首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