豈得閒身,毋庸多議,感荷九重淵聽知

李曾伯沁園春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李曾伯的《沁園春》

全文:
萬里戌邊,八載去家,始遂一歸。
悵中年早歷,虎頭兵幕,平生屢建,豹尾神旗。
豈得閒身,毋庸多議,感荷九重淵聽知
當時事,似狂瀾欲倒,孰障東之。
天教狂虜灰飛。
更莫問兒郎存血衣。
把雪裘霜帽,絕交楚徼,雨蓑風笠,投老吳磯。
徑與松荒,人同鶴在,交友曉天星樣稀。
從今去,共麴生相約,願樂清時。

李曾伯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李曾伯豈得閒身,毋庸多議,感荷九重淵聽知書法作品欣賞
豈得閒身,毋庸多議,感荷九重淵聽知書法作品

參考注釋

豈得

猶怎能,怎可。《後漢書·孔融傳》:“王室大臣,豈得以見脇為辭。” 唐 李白 《擬古》詩之十二:“人生難稱意,豈得長為羣?” 宋 葉適 《朝請大夫陳公墓志銘》:“今日常文又不用,乃依群盜剽奪行之,豈得以敗亡為戲乎。”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四:“維正之供,至欲藉勢力以巧免,是化外也,繩以嚴刑,豈得為過。”

閒身

亦作“閒身”。古代指沒有官職的身軀。 唐 牟融 《題道院壁》詩:“若使凡緣終可脫,也應從此度閒身。” 宋 周密 《癸辛雜識別集上·林喬》:“斗州無頓閒身處,時向梅花走一遭。” 明 文徵明 《除夕》詩之二:“未妨去國還飄泊,已把閒身等白雲。”

毋庸

無須

毋庸諱言

感荷

感謝。 南朝 宋 鮑照 《拜侍郎上疏》:“祇奉恩命,憂愧增灼,不勝感荷屏營之情。” 唐 盧仝 《月蝕詩》:“再得見天眼,感荷天地力。” 明 方孝孺 《與邵真齋書》之四:“遠貽藥物,感荷厚意,曷日而忘。” 魯迅 《書信集·致許壽裳》:“ 喬峰 事蒙如此鄭重保證,不勝感荷。”

九重

(1).九層;九道。《楚辭·天問》:“圜則九重,孰營度之?”《韓詩外傳》卷八:“ 齊景公 使人於 楚 , 楚王 與之上九重之臺。” 三國 魏 曹植 《當牆欲高行》:“願欲披心自説陳,君門以九重,道遠 河 無津。”

(2).泛指多層。 元 無名氏 《氣英布》第四折:“九重圍里往來,直似攛梭;萬隊營中上下,渾如走馬。”

(3).指天門;天。《樂府詩集·郊廟歌辭一·漢郊祀歌一》:“九重開,靈之斿,垂惠恩,鴻祜休。” 唐 李白 《西嶽雲台歌送丹丘子》:“我皇手把天地戶, 丹丘 談天與天語。九重出入生光輝,東來 蓬萊 復西歸。”京劇《貴妃醉酒》:“好一似 嫦娥 下九重,清清冷落在 廣寒宮 。”

(4).指宮門。 漢 趙壹 《刺世疾邪賦》:“雖欲竭誠而盡忠,路絶險而靡緣。九重既不可啟,又羣吠之狺狺。”

(5).指宮禁,朝廷。 唐 盧綸 《秋夜即事》詩:“九重深鎖禁城秋,月過南宮漸映樓。”

(6).指帝王。 唐 李邕 《賀章仇兼瓊克捷表》:“遵奉九重,決勝千里。” 明 無名氏 《金雀記·作賦》:“明朝入禁中,奏聞九重。” 清 鈕琇 《觚賸續編·人觚》:“先是, 寶 ( 法寶 )出奔時,九重大怒,命大索天下。”

(7).指皇位。《敦煌曲子詞·酒泉子》:“隊隊雄軍驚御輦,驀街穿巷犯皇宮,祇擬奪九重。”

淵聽

猶言聖明的斷決。古時臣下稱頌皇帝聽斷奏議的套語。 宋 陸游 《丞相率文武百僚請建重明節表》之三:“淵聽未回,確爾執謙之意。” 宋 岳珂 《桯史·燕山先見》:“臣既與軍政,苟有所見,豈敢隱嘿,輒具利害,仰乾淵聽。” 宋 李心傳 《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建炎元年九月》:“遽報翠華之移幸,深虞中外之難安,願罄孤忠,冀回淵聽。”

李曾伯名句,沁園春名句

詩詞推薦

豈得閒身,毋庸多議,感荷九重淵聽知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