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園閱減水壩工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芥園閱減水壩工原文

昨歲夏霖行,章武災實甚。

不惟害禾稼,室廬敗堪懍。

異漲已屯城,吾民那安枕。

賑恤救一時,長策固應審。

方伯計疏消,其議不可寢。

具圖志工處,先事豫防諗。

歷覽期合宜,詳勘尚勤恁。

代賑利以工,憂民善體朕。

詩詞問答

問:芥園閱減水壩工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芥園閱減水壩工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寢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九十五

2. 去夏天津雨水過多南運河漲溢浸及田廬楊廷璋今議於河南岸建減水石壩一座以備宣洩盛漲並穿引河八千餘丈接浚舊渠導歸海河又築堤二千九百餘丈以衛城繪圖列說候取進止茲親臨相視覺猶近城命詳勘俟迴鑾再定

參考注釋

章武

古樂舞名。《三國志·魏志·明帝紀》:“帝製作興治,為 魏烈祖 ,樂用《章武》之舞。”

不惟

(1).不僅;不但。《書·酒誥》:“罔敢湎於酒,不惟不敢,亦不暇。” 宋 范成大 《照田蠶行》:“不惟桑賤穀芄芄,仍更苧麻無節菜無蟲。” 馮德英 《苦菜花》第十二章:“過了一天又一天,到現在不惟沒等到,村里關於他們的風言風語倒漸漸聽不到了。”

(2).豈非。《三國志·魏志·王昶傳》:“掩人者人亦掩之,陵人者人亦陵之。故三 郤 為戮於 晉 , 王叔 負罪於 周 ,不惟矜善自伐好爭之咎乎!”

(3).不思慮。《書·酒誥》:“惟荒腆於酒,不惟自息乃逸。” 孔 傳:“不念自息。”《文選·王粲<贈文叔良>詩》:“視明聽聰,靡事不惟。” 李善 注引《字林》:“惟,思也。”

禾稼

穀類作物的統稱。《墨子·天志下》:“刈其禾稼,斬其樹木。” 晉 葛洪 《抱朴子·仁明》:“結棟宇以免巢穴,選禾稼以代毒烈。” 唐 元稹 《賽神》詩:“廟中再三拜,願得禾稼存。” 陳毅 《六國之行》詩:“海濱禾稼美,沙漠石油濃。”

室廬

居室;房舍。《管子·山國軌》:“巨家美修其宮室者服重租,小家為室廬者服小租。”《漢書·東方朔傳》:“又壞人冢墓,發人室廬。” 宋 蘇轍 《病後》詩:“一經寒熱攻骸骨,正似兵戎過室廬。柱木支撐終未穩,筋皮收拾久猶疏。” 明 方孝孺 《借竹軒記》:“古之達人以百世為斯須,以天地為室廬,以萬物為游塵。”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一》:“或有室廬偪仄無地避煞者,又有壓制之法,使伏而不出,謂之斬殃。”

安枕

安眠。亦用以比喻無憂無慮。 晉 袁宏 《後漢紀·光武帝紀二》:“欲平 赤眉 而後入關,是不守其本而爭其末也!恐國家之守轉在 函谷 ,雖臥 洛陽 ,得安枕邪?” 宋 葉適 《上殿札子》:“故內治柔和無狡悍思亂之民,不煩寸兵尺鐵,可以安枕,此其得也。”《明史·兵志三》:“將士疲於奔命,未嘗得安枕也。” 陳毅 《宿歐西》詩:“十日荒煙盡滌盪,今夜安枕似我屋。”

賑恤

賑濟撫恤

振恤遺孤

一時

(1) 一個時期

此一時彼一時

一時多少豪傑。——宋·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2) 短時間

一時半刻

一時紉。——《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一時從者千人。——清·邵長蘅《青門剩稿》

(3) 同一時候。

一時收禽(一時:同時。禽:通“擒”。收禽:逮捕奸黨)。——《後漢書·張衡傳》

一時皆下。——唐·李朝威《柳毅傳》

一時齊發,眾妙畢備。——《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4) 一些時候

攻一時。——清·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長策

上策;萬全之計;效用長久的方策

治國安邦之長策

方伯

殷 周 時代一方諸侯之長。後泛稱地方長官。 漢 以來之刺史, 唐 之採訪使、觀察使, 明 清 之布政使均稱“方伯”。《禮記·王制》:“天子百里之內以共官,千里之內以為御,千里之外設方伯。”《史記·周本紀》:“ 周 室衰微,諸侯彊並弱, 齊 、 楚 、 秦 、 晉 始大,政由方伯。” 裴駰 集解引 鄭司農 曰:“長諸侯為方伯。”《漢書·何武傳》:“刺史,古之方伯,上所委任,一州表率也。職在進善退惡。” 唐 韓愈 《送許使君刺郢州序》:“ 於公 身居方伯之尊,蓄不世之材,而能與卑鄙庸陋相應答如影響。” 清 王韜 《淞濱瑣話·金玉蟾》:“薦章交上,升任 黔 中廉訪使,旋升方伯,改授 雲南 巡撫。”

計疏

(1).計謀疏失。 晉 葛洪 《抱朴子·安貧》:“今先生……徒含章如龍鳳,被文如虎豹,吐之如波濤,陳之如錦繡,而凍餓於環堵,何計疏之可弔!”

(2).謂疏奏大計文書。 明 葉永盛 《乞貸言官疏》:“獨 夢皋 參論 秉 漢 ,隨上隨報,而其報也,適與計疏之期相值,竟得及於寬政。”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與藥相粘,不可取。——宋·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學不可以已。——《荀子·勸學》

(2)

 

決不能,必須不

而勢力眾寡不可論。——《資治通鑑》

不可一概而論

(3)

 

與“非”搭配,表示必須或一定

今天這個會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圖志

附有地圖的地誌書。如 唐 李吉甫 有《元和郡縣圖志》、 清 魏源 有《海國圖志》。 宋 陳亮 《重建紫霄觀記》:“考其圖志,皆缺裂不全。” 清 林則徐 《體察洋面堵截情形折》:“臣甫經到省,於各處島澳口門,尚未親歷,現在檢閲圖志,先與督撫臣在省互相講求。”

同“ 圖志 ”。 宋 沉括 《夢溪筆談·辯證二》:“ 海州 東海縣 西北,有二古墓,圖誌謂之 黃兒墓 。” 金 王若虛 《門山縣吏隱堂記》:“ 門山 之公署,舊有 三老堂 ……意所謂三老者,必有主名,然求其圖誌而無得。”

先事

(1).謂先行其事。《禮記·坊記》:“禮之先幣帛也,欲民之先事而後祿也。” 孔穎達 疏:“欲民之先事而後祿也者,先相見是先事,而後幣帛是後祿也。”《左傳·襄公二十八年》:“先事後賄,禮也。” 杜預 註:“事大國當先從其政事,而後薦賄以副己心。”

(2).猶事前。《漢書·張湯傳》:“老臣耳妄聞,言之為先事,不言情不達。” 顏師古 註:“事未施行而遽言之,故曰先事也。” 唐 韓愈 《送汴州監軍俱文珍序》:“遇變出奇,先事獨運。”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補遺·外國·奉使被議》:“朝議責 周 不能先事發覺,謫為典史。” 郁達夫 《給一位文學青年的公開狀》:“向你講這一番話,並不是因為怕你要來問我借錢,而先事預防。”

豫防

謂事先防備。《易·既濟》:“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宋 司馬光 《乞不揀退軍置淮南札子》:“謂水不足憂而不為之防,一旦水至則防無所及矣。故君子貴於思患而豫防之也。” 明 劉基 《和石末公種棘用胡元望韻》:“豫防苟無失,有地孰敢唾。” 魯迅 《彷徨·孤獨者》:“這模樣,是老例上所沒有的,先前也未曾豫防到,大家都手足無措了。”

歷覽

遍覽,逐一地看。 漢 司馬相如 《長門賦》:“貫歷覽其中操兮,意慷慨而自卬。” 晉 葛洪 《抱朴子·漢過》:“歷覽前載,逮乎近代,道微俗弊,莫劇 漢 末也。” 唐 戴叔倫 《暮春遊長沙東湖贈辛兗州巢父》詩:“迴環路不盡,歷覽意彌新。” 魯迅 《南腔北調集·誰的矛盾》:“﹝ 肖伯納 ﹞並不在週遊世界,是在歷覽世界上新聞記者們的嘴臉。”

期合

猶機遇。 清 昭槤 《嘯亭雜錄·朱白泉獄中上百朱二公書》:“以今思之,成敗早遲,皆有期合,實由天定,非關人事也。”

勤恁

亦作“ 勤任 ”。勤思。《文選·班固<典引>》:“若然受之,亦宜勤恁旅力,以充厥道。” 蔡邕 註:“恁,思也。”《三國志·吳志·張溫傳》:“ 吳國 勤任旅力,清澄江滸,願與有道平一宇內。” 宋 王安石 《酬王伯虎》詩:“徂年幸未暮,此意可勤恁。”

憂民

謂關心人民疾苦。 明 李贄 《與焦若侯書》:“但 半山 過於自信,反以憂民愛國之實心,翻成毒民誤國之大害。” 羅惇曧 《文學源流》:“ 孟子 言仁心、仁政、仁術,皆發揮仁字。至於保民、養民、憂民,皆從不忍人之心發出。”

詩詞推薦

芥園閱減水壩工原文_芥園閱減水壩工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