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清宜堂六韻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題清宜堂六韻原文

一路行營駐,氈廬按頓移。

匪圖已躬豫,底用殿堂為。

再可然多矣,偶居實愧之。

所欣猶朴尚,頗覺與清宜。

吏治以時驗,民情隨處咨。

明將出山海,東望早心馳。

詩詞問答

問:題清宜堂六韻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題清宜堂六韻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題清宜堂六韻是什麼體裁?答:五排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排律 押支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五十二

2. 此次詣盛京按頓俱御行營至為簡便而地方大吏於夷齊廟及此近山海關處葺治行館二所以供憩息因其制尚撲素姑聽之

參考注釋

一路

(1) 在整個的行程中;沿路

一路領先

一路奇景。——《徐霞客遊記·游黃山記》

一路逐隊而行。——《廣東軍務記》

(2) 貫穿旅程

一路多保重

(3) 同一類

一路貨

(4) 同一方向進行,走同樣路

咱們是一路嗎?

(5) 一起(來、去、走)

我與他一路來的

(6) 一列

成一路縱隊齊步走

行營

出征時的軍營。亦指軍事長官的駐地辦事處;也作移營,指行軍

氈廬

亦作“氊廬”。1.即氈帳。《新唐書·北狄傳·奚》:“逐水草畜牧,居氊廬,環車為營。” 宋 梅堯臣 《送祖擇之學士北使》詩:“宿造氈廬開,行逢獵騎合。” 清 趙翼 《潞江》詩:“經年馬背安居地,每夕氊廬托宿家。”

(2).借指北方少數民族地區。 南朝 陳 徐陵 《移齊文》:“西窮版屋,北罄氈廬。” 宋 曾鞏 《明妃曲》之二:“一辭椒屋風塵遠,去託氊廬沙磧深。”參見“ 氈帳 ”。

殿堂

(1) 高大建築物

(2) 也指建築物的廳堂

寺院內殿堂煥然一新

吏治

舊時指地方官吏的作風和治績

澄清吏治

以時

(1).按一定的時間。《管子·幼官》:“藪澤以時禁發之。” 尹知章 註:“草木零落,然後入山林。獺祭魚,然後修澤梁也。”《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史記·孝文本紀》:“朕聞古者諸侯建國千餘,各守其地,以時入貢,民不勞苦,上下驩欣。”

(2).及時,即時。《漢書·匡衡傳》:“ 衡 、 譚 ( 甄譚 )居大臣位,知 顯 ( 石顯 )等專權勢,作威福,為海內患害,不以時白奏行罰,而阿諛曲從,附下罔上,無大臣輔政之義。” 唐 元稹 《招討鎮州制》:“如 王廷湊 遂迷不寤,諸道宜便進軍,以時翦滅。” 宋 曾鞏 《本朝政要策·義倉》:“ 宋 興, 乾德 之初,天子哀歲不登,而倉吏不以時出與民,於是著發粟之制,使不待詔令。”

民情

(1) 人民的生產、工作以及風俗習慣等情況

熟悉地理民情

(2) 指人民的思想、意願等

隨處

到處;處處

只要有一粒種了,它就不擇地勢,不畏嚴寒酷熱,隨處茁壯地生長起來了。——《松樹的風格》

明將

良將,賢明的將領。《六韜·兵徵》:“勝負之徵,精神先見,明將察之。”《漢書·宣帝紀》:“夙夜惟念 孝武皇帝 躬履仁義,選明將,討不服, 匈奴 遠遁。”

山海

(1).山與海。《史記·吳王濞列傳論》:“﹝ 吳王 ﹞能薄賦歛,使其眾,以擅山海利。” 晉 盧諶 《贈劉琨》詩:“每憑山海,庶覿高深。” 宋 曾鞏 《管榷》:“自此山海之入,征榷之筭,古禁之尚疏者皆密焉。” 清 納蘭性德 《一絡索·長城》詞:“山海幾經翻覆,女牆斜矗。看來費盡 祖龍 心,畢竟為誰家築。”

(2).喻指荒遠偏僻之處。 晉 袁宏 《後漢紀·獻帝紀四》:“且兵革之興,外患眾矣, 微 將遠蹈山海,以求免乎!” 微 , 袁微 ,《三國志·魏志·袁渙傳》作“袁徽”。《南史·隱逸傳上·漁父》:“僕山海狂人,不達世務,未辨賤貧,無論榮貴。” 唐 元結 《系樂府·古遺嘆》:“嗟嗟山海客,全獨竟何辭。”

(3).比喻高深、繁多或重大。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歸心》:“一披法服,已墮僧數……比諸白衣,猶不啻山海也。” 王利器 集解引 盧文弨 曰:“山海以喻比流輩為高深也。”《周書·晉盪公護傳》:“假汝貴極三公,富過山海。” 元 無名氏 《陳州糶米》第二折:“我和那權豪每結下些山海也似寃讐。”

(4).指山珍海味。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四》:“飢渴已慰而求甘旨,甘旨不已而錯山海,於是飽腹之本意亡。”

詩詞推薦

題清宜堂六韻原文_題清宜堂六韻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