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晦日作·其四原文
我生始一歲,祖母躬鞠之。
手自調飲食,臥起無暫離。
纖悉到衣履,拮据念載奇。
諸孫亦已多,我獨育如兒。
八旬奄在邇,危疾勢莫支。
驚聞馳一騎,暮踏荒山陲。
欲一視晨昏,揚鞭指燕逵。
三至市有虎,流言周公疑。
白雲不可見,南望徒漣洏。
詩詞問答
問:正月晦日作·其四的作者是誰?答:仝軌
問:正月晦日作·其四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支韻
參考注釋
我生
(1).我之行為。《易·觀》:“六三:觀我生進退。” 孔穎達 疏:“我生,我身所動。” 朱熹 本義:“我生,我之所行也。”
(2).生我者。指母親。《後漢書·崔駰傳》:“豈無 熊僚 之微介兮?悼我生之殲夷。” 李賢 註:“我生,謂母也。”
祖母
父親的母親——亦稱“奶奶”
飲食
(1) 飯菜
含熱量低的飲食
(2) 吃喝
臥起
寢臥和起身。多指日常生活諸事。《漢書·蘇武傳》:“杖 漢 節牧羊,臥起操持,節旄盡落。”《後漢書·劉盆子傳》:“ 盆子 惶恐,日夜啼泣,獨與中黃門共臥起,唯得上觀閣而不聞外事。” 宋 黃庭堅 《次韻答秦少章乞酒》:“豈如簞瓢子,臥起一牀書。”
纖悉
細緻而詳盡
衣履
衣服和鞋,泛指衣著
衣履不整
拮据
(1) 原指鳥銜草築巢,鳥足(手)勞累
予手拮据。——《詩·豳風·鴟鴞》
(2) 後比喻經濟窘迫
近來國家被抄以後,諸事運用不來,也是每形拮据。——《紅樓夢》
手頭拮据
諸孫
本家孫輩。 宋 梅堯臣 《<林和靖先生詩集>序》:“先生少時多病,不娶,無子。諸孫 大年 能掇拾所為詩,請予為序。”《續資治通鑑·宋仁宗慶曆五年》:“諸子、諸孫須年十五已上,弟姪等並須年二十已上,方得奏薦。”
踏荒
(1).實地察看災情。 明 李東陽 《里河道中即事》詩:“隔岸人招淺,沿村吏踏荒。” 清 李漁 《連鬼騙有故傾家,受人欺無心落局》:“母親道:‘又不水,又不旱,怎么會荒起來?’要 竺生 領去踏荒, 竺生 不肯。”
(2).踏勘荒地,以便開墾。 鍾濤 《北大荒踏查記》:“就像我們這些踏荒的人吧,我們眼裡看到的,腦子裡想到的,都是哪片地可以開,哪片地現在還開不出來。”
山陲
山邊。 唐 孟浩然 《送謝錄事之越》詩:“仙書倘相示,予在此山陲。” 明 高啟 《遷婁江寓館》詩:“去年宅山陲,今年徙江乾。”
一視
(1).看一下。 晉 葛洪 《抱朴子·自敘》:“其 河 洛 圖緯,一視便止,不得留意也。”《新唐書·吳湊傳》:“ 湊 叩鞍一視,凡指擿,盡中其弊。”《花月痕》第三七回:“ 荷生 瞥見上屋有個艷妝侍兒出來,凝眸一視,卻是 紅豆 站在簾邊。”
(2).同樣看待。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八:“騫驢布韉與金鞍駿馬同一游也,松林莞席與繡帷玉枕同一寢也。知此,則貧富貴賤可以一視矣。” 明 宋濂 《詹士龍小傳》:“飲食衣服,一視諸子,外人不能辨。”
(3).全看;完全按照。 宋 陸九淵 《陸修職墓表》:“授經之士,或以獨步膠庠,或以擅塲南省,而公之與否,曾不以是,一視其言行如何耳。”
晨昏
早晨和晚上
風雨晨昏,羈魂有伴,當不孤寂。——清· 袁枚《祭妹文》
揚鞭
揮鞭。 唐 岑參 《衛節度赤驃馬歌》:“揚鞭驟急白汗流,弄影行驕碧蹄碎。” 宋 周邦彥 《點絳唇》詞:“空回顧,淡煙橫素,不見揚鞭處。”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勛戚·服色之僭》:“在京內臣稍家溫者,輒服似蟒、似鬥牛之衣,名為草獸,金碧晃目,揚鞭 長安 道上,無人敢問。” 賀敬之 《十年頌歌》:“一手揮動神筆,一手揚鞭催馬!”
三至
(1).三條原則;三項法則。《荀子·議兵》:“所以不受命於主有三,可殺而不可使處不完,可殺而不可使擊不勝,可殺而不可使欺百姓,夫是之謂三至。” 楊倞 註:“至謂一守而不變。”《大戴禮記·主言》:“ 曾子 問:‘敢問何謂三至?’ 孔子 曰:‘至禮不讓而天下治,至賞不費而天下之士説,至樂無聲而天下之民和。’”
(2).《戰國策·秦策二》:“ 費 人有與 曾子 同名族者而 * ,人告 曾子 母曰:‘ 曾參 * 。’ 曾子 之母曰:‘吾子不 * 。’織自若。有頃焉,人又曰:‘ 曾參 * 。’其母尚織自若也。頃之,一人又告之曰:‘ 曾參 * 。’其母懼,投杼踰牆而走。”後以“三至”謂謠言多次傳播,也會產生影響。《後漢書·班超傳》:“身非 曾參 而有三至之讒,恐見疑於當時矣。” 三國 魏 曹植 《當牆欲高行》:“讒言三至,慈母不親。” 唐 元稹 《戒勵風俗德音》:“語稱訕上之非,律有慝名之禁,皆所以防三至之毀,重兩造之明。” 明 張居正 《答司空雷古》:“幸逢英明之主,不揣綿力,欲一舉而振之,乃以此致恨於羣小,流言不啻於三至矣。”
(3).謂以游兵不時出入敵境,使敵困憊。《管子·參患》:“故凡用兵之計,三驚當一至,三至當一軍,三軍當一戰。” 石一參 今詮:“三至者,以游兵不時出入敵境,彼來則我退,彼退則我往,亟肆以疲之,多方以誤之也。”
流言
廣為流傳而無根據或來源的說法
久不相見,聞流言不信。——《禮記·儒行》
散布流言
周公
(1). 西周 初期政治家。姓 姬 名 旦 ,也稱 叔旦 。 文王 子, 武王 弟, 成王 叔。輔 武王 滅 商 。 武王 崩, 成王 幼, 周公 攝政。東平 武庚 、 管叔 、 蔡叔 之叛。繼而厘定典章、制度,復營 洛邑 為 東都 ,作為統治中原的中心,天下臻於大治。後多作聖賢的典範。參閱《史記·魯周公世家》。
(2). 春秋 時天子之宰、卿士的通稱。《左傳·僖公五年》:“秋,諸侯盟。王使 周公 召 鄭伯 。” 杜預 註:“ 周公 ,宰 孔 也。” 清 王鳴盛 《蛾術編·說人三》:“周公,泛指 春秋 時天子之宰,卿士。 莊公 十六年,有 周公 忌父 ; 僖公 五年,有宰 周公孔 ,非 周公旦 明矣。”
(3).《論語·述而》:“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 周公 。’”後因以“夢見周公”喻夜夢。或省作“周公”。 唐 盧仝 《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詩:“日高丈五睡正濃,軍將叩門驚 周公 。”
白雲
(1).白色的雲。《詩·小雅·白華》:“英英白雲,露彼菅茅。”《莊子·天地》:“乘彼白雲,至於帝鄉。”《史記·封禪書》:“其夜若有光,晝有白雲起封中。” 唐 蘇頲 《汾上驚秋》詩:“北風吹白雲,萬里渡 河 汾 。”《文匯報》1983.10.12:“《蓬萊導遊圖》有幅照片,藍天之下,白雲之上,嵌著 蓬萊閣 主要建築,似仙山又似蜃樓。”
(2). 黃帝 時掌刑獄之官。後用作刑官的別稱。《漢書·百官公卿表上》“ 黃帝 雲師雲名” 顏師古 注引 漢 應劭 曰:“ 黃帝 受命有雲瑞,故以雲紀事也。由是而言,故春官為青雲,夏官為縉雲,秋官為白雲,冬官為黑雲,中官為黃雲。” 唐 孫逖 《授裴敦復刑部尚書制》:“委之刑柄,俾踐白雲之師。”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事實二》:“ 胡武平 宿 ,賀 晏元獻 轉刑部侍郎啟云:‘紫詔疏恩,白雲登秩。’”
(3).指《白雲謠》。 唐 李白 《大獵賦》:“哂 穆王 之荒誕,歌《白雲》之 西母 。” 唐 白居易 《八駿圖》詩:“《白雲》《黃竹》歌聲動,一人荒樂萬人愁。” 景耀月 《遠遊》詩:“翠華芝蓋入離鏡,《黃竹》《白雲》定古風。”參見“ 白雲謡 ”。
(4).喻思親。《舊唐書·狄仁傑傳》:“其親在 河陽 別業, 仁傑 赴 并州 ,登 太行山 ,南望見白雲孤飛,謂左右曰:‘吾親所居,在此雲下。’瞻望佇立久之,雲移乃行。” 宋 岳珂 《桯史·開禧北征》:“夜碇中流,海光接天,星斗四垂,回首白雲之思,惻然悽動。”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十:“ 梁瑄 不歸, 璟 每見東南白雲即立望,慘然久之。” 清 黃遵憲 《感懷》詩:“下阻黃壚上九天,白雲望斷眼空懸。”參見“ 白雲篇 ”。
(5).喻歸隱。 晉 左思 《招隱詩》之一:“白雲停陰岡,丹葩曜陽林。” 南朝 梁 陶弘景 《詔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只可自怡悅,不堪持寄君。” 唐 錢起 《藍田溪與漁者宿》詩:“一論白雲心,千里 滄州 趣。” 宋 張炎 《甘州》詞:“載取白雲歸去,問誰留 楚 佩,弄影中州?” 明 徐渭 《贈余君》詩:“三年臥白雲,一醉撫流水。”
(6).特指 陳摶 。 宋 王闢之 《澠水燕談錄·高逸》:“ 陳摶 , 周世宗 常召見,賜號 白雲先生 。 太平興國 初,召赴闕, 太宗 賜御詩云:‘曾向前朝出 白雲 ,後來訊息杳無聞。如今若肯隨徵召,總把三峰乞與君。’”
(7).指 白雲亭 。參見“ 白雲亭 ”。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與藥相粘,不可取。——宋·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學不可以已。——《荀子·勸學》
(2)
決不能,必須不
而勢力眾寡不可論。——《資治通鑑》
不可一概而論
(3)
與“非”搭配,表示必須或一定
今天這個會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漣洏
亦作“ 漣而 ”。淚流貌。 漢 王粲 《贈蔡子篤》詩:“中心孔悼,涕淚漣洏。” 南朝 宋 謝惠連 《祭古冢文》:“捨畚悽愴,縱鍤漣而。” 唐 劉知幾 《史通·自敘》:“儻使 平子 不出, 公紀 不生,將恐此書與糞土同捐,煙燼俱滅。後之識者,無得而觀,此予所以撫卷漣洏,淚盡而繼之以血也。”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閻羅薨》:“拜已,長跽漣洏而告以故。” 王毓岱 《乙卯自述一百四十韻》:“南宮風慘怛,西漸淚漣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