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熊禾的《玉融陳心我諸友蕭寺讀書》
全文:
偶成汗漫遊,邂逅得良際。
畏途日如湯,且作旬日憩。
居然二三友,讀書此蕭寺。
古人固有之,豈意見吾世。
人生各有營,壯歲多穢氣。
紛紛陌上兒,倥傯名與利。
借曰未有知,蚩蚩事遊戲。
妖艷東家桃,醲鮮西鄰醉。
北山斗雙陸,南園賞新荔。
誰能空山中,作此窮活計。
滿架儒先書,學成欲何濟。
真如嚼余甘,泊然味無味。
是中有何好,吃吃不小置。
拱手對我言,此亦各有志。
童蒙本無知,未省學何事。
珍重希賢人,為我重指示。
蔗境初未佳,漸久乃有嗜。
況茲得摳承。
詎敢萌厭棄。
我聞重欣然,疑慮亦隨繼。
言之豈雲艱,守此諒非易。
勇銳亦易能,堅苦方可畏。
河汾有禮樂,興邦定房魏。
燕山有義方,儀儼真世瑞。
斯人未雲多,斯道今豈墜。
君看春後花,臘前已根蒂。
勗哉記斯言,晨夕慎無替。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童蒙
(1).幼稚愚昧。《易·蒙》:“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朱熹 本義:“童蒙,幼稚而蒙昧。”《淮南子·俶真訓》:“皆欲離其童蒙之心,而覺視於天地之間,是故其德煩而不能一。” 三國 魏 嵇康 《遊仙》詩:“授我自然道,曠若發童蒙。” 晉 葛洪 《抱朴子·詰鮑》:“且夫遠古質樸,蓋其未變,民尚童蒙,機心不動。”
(2).指無知的兒童。 晉 葛洪 《抱朴子·正郭》:“中人猶不覺,童蒙安能知?” 唐 元稹 《江邊》詩:“散誕都由習,童蒙剩懶散。”《三國演義》第四三回:“雖三尺童蒙,亦謂彪虎生翼。” 朱自清 《<文心>序》:“按照老看法,這類書至多只能指示童蒙,不登大雅。”
(3).指童年。 唐 韓愈 《祭竇司業文》:“我之獲見,實自童蒙。既愛既勸,在麻之蓬。” 清 錢謙益 《母李氏仍前贈》:“事夫篤疾之餘,訓子童蒙之日。”
無知
不懂情理;缺乏知識
年幼無知
未省
未曾,沒有。 唐 白居易 《尋春題諸家園林》詩:“平生身得所,未省似而今。”《敦煌變文集·維摩詰經講經文》:“剜眼截頭之苦行,未省施為;捨身捨命之殊因,何曾暫作?” 蔣禮鴻 通釋、“﹝未省,﹞未曾,沒有。” 宋 柳永 《鶴沖天》詞:“好天好景,未省展眉則箇。” 宋 蘇軾 《再游徑山》詩:“平生未省出艱險,兩足慣曾行犖確。”
何事
(1).什麼事;哪件事。 南朝 齊 謝朓 《休沐重還道中》詩:“問我勞何事?沾沐仰清徽。” 唐 方乾 《經周處士故居》詩:“愁吟與獨行,何事不傷情?”《朱子語類》卷八:“陽氣發處,金石亦透,精神一到,何事不成?”
(2).為何,何故。 晉 左思 《招隱》詩之一:“何事待嘯歌?灌木自悲吟。”《新唐書·沉既濟傳》:“若廣聰明以收淹滯,先補其缺,何事官外置官?” 宋 劉過 《水調歌頭》詞:“湖上 新亭 好,何事不曾來?” 清 李漁 《奈何天·狡脫》:“不解天公意,教人枉猜謎:何事痴呆漢,到處逢佳麗?”
熊禾名句,玉融陳心我諸友蕭寺讀書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