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致遠齋有會》
全文:
靜宜園中此齋久,初得即以致遠名。
爾時正討金川虜,園外駐茲健銳營。
不得已用非黷武,遂因耆定邛笮平。
平伊犁及靖回部,無不獲力子弟兵。
金川先降後以剿,始之終之致遠成。
其後潢池不足數,要即立蕆安吾氓。
台灣蠻寇誇據險,曾未兩月殲鯤鯨。
緬甸赦罪請封至,安南光平親詣京。
斯皆致遠之佳兆,而吾兢業恆戒盈。
遑敢自矜詡武德,疊蒙天佑惟屏營。
回憶紛矣𠦜年事,痛定思痛增惕驚。
參考注釋
台灣
台灣省,簡稱為“台”,省會台北,位於中國東南沿海,北臨東海,東臨太平洋,南臨南海,西隔台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
台灣省總面積約3.6萬平方千米,僅占全國的0.38%,2013年人口總數達到2337.3517萬(含福建省的金門、馬祖等島嶼),轄22縣、市,是中國人口密度最大的省份之一。
全省包括台灣島及蘭嶼、綠島、釣*魚*島等21個附屬島嶼和澎湖列島64個島嶼,其中台灣島海岸線長達1600多千米,面積為35873平方千米,是中國第一大島,也是中國東南海上屏障和重要門戶。
全省多山地丘陵,最高峰玉山達3952米,地跨北回歸線,為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 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高山族是台灣省最早的居民和最主要的少數民族。閩南語是台灣省民間的主要方言。南宋時澎湖屬福建路。明代始稱台灣,明末曾被荷蘭、西班牙殖民者侵占,1661年民族英雄鄭成功收復並進行開發。清代於1684年置台灣府,屬福建省,1885年正式建立行省。1895年被日本竊據,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重歸中國。1949年國*民*黨退守台灣,造成了台灣問題。1960年代台灣推行出口導向型工業化戰略實現經濟騰飛,為亞洲四小龍之一。台灣經濟和科技、社會發展和生活水平都很高,第二次現代化指數已達到發達水平。
蠻寇
蠻邦強徒。 清 李漁 《風箏誤·請兵》:“他是真蠻寇,不比尋常蜂蠆小羅嘍。” 清 李漁 《風箏誤·運籌》:“前日蠻寇薄城,虧我用奇兵退去。”
據險
依憑險要之地而防守
據險頑抗
鯤鯨
即鯤魚。鯤魚千尺如鯨,故名。 唐 杜甫 《八哀詩·贈秘書監江夏李公邕》:“鐘律儼高懸,鯤鯨噴迢遰。” 仇兆鰲 注引 王嘉 《拾遺記》:“鯤魚千尺如鯨。”
乾隆名句,致遠齋有會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