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載花船原文
露叢風艷紛葳蕤,朝夕培溉資花師。
湖心庭軒靜且敞,傍我文石含幽姿。
亞盆旖旎香雲垂,欲渡空明舟載之。
孰謂汀洲無陸卉,宛與荷芰爭參差。
棹依岸轉清芬細,彼何人兮泛液池。
鏡奩不用侍兒拂,丰標照徹羞胭脂。
卻笑蒹葭徒采采,每隨好鳥鳴笙絲。
恰如弱水三千里,仙姝群弄仙槎時。
詩詞問答
問:題載花船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題載花船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支韻 出處:御製詩初集卷九
參考注釋
風艷
(1).風姿艷麗。 唐 劉言史 《別落花》詩:“風艷霏霏去,羈人處處游。”
(2).風雅艷麗。 明 楊慎 《詞品·馮偉壽》:“殊有前 宋 秦 晁 風艷,比之晚 宋 酸餡味、教督氣不侔矣。”
葳蕤
(1) 草木茂盛,枝葉下垂的樣子
上葳蕤而防露兮。——《楚辭·七諫·初放》
羽蓋葳蕤。——張衡《東京賦》
葳蕤自生光。——《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2) 委頓;委靡不振
朝夕
(1) 時時;日日夜夜
朝夕思慕
朝夕遣人。——《漢書·李廣蘇建傳》
汝朝夕待母。——明· 崔銑《記王忠肅公翱三事》
史朝夕獄門外。——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2) 一朝一夕,指短時間
只爭朝夕
花師
善於培植花木的人。 宋 曾慥 《類說·紀異錄·花師》:“ 宋單父 ,字 仲儒 ,能種藝術,牡丹變易千種,上皇召至 驪山 ,植花萬本,色樣各不同,內人呼為花師。”
湖心
湖水的中間。 唐 劉禹錫 《洞庭秋月行》詩:“ 洞庭 秋月生湖心,層波萬頃如鎔金。” 清 魏源 《崑山別龔自珍》詩:“明宵夢我舟,湖心浪如堵。”
庭軒
庭院中的小室。 宋 張先 《青門引》詞:“庭軒寂寞近清明,殘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文石
(1).有紋理的石頭。《山海經·北山經》:“又東北二百里,曰 馬成之山 ,其上多文石,其陰多金玉。”《後漢書·宦者傳·張讓》:“ 讓 忠 等説帝令斂天下田畝稅十錢,以修宮室。發 太原 、 河東 、 狄道 諸郡材木及文石,每州郡部送至京師。” 明 陶宗儀 《輟耕錄·宮闕制度》:“正殿四面,朱懸瑣窗,文石甃地。” 郭沫若 《南京印象》四:“正中一個小圓桌,陳著一盆 雨花台 的文石。”
(2).文石陛的省稱。 唐 權德輿 《奉和李給事省中書因呈許陳二閣老》:“分曹列侍登文石,促膝閒謡接羽觴。” 宋 范成大 《送汪聖錫侍郎帥福唐》詩:“如公未可違文石,稽古何妨欠碧油。”參見“ 文石陛 ”。
(3).宮室名。《文選·左思<魏都賦>》:“於後則椒 鶴 文石 ,永巷壺術, 楸梓 木蘭 。” 張載 註:“ 聽政殿 後有 鳴鶴堂 、 楸梓坊 、 木蘭坊 、 文石室 ,後宮所止也。”
(4).瑪瑙的別名。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金石二·馬腦》。
(5).一種香料。 宋 曾慥 《類說》引《香譜·文石》:“ 卞山 在 湖州 ,山下有無價香,有老母拾得一文石,光彩可玩,偶墜火中,異香聞於遠近,收而寳之,每投火中,異香如初。”
幽姿
幽雅的姿態。 南朝 宋 謝靈運 《登池上樓》詩:“潛虬媚幽姿,飛鴻響遠音。” 唐 白居易 《畫竹歌》:“幽姿遠思少人別,與君相顧空長嘆。” 明 唐寅 《惜梅賦》:“然生不得其地,俗物混其幽姿。”
旖旎
柔美的樣子
旖旎從風。——《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顧青翠之茂葉,繁旖旎之弱條。——成公綏《木蘭賦》
說不盡軟玉溫香,嬌柔旖旎。——《檮杌閒評——明珠緣》
香雲
(1).美好的雲氣,祥雲。 唐 李白 《尋山僧不遇作》詩:“香雲徧山起,花雨從天來。”《金光明最勝王經·四天王護國品》:“所有種種香雲、香蓋,皆是《金光明最勝王經》威神之力。” 宋 范成大 《南柯子》詞:“香雲低處有高樓,可惜高樓不近木蘭舟。”
(2).比喻青年婦女的頭髮。 宋 柳永 《尾犯》詞:“記得當初,翦香云為約。” 元 武漢臣 《玉壺春》第四折:“想 李素蘭 剪斷香云為甚的?也只是願雙雙並諧比翼。” 清 李漁 《閒情偶寄·演習》附錄《琵琶記·尋夫》改本:“只得把香雲剪下自賣錢。”
空明
(1).空曠澄澈。 唐 韓愈 《祭郴州李使君文》:“航 北湖 之空明,覷鱗介之驚透。” 宋 蘇軾 《記承天寺夜遊》:“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2).特指月光下的清波。 宋 蘇軾 《前赤壁賦》:“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泝流光。”
(3).指空曠澄淨的天空。 宋 蘇軾 《海市》詩:“東方雲海空復空,羣仙出沒空明中。”
(4).指洞澈而靈明的心性。 宋 蘇轍 《讀舊詩》詩:“老人不用多言語,一點空明萬法師。”
(5).形容心性洞澈而靈明。 清 鄭燮 《范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三書》:“誠知書中有書,書外有書,則心空明而理圓湛,豈復為古人所束縛,而略無張主乎!” 謝覺哉 《不惑集·再談“想”》:“旦則是心裡空明,不雜成見,不自以為是。”
汀洲
水中小洲
參差
(1) 不齊
參差荇菜。——《詩·周南·關睢》
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瓦縫參差,多於周身之帛縷。——唐· 杜牧《阿房宮賦》
(2) 早晚相差
參差了三兩年
(3) 差池;失誤
沒半點兒參差
譯意參差
(4) 馬虎
不敢參差
(5) 關係不融洽
人人不睦,個個參差
清芬
(1).清香。 宋 韓琦 《夜合詩》:“所愛夜合者,清芬踰眾芳。” 明 蔣一葵 《長安客話·畿輔雜記·盤山》:“又 武林 黃汝亨 《盤泉詩》:‘ 李願 歸 盤谷 ,泉甘自昔聞。偶來諧勝賞,獨坐挹清芬。’” 清 陳維崧 《月華清·為蔣元膚催妝》詞:“寄語酒徒 蔣濟 ,總北釀清芬,休教酩酊。” 梅阡 《春夜》:“五月的夜風,飄著道邊槐花的清芬。”
(2).喻高潔的德行。 晉 陸機 《文賦》:“詠世德之駿烈,誦先人之清芬。” 唐 黃滔 《書懷寄友人》詩:“常思 揚子云 ,五藏曾離身,寂寞一生中,千載空清芬。” 宋 梅堯臣 《讀范桐廬述嚴先生祠堂碑》詩:“至今存清芬,烜赫耀圖史。” 元 周德清 《滿庭芳·韓世忠》曲:“閒評論,中興宰臣,萬古揖清芬。”
液池
即 太液池 。 漢 、 唐 、 元 等朝皆有開鑿,所在地方亦不相同。 漢 太液池 也稱 蓬萊池 ,池中築 漸台 ,高二十餘丈,起 蓬萊 、 方丈 、 瀛洲 、 壺梁 ,像海中神仙、龜、魚之屬。 明 楊慎 《白雲岩為謝左溪賦》:“ 震澤 昔從龍, 液池 曾下鵠。”參見“ 太液 ”。
鏡奩
亦作“ 鏡匳 ”。亦作“ 鏡籢 ”。鏡匣。《急就篇》卷三:“鏡籢疏比各異工。” 顏師古 註:“鏡籢,盛鏡之器,若今鏡匣也。”《後漢書·皇后紀上·光烈陰皇后》:“帝從席前伏御牀,視太后鏡奩中物,感動悲涕。” 唐 劉禹錫 《傷往賦》:“寳瑟僵兮弦柱絶,瑤臺傾兮鏡匳空。” 清 龔自珍 《最錄南唐五百字》:“鏡籢屑桂,閬鷁搴蓉。” 巴金 《抹布·母親》:“她穿著一件緊身,正在電燈下面,對著鏡奩擦粉。”
不用
用不著,不必
不用你管這事
你留步吧,不用下去了
侍兒
(1).侍妾;姬妾。《史記·袁盎晁錯列傳》:“ 袁盎 自其為 吳 相時,有從史嘗盜愛 盎 侍兒, 盎 知之,弗泄,遇之如故。” 宋 洪邁 《容齋隨筆·樂天侍兒》:“世言 白樂天 侍兒唯 小蠻 、 樊素 二人。”
(2).使女;女婢。 唐 白居易 《長恨歌》:“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西遊記》第二七回:“ 三藏 聞言道:‘女菩薩……怎么自家在山行走,又沒個侍兒隨從。這個是不遵婦道了。’”《紅樓夢》第一○九回:“只見 妙玉 頭帶妙常冠……跟著一個侍兒,飄飄拽拽的走來。” 魯迅 《且介亭雜文·病後雜談》:“另一位是願秋天薄暮,吐半口血,兩個侍兒扶著,懨懨的到階前去看秋海棠。”
(3).古代婦女自謙之稱。《水滸傳》第三二回:“那婦人含羞向前,深深地道了三個萬福,便答道:‘侍兒是 清風寨 知寨的渾家。’”
丰標
(1).風度,儀態。 宋 陳亮 《祭王天若父母文》:“雖不覩其丰標,而審其平生,敬其吉德。” 元 鄭光祖 《倩女離魂》第一折:“俺本是乘鸞艷質,他須有中雀丰標。” 明 馮夢龍 《掛枝兒·花開》:“有侍兒 惠柔 ,慕公丰標。”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姚安》:“ 姚安 , 臨洮 人,美丰標。”
(2).指容貌體態。 元 無名氏 《小醋大·情》套曲:“悶無語時將珠淚灑。愁轉加,瘦損丰標只為他。” 明 徐士俊 《春波影》第三折:“懨懨弱息,冷冷空房,怯怯殘生,瘦丰標,緊著褪。誰解我膏肓深病。”
(3).英俊;漂亮。 元 鄭光祖 《智勇定齊》楔子:“ 衛 吳起 更丰標,任他有通天智巧。” 明 馮夢龍 《掛枝兒·眼裡火》:“誰人不羨你,伶俐更丰標。”《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七:“此間來萬去千的,不曾見有似舍人這等丰標的。”
照徹
(1).透明晶瑩。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景林寺》:“又有仙人桃,其色赤,表里照徹,得霜即熟。” 宋 張耒 《大禮慶成賦》:“潢流汪洋,碧玉照徹。”
(2).猶照亮。謂使光明透過黑暗而遍照。 巴金 《雨》三:“他們有什麼力來照徹這個黑暗世界呢?”
胭脂
由胭脂蟲雌蟲的乾燥身體組成的一種紅色染料;一種化妝用的紅色顏料,也用來畫國畫
胭脂膏子
蒹葭
(1).蒹和葭都是價值低賤的水草,因喻微賤。亦常用作謙詞。《韓詩外傳》卷二:“吾出蒹葭之中,入夫子之門。”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怨怒》:“攀由鴻鵠,倚是蒹葭。” 清 李漁 《意中緣·悟詐》:“我雖是蒹葭,現開著玉樹花,難道他烏紗就沒個窮葛瓜。”參見“ 蒹葭玉樹 ”。
(2).《詩·秦風·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本指在水邊懷念故人,後以“蒹葭”泛指思念異地友人。 胡惠生 《題亞子分湖歸隱圖》詩:“無限蒹葭意,殷勤對此圖。”
采采
猶言采了又采。 南朝 齊 陶功曹 《采菱曲》:“採採詎盈匊,還望空延佇。”匊,一本作“ 掬 ”。
(1).猶事事。《書·皋陶謨》:“亦言其人有德,乃言曰載采采。” 孔 傳:“載,行。采,事也。稱其人有德,必言其所行某事某事以為驗。”
(2).茂盛,眾多貌。《詩·秦風·蒹葭》:“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毛 傳:“采采,猶萋萋也。” 晉 陶潛 《榮木》詩:“采采榮木,結劐根於茲。” 南朝 宋 謝靈運 《緩歌行》:“習習和風起,采采彤劐雲浮。” 明 高啟 《菊鄰》詩:“采采霜露餘,繁英正鮮新。”一說,燦燦青青、活鮮鮮貌。見 郭沫若 《讀〈隨園詩話〉札記》。
(3).華飾貌。《詩·曹風·蜉蝣》:“蜉蝣之翼,采采衣服。” 朱熹 集傳:“采采,華飾也。” 明 唐寅 《題菊花》詩之一:“御袍采采 楊妃 醉,夜半扶歸挹露華。”
(4).形容美妙的樂聲。《文選·嵇康<琴賦>》:“英聲越發,采采粲粲。” 呂向 註:“采采粲粲,英聲貌。” 唐 孟郊 《清東曲》:“采采《清東曲》,明眸艷珪玉。”
恰如
(1) 正像,正如
原材料恰如草,文章恰如擠出的奶
(2) 正似乎
那嬰兒笑著恰如知道母親說什麼
弱水
(1).古水名。由於水道水淺或當地人民不習慣造船而不通舟楫,只用皮筏濟渡的,古人往往認為是水弱不能載舟,因稱弱水。故古時所稱 弱水 者甚多。(1)《書·禹貢》:“ 黑水 西河 惟 雍州 , 弱水 既西。”又:“導 弱水 至於 合黎 ,餘波入於 流沙 。”上源指今 甘肅 山丹河 ,下游即 山丹河 與 甘州河 合流後的 黑河 ,入 內蒙古 境後,稱 額濟納河 。(2)《山海經·西山經》:“ 勞山 , 弱水 出焉,而西流注於 洛 。”指今 陝西 北部 洛水 上游某支流。(3)《山海經·大荒西經》:“﹝ 崑崙 之丘﹞其下有 弱水 之淵。”《史記·大宛列傳》:“ 安息 長老傳聞 條支 有 弱水 西王母 。”《後漢書·西域傳·大秦》:“﹝ 大秦國 ﹞西有 弱水 、 流沙 ,近 西王母 所居處。”所指皆在西方遠處以至國外。(4)《漢書·地理志下》:“ 金城郡 …… 臨羌 。”原註:“西有 須抵池 ,有 弱水 、 崑崙山 祠。”可能指今 青海 。(5)《後漢書·東夷傳·夫餘》:“北有 弱水 。”當在今 黑龍江 省境內。(6)《資治通鑑·宋文帝元嘉六年》:“ 魏 主循 弱水 西行,至 涿邪山 。”當在今 蒙古人民共和國 境內。(7)《新唐書·西域傳上·東女》:“有 弱水 南流。”當在今 青海 或 西藏 境。(8)《新唐書·北狄傳·奚》:“以 奚 阿會部 為 弱水州 。”當在今 內蒙古 東境。
(2).又名 娑夷水 。即今 克什米爾 西北部 吉爾吉特 (Gilgit)附近 印度河 北岸支流。 唐 天寶 六年(公元747年) 高仙芝 攻 小勃律 ,進軍至此。
(3).古代神話傳說中稱險惡難渡的河海。《海內十洲記·鳳麟洲》:“ 鳳麟洲 在 西海 之中央,地方一千五百里,洲四面有弱水繞之,鴻毛不浮,不可越也。” 宋 蘇軾 《金山妙高台》詩:“ 蓬萊 不可到,弱水三萬里。”《西遊記》第二二回:“八百 流沙 界,三千弱水深。鵝毛飄不起,蘆花定底沉。”《紅樓夢》第二五回:“一足高來一足低,渾身帶水又拖泥。相逢若問家何處,卻在 蓬萊 弱水西。”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中國地質略論》:“嗚呼!現象如是,雖弱水四環,鎖戶孤立,猶將汰於天行,以日退化。”
(4).猶言愛河情海。《紅樓夢》第九一回:“任憑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 蘇曼殊 《碎簪記》:“余曰:‘然則二美並愛之矣。’ 莊湜 復嘆曰:‘君思“弱水三千”之義,當識吾心。’余曰:‘今問子,心所先屬者阿誰?’曰:‘ 靈芳 。’”三千,喻其多。
千里
指千里馬
先王之千里。——《呂氏春秋·察今》
仙姝
仙女。亦常指美貌的女子。 唐 裴鉶 《傳奇·封陟》:“見一仙姝,侍從華麗,玉珮敲磬,羅裙曳雲。” 宋 蘇軾 《留題仙遊潭中興寺寺東有玉女洞》詩:“獨攀書室窺巖竇,還訪仙姝款石閨。” 明 梁辰魚 《浣紗記·遊春》:“小娘子,我且問你:你何方居住?姓甚名誰?莫非採藥之仙姝,必是避世之 毛女 。”《紅樓夢》第五回:“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仙槎
亦作“僊槎”。神話中能來往於海上和天河之間的竹木筏。典出 晉 張華 《博物志》卷三:“舊説雲天河與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來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飛閣於查上,多齎糧,乘槎而去。十餘日中,猶觀星月日辰,自後芒芒忽忽,亦不覺晝夜,去十餘日,奄至一處,有城郭狀,屋舍甚嚴,遙望宮中多織婦,見一丈夫牽牛渚次飲之。牽牛人乃驚問曰:‘何由至此?’此人見説來意,並問此是何處。答曰:‘君還至 蜀郡 訪 嚴君平 則知之。’竟不上岸,因還如期。後至 蜀 問 君平 ,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牽牛宿。’計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時也。” 宋 張孝祥 《蝶戀花·送姚主管橫州》詞:“君泛仙槎銀海去。後日相思,地角天涯路。” 明 方孝孺 《萬里圖》詩:“僊槎二月出 龍門 ,萬里春風掉晴雪。”《隨園詩話》卷十二引 清 郭起元 《客中秋思》詩:“銷魂何處盼仙槎?客髩逢秋白更加。”《太平廣記》卷四○五引《洞天集》:“ 嚴遵 仙槎, 唐 置之於 麟德殿 ,長五十餘尺,聲如銅鐵,堅而不蠧。 李德裕 截細枝尺餘,刻為道像,往往飛去復來。 廣明 以來失之,槎亦飛去。” 唐 李适 《侍宴安樂公主新宅應制》詩:“若見 君平 須借問,仙槎一去幾時來?” 明 劉基 《怨王孫》詞:“紅塵目迥,河漢應有仙槎待還家。”後亦借稱行人所乘之舟。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題載花船原文_題載花船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