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李新的《某夏夜酣寢飄然身若凌雲其覺也作夢遊仙以原》
全文:
飄飄夜半身凌雲,夢與群仙遊玉京。
龍虎騰驤爭引導,侍童羅絡甘蓬迎。
絳幡羽扇前驅列,寶蓋華旗助旌節。
鈞天九奏畢笙竽,飈馭數行響環玦。
初朝太一何所為,次歷紫微心自知。
青虬吐煙滿瓊殿,白鶴起舞臨丹墀。
更過十洲尋舊友,旋返瑤池燕王母。
文章已作人間游,功業卻從天上走。
朝霞乍吸心耳清,沆瀣忽餐肌骨瑩。
九門不掩閶闔靜,玉女下詔馳名姓。
始驚造作玉樓記,白馬詩囊空委地。
又疑本是謫仙人,錦綬紗巾初溷塵。
鳳簫一聲輕哽咽,霧捲雲收天水徹。
葛洪伯喬兩無知,送下九霄不言別。
時人學仙不得仙,未能白日升青天。
無心卻向夢中見,千萬人中何處傳。
參考注釋
鈞天
(1).天的中央。古代神話傳說中天帝住的地方。《呂氏春秋·有始》:“中央曰鈞天。” 高誘 註:“鈞,平也。為四方主,故曰鈞天。” 宋 蘇軾 《潮州韓文公廟記》:“鈞天無人帝悲傷,謳吟下招遣 巫陽 。” 章炳麟 《吊伊藤博文賦》:“叚金版以制人兮,媚上帝於鈞天。”
(2).引申為帝王。 清 陳裴之 《香畹樓憶語》:“歲費金錢億萬計,以儲鈞天之選。”
(3).“鈞天廣樂”的略語。指天上的音樂。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樂府》:“鈞天九奏,既其上帝。” 元 傅若金 《次韻元日朝賀》:“小儒未得隨冠冕,遙聽鈞天隔綵霞。” 清 陳廷焯 《白雨齋詞話》卷五:“未睹‘鈞天’之美,則‘北里’為工。”
九奏
指古代行禮奏樂九曲。《書·益稷》“《簫韶》九成,鳳凰來儀” 孔 傳:“備樂九奏而致鳳凰” 孔穎達 疏:“成,謂樂曲成也。 鄭 云:‘成,猶終也。每曲一終,必變更奏。’故經言九成,傳言九奏,《周禮》謂之九變,其實一也。”《史記·趙世家》:“ 簡子 寤,語大夫曰:‘我之帝所甚樂,與百神遊於鈞天,廣樂九奏萬舞,不類三代之樂,其聲動人心。’” 唐 白居易 《禽蟲十二章序》:“ 微之 夢得 嘗云:‘此乃九奏中新聲,八珍中異味也。’”參見“ 九成 ”。
笙竽
笙和竽。因形制相類,故常聯用。竽亦笙屬樂器,有三十六簧。《禮記·檀弓上》:“琴瑟張而不平,笙竽備而不和。” 晉 左思 《吳都賦》:“蓋象琴築並奏,笙竽俱唱。” 唐 杜甫 《玉華宮》詩:“萬籟真笙竽,秋色正蕭灑。”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中秋》:“絲篁鼎沸,近內庭居民,夜深遙聞笙竽之聲,宛若雲外。” 清 黃宗羲 《黃季真先生墓志銘》:“門成 魯 衛 ,祭抱笙竽。”
環玦
(1).玉環和玉玦,並為佩玉。《漢書·雋不疑傳》:“ 不疑 冠進賢冠,帶櫑具劍,佩環玦,褒衣博帶,盛服至門上謁。” 顏師古 註:“環,玉環也。玦即玉佩之玦也。帶環而又著玉佩也。” 宋 蘇軾 《虎跑泉》詩:“至今遊人灌濯罷,臥聽空堦環玦響。” 清 唐孫華 《溪邊步月》詩:“嗚咽笙簫別院曲,鏘鳴環玦過橋泉。”
(2).《荀子·大略》:“絶人以玦,反絶以環。” 楊倞 註:“古者,臣有罪,待放於境,三年不敢去;與之環則還,與之玦則絶。皆所以見意也。”後用“環玦”表示官員的內召和外貶。《後漢書·袁譚傳》:“願熟詳吉凶,以賜環玦。”亦用為偏義,謂招還。 唐 劉禹錫 《望賦》:“望如何其望最傷,俟環玦兮思帝鄉。”
(3).有缺口的玉環。 清 龔自珍 《乙丙之際塾議》十七:“日月星之見吉凶,殆為日抱珥,月暈成環玦,星移徙,彗孛。”
李新名句,某夏夜酣寢飄然身若凌雲其覺也作夢遊仙以原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