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用白居易新樂府成五十章並效其三·二王后(明祖宗之意也)》
全文:
三恪二王古有雲,受禪征伐說徒紛。
魏晉以降更以假,不脩實德脩空文。
元之瀛國明崇禮,雖加封爵未聞延及奕世享隆恩。
天命天聰肇東土,順治奄有中外建極尊。
然實取之流寇,並非取之勝國者,豈於明之後裔有所慚德而當待以賓。
康熙有成命,雍正奉以遵。
遂求朱氏之裔,賜以通侯俾世守其祀而弗湮。
則我祖宗興滅繼絕之意超往代,詎如李唐周旋周武隋文之子孫。
參考注釋
瀛國
宋恭帝 降 元 封 瀛國公 ,省稱“瀛國”。《宋史·瀛國公紀論》:“ 瀛國 四歲即位,而天兵渡 江 ,六歲而羣臣奉之入朝。” 清 曹寅 《避熱》詩之十:“ 瀛國 兒材未足譏, 溫公 再繼斬孫枝。”
崇禮
(1).尊崇禮儀。《禮記·中庸》:“溫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禮。” 孔穎達 疏:“尊崇三百三千之禮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樂府》:“暨 武帝 崇禮,始立樂府。”
(2).尊敬而以禮相待。《後漢書·江革傳》:“再遷司空長史, 肅宗 甚崇禮之,遷五官中郎將。”《北齊書·万俟洛傳》:“ 高祖 以其父 普 尊老,特崇禮之。” 清 褚人穫 《堅瓠廣集·寵禮》:“ 宋代 之君,崇禮儒臣,過於 漢 唐 。”
封爵
(1).封土授爵。《漢書·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封爵之誓曰:‘使 黃河 如帶, 泰山 若厲,國以永存,爰及苗裔。’”《後漢書·光武帝紀下》:“功臣宗室,鹹蒙封爵,多受廣地,或連屬縣。” 南朝 宋 傅亮 《為宋公求加贈劉前軍表》:“每議及封爵,輒深自抑絶。所以勛高當年,而茅土弗及。” 趙大年 《公主的女兒》:“ 清朝 的封爵制度有一條規定,就是封為親王的,下一代沿襲爵位時,只能降一等被封為郡王。”
(2).指所封的爵位。《東觀漢記·郭丹傳》:“ 更始 敗,諸將軍悉歸,上普賜封爵。” 清 昭槤 《嘯亭續錄·性情之偏》:“乃使先王封爵自余而失,深有所愧恥也。”
延及
擴展到;延伸到。《書·呂刑》:“ 蚩尤 惟始作亂,延及於平民,罔不寇賊。”《韓詩外傳》卷一:“有聲之聲,不過百里;無聲之聲,延及四海。”《春秋·定公二年》“雉門及兩觀災” 唐 孔穎達 疏:“災起 雉門 ,而延及兩觀。”
奕世
累世,代代。《國語·周語上》:“奕世載德,不忝前人。”《後漢書·楊震傳》:“臣奕世受恩,得備納言。” 李賢 註:“奕猶重也。”《宋書·孔琳之傳》:“而傳國之璽,歷代迭用;襲封之印,奕世相傳。” 宋 司馬光 《宣徽惠穆呂公輓辭》:“奕世台衡貴,盈門紱冕榮。” 清 何啟 胡禮垣 《新政論議》:“是故議院議員之法立,則奕世無失德之君。”
隆恩
厚恩,大恩。多指皇恩。 漢 禰衡 《鸚鵡賦》:“恃隆恩於既往,庶彌久而不渝。” 南朝 陳 徐陵 《梁貞侯重與王太尉書》:“斯實不世之隆恩,寧曰循常之恆禮。” 明 無名氏 《四賢記·囑託》:“謀事由人力,隆恩出帝書。” 清 梁章鉅 《歸田瑣記·訥親》:“朕誠不料十三年以來,加以隆恩渥澤,而 訥親 之忍心害理,竟至於此。”
乾隆名句,用白居易新樂府成五十章並效其三·二王后(明祖宗之意也)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