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吳仕訓的《文馬碣》
全文:
神皋苜蓿正蕭蕭,文相飛黃不可招。
騰霧夜過峰頂月,嘶風曉逐海門潮。
歸心萬里魂猶在,裹革千秋恨不消。
卻怪龍鬚終莫挽,何勞疋練禁芻蕘。
參考注釋
峰頂
1.亦作"峰頂"。
2.山峰的頂端。
3.喻事物發展的頂點。
風曉
有風的早晨。 唐 王勃 《採蓮賦》:“詠緑竹於風曉,賦朱華於月夕。”
(1).示意;委婉含蓄地告知。《史記·張丞相列傳》:“﹝ 黃霸 ﹞治 潁川 ,以禮義條教喻告化之。犯法者,風曉令自*殺。” 宋 蘇軾 《論積欠六事並乞檢會應詔所論四事一處行下狀》:“﹝轉運司﹞雖無明文指揮,而以喜怒風曉官吏,孰敢違者?”
(2).勸勉。 宋 曾鞏 《本朝政要策·名教》:“於是詔書遂下,稱人子之義,以風曉切責,而使執法舉不能養者,定著於令焉。” 宋 葉適 《宏詞》:“朝廷詔誥典冊之文,當使簡直宏大,敷暢義理,以風曉天下,《典》、《謨》、《訓》、《誥》諸書是也。”
海門
海口。內河通海之處。 唐 韋應物 《賦得暮雨送李胄》:“海門深不見,浦樹遠含滋。” 宋 吳琚 《酹江月·觀潮應制》詞:“晚來波靜,海門飛上明月。”《三元里人民抗英鬥爭史料·<重陽前四日山響樓憑眺書感>詩》:“驅駕洪濤羽翼振,海門無計限飛輪。”
吳仕訓名句,文馬碣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