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趣軒原文
躁靜失本性,滯寂聖所訶。
不有止觀幻,欲靜動愈多。
道人非避世,偶此住山阿。
幽侶不到門,況聞車馬過。
閒雲謝冗跡,止水無驚波。
山光明戶庭,定起聊婆娑。
擾擾奔競者,聞風意如何?
詩詞問答
問:靜趣軒的作者是誰?答:宗衍
問:靜趣軒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宗衍的名句有哪些?答:宗衍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歌韻
參考注釋
躁靜
(1).急躁與寧靜。 晉 潘岳 《秋興賦》:“苟趣舍之殊塗兮,庸距識其躁靜。” 晉 葛洪 《抱朴子·博喻》:“出處有冰炭之殊,躁靜有飛沉之異。”
(2).謂興動勞役與清靜無為。 唐 白居易 《人之困窮由君之奢欲策》:“夫如是,則君之躁靜,為人勞逸之本;君之奢儉,為人富貧之源。”
失本
(1).失去根本。《淮南子·泰族訓》:“失本則亂,得本則治。”
(2).猶蝕本。謂資金虧損。《官場現形記》第三七回:“等到這 胡道 當了家,生意一年年的失本下來,漸漸的有點支不住。”
滯寂
猶寂靜。 宋 王禹偁 《睡十二韻》:“滯寂通禪理,無何等道人。”
不有
沒有
無所不有。——《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有五穀之實而不有其名。——明·李漁《閒情偶寄·種植部》
止觀
(1).停下來觀看。《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宋王 與 齊 仇也,築 武宮 。謳 癸 倡,行者止觀,築者不倦。”
(2).佛教修行法門之一。“止”為梵文(奢摩他)的意譯,意為掃除妄念,專心一境;“觀”為梵文(毗缽舍那)的意譯,意為在“止”的基礎上發生智慧,辨清事理。佛教主張通過“止觀”即可“悟”到“性空”而成佛。 中國 佛教天台宗創始人 智顗 著有《摩訶止觀》、《童蒙止觀》等書。《法苑珠林》卷一○一引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 齊 鄴 西 龍山 雲門寺 釋 僧稠 姓 孫 ,元出 昌黎 ……初從 道房禪師 受習止觀。” 唐 杜甫 《別李秘書始興寺所居》詩:“重聞西方《止觀經》,老身古寺風泠泠。”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二:“夫 思大 乃 天台 智者,本師親受三種《止觀》。”
道人
(1)
(2) 舊時對道士的尊稱
(3) 稱道教徒為道人
(4) 和尚的舊稱
避世
離世隱居,避免和外界接觸
山阿
山嶽;小陵
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晉· 淘潛《輓歌》
不到
(1)
不足,少於…
不到四分鐘駛行了一公里
(2)
未到;不出席或未出席
教師抱怨那個孩子不到學校上課
(3)
不周到
我們是粗人,照顧不到,請多原諒
車馬
(1).車和馬。古代陸上的主要交通工具。《詩·小雅·十月之交》:“擇有車馬,以居徂向。”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指瑕》:“夫車馬小義,而歷代莫悟。” 明 孫柚 《琴心記·王孫作醵》:“早求車馬,同行共赴。”
(2).謂馳騁遊樂。《漢書·郊祀志下》:“願明主時忘車馬之好,斥遠方之士虛語,游心帝王之術,太平庶幾可興也。” 南朝 齊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詩序》:“耆年闕市井之游,稚齒豐車馬之好。”
止水
死水;滯止不流的水
心如止水
驚波
驚險的巨浪。 漢 張衡 《西京賦》:“散似驚波,聚似巨峙。” 唐 司空圖 《連珠》:“蓋聞霽日纔升於拂曙,則蟻穴自開;澄川或激於驚波,則龍舟莫進。” 明 高啟 《秋懷》詩之十:“驚波駛且廣,蕩漾浮雲陰。”
光明
(1)
(2) 明亮的
瓦楞上已經雪白,房裡也映得較光明。——《祝福》
(3) 比喻正義或有希望
光明大道
母親沉痛的三言兩語的訴說以及我親眼見到的許多不平事實,啟發了我幼年時期反抗壓迫追求光明的思想。——《回憶我的母親》
(4) 沒有私心
光明磊落
心地光明
戶庭
戶外庭院。亦泛指門庭、家門。《易·節》:“不出戶庭,無咎。” 朱熹 本義:“戶庭,戶外之庭也。” 晉 葛洪 《抱朴子·勖學》:“觀萬古如同日,知八荒若戶庭。” 南朝 宋 鮑照 《潯陽還都道中》詩:“未嘗違戶庭,安能千里游?” 唐 李頻 《府試老人星見》詩:“良宵出戶庭,極目向青冥。” 孫中山 《上李鴻章書》:“故西人於水,則輪船無所不通,五洋四海,恍若戶庭;萬國九洲,儼同闤闠。”
婆娑
(1) 形容盤旋和舞動的樣子
子仲之子,婆娑其下。——《詩·陳風·東門之枌》。毛傳:“婆娑,舞也。”
(2) 枝葉紛披的樣子
擾擾
形容紛亂的樣子
綠雲擾擾,梳曉鬟也。——唐· 杜牧《阿房宮賦》
奔競
奔走競爭。多指對名利的追求。 晉 乾寶 《晉紀總論》:“悠悠風塵,皆奔競之士;列官千百,無讓賢之舉。” 元 秦簡夫 《東堂老》第二折:“我只去利名場往來奔競,那裡也有一日的安寧。” 清 鄒容 《革命軍》第二章:“名士者流……鑽營奔競無所不至。”
聞風
(1).聽到音訊或傳聞。 唐 劉禹錫 《平蔡州》詩之三:“四夷聞風失匕筯,天子受賀登高樓。”《前漢書平話》卷上:“滅 楚 以來,四海安寧,民皆快樂,萬里聞風,一鼓而收之。”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三章二:“一夜之間,聞風逃遁,真真是無上的恥辱。”
(2).探聽訊息。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二部十五:“ 老孫頭 也聞風來了。” 浩然 《艷陽天》第一一四章:“ 馬齋 是從小河邊上來,也是到處聞風的。”
如何
(1)
(2) 用什麼手段或方法
在退休制下如何提高津貼的問題
(3) 方式、方法怎樣
接下去的問題是如何表明我們的意思
(4) 在什麼情況下
姐妹三人如何再相會
(5) 怎么,怎么樣
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後如何。——《水滸傳》
(6) “如……何”,表示’把……怎么樣”
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 王屋何?——《列子·湯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