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李應徵的《謁長陵》
全文:
歷數歸真主,風雲護泰壇。
入關承漢祚,定鼎協殷盤。
帝業仍宗子,皇都實壯觀。
荊蠻方遜國,代邸即長安。
禮樂臨軒策,旌旗出塞看。
天聲曾勒石,地界幾鳴鑾。
老上庭還徙,溫禺血未乾。
關山殘月暗,榆木隕星寒。
薄葬遵文德,豐碑象武桓。
烏號陵邑守,龍氣鼎湖蟠。
馳道通原廟,周廬列從官。
乾坤留劍舄,伏臘拜衣冠。
宮殿秋陰肅,松杉曉露漙。
萬年圭鬯毖,此日守成難。
南牧頻飛檄,西戎未解鞍。
虛聞勞七萃,猶此抗三韓。
聖軌誠難繼,神功故不刊。
威靈長在目,流恨翠微端。
參考注釋
薄葬
葬具及喪禮簡單、節儉。《荀子·正論》:“太古薄葬,棺厚三寸,衣衾三領。” 漢 王充 《論衡·薄葬》:“賢聖之業,皆以薄葬省用為務。”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叛賊·發冢》:“如 王荊公 清苦,料無厚葬…… 南京 太監 石巖 者,營治壽穴,苦乏大磚,或獻言,雲近處古塚磚奇大。遂拆以充用,視其碣乃 介甫 也,則薄葬亦受禍矣。”
文德
(1).指禮樂教化。與“武功”相對。《易·小畜》:“君子以懿文德。”《論語·季氏》:“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後漢書·光武帝紀上》:“言武功則莫之敢抗,論文德則無所與辭。” 元 傅若金 《書南寧驛》詩:“也知文德能柔遠,傳道新恩欲罷征。” 魯迅 《偽自由書·王化》:“還有什麼事可以做呢?自然只有修文德以服‘遠人’的 日本 了。”
(2).寫文章的道德。 魯迅 《偽自由書·從幽默到正經》:“又不幸而 榆關 失守, 熱河 吃緊了,有名的文人學士,也就更加吃緊起來……講文德的也有,罵人固然可惡,俏皮也不文明,要大家做正經文章,裝正經臉孔,以補‘不抵抗主義’之不足。”
豐碑
高大的石碑,比喻不朽的傑作,偉大的功業,有永久價值的證物或著名的事例,尤指值得記載或保存的藝術上或智慧上的成就
記德豐碑,所以垂名跡於不朽,樹風聲於沒世。——《隋書·楊素傳》
象武
周武王 時代的樂舞。《禮記·仲尼燕居》:“下管《象武》,《夏籥》序興。” 鄭玄 註:“《象武》,武舞也;《夏籥》,文舞也。”參見“ 象舞 ”。
李應徵名句,謁長陵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