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白居易新樂府成五十章並效其三·二王后(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原文

三恪二王古有雲,受禪征伐說徒紛。

魏晉以降更以假,不脩實德脩空文。

元之瀛國明崇禮,雖加封爵未聞延及奕世享隆恩。

天命天聰肇東土,順治奄有中外建極尊。

然實取之流寇,並非取之勝國者,豈於明之後裔有所慚德而當待以賓。

康熙有成命,雍正奉以遵。

遂求朱氏之裔,賜以通侯俾世守其祀而弗湮。

則我祖宗興滅繼絕之意超往代,詎如李唐周旋周武隋文之子孫。

詩詞問答

問:《用白居易新樂府成五十章並效其三·二王后(明祖宗之意也)》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六部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四十四

2. 明祖宗之意也

參考注釋

三恪

周 朝新立,封前代三王朝的子孫,給以王侯名號,稱三恪,以示敬重。 周 封三朝說法有二。一說封 虞 、 夏 、 商 之後於 陳 、 杞 、 宋 。《左傳·襄公二十五年》:“昔 虞閼父 為 周 陶正,以服事我先王。我先王賴其利器用也,與其神明之後也,庸以元女 大姬 配 胡 公,而封諸 陳 ,以備三恪。” 杜預 註:“ 周 得天下,封 夏 、 殷 二王后,又封 舜 後,謂之恪,並二王后為三國。其禮轉降,示敬而已,故曰三恪。”一說封 黃帝 、 堯 、 舜 之後於 薊 、 祝 、 陳 。《詩·陳風譜》 唐 孔穎達 疏:“案《樂記》云:‘ 武王 未及下車,封 黃帝 之後於 薊 ,封帝 堯 之後於 祝 ,封帝 舜 之後於 陳 ;下車乃封 夏後氏 之後於 杞 ,投 殷 之後於 宋 。’則 陳 與 薊 祝 共為三恪, 杞 宋 別為二王之後矣。”後世帝王亦多承三恪之制。《新唐書·玄宗紀》:“﹝ 天寶 九載﹞九月辛卯,以 商 、 周 、 漢 為三恪。”《新五代史·晉高祖紀》:“﹝ 天福 二年春正月﹞封 唐 宗室子為公,及 隋 酅公 為二王后,以 周 介公 備三恪。” 清 錢謙益 《會同館》詩之一:“會朝 青海 班三恪,莫訝胡兒説會同。”

二王

(1).指兩個天子。《禮記·曾子問》:“天無二日,民無二王。”

(2).指封王爵的二人。 清 王恪 《椒山先生祠》詩:“疏成十罪定,獄借二王辭。”按:二王,指 明仁宗 子 裕王 與 景王 。

(3).同時齊名的王姓二人。(1) 晉 王戎 和 王衍 。《晉書·羊祜傳》:“ 戎 衍 並憾之每言論多毀 祜 。時人為之語曰:‘二 王 當國, 羊公 無德。’”(2) 晉 書法家 王羲之 、 王獻之 父子。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雜藝》:“ 梁氏 祕閣散逸以來,吾見二 王 真草多矣。” 唐 羅隱 《寄酬鄴王羅令公》詩之一:“書札二 王 爭巧拙,篇章七子避風流。” 清 姚鼐 《王禹卿七十壽序》:“書法則如 米元章 、 董元宰 之嗣統二 王 。”(3) 南齊 王延之 與 王僧虔 。《南齊書·王延之傳》:“ 延之 與尚書令 王僧虔 中立無所去就,時人為之曰:‘二 王 持平,不送不迎。’”

受禪

亦作“ 受嬗 ”。王朝更迭,新皇帝承受舊帝讓給的帝位。《孔叢子·雜訓》:“夫受禪於人者則襲其統,受命於天者則革之。”《漢書·王莽傳中》:“予之皇始祖考 虞帝 受嬗於 唐 。” 明 王鏊 《震澤長語·官制》:“ 文帝 受禪,改秘書為中書。” 梁啓超 《中國專制政治進化史論》第二章:“ 舜 禹 受禪,必待諸侯朝覲謳歌訟獄之所歸,然後即位。”

征伐

討伐;出兵攻打

湯武征伐。——《韓非子·五蠹》

以降

(1).猶言以後,表示時間在後。《後漢書·逸民傳序》:“是以 堯 稱則天,不屈 潁陽 之高; 武 盡美矣,終全 孤竹 之絜。自茲以降,風流彌繁。” 明 張煌言 《徐允岩詩序》:“ 漢 晉 以降,公卿俱得辟除僚屬。” 陳天華 《中國革命史論》第一章:“謂 泰西 於中古以前,已有平民革命,不過表面之名詞,實際尚不如 中國 自 秦 以降,革命者多崛起民間,於平民革命較近之。”

(2).猶言以下,表示等第或位置在下。 宋 蘇軾 《上皇帝書》:“凡京東多盜之郡,自 青 、 鄆 以降,如 徐 、 沂 、 齊 、 曹 之類,皆慎守臣。”

不脩

亦作“ 不修 ”。1.不修明;不整治。《左傳·襄公二十八年》:“不脩其政德,而貪昧於諸侯,以逞其願,欲久,得乎?” 三國 吳 韋昭 《博弈論》:“人事曠而不脩。”

2.不修繕。 漢 班彪 《北征賦》:“過 泥陽 而太息兮,悲祖廟之不脩。”

3.不學習;不講究。《漢書·高帝紀下》:“ 高祖 不脩文學,而性明達。” 清 侯方域 《司成公家傳》:“公為人和易有容,不修苛節,見人無貴賤皆與飲酒。”

實德

猶實惠。《書·盤庚上》:“汝克黜乃心,施實德於民,至於婚友,乃敢大言汝有積德。” 孫星衍 疏:“言汝能去其傲慢從康之心,施實惠於眾民,至於婚姻僚友,乃可大言汝有積德。”

空文

(1) 徒有空名而不生效的法規

(2) 說空話的文章;沒有實用價值的文章

瀛國

宋恭帝 降 元 封 瀛國公 ,省稱“瀛國”。《宋史·瀛國公紀論》:“ 瀛國 四歲即位,而天兵渡 江 ,六歲而羣臣奉之入朝。” 清 曹寅 《避熱》詩之十:“ 瀛國 兒材未足譏, 溫公 再繼斬孫枝。”

崇禮

(1).尊崇禮儀。《禮記·中庸》:“溫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禮。” 孔穎達 疏:“尊崇三百三千之禮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樂府》:“暨 武帝 崇禮,始立樂府。”

(2).尊敬而以禮相待。《後漢書·江革傳》:“再遷司空長史, 肅宗 甚崇禮之,遷五官中郎將。”《北齊書·万俟洛傳》:“ 高祖 以其父 普 尊老,特崇禮之。” 清 褚人穫 《堅瓠廣集·寵禮》:“ 宋代 之君,崇禮儒臣,過於 漢 唐 。”

封爵

(1).封土授爵。《漢書·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封爵之誓曰:‘使 黃河 如帶, 泰山 若厲,國以永存,爰及苗裔。’”《後漢書·光武帝紀下》:“功臣宗室,鹹蒙封爵,多受廣地,或連屬縣。” 南朝 宋 傅亮 《為宋公求加贈劉前軍表》:“每議及封爵,輒深自抑絶。所以勛高當年,而茅土弗及。” 趙大年 《公主的女兒》:“ 清朝 的封爵制度有一條規定,就是封為親王的,下一代沿襲爵位時,只能降一等被封為郡王。”

(2).指所封的爵位。《東觀漢記·郭丹傳》:“ 更始 敗,諸將軍悉歸,上普賜封爵。” 清 昭槤 《嘯亭續錄·性情之偏》:“乃使先王封爵自余而失,深有所愧恥也。”

延及

擴展到;延伸到。《書·呂刑》:“ 蚩尤 惟始作亂,延及於平民,罔不寇賊。”《韓詩外傳》卷一:“有聲之聲,不過百里;無聲之聲,延及四海。”《春秋·定公二年》“雉門及兩觀災” 唐 孔穎達 疏:“災起 雉門 ,而延及兩觀。”

奕世

累世,代代。《國語·周語上》:“奕世載德,不忝前人。”《後漢書·楊震傳》:“臣奕世受恩,得備納言。” 李賢 註:“奕猶重也。”《宋書·孔琳之傳》:“而傳國之璽,歷代迭用;襲封之印,奕世相傳。” 宋 司馬光 《宣徽惠穆呂公輓辭》:“奕世台衡貴,盈門紱冕榮。” 清 何啟 胡禮垣 《新政論議》:“是故議院議員之法立,則奕世無失德之君。”

隆恩

厚恩,大恩。多指皇恩。 漢 禰衡 《鸚鵡賦》:“恃隆恩於既往,庶彌久而不渝。” 南朝 陳 徐陵 《梁貞侯重與王太尉書》:“斯實不世之隆恩,寧曰循常之恆禮。” 明 無名氏 《四賢記·囑託》:“謀事由人力,隆恩出帝書。” 清 梁章鉅 《歸田瑣記·訥親》:“朕誠不料十三年以來,加以隆恩渥澤,而 訥親 之忍心害理,竟至於此。”

天命

(1) 指上天的意志;也指上天主宰之下的人們的命運

樂夫天命復奚疑。——晉·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雖曰天命。——宋· 歐陽修《新五代史·伶官傳》

(2) 自然的規律、法則

(3) 人的自然壽命;天年

天聰

(1).上天賦予人的聽力。《韓非子·解老》:“人也者,乘於天明以視,寄於天聰以聽,託於天智以思慮。” 南朝 梁簡文帝 《六根懺文》:“願捨此穢耳,得彼天聰。”

(2).對天子聽聞的美稱。 三國 魏 曹植 《求通親親表》:“冀陛下儻發天聰,而垂神聽也。” 唐 白居易 《賀雨》詩:“稽首再三拜,一言獻天聰。” 宋 張世南 《遊宦紀聞》卷十:“名動天聰,被旨祝髮。”

東土

(1).古代指 陝 以東某一地區或封國。《書·康誥》:“乃寡兄勗,肆汝小子封,在茲東土。”《國語·鄭語》:“ 桓公 為司徒,甚得 周 眾與東土之人。” 韋昭 註:“東土, 陝 以東也。” 宋 劉克莊 《代毛穎謝表》:“伏念臣 中山 舊族,東土寒生。” 清 姚鼐 《乾隆戊子科山東鄉試策問》之一:“矧東土為聖人父母之邦,名儒繼踵,多士仰慕,師法尤易興起者乎!”

(2). 東晉 、 南朝 時也特指 蘇南 、 浙江 一帶。《晉書·庾翼傳》:“時東土多賦役,百姓乃從海道入 廣州 ,刺史 鄧岳 大開鼓鑄,諸夷因此知造兵器。”《宋書·自序》:“初, 錢唐 人 杜子恭 通靈有道術,東土豪家及京邑貴望並事之為弟子,執在三之敬。”

(3).古代稱 中國 。對西方而言。《穆天子傳》卷十五:“ 西王母 為天子謡……天子答之曰:‘予歸東土,和治諸夏,萬民平均,吾顧見汝。’”《西遊記》第八回:“ 菩薩 不敢久停,曰:‘今領 如來 法旨,上東土尋取經人去。’” 清 馬建忠 《上李伯相言出洋工課書》:“而 巴黎 新聞紙傳揚殆遍,謂 日本 、 波斯 、 土耳基 人負笈 巴黎 者,固有考取格治秀才及律例舉人,而東土之人,獨未有考取文詞秀才者,有之則自 忠 始也。” 茅盾 《雨天雜寫之二》:“佛法始來東土,排場實在相當熱鬧。”

順治

順從而大治。指社會秩序井然而安定。《禮記·聘義》:“用之於戰勝則無敵,用之於禮義則順治。外無敵,內順治,此之謂盛德。” 漢 賈誼 《新書·數寧》:“大數既得,則天下順治。” 明 張居正 《賀元旦表五》:“外威嚴,內順治,神武丕揚。”

奄有

全部占有。多用於疆土。《詩·商頌·玄鳥》:“方命厥後,奄有九有。”《古今小說·臨安里錢婆留髮跡》:“天下英雄皆有割據一方之意。若吞併 董昌 ,奄有 杭 越 ,此霸王之業也。” 郭沫若 《歷史人物·屈原研究》:“ 楚國 則地大物博,奄有 長江 流域、 淮水 流域的一大片膏腴土地。”

中外

裡面和外面

中外不得相救

中外交薦。——《明史》

建極

(1).建立中正之道。語本《書·洪範》“皇建其有極”。 孔穎達 疏:“皇,大也。極,中也。施政教,治下民,當使大得其中,無有邪僻。”一說謂建立法度、準則。 蔡沉 集傳:“建,立也。極,猶北極之極。至極之義,標準之名,中立而四方之所取正焉者也。”《續資治通鑑·宋寧宗慶元八年》:“自 胡紘 、 劉德秀 去位, 侂胄 亦厭前事,故 鏜 等令言者以‘建極’之説投之。 侂胄 用其言,學禁漸弛。”

(2).指帝王即位。 唐 崔融 《為朝集使于思言等請封中嶽表》:“陛下寶命絪緼,元期肸蠁,包混元而建極,宅造化而開階,剖靈符於天,合至德於地。”

流寇

(1) 到處流竄的盜匪

(2) 流動不定的叛亂者

勝國

被滅亡的國家。《周禮·地官·媒氏》:“凡男女之陰訟,聽之於勝國之社。” 鄭玄 註:“勝國,亡國也。”按,亡國謂已亡之國,為今國所勝,故稱“勝國”。後因以指前朝。 元 張養浩 《濟南龍洞山記》:“ 歷下 多名山水, 龍洞 為尤勝……勝國嘗封其神曰 靈惠公 。” 明 宋濂 《故翰林待制承務郎兼國史院編修官柳先生傳》:“ 隆山 牟公 應龍 ,得太史 李心傳 史學端緒,且諳勝國文獻淵源之懿,儀章、官簿、族系,如指諸掌。” 王國維 《沉乙庵先生七十壽序》:“ 順康 之世,天造草昧,學者多勝國遺老,離喪亂之後,志在經世,故多為致用之學。”

之後

(1) 緊接在…時以後

作出安排之後,我們就照著辦

(2) 在…後面

房屋之後有棵大樟樹

(3) 然後

之後他又給我來過兩封信

有所

有所,無所類同。有:存在。無:沒有,不存在。所:此為代詞。 

例句:

戰國·楚·屈原《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數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列子》:子貢倦於學,告仲尼曰:"願有所息。"仲尼曰:"生無所息!" 

慚德

亦作“慙德”。因言行有缺失而內愧於心。《書·仲虺之誥》:“ 成湯 放 桀 於 南巢 ,惟有慙德,曰:‘予恐來世以台為口實。’”《後漢書·郭太傳》:“﹝ 蔡邕 ﹞謂 涿郡 盧植 曰:‘吾為碑銘多矣,皆有慙德,唯 郭有道 無愧色耳。’” 唐 李白 《與賈少公書》:“方之二子,實有慚德,徒塵忝幕府,終無能為。” 章炳麟 《中華民國解》:“其素性貪饕,以苞萱為應有,慙德在躬,即無以廉問羣吏。”

當待

對待。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二:“不來後是咱家眾僧采,來後怎當待?”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二:“來後怎生當待?思量恁怪那不怪,由然甚矮也不矮,彷彿近此中境界。”

康熙

(1654.5.4—1722.12.22) 清朝入關後的第二代皇帝。即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年號

康熙、乾隆、鹹豐

清朝三代皇帝的年號

成命

既定的天命。已形成並實施的決議;已下達的號令

昊天有成命,二後受之。——《詩·周頌·昊天有成命》

師無成命,多奮何為?——《左傳·宣公十二年》

成命難違

雍正

古代宮中掌筵席的長官。《儀禮·特牲饋食禮》:“宗人視牲告充,雍正作豕。” 鄭玄 註:“雍正,官名也。”

通侯

秦漢時代侯爵的最高一等,又稱徹侯、列侯。

爵通侯。——《漢書·李廣蘇建傳》

祖宗

祖先

興滅繼絕

謂使滅絕了的重新振興起來,延續下去。語出《論語·堯曰》:“興滅國,繼絶世。”《漢書·代孝王劉參傳》:“ 元始 二年, 新都侯 王莽 興滅繼絶,白太皇太后,立 年 弟子 如意 為 廣宗王 ,奉 代孝王 後。”《晉書·劉頌傳》:“敦興滅繼絶之義,故國祚不泯。”《清史稿·睿忠親王多爾袞傳》:“庶不負朝廷伸義討賊,興滅繼絶之初心。”

往代

猶往古。 晉 夏侯湛 《東方朔畫贊》:“瞻望往代,爰想遐蹤。”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序志》:“茫茫往代,既沉予聞,眇眇來世,倘塵彼觀也。”《晉書·阮種傳》:“宜師蹤往代,襲跡三五,矯世更俗,以從人望。”

李唐

指 唐 朝。 唐 皇室姓 李 ,故稱。 唐 周朴 《吊李群玉》詩:“ 羣玉 詩名冠 李唐 ,投詩換得校書郎。” 宋 周敦頤 《愛蓮說》:“ 晉 陶淵明 獨愛菊,自 李唐 來,世人甚愛牡丹。” 清 鄭燮 《道情》詩之八:“文章兩 漢 空陳跡,金粉 南朝 總廢塵, 李唐 趙宋 慌忙盡。”

周武

即 周武王 。《左傳·昭公四年》:“ 周武 有 孟津 之誓廩。” 三國 魏 鍾會 《檄蜀文》:“ 周武 有散財發廩表閭之義。”《文選·陸倕<石闕銘>》:“似 夏 民之附 成湯 , 殷 士之窺 周武 。” 李善 注引《帝王世紀》:“ 商容 及 殷 人觀 周 軍之入,見 武王 至, 殷 人曰:是吾新君也。”

子孫

(1) 兒子和孫子

子孫荷擔者三夫。——《列子·湯問》

(2) 泛指後代

子孫相繼為王。——《戰國策·趙策》

(3) 又

子孫侯者。

人主之子孫。

遠者及其子孫。

詩詞推薦

  • 雨中出門閒望有作

    陸游宋代〕急雨初來已瀉檐,清香欲散更穿簾。年開九秩尚不死,坐對一編殊未饜。人笑黠痴俱得半,自憐貧病每相兼。說梅
  • 擬弋者慕

    釋重顯宋代〕翠羽立高枝,危巢對落輝。碧潭千萬丈,直下取魚歸。
  • 題涵古

    王柏宋代〕平生意廣奈才疎,學未成時家已癯。蚤慕滄洲窮廣大,晚依麗澤沃焦柘。先儒凜凜今如在,聖道洋洋熟與圖。兩字
  • 聞邊事

    戴復古宋代〕昨日聞邊報,持杯不忍斟。壯懷看寶劍,孤憤裂寒衾。風雨愁人夜,草茅憂國心。因思古豪傑,韓信在淮陰。
    用白居易新樂府成五十章並效其三·二王后(原文_用白居易新樂府成五十章並效其三·二王后(的賞析_古詩文
  • 宿雲檐

    乾隆清代〕天畔閒雲去若飛,何曾檐際有雲歸。邇來雨不雨皆可,消得崇情閱化機。
  • 閩伶官戲主延政語

    佚名宋代〕只聞有泗州和尚,不見有五縣天子。
    用白居易新樂府成五十章並效其三·二王后(原文_用白居易新樂府成五十章並效其三·二王后(的賞析_古詩文
  • 題盛懋山水即用其韻

    乾隆清代〕飛泉千萬道,一一落溪潭。溪橋有客過,秋風吹鬢毿。草堂訪蘭交,相與暢雄談。澄心對碧漪,凝睇眺翠嵐。何以
  • 將請鄉郡作

    張嵲宋代〕本初休車騎,陶令歸田園。憧憧天壤間,何人無一廛。惟我若斷梗,漂流浙江邊。牽絲始立歲,屏處知命年。虛恬
  • 卜運算元

    王炎宋代〕渡口喚扁舟,雨後青綃皺。輕暖相重護病軀,料峭還寒透。老大自傷春,非為花枝瘦。那得心情似少年,雙燕歸時
    用白居易新樂府成五十章並效其三·二王后(原文_用白居易新樂府成五十章並效其三·二王后(的賞析_古詩文
  • 挽太學正節先生徐應鑣

    何夢桂宋代〕國破君亡一死宜,絕憐兒女死如飴。龍池久負媧皇誓,蛙坎空遺烈士悲。洗骨不污唐門館,瀝心無愧趙孤兒。北行
  • 至節出謁回二絕

    洪咨夔宋代〕巧笑聲搖六博盆,纖纖人在綠窗根。隔紗想見春風面,雲滑金釵欲溜痕。
    用白居易新樂府成五十章並效其三·二王后(原文_用白居易新樂府成五十章並效其三·二王后(的賞析_古詩文
  • 即事

    乾隆清代〕即事書懷趁幾暇,個間春色方穠奼。益之蒼松與怪石,繁麗偏饒古風化。古風萬劫祇如斯,繁麗無過一時乍。岡環
  • 再題安瀾園十詠葄經館·其一

    乾隆清代〕枕葄雖然有素心,未能潛志入深沉。假予學易難窮奧,勤政且從謨典尋。
  • 邵拙宋代〕萬國未得雨,孤雲猶在山。
    用白居易新樂府成五十章並效其三·二王后(原文_用白居易新樂府成五十章並效其三·二王后(的賞析_古詩文
  • 挽趙泰州善忱

    孫應時宋代〕睡拾儒科早,階升命秩尊。斑衣如壽斝,綺席稱名園。五馬催三輕,千秋閉九原。春風破山路,松柏權何言。
    用白居易新樂府成五十章並效其三·二王后(原文_用白居易新樂府成五十章並效其三·二王后(的賞析_古詩文
  • 偈頌一百五十首

    釋心月宋代〕我有一語,在在處處。提起分開,放下捏聚。兩手持來,一手分付。江西曾有言,以此個為主。
    用白居易新樂府成五十章並效其三·二王后(原文_用白居易新樂府成五十章並效其三·二王后(的賞析_古詩文
  • 雜憶五首

    元稹唐代〕今年寒食月無光,夜色才侵已 * 。憶得雙文通內里,玉櫳深處暗聞香。花籠微月竹籠煙,百尺絲繩拂地懸。憶得
  • 誰氏子

    文同宋代〕縹緲誰氏子,學道要長仙。人世豈不樂,何苦求上天。反首顧我語,子豈得謂賢。智如撲燈蛾,甘就膏火煎。
    用白居易新樂府成五十章並效其三·二王后(原文_用白居易新樂府成五十章並效其三·二王后(的賞析_古詩文
  • 沁園春(用前韻謝魏菊莊)

    馮取洽宋代〕舉世紛紛,風靡波流,名氛利埃。有幽人嘉遁,長年修潔,寒花作伴,竟日徘徊。餐薦夕英,杯迎朝露,世味何如
  • 夕雨

    宋庠宋代〕春溜簷聲細,層波幕影斜。雷車陳後館,雲枕楚王家。桂凝霞杯蟻,蓮空蜜炬花。莫漂枝上蝶,幽夢在天涯。
用白居易新樂府成五十章並效其三·二王后(原文_用白居易新樂府成五十章並效其三·二王后(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