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史原文
止水與明鏡,鑒物察秋毫。
惟其無本心,賦形隨物遭。
醜者亦不怒,妍者亦不惂。
妍醜秪自取,水鏡無紛淆。
嘗觀古之人,臥龍實人豪。
寧靜用致遠,澹泊志何高。
綸巾而羽扇,被服儒者曹。
其材兼韓張,奚用持弓刀。
廖立將李平,廢棄自所招。
及至聞亮終,撫心悲且號。
謂將左衽終,孰致諸王朝。
是誠水鏡心,使我神魂遙。
詩詞問答
問:詠史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詠史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出處:御製詩初集卷二十二
參考注釋
止水
死水;滯止不流的水
心如止水
明鏡
(1) 明亮的鏡子,比喻完美的典範
謙恭禮節的明鏡
(2) 明察;明鑑
今提五個首級首告,望相公老爺明鏡。——《古今小說》
秋毫
秋季鳥獸的毫毛。形容極小的事
秋毫不敢有所犯。——《史記·項羽本紀》
秋毫之末。——《孟子·梁惠王上》
循規蹈矩無損秋毫
惟其
表示因果關係,和“正因為”近似
惟其他還幼小,所以要多幫助他
無本
(1).沒有樹根。參見“ 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
(2).沒有本源,沒有本始。《禮記·禮器》:“先王之立禮也,有本有文。忠信,禮之本也;義理,禮之文也。無本不立,無文不行。” 宋 朱熹 《答董叔重書》:“ 伊川 所謂其道充大是也,非無本而漸生之謂。”
(3). 唐 詩人 賈島 初為浮圖,法號 無本 。 唐 韓愈 《送無本師歸范陽》詩:“ 無本 於為文,身大不及膽。” 宋 蘇轍 《贈張惕山人》詩之一:“故人相見不相識,空怪解吟 無本 詩。”舊題 宋 尤袤 《全唐詩話·賈島》:“ 島 字 浪仙 , 范陽 人。初為浮圖,名 無本 。”
賦形
(1).謂賦予人或物以某種形體。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麗辭》:“造化賦形,支體必雙。” 清 俞蛟 《夢廠雜著·蜰蟲》:“夫蜰蟲與蚊蚋蚤蝨,賦形雖殊,其噬人膚血則一也。”
(2).謂模擬形體。 唐 韓愈 《嘲鼾睡》詩之二:“賦形苦不同,無路尋根本。” 清 趙翼 《甌北詩話·查初白詩》:“內召以後,更細意熨貼,因物賦形,無一字不穩愜。” 梁啓超 《歷史與人種之關係》:“自 羅馬 解紐以後,而後之新民族,皆賦形於 羅馬 。”
妍醜
美和醜。 唐 吳兢 《貞觀政要·公平》:“能以古之哲王,鑒於己之行事,則貌之妍醜宛然在目;事之善惡自得於心。” 清 惠周惕 《贈維揚顧書宣》詩:“人生眉眼不自見,願以妍醜煩青銅。”
自取
(1).自己招致。《孟子·離婁上》:“清斯濯纓,濁斯濯足矣,自取之也。”《莊子·齊物論》:“夫吹萬不同,而使其自已也,鹹其自取,怒者其誰耶?” 宋 梅堯臣 《寄永興招討夏太尉》詩:“二師覆敗乃自取,豈是廊廟謀不臧。” 明 王守仁 《瘞旅文》:“皆爾自取,謂之何哉。”
(2).謂自己取代之。《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 先主 ﹞謂 亮 曰:‘君才十倍 曹丕 ,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3).自娶。《史記·伍子胥列傳》:“ 秦 女絶美,王可自取,而更為太子取婦。”
水鏡
在一根鋼管中安放有一系列鏡片用以使人能看到水面下相當遠的物體的裝置
紛淆
混淆雜亂。《新唐書·魏元忠傳》:“自 蘇定方 平遼東, 李勣 破 平壤 ,賞既不行,勛亦淹廢,歲月紛淆,真偽相錯。” 宋 歐陽修 《答謝景山遺古瓦硯歌》:“嗟予奪得何所用,簿領朱墨徒紛淆。” 清 姚鼐 《邳州黃山》詩:“偶傳 太公 書,聊以定紛淆。”
臥龍
比喻隱居或未露頭角的傑出人才
諸葛孔明者,臥龍也。——《三國志·諸葛亮傳》
人豪
豪傑;人傑
寧靜
平靜;安靜;清靜寡慾,不慕榮利
澹泊
恬淡寡慾;不追求名利
綸巾
古代用青絲帶做的頭巾,又名諸葛巾
羽扇
用鳥羽製成的扇子
被服
指被子、褥子、衣服、帽子、鞋襪等的統稱
儒者
尊崇儒學、通習儒家經書的人。 漢 以後泛指一般讀書人。《墨子·非儒下》:“儒者曰:‘親親有術,尊賢有等。’”《史記·淮陰侯列傳》:“ 成安君 ,儒者也,常稱義兵不用詐謀奇計。” 明 葉盛 《水東日記·沉孟端》:“ 沉孟端 先生 方學 ,雖本世醫,而通知古今,有儒者風。”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在現代中國的孔夫子》:“然而這些千篇一律的儒者們……一到圓形的地球,卻什麼也不知道。”
韓張
(1). 唐 代文學家 韓愈 和 張籍 的並稱。 唐 張籍 《祭退之》詩:“公文為時帥,我亦有微聲。而後之學者,或號為 韓 張 。”
(2).山名。在今 湖南 臨武 北。相傳 唐 韓愈 與 張署 同遭遷謫,於此處休憩,故名。參閱《明一統志》卷 * 。
廢棄
(1) 拋棄不用
廢棄陳規舊習
(2) 拋在一邊不用
及至
表示等到某種情況出現;直至
及至始皇。—— 漢· 賈誼《過秦論》
及至後世。——宋· 蘇軾《教戰守》
及至綿惙已極。——清· 袁枚《祭妹文》
及至中午輪船才開進長江三峽
撫心
(1).謂收斂心神。 戰國 楚 宋玉 《神女賦》序:“於是撫心定氣,復見所夢。”
(2).撫 * 口。表示感嘆。《列子·湯問》:“ 師襄 乃撫心高蹈曰:‘微矣子之彈也!雖 師曠 之清角, 鄒衍 之吹律,亡以加之。’” 三國 魏 曹植 《贈白馬王彪》詩:“感物傷我懷,撫心長太息。” 明 夏完淳 《懷李舒章》詩:“引領不可見,撫心徒自傷。” 馬駿聲 《端陽赫麗樓獨酌》詩:“客里光陰草草過,撫心高蹈奈愁何!”
(3).撫 * 口。表示反省自問。 明 于謙 《辭欽賜第宅疏》:“臣羌無分寸之功,而叨受非分之賜,撫心如懼,揣分何堪。” 清 昭槤 《嘯亭雜錄·朱白泉獄中上百朱二公書》:“受聖主累世豢養之恩,懷名師特達知遇之感,撫心切齒,罔報涓埃。”
諸王
(1).指古代天子分封的各諸侯王。 漢 潘勗 《冊魏公九錫文》:“ 魏國 置丞相以下羣卿百僚,皆如 漢 初諸王之制。”
(2).眾王。 唐 韓愈 《順宗實錄》一:“還至別殿,諸王親屬進賀。” 元 白珽 《湖居雜興》詩之一:“御舟初出賞春霏,傳是諸王與后妃。”
(3).星名。《晉書·天文志上》:“五車南六星曰諸王,察諸侯存亡。”
鏡心
(1).鏡中。 唐 張籍 《酬朱慶餘》詩:“ 越 女新妝出鏡心,自知明艷更沉吟。”
(2).喻明潔物體的中心。 唐 韋應物 《行路難》詩:“ 荊山 之白玉兮,琱琢雙環連,月蝕中心鏡心穿。”此指玉環中心。 唐 方乾 《山井》詩:“不知測穴通潮信,卻訝輕漣動鏡心。”此指水井中心。
(3).指 鏡湖 中心。 唐 方乾 《鏡中別業》詩之一:“寒山壓 鏡 心,此處是家林。”
神魂
心神;神志
神魂顛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