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金鴻臚原文
佩筆從王三十年,功成原不亞凌煙。
久從雅尚思林下,忽領崇班近日邊。
景略任專兼內外,穆之心巧畫方圓。
何難更綰通侯印,只羨西湖一葉船。
詩詞問答
問:上金鴻臚的作者是誰?答:何鞏道
問:上金鴻臚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上金鴻臚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何鞏道的名句有哪些?答:何鞏道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先韻
參考注釋
佩筆
(1).古代一種佩掛在腰帶上的毛筆。《舊唐書·李彥芳傳》:“其佩筆尚堪書,金裝木匣,製作精巧。”《新唐書·李彥芳傳》:“其舊物有佩筆,以木為管弢,刻金其上,別為環以限其間,筆尚可用也。”
(2).佩帶毛筆。猶言懷筆。 清 曹寅 《雨夕偶懷桐皋僧》詩:“晚衙鼓鼕鼕,簿牒清擾擾。佩筆二十年,畫字苦不了。”
十年
形容時間長久。《左傳·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猶有臭。” 楊伯峻 註:“十年,言其久也。” 唐 賈島 《劍客》詩:“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不亞
不比別人差。《清平山堂話本·快嘴李翠蓮記》:“ 陸賈 、 蕭何 快調文, 子建 、 楊修 也不亞。”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阿繡》:“妾雖非 阿繡 ,頗自謂不亞,君視之猶昔否耶?” 孫犁 《秀露集·鄉里舊聞》:“如果是個演員,扮相一定不亞於武生泰斗 楊小樓 那樣威武。”
凌煙
亦作“ 凌煙 ”。 1.猶凌雲。 南朝 宋 謝靈運 《江妃賦》:“或飄翰凌煙,或潛泳浮海。” 唐 駱賓王 《送王贊府上京參選賦得鶴》:“虛心恆警露,孤影尚凌煙。” 唐 虞世南 《飛來雙白鶴》詩:“飛來雙白鶴,奮翼遠凌煙。”
(2). 凌煙閣 的省稱。 唐 杜甫 《丹青引贈曹將軍霸》:“ 凌煙 功臣少顏色,將軍下筆開生面。” 明 陸采 《明珠記·返旆》:“罷干戈,功寫 凌煙 誰似我,聲名千古壯京都。” 郁達夫 《題寫真答荃君》詩之三:“儒生無分上 凌煙 ,出水清姿頗自憐。”
淩煙:凌煙閣 的省稱。 宋 葉適 《晉元帝廟記》:“ 漢 唐 陋矣,其殊勛盛烈,亦紀官爵,圖形貌,有 麒麟 、 雲臺 、 凌煙 之目,夸其得意。” 元 馬謙齋 《快活三過朝天子四邊靜·夏》曲:“先生豪放,詩狂酒狂,志不在 凌煙 。” 明 張居正 《寄嚴少師三十韻》:“所希垂不朽,勳業在 凌煙 。”
雅尚
(1).風雅高尚。《三國志·魏志·徐邈傳》:“比來天下奢靡,轉相倣效,而 徐公 雅尚自若,不與俗同。”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知己》:“文方復雅尚之至,嘗以律度百代為任,古之能者往往不至焉。” 清 趙翼 《拜袁揖趙哭蔣三圖》詩:“ 程生 作繪定可人,雅尚所存非漫戲。”
(2).極崇尚。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規箴》:“ 王夷甫 雅尚玄遠,常嫉其婦貪濁,口未嘗言錢字。” 清 李漁 《奈何天·慮婚》:“花面沖場,正生避席,非關倒置梨園,祗為從來雅尚。” 陳衍 《<沉乙盦詩>序》:“君詩雅尚險奧,聱牙鉤棘中時復清言見骨,訴真宰,盪精靈。”
林下
幽僻之境,引伸指退隱或退隱之處
獨此林下意,杳無區中緣。——李白《安陸寄劉綰》
崇班
(1).猶高位。 唐 盧懷慎 《奉和九日幸臨渭亭登高應制得還字》詩:“無因酬大德,空此愧崇班。” 明 屠隆 《綵毫記·為國薦賢》:“官監門大將,列棨戟光榮,近侍崇班,貂璫領袖。” 清 戴名世 《史某制義序》:“今某又巍然掇高科,行且兄弟並列崇班。”
(2).官名。即內殿崇班, 宋 代武臣階官。《宋史·職官志九》:“武臣三班借職至節度使敘遷之制……東頭供奉官轉內殿崇班,內殿崇班轉內殿承制。” 宋 李心傳 《建炎以來朝野雜記·官制三·勛官》:“國朝遁 唐 制,文臣朝官,武臣崇班以上,遇恩輒加之。”
近日
近來;剛過去的數日內
近日士大夫家。——宋· 司馬光《訓儉示康》
內外
在數量或時間上接近精確地;大約;近似
五十年內外
方圓
(1) 指定半徑範圍內的面積
20公里方圓之內的40個內湖
(2) 圍繞;在…周圍地
這個湖方圓一里,寬半里
侯印
侯爵之印信。《史記·張耳陳餘列傳》:“君何不齎臣侯印,拜 范陽 令, 范陽 令則以城下君,少年亦不敢殺其令。”《史記·張耳陳餘列傳》:“ 武信君 從其計,因使 蒯通 賜 范陽 令侯印。”
西湖
湖名。在浙江省杭州市區以西,三面環山(有南高峰、北高峰、玉皇山等),周長15公里,被孤山、白堤、蘇堤分隔為外西湖、里西湖、後西湖、小南湖和岳湖
一葉
(1).一片葉子。《列子·說符》:“ 宋 人有為其君以玉為楮葉者,三年而成…… 列子 聞之曰:‘使天地之生物,三年而成一葉,則物之有葉者寡矣。’” 唐 李白 《贈別舍人弟台卿之江南》詩:“梧桐落金井,一葉飛銀牀。” 元 耶律楚材 《乞茶詩》之三:“玉屑三甌烹嫩蕊,青旗一葉碾新芽。”參見“ 一葉知秋 ”。
(2).比喻小船。 唐 司空圖 《自河西歸山詩》之一:“一水悠悠一葉危,往來長恨阻歸期。” 前蜀 韋莊 《酬吳秀才霅川相送》詩:“一葉南浮去似飛, 楚 鄉雲水本無依。” 宋 蘇軾 《贈邵道士》詩:“相將乘一葉,夜下 蒼梧 灘。” 明 宋濂 《龍眠居士畫十八應真相贊》:“未入水時,一葉已渡。”
(3).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