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春旭初升曉,晴川先受輝。
騰光才的㬇,送暖尚熹微。
平浦波輕閃,深潭淵未晞。
陰陽山異號,南北岸分圻。
晃朗驚鷗宿,迷離起鷺飛。
懸華時上下,耀藻乍依違。
輪駐羲仲御,錦披織女機。
拈毫詠浮景,睪想謝元暉。
詩詞問答
問:《賦得日華川上動(得暉字八韻江寧試題)》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五排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排律 押微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七十三
2. 得暉字八韻江寧試題
參考注釋
升曉
猶破曉。 唐 韓愈 《同冠峽》詩:“宿雲尚含姿,朝日忽升曉。”
晴川
晴天下的江面。 晉 袁嶠之 《蘭亭詩》之二:“四眺華林茂,俯仰晴川渙。” 唐 崔顥 《黃鶴樓》詩:“晴川歷歷 漢陽 樹,芳草萋萋 鸚鵡洲 。” 清 方文 《田家》詩之一:“出郊聊散步,芳草艷晴川。”
騰光
閃射出光彩;光華四溢。《楚辭·招魂》:“蛾眉曼睩,目騰光些。” 三國 魏 曹植 《元會詩》:“清酤盈爵,中坐騰光。”《梁書·張率傳》:“吐圖騰光之異,有時而出。”
熹微
微明,光未盛的樣子
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晉·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潭淵
猶深淵。 漢 馬融 《廣成頌》:“淪滅潭淵,左挈夔龍,右提蛟鼉。” 晉 左思 《魏都賦》:“荒裔帶其隅,巖岡潭淵,限蠻隔夷,峻危之竅也。”
陰陽
(1)
(2) 古代哲學概念。古代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家把矛盾運動中的萬事萬物概括為“陰”、“陽”兩個對立的範疇,並以雙方變化的原理來說明物質世界的運動
陰陽易位。——《楚辭·屈原·涉江》
(3) 日月運轉之學
陰陽曆算。——《後漢書·張衡傳》
研核陰陽。
(4) 天氣的變化
陰陽之變。——《呂氏春秋·察今》
南北
(1) 北方和南方
(2) 南端到北端之間的距離
晃朗
明亮貌。 晉 潘岳 《秋興賦》:“天晃朗以彌高兮,日悠陽而浸微。” 清 曹寅 《黃河看月示子猷》詩:“陰森浚九地,晃朗排三垣。”
迷離
模糊而難以分辨清楚;迷糊
睡眼迷離
雌兔眼迷離。——《樂府詩集·木蘭詩》
時上
猶即上。《後漢書·寒朗傳》:“臣雖考之無事,恐海內有發其奸者,故未敢時上。” 李賢 註:“時上,猶即上也。”
依違
(1).遲疑。 漢 劉向 《九嘆·離世》:“餘思舊邦,心依違兮。” 明 馬愈 《馬氏日抄·徐尚書》:“婦依違未應,公色愈厲,起解驢欲行。”
(2).謂模稜兩可。《公羊傳·襄公二年》“ 齊姜 與 繆姜 ,則未知其為 宣 夫人與? 成 夫人與” 漢 何休 註:“ 齊姜 者, 宣公 夫人;九年 繆姜 者, 成公 夫人也。傳家依違者, 襄公 服 繆姜 喪未踰年,親自伐 鄭 ,有惡,故傳從內義,不正言也。”
(3).依順;依仗。《宋書·鄭鮮之傳》:“﹝ 高祖 ﹞為宰相,頗慕風流,時或言論,人皆依違之,不敢難也。”《資治通鑑·齊明帝建武三年》:“此國之大事,宜君臣各盡所見,勿以朕先言而依違於前,同異於後也。” 明 陳汝元 《金蓮記·焚券》:“此輩依違權勢,賊害忠良。”
(4).形容樂聲抑揚動聽。《文選·曹植<七啟>》:“飛聲激塵,依違厲響。” 劉良 註:“依違,乍合乍離也。”
錦披
(1)
(2) 一種掛在寶座或背上的彩色披
(3) 掛在祭台背後和上面或聖體欄桿旁邊的一種彩色披
織女
(1) 織女星的古俗稱
(2) 從事紡織的女子
拈毫
見“ 拈毫弄管 ”。
浮景
(1).流動的霞光。《文選·揚雄<甘泉賦>》:“騰清霄而軼浮景兮,夫何旟旐郅偈之旖旎也。” 李善 註:“浮景,流景也。” 晉 陸機 《日出東南隅行》:“遺芳結飛飈,浮景映清湍。”
(2).指光彩浮動。 三國 魏 曹植 《車渠椀賦》:“翩飄颻而浮景兮,若驚鵠之雙飛。”
(3).指日光。 晉 張載 《七哀詩》之二:“朱光馳北陸,浮景忽西沉。” 南朝 宋 顏延之 《應詔觀北湖田收》詩:“神行埒浮景,爭光溢中天。”
(4).浮動在日光中。《文選·左思<魏都賦>》:“潛龍浮景,而幽泉高鏡。” 劉良 註:“言先生之言啟發我心……又似潛龍升天,浮於日景,我於幽泉之中,但涵照於其容暉也。”
(5).宮廷舟名。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一章第三節:“他自己乘坐高四層的龍舟, 蕭皇后 乘坐制度較小的翔螭舟,還有高三層稱為浮景的水殿九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