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如淨的《偈頌三十八首》
全文:
四月十五日結夏,老鼠入飯瓮。
七月十五日解夏,烏龜上竹竿。
諸方恁麽,淨慈不然。
翻身透出竿頭路,開眼掀翻瓮里天。
咄,兩段不同休寐語,機先鷂子隔驢年。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七月
《詩·豳風》中的一首。反映 西周 農奴終年辛勞而不得溫飽的苦況。全詩八章八十八句,為《國風》中第一長篇。 南朝 齊 王融 《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無衣無褐,必盈《七月》之嘆。” 宋 梅堯臣 《依韻吳沖卿秋蟲》:“今者《秋蟲》篇,不異《七月》章。” 清 王鳴盛 《蛾術編·詩序》:“蓋,《詩》有詠古而意在傷時者,《七月》、《信南山》、《采菽》之類是也。”
五日
(1).指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 唐 馮贄 《雲仙雜記·靈運須》:“ 中宗 時, 安樂公主 五日鬥百草。” 宋 姜夔 《訴衷情·端午宿合路》詞:“石榴一樹浸溪紅,零落小橋東。五日淒涼心事,山雨打船篷。”
(2).謂任職不會長久。即將去職。 宋 王禹偁 《公退言懷》詩:“兩衙決事官差我,五日延英詔問誰?”參見“ 五日京兆 ”。
解夏
佛教語。謂僧尼一夏九旬安居期滿而散去。 南朝 梁 宗懍 《荊楚歲時記》:“夏乃眾僧長養之節,在外行則恐傷草木蟲類,故九十日安居。至七月十五日,應禪寺掛搭,僧尼盡皆散去,謂之解夏。” 唐 韓鄂 《歲華紀麗·中元》:“眾僧解夏。” 明 謝肇淛 《五雜俎·天部二》:“四月十五日,天下僧尼就禪剎搭掛,謂之‘結夏’,又謂之‘結制’,蓋方長養之辰,出外恐傷草木蟲蟻,故九十日安居。《釋苑宗規》云:‘ 祝融 在候, 炎帝 司方當法王禁足之辰。’是釋子護生之日,至七月十五日,始盡散去,謂之‘解夏’,又謂之‘解制’。” 清 褚人穫 《堅瓠續集·僧尼結夏》:“至七月十五日,應禪寺掛褡,僧尼皆散去,謂之解夏、解制。”
烏龜
(1).爬行動物。體扁有硬甲,頭尾四肢能縮入殼內,生活在河流、湖泊里,龜甲能入藥。亦叫金龜,俗稱王八。 唐 韓愈 《月蝕詩效玉川子作》:“烏龜怯姦怕寒,縮頸以殼自遮。” 元 尚仲賢 《單鞭奪槊》第二折:“如今只學烏龜法,得縮頭時且縮頭。”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人部四》:“今人以妻之外淫者,目其夫為烏龜,蓋龜不能交而縱牝者與蛇交也。”《紅樓夢》第二八回:“女兒悲,嫁了個男人是烏龜。” 胡適 《<鏡花緣>的引論(四)》:“婦人和別的男子有愛情,自己的丈夫若寬恕了他們,社會上便要給他‘烏龜’的稱號。”
(2).譏稱妻有外遇的人。
(3).舊時稱開設妓*院或在妓*院執役的男子。《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二:“誰知這人,卻是 揚州 一個大光棍,當機兵,養娼妓,接子弟的,是個煙花的領袖,烏龜的班頭。”《儒林外史》第二二回:“兩個秀才一眼看見 王義安 ,那穿繭綢的道:‘這不是我們這裡 豐家巷 婊*子家掌柜的烏龜 王義安 ?’”
竹竿
(1).砍下來的削去枝葉的竹子。《詩·衛風·竹竿》:“籊籊竹竿,以釣於 淇 。”《後漢書·方術傳下·左慈》:“﹝ 慈 ﹞因求銅盤貯水,以竹竿餌釣於盤中,須臾引一鱸魚出。” 唐 孟浩然 《峴潭作》詩:“試垂竹竿釣,果得查頭鯿。”《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三回:“那幾個人卻是對著我走來,一個提著半明不滅的燈籠,那兩個每人摃著一根七八尺長的竹竿子。” 沉從文 《邊城》一:“渡船頭豎了一根小小竹竿,掛著一個可以活動的鐵環。”
(2).竹子的主幹。 唐 元稹 《種竹》詩:“昔公憐我直,比之秋竹竿。” 清 金人瑞 《對雪》詩:“壓倒竹竿終勁直,憐斯鳥雀盡徬徨。”
(3).指竹子。 元 耶律楚材 《西域和王君玉詩》之六:“奔走紅塵積有年,深思雪澗竹竿千。” 章炳麟 《董逃歌》:“ 秦 帝不蹈海,歸蒔千竹竿。”
釋如淨名句,偈頌三十八首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