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題晏子祠》
全文:
管晏從來傳並美,管多實跡晏虛稱。
二桃艷設殺三士,除暴雖佳機詐增。
參考注釋
管晏
亦作“筦晏”。 管仲 和 晏嬰 的並稱。皆 春秋 時 齊國 名相。《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子之稱 淳于先生 , 管 晏 不及,及見寡人,寡人未有得也。”《漢書·董仲舒傳贊》:“ 劉向 稱‘ 董仲舒 有王佐之材,雖 伊 呂 亡以加, 筦 晏 之屬,伯者之佐,殆不及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諸子》:“ 管 晏 屬篇,事覈而言練。” 元 冉琇 《海州》詩:“ 管 晏 非王佐, 田 韓 有霸圖。” 清 戴名世 《岳薦傳贊》:“世謂 管 晏 有用而無體,佛 老 有體而無用者,不知聖賢之體用者也。”
從來
向來,一向——用在動詞或形容詞前面,表示動作、行為或情況從過去到現在一直是那樣
從來如此
管多
多半,大都。 元 朱庭玉 《夜行船·春曉》套曲:“縱不為五更風,管多因半夜雨。”
實跡
見“ 實跡 ”。
亦作“實蹟”。真確的事實。亦偏指業績。《明史·孝宗紀》:“壬戌,諭吏部、都察院,人材進退,考察務得實跡,不可偏聽枉人。”《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七:“況且‘捉姦捉雙’,我和你又無實跡憑據,隨他説長説短,官府不過道是攔詞抵辯,決不反為兒子究問娘姦情的。” 清 何琇 《樵香小記·焚廩浚井》:“焚廩浚井之説,亦姑與就事論事,不必果以為實跡也。” 鄭觀應 《盛世危言·吏治下》:“觀其頗有聲名、素稱才能之員,一一考其實跡。” 梁啓超 《民約論鉅子盧梭之學說》:“ 盧梭 民約之説,非指建邦之實跡而言,特以為其理不可不如是云爾。”
虛稱
(1).不顧事實地加以讚頌。 漢 王褒 《四子講德論》:“夫世衰道微,偽臣虛稱者,殆也;世平道明,臣子不宣者,鄙也。鄙殆之累,傷乎王道。”
(2).虛假的名聲;空名。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名實》:“竊名者,厚貌深姦,乾浮華之虛稱,非所以得名也。” 明 李東陽 《江都縣學科貢題名記》:“夫名有貴賤,有賢不肖;貴與賤為虛稱,賢與不肖為定論。”
(3).空職稱,虛頭銜。 宋 曾鞏 《罷館職加官制》:“儒館之設,有位號而無分職,使學士大夫將何以效其實歟?是用命爾進階一等而罷其虛稱。”
乾隆名句,題晏子祠名句